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Ⅰ 包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是一個漢語成語,
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原意專是桃樹和李樹不屬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以形容老師嗎'
可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譯文: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2)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
後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大將軍平時並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他們崇拜的大英雄。
Ⅲ 求與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意思相近的文言短句
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解析: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
2、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解析: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才能感化人們。
出自《禮記•中庸》:」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3、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解析:誠心,是天賦予人的本性;追求誠,是做人的根本准則。
出處:《孟子·離婁上》:」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4、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解析: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准則。
出自:明·薛瑄《讀書錄》:」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5、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解析:用誠信來對待別人,天下人都信任你;不用誠信來對待別人,就連自己的妻子與孩子都不會信任你。
出處:楊泉《物理論》:」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解釋】:蹊:小路專。原意是桃屬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示例】:~」,你不必過於急躁 ★俗話說
【近義詞】: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實至名歸
【成語故事】:西漢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歷經漢文帝、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匈奴單於都很敬佩他,對部下也很謙虛和藹。西漢政府並沒重用李廣,60多歲被迫自殺,許多部下及不相識的人都自動為他痛哭,司馬遷稱贊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麼意思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不會言語,下面卻自己出現了小路。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意思是說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5)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擴展閱讀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其作品《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也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原文是: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這首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東安撫使參議官。葉衡也是當時著名的抗金人物,與作者關系密切。辛棄疾這次在建康任職,也是出於葉衡的推薦。葉衡於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該詞正詠此事。
最後兩句,引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贊頌李廣的話說明葉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們的稱頌,葉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愛戴。
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譯文】:太史公說:《論語》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我見到李將軍,朴朴實實像個鄉下人,口不善於言辭。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原意】: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寓意】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6)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擴展閱讀: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Ⅶ 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語還有哪些
【近義詞】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釋義)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出處)晉·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類似句式的成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例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的近義詞是什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的近義詞: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