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有尊重的成語
① 關於尊重的四字成語
尊敬老師的四字成語如下:
尊師重道
程門立雪
寸草春暉
恩同父母
敬老慈幼
門牆桃李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貪賢敬老
嚴師益友
一字之師
飲水思源
洗耳恭聽
② 關於互相尊重的成語有哪些
舉案齊眉 案:古時有腳的托盤。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專:《後漢書屬·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齊眉舉案 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舉案齊眉」。
相待如賓 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待賓客一樣。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相庄如賓 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清·余懷《班橋雜記·麗品》:「苟兒心之所好,雖相庄如賓,性與之洽也。」!!
③ 形容尊重 成語
識才尊賢】能識別並尊重有才能的人。
賢賢易色】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尊年尚齒】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尊師貴道】尊敬師長,尊重其所傳之道。
尊賢使能】尊重並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三釁三浴】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三浴三釁】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折節下士】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奉如神明】象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極其尊重。
鴻案鹿車】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敬賢重士】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同「敬賢愛士」。
④ 關於尊重的成語
望而生畏
焚香禮拜
負駑前驅
尊師重道
師道尊嚴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好為人師
教無常師
開山祖師
抗顏為師
老師宿儒
良師諍友
名師出高徒
三人行,必有我師
師心自是
師心自用
師嚴道尊
為人師表
先聖先師
學無常師
一字師
宗師案臨
尊師貴道
至聖先師
尊師重道 尊老愛幼
父慈子孝 父母恩勤
父母之邦 父為子隱 父析子荷 父嚴子孝
⑤ 關於尊重的成語
望而生畏
焚香禮拜
負駑前驅
尊師重道
師道尊嚴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好為人師
教無常師
開山祖師
抗顏為師
老師宿儒
良師諍友
名師出高徒
三人行,必有我師
師心自是
師心自用
師嚴道尊
為人師表
先聖先師
學無常師
一字師
宗師案臨
尊師貴道
至聖先師
⑥ 表示「尊重」的成語有哪些
1、禮賢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 :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出 處:《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⑦ 關於「尊重」的成語有哪些
尊師重道、師道尊嚴、父慈子孝、為人師表、好為人師、至聖先師、焚香禮拜、學無常師
⑧ 形容尊敬成語有哪些
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負弩前驅
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敬恭桑梓
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敬而遠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願接近
焚香禮拜
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負駑前驅
背著弓箭在前面開道。比喻迎接的禮度極為尊敬。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胡天胡帝
胡:何;帝:指天神。什麼是天,什麼是帝。原形容服飾容貌像天神一樣美麗,後也表示尊敬崇仰。
舉案齊眉
送飯時把托盤肖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磕頭禮拜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敬老尊賢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生榮死哀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提名道姓
提、道:說。直呼他人姓名,對人不夠尊敬。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等賓客一樣。
眾星捧月
許多星星襯托著月亮。比喻眾人擁護著一個他們所尊敬愛戴的人。
懸榻留賓
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敬老憐貧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貧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上愛下
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謙恭有禮。
敬賢下士
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憐貧敬老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生榮死衰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題名道姓
猶指名道姓。指對人不尊敬。
相待如賓
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尊師重道
尊:尊敬;重:重視;道:道理。尊敬師長,重視應該遵循的道理。
敬上接下
〖解釋〗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謙恭有禮。同「敬上愛下」。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⑨ 形容尊敬的成語有哪些
三熏三沐、負弩前驅、焚香禮拜、胡天胡帝、怒蛙可式。
⑩ 形容尊重的成語有哪些
一字師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安老懷少 安:安頓;懷:關懷。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傲慢不遜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有司奏樂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不遜。」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百年樹人 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 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鼻孔朝天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鄙夷不屑 指輕視;看不起。
出處: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聽。指說的話使人聽不進去(多指臟話)。
出處:明·李開先《市井艷詞序》:「二詞嘩於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艷褻狎,不堪入耳。」
不堪造就 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不屑一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出言無狀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三回:「這潑猴頭,出方無狀。」
傳道受業 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大模大樣 形容態度傲慢,目中無人的樣子。
出處: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三出:「又見他烈烈轟轟,呼呼喝喝,大模大樣,前遮後擁,把那街上閑人盡打開。」
董狐直筆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飛揚跋扈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奉如神明 象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極其尊重。
出處:語出《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若神明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佛頭著糞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污。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雲:『有。』崔雲:『為什麼向佛頭上放糞?』師雲:『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頭上放?』」
鴻案鹿車 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出處:鴻案:《後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後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後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教無常師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出處:《尚書·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敬賢愛士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敬賢禮士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敬賢重士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同「敬賢愛士」。
口傳心授 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老師宿儒 宿儒:原指長期鑽研儒家經典的人,泛指長期從事某種學問研究,並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輩最尊的老師和知識淵博的學者。亦作「老手宿儒」。
路柳牆花 路邊的柳,牆旁的花。比喻不被尊重的女子,指妓女。
出處:元·王曄《水仙子·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路柳牆花。」
能者為師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牆花路草 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舊時指妓女。同「牆花路柳」。
出處:明·徐復祚《紅梨記·詩要》:「非執拗,那壁廂是牆花路草,怎比得日邊紅杏倚雲高?」明·高濂《玉簪記·詞媾》:「如本是柔枝嫩條,休比做牆花路草。」
牆花路柳 牆邊的花,路旁的柳。比喻不被人尊重的女子。舊時指妓女。
出處:明·高明《二郎神·秋懷》套曲:「風流。恩情怎比,牆花路柳?記待月西廂,和你攜素手。」
青出於藍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青過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同「青出於藍」。
出處:宋·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於藍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於藍者。」
青眼相看 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尊重或喜歡。形容以看得起的態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三釁三浴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出處:《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於郊,而與之坐而問焉。」
三薰三沐 ①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三浴三釁 釁:以香塗身。多次沐浴並用香料塗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出處:《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親逆之於郊,而與之坐而問焉。」
上諂下瀆 諂:奉承;瀆:輕慢,褻瀆。奉承上級,輕慢下屬。
出處:《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師道尊嚴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師嚴道尊 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後多指為師之道尊貴、庄嚴。
出處:《荀子·致士》:「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識才尊賢 能識別並尊重有才能的人。
授業解惑 授:教,傳授。惑:疑難。傳授學業,解除疑難。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出處:《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清·徐坷《清稗類鈔·三十四》:「巡檢作巡撫,一步登天;監生作監臨,斯文掃地。」
肆言詈辱 肆:任意妄為,放肆。詈:罵。辱:侮辱。毫無畏懼地侮辱謾罵。
桃李之教 指老師的教誨。
無師自通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
出處:唐·賈島《送賀蘭上人》詩:「無師禪自解,有格句堪誇。」
賢賢易色 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後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學如穿井 穿:鑿通。求學如同鑿井。比喻在學習當中,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出處:《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言傳身教 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一字之師 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衣缽相傳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淫詞穢語 不健康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淫詞穢語,概所不錄。」
淫詞媟語 淫:淫穢;媟:狎,輕慢。放盪淫穢、低級趣味的話。
淫言狎語 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同「淫言媟語」。
淫言媟語 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
折節待士 指屈己待人。
出處:《周書·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由禮則,又折節待士,朝野以是稱焉。」
折節下士 折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尊年尚齒 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範。」
尊師貴道 尊敬師長,尊重其所傳之道。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儒林列傳上》:「帝謂孔僖曰:『今日之會,寧於卿宗有光榮乎?』對曰:『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今陛下親屈萬乘,辱臨敝里,此乃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榮,非非所敢承。」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尊賢使能 尊重並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名師出高徒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人間重晚晴 原指人們珍視晚晴天氣,後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出處:唐·李商隱《晚晴》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天下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