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語不及義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成語語不及義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1-26 02:38:42

❶ 言不及義的意思是什麼

言不及義_成語解釋
【拼音】:yán bù jí yì
【釋義】: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例句】:真所謂「~」,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❷ 語不及義是什麼意思

表達意思與問題不符合
例句
皇太極知道這個長兄一向支持自已,此時出來說話亦是相幫之意。卻不料他語不及義,當真是胡說八道一通。

❸ 言不及義的及是什麼意思,是到的意思么

言不及義
yán bù jí yì
〖解釋〗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示例〗真所謂「~」,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❹ 語不及義是什麼意思

語言沒有表達出想表達的意思

❺ 成語拋之不及是什麼意思

不及之法 指不適用的法規。
猝不及防 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防備。
措手不及 措手:著手處理。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防不及防 防:防備。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觥飯不及壺飧 豐盛的酒餚沒有準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飢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過猶不及 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悔之不及 後悔也來不及了。
疾雷不及掩耳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迫不及待 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駟不及舌 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迅雷不及掩耳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言不及義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有過之而無不及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有過之,無不及 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不會不如。
朝不及夕 形容情況危急。
鞭不及腹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鞭長不及 指力所不能及。

❻ 述言不及 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什麼意思都不是

述言不及形容說話說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一般是謙虛的說法。
與成語言不及意意思差不多。
言不及義(yán bù jí yì):形容說話內容無聊或說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只說些無聊的話,不涉及正經道理。出自 《論語·魏靈公》

【成語】: 言不及義
【拼音】: yán bù jí yì
【解釋】:形容說話內容無聊或說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出自《成語詞典》)
只說些無聊的話,不涉及正經道理。(出自《現代漢語詞典》)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處】: 《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魏書·楊固傳》:「臣位卑識昧,言不及義,屬聖明廣訪,敢獻瞽言。」[1]
【舉例造句】: 真所謂「言不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示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四回:「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一個老成人在旁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真所謂『言不及義』, 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梁實秋《雅舍小品·職業》:「至於弈棋,雖曰小道,亦有可觀,比飽食終日言不及義要好一些。」
劉心武《鍾鼓樓·不是結尾》:「該討論要抓緊討論,不要言不及義、推託扯皮!既然是該辦的事就不要等!就不能慢!」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
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許多人聚集在一起閑聊,一聊就是一天。那些人說的話沒有一句是講的正經道理,專門耍小聰明,說些毫無意思,惹人發笑的話。孔子看到這些人如此打發時光,頗有感慨。他認為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群居。因此,他竭力反抗許多人聚在一起生活。有一次,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終日閑聊的危害極大,使得那些人無法造就成才。」

❼ 言不及義是什麼意思

言不及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說話內容無聊或說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指只說些無聊的話,不涉及正經道理。

一、拼音

言不及義[ yán bù jí yì ]

二、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釋義: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談話絲毫不涉及道義,卻喜歡 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是難辦啊!

三、例句

1、你一眼就可以識出一個蹩腳的批評家,如果他一開口就言不及義,談詩人而不談其詩作。

2、他說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義。

(7)成語語不及義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言不及義的近義詞:

信口開河 [ xìn kǒu kāi hé ]

釋義:也作信口開合。隨口亂說。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翻譯:你在那裡喋喋不休,簡直是隨口亂說。

二、言不及義的反義詞:

言之有理 [ yán zhī yǒu lǐ ]

釋義:說的話有道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陳老道:『言之有理。』」

翻譯:陳老道鎖:說的有道理。

❽ 什麼不什麼義的成語

利不虧義
發音 lì bù kuī yì
釋義 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
出處 《禮記·儒行》:「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義。」

窮不失義
發音 qióng bù shī yì
釋義 義:禮義。雖然窮困,但不失禮義。
出處 《孟子·盡心上》:「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言不及義
發音 yán bù jí yì

釋義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處 《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示例 真所謂「言不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近義詞 胡言亂語 鬼話連篇 信口開河
反義詞 一語破的 一針見血 言之有理

辭不達義
發音 cí bù dá yì

釋義 指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
出處 語出《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
示例 語言糊塗曰辭不達義。(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十二 )

❾ 成語「語不及義」的意思

語不及義:
發音:




解釋: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
出處: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亦哉!<論語.衛靈公>
示例:這幫人整天好吃懶做,語不及義,真是沒救了。

❿ "言不及義"是什麼意思啊.

詞 目 言不及義
發 音 yán bù jí yì
釋 義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 處 《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