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有一有哪些成語
『壹』 成語中帶一、十、百、千、萬的成語有哪些
一心一意、十全十美、萬紫千紅、百煉成剛、一無是處
1.一心一意yī xīn yī yì
[成語解釋]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典故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2.十全十美shí quán shí měi
[成語解釋]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典故出處]清 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3.一無是處yī wú shì chù
[成語解釋]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典故出處]明·張岱《與胡季望》:「是猶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錯,烹飪燔炙,一無是處。明眼觀之,只發一粲。」
4萬紫千紅wàn zǐ qiān hóng
[成語解釋]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典故出處]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百煉成剛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語解釋]剛通鋼。鐵經過反復錘煉便成為堅韌的鋼。比喻人經過多次磨煉而成為有用之才。
[典故出處]郭小川《保衛我們的黨》詩:「點起斗爭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煉成剛。」
『貳』 帶美的成語有哪些
1、美不勝收
2、美中不足
3、精美絕倫
4、完美無瑕
5、物美價廉
『叄』 回憶魯迅先生一篇中有哪些成語
回憶魯迅先生一篇中有囫圇吞棗、恍然大悟、張冠李戴、飽經風霜、各色各樣等成語。
1、囫圇吞棗 [ hú lún tūn zǎo ]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示例】: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2、恍然大悟 [ huǎng rán dà wù ]
【解釋】: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聽了,方才~,彼此相視而笑。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對某事突然明白
3、張冠李戴 [ zhāng guān lǐ dài ]
【解釋】: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出自】: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4、飽經風霜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
【解釋】: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雞皮瘦損,看飽經雪霜,絲鬢如銀。」
【示例】:人們那被曬黑的~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經驗豐富
5、各色各樣 [ gè sè gè yàng ]
【解釋】:色:種類。各種類別,各種式樣。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7回:「卻說盛公子一派話兒,把官親投任的人,各色各樣,形容的一個詳而且盡。」
『肆』 一個成語中有李、中的成語有哪些
有李、中的成語:桑中生李
『伍』 帶從成語有哪些
三從四德、改惡從善、從長計議、從一而終、何去何從等。
1、三從四德
【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准之一。
【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譯文】:女人有三從的意義,沒有專用的方法。所以未嫁從父,出嫁從夫,丈夫死了從子。
2、改惡從善
【解釋】:再不做壞事,決心做好人。
【出自】:吳璿·清《飛龍全傳》二十一回:「應該隱姓埋名,改惡從善,才是正理。」
【譯文】:隱姓埋名,再不做壞事,決心做好人,才是正確。
3、從長計議
【解釋】:用較長的時間慎重考慮、仔細商量。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譯文】:慎重考慮、仔細商量,從長遠的角度考慮。
4、從一而終
【解釋】: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
【出自】:西周·佚名《周易·恆》:「曰婦人貞潔,從一而終也。
【譯文】:說婦女貞潔,從一而終的。
5、何去何從
【解釋】:去:離開;從:跟隨。離開哪兒,走向哪兒。多指在重大問題上選擇什麼方向。
【出自】:戰國·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
【譯文】:這一切,怎樣做是吉,怎樣做是凶?哪些該拋棄,哪些該依從?
『陸』 成語中帶一,十,百,千,萬的成語有哪些
一心一意、一干二凈;
十全十美、
百里挑一、百尺竿頭;
千人一面、
萬眾一心、萬馬齊喑;
成百上千。
『柒』 帶一和百的成語有哪些
一笑百媚、百來無一存、百源無失一、百無一用、一了百了
一、一笑百媚
白話釋義:形容美人的笑態。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處:《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翻譯: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官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二、百無一存
白話釋義:存:存在。一百個裡面沒有留下一個。指喪失殆盡。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消滅,裡面的人物,百無一存。」
三、百無失一
白話釋義:百: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四、百無一用
白話釋義: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形容毫無用處。
朝代:清
作者:黃景仁
出處:《雜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翻譯: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五、一了百了
白話釋義:主要的事情了結了,其餘有關的事情也就跟著了結了。
朝代:明
作者:王守仁
出處:《傳習錄》:「良知無前後;只知得現在的幾;便是一了百了。」
翻譯:沒有人知道以前或者後年會怎樣。只知道現在的情形是怎樣的,抓住機遇。那樣就可以了。
『捌』 帶一字的成語有哪些
1.別樹一幟
成語拼音:bié shù yī zhì
成語解釋:別:另外;樹: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幟。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
成語出處: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於眾者。」
2.傲睨一切
成語拼音:ào nì yī qiè
成語解釋:睨:斜視。斜著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視一切
成語出處: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他當紅的時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沒有一個在他眼裡的。」
3.不拘一格
成語拼音:bù jū yī gé
成語解釋: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規格;標准。指不限定於一種規格和方式。
成語出處: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4.不拔一毛
成語拼音:bù bá yī máo
成語解釋:形容非常吝嗇
成語出處: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於不拔一毛,兼愛者至於摩頂放踵。」
5.表裡一致
成語拼音:biǎo lǐ yī zhì
成語解釋:里外一致,指思想與言行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明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
『玖』 一什麼一什麼 的成語有哪些
1、一死一生
成語拼音:yī sǐ yī shēng
成語解釋:指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
成語出處:《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2、一式一樣
成語拼音:yī shì yī yàng
成語解釋:完全一樣。
成語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見了這副神氣,更覺得同花小紅一式一樣,毫無二致。」
3、一分一毫
成語拼音:yī fēn yī háo
成語解釋:形容很少的數量。
成語出處:朱自清《給亡婦》:「那裡有一分一毫想著你自己。」
4、一點一滴
成語拼音:yī diǎn yī dī
成語解釋:形容微少零星。
成語出處:方誌敏《可愛的中國·清貧》:「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之於革命事業。」
5、一張一弛
成語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成語解釋:張:緊張;拉緊弓弦;弛:鬆弛;放鬆弓弦。相傳周文王和周武王處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樣;有拉緊的時候;有放鬆的時候。用來比喻工作的緊松、生活的勞逸要合理安排;適當地調節。
成語出處:西漢 戴聖《禮記 雜記下》:「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6、一顰一笑
成語拼音:yī pín yī xiào
成語解釋:顰:皺眉。指憂和喜的表情。
成語出處:《韓非子 內儲說左上》:「吾聞明主之愛,一顰一笑,顰有為顰,而笑有為笑。」
『拾』 里成語有哪些
一、霧里看花
1、【拼音】: wù lǐ kàn huā
2、【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3、【出處】: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4、【釋義】: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飄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
二、萬里長城
1、【拼音】: wàn lǐ cháng chéng
2、【解釋】: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3、【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4、【釋義】:你敢破壞我萬里長城!
三、志在千里
1、【拼音】: zhì zài qiān lǐ
2、【解釋】: 形容志向遠大。
3、【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釋義】:這里指曹操統一天下的雄心。
四、一瀉千里
1、【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2、【解釋】: 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
3、【出處】: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4、【釋義】:大江大河,水流得很快。
五、花里胡哨
1、【拼音】: huā lǐ hú shào
2、【解釋】: 形容顏色過分鮮艷繁雜。也比喻浮華而不實在。
3、【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回:「這里那裡是我家,我家是清涼瓦屋,不像這個害黃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門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