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組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壹』 錦字組詞有哪些成語
錦(漢字信息):。本意是中國漢字信息指絲織品,原意為精緻絲織品,多有美麗圖案。也泛指比喻色彩鮮艷華美的。
讀音:jǐn
中文名
錦
外文名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1]
字音
jǐn
注音
ㄐㄧㄣˇ
部首
釒
部外
8
筆畫
13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9526
GBK
BDF5
鄭碼
PNLI
造字法
形聲
五筆
QRMH
筆順
ノ一一一フ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四角
86727
筆順編號
3111532511252
漢字首尾分解
釒帛
基本字義:
1、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旗。~屏。~標。~綉(精美鮮艷的紡織品,喻美麗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鮮明美麗:~霞。~緞。~箋。~雞(鳥,形狀和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長,雌的羽毛暗褐色。飼養供玩賞)。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帛,金聲。本義: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錦,襄邑織文。——《說文》。朱駿聲按,染絲織成文章也。漢襄邑縣貢織文。」
皆奉玉錦束請覿。——《儀禮·聘禮》。註:「玉錦,錦之文纖縟者也。」
衣錦尚絅。——《禮記·中庸》
錦衣狐裘。——《詩·秦風·終南》
又如:錦囊(錦制的袋子);錦衾(錦制的大被);錦帆(錦制的帆);錦覆(以織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護)
2、古指錦袍,引申為獎賞。
如:錦襕衣(華美的袈裟);錦衣紈絝(指華美服裝,也指豪華生活)
宋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陳毅《贛南遊擊詞》「此日准備好身手,他年的戰場獲錦歸。」
3、舊時書信中的敬詞
如:錦念;錦注(書信用語。敬稱對方的關注。也稱錦念);錦郎(書軸的別名);錦素(書信)
魯迅《書信·致楊霽雲(一九三五年一月廿九日)》「此差足以慰錦注者也」
形容詞
1、比喻鮮艷華美的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錦文(鮮明華麗的花紋);錦石(有色彩花紋的石頭);錦瑟(裝飾華麗的瑟);錦幣(鮮麗的彩帛)
2、在錦上綉花的
如:錦字
錦組詞:錦標 錦標賽 錦囊妙計 錦披 錦雞 錦衣衛 錦綉香山
帶錦字的成語:
衣錦還鄉 衣錦夜行 操刀制錦 穿花納錦
膏粱錦綉 迴文織錦 錦簇花團 錦囊還矢
『貳』 城的組詞有哪些詞語
城組詞有哪些詞語
:京城、
城樓、
城鄉、
縣城、
城牆、
城府、
城垣、
城隅、
城郊、
城根、
月城、
城建、
圍城、
城壕、
城池、
城闕、
府城、
城防、
城關、
城鎮、
城郭、
瓮城、
都城、
城雕、
城區、
城垛、
子城、
山城、
干城、
省城
『叄』 為組詞語有哪些成語
包含為的成語 :
一言為定、
先入為主、
自以為是、
助人為樂、
舍己為人、
蔚為大觀、
無能為力、
膽大妄為、
融為一體、
碌碌無為、
左右為難、
指鹿為馬、
轉悲為喜、
合二為一、
為所欲為、
不足為訓、
歃血為盟、
奮發有為、
寬大為懷、
嘆為觀止、
轉危為安、
『肆』 的、的組詞有哪些詞語有哪些
有的、小的、怎的、目的、的確、破的、平的、標的、鵠的、的當、的證、中的、
別的、綽的、的意、特的、新的、的役、產的、的耗、的博、撲的、的傳、的士、
點的、的情、未的、的信、撒的、主的、
『伍』 城組詞有哪些詞語
城組詞有哪些詞語 :京城、
城樓、
城鄉、
縣城、
城牆、
城府、
城垣、
城隅、
城郊、
城根、
月城、
城建、
圍城、
城壕、
城池、
城闕、
府城、
城防、
城關、
城鎮、
城郭、
瓮城、
都城、
城雕、
城區、
城垛、
子城、
山城、
干城、
省城
『陸』 縣的組詞有哪些詞語
「縣」可以組的詞語有:縣城 、縣志 、縣份 、縣治 、外縣、 赤縣、 知縣、 紫縣 、平縣、 郊縣、縣藜邊縣縣網
「縣」可以組的成語有:魚縣鳥竄、他鄉異縣、絳縣老人、連州比縣、異縣他鄉、破家縣令、赤縣神州
一、基本信息:
了是多音字,拼音 : xiàn、xuán 。部首:厶部,筆畫:7,五筆:EGCU
二:詳細解釋:
[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 xuán ]古同「懸」。
『柒』 城的組詞有哪些
1、城市
造句:我女兒第一次訪問這座城市時,對這里的房價大吃一驚。
解釋:人口集中、工商業發達、居民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地區,通常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城池
造句:作為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熱潮時期的產物,在本世紀初還是頭號搜索引擎的雅虎近年來在與谷歌的競爭中丟失城池,後又受到社交網路公司FacebookInc.的沖擊。
解釋:<書>城牆和護城河,指城市。
3、城關
造句:1998年洪水中,湖南省安鄉縣安造垸城關棉紡廠大堤發生特大管涌而潰決,在大流速水流下成功實現了堵口復堤。
解釋:指城外靠近城門的一帶地方。
4、城府
造句:在普爾曼版本的福音故事中,瑪麗有一對雙生子而非獨子??其中的耶穌得神恩賜、虔誠、謙卑,而他的兄弟基督則攻於心計、胸有城府。
解釋:<書>比喻待人處事的心機:~很深|胸無~(為人坦率)。
5、省城
造句:今天,有關工作人員對外宣布,他們已經制定出完善的會員章程,並表示目前省城仍有307名會員決心要走個人集資建房之路。
解釋:省會。
6、城牆
造句:我從中得到了靈感,修改了一部分發言辭,還選了一條有金色號角圖案的藍色領帶,它使我聯想到《約書亞書》中用來吹垮耶利哥城城牆的那些號角來。
解釋:古代為防守而建築的又高又厚的牆,多建築在城市四周。
7、城鎮
造句:我們家裡的傳統要求我們要到瑞典去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這也是可以讓我離開貝爾莫的絕好理由,因為貝爾莫是個很小的城鎮。
解釋:城市和集鎮。
8、城堡
造句:IT舊的安全模型是在企業網路周圍建立一刻巨大的微塵,只讓受信任的、已授權的員工穿越守衛嚴密的吊橋牆進入眾所周知的城堡。
解釋:堡壘式的小城。
9、長城
造句:事實上,長城還能屹立完全歸功於明朝建築師的才智。他們在灰漿中摻入糯米,糯米和熟石灰的化學融合非常緊密,以至於很多地方寸草不生。
解釋:指萬里長城,也用來比喻堅強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礙等: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的鋼鐵~。
10、山城
造句:住在這里的時候,我們前去探訪了中世紀的山城阿索羅,英國探險家弗利亞斯達克和詩人羅伯特?勃朗寧曾經在這里居住過。
解釋:山上的或靠山的城市。
11、圍城
造句:納比斯,斯巴達的國王,頂住了一次由所有希臘城邦和羅馬常勝軍團發起的圍城戰,他保衛了自己的城邦和他自己的政權。
解釋:2被包圍的城市。
12、圍城
造句:納比斯,斯巴達的國王,頂住了一次由所有希臘城邦和羅馬常勝軍團發起的圍城戰,他保衛了自己的城邦和他自己的政權。
解釋:2被包圍的城市。
13、城樓
造句:城堡在12世紀達到了輝煌的最高峰,由一座城樓、一座要塞、兩座城塔和一座被兩道高大的石幕牆包圍著的拱狀小禮拜堂組成。
解釋:建築在城門洞上的樓。
14、護城河
造句:該防線年久失修,最近進行了恢復重建,但是設計師認為,如果違背原始的設計理念,在護城河的上方搭建橋梁,將是非常不合適的。
解釋:人工挖掘的圍繞城牆的河,古代為防守用。
15、紫禁城
造句:特別是,黑米麩會是很獨特且經濟,可以增加促進健康的抗氧化劑食用量的食材。幾世紀前的古代中國,黑米被稱為『紫禁城米』,因為只有貴族才可以吃。
解釋:北京故宮的舊稱。
16、城市規劃
造句:委員會與其他機構或人士一道呼籲繼續努力確保向所有人提供水、電以及環境衛生設施,並改進城市規劃,以處理肆虐的慢性病問題。
解釋:對城鎮各項建設發展進行綜合性規劃設計,使城鎮建設發展經濟、合理,創造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環境美好、衛生的條件。
17、城市貧民
造句:我認真研究了城市貧民的難處,其實是與文化的缺失密切相關的,不可以只用金錢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價值觀和精神生活比我們的經濟實力更加重要。
解釋:舊社會城市中無固定職業,依靠自已勞動而生活貧苦的人。
18、城邦
造句:在一個事先預謀的信號下,他讓他的士兵殺死了所有的參議員和最富有的公民;他們死後,由於沒有了任何來自公民階級的反對,他奪取並獲得了對這個城邦的統治權。
解釋:世界史中,一般指出現在亞、歐、非三洲的以一個城市為中心,連同周圍鄉村構成的奴隸制小國。特指古希臘、羅馬時的一種國體。
19、都城
造句:由於這座城市之前的隔離和柏林牆的問題,城中心的居民成了社會經濟上的大雜燴,用西歐國家都城的標准來看應算作窮人。
解釋:首都。
20、京城
造句:我曾受過相當的教育,但我至今弄不清楚西班牙京城叫什麼名字,並且有一個時期還以為哈瓦那是一個鄰近古巴的海島呢。
解釋:舊時稱國都。
21、縣城
造句:在舟曲,解放軍正在奮力清除堰塞湖。因為一旦下雨,堰塞湖就可能潰泄,洪水將會對本已三分之一浸泡在水中的縣城造成更大的混亂。
解釋:縣行政機關所在的城鎮。
22、城區
造句:星期一,騎摩托車的槍手開槍打死了省議員拉扎.海德爾和他的保鏢,當時他們正在卡拉奇的納茲馬巴德城區參加海德爾一個親戚的葬禮。
解釋:城裡和靠城的地區(區別於『郊區』)。
23、城隍
造句:根據以上情況介紹了崇遵公路涼風埡、青崗哨、城隍寺等隧道選用微表處作為隧道的抗滑表層。並用此技術在隧道路面養護方面進行了探討。
解釋:(1)<書>護城河。(2)迷信傳說中指主管某個城的神。
24、城垣
造句:《韓城黨家村》正在我都開始懷疑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來到了黨家村的城垣之上,向下望去,原來韓城黨家村竟然躲藏在這么不起眼的峽谷之中!
解釋:<書>城牆。
25、城防
造句:堅固的城防是羅馬帝國的特點。固若金湯的羅馬城牆圍繞著整個羅馬城。城牆分三層,中間是9英尺高的磚牆,磚牆內外在築兩道石牆。
解釋:城市的防衛:~鞏固|~工事。
26、桐城派
造句:作為分別帶有承傳性質、變革性質和總結性質的古文總集,這些選本具有強烈的文統意識,反映了桐城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與衍變。
解釋:清代散文流派。由桐城人方苞、姚鼐等人創立和發展,故名。提倡『義理、考據、詞章』三者並重,總結了一套文言文的寫作方法。
27、城壕
造句:一位正在尋求風險投資的創業者,恰如一名策馬奔騰的武士,在遠方VC之城的激勵下,滿懷渴望地穿越城壕。
解釋:護城河。
28、城廂
造句:從此,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老城廂里共生共存,不同信仰和生活理念的人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代表了上海歷史與文化多樣性的一面,也是上海700年歷史中最神奇的一幕。
解釋:城內和城門外附近的地方。
29、雞新城疫
造句:文中著重介紹了腫瘤疫苗的分型與分類以及利用馬立克氏病(MD)疫苗、雞新城疫病毒(NDV)、麻疹病毒在抗腫瘤生長與增殖方面的研究進展。
解釋:雞瘟的一種,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症狀是雞冠變成紫紅色或紫黑色,口鼻流黏水,排黃綠色的稀糞,腿麻痹不能起立,多數死亡。
30、瓮城
造句:鐵瓮城遺址作為鎮江市區最早的城池和歷代州署、府署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它能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解釋:圍繞在城門外的小城。
31、府城
造句:我所聽到的這類事件中,最凄慘的莫過於一個三十三歲婦女的遭遇。這位婦女嫁給府城附近東大洲村的一個農民。
解釋:舊時指府一級的行政機構所在的城市。
32、城郭
造句:而日本的城郭保護的是城堡內的武士集團、城下町是沒有納入防禦體系的。
解釋:城牆(城指內城的牆,郭指外城的牆),泛指城市。
33、城闕
造句:中國古代城闕至遲到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根據其平面形制可分單闕、雙闕和三出闕三種類型。
解釋:<書>(1)城門兩邊的望樓。(2)宮闕。
34、子城
造句:好主意。那我們現在就請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跟我們一起上子城。
解釋:舊時指大城所附的小城,如瓮城。
35、月城
造句:當時海嘯奪去了新月城的11條生命,並在加州沿海造成17人死亡。
解釋:<書>瓮城。
36、萬里長城
造句:開幕式力求濃縮中國5000年的歷史??從萬里長城到京劇木偶,再到宇航員,還有藝術、音樂和科學方面的成就等,無所不有。
典故: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37、眾志成城
造句:像醫療系統改革,或是溫室氣體總量控制與交易制度,需要人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此時,所有選民都在拚命的護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的改革項目很難成功。
典故: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38、價值連城
造句:那裡邊有價值連城的老電影膠片,明星贈送的紀念品以及古董飛行設備等,但同時也有一些空牛奶瓶,報紙和指甲剪??這要何從下手呢?
典故: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39、滿城風雨
造句:相比在米蘭時,盡管之前在米蘭經歷了轉會曼城的滿城風雨,不過卡卡依舊被當作王子,但是如今這樣的轉變真是讓人吃驚。
典故:城裡到處刮風下雨。原形容重陽節前的雨景。後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40、兵臨城下
造句:在大約兩個半世紀里,奧斯曼土耳其屢屢考研著奧地利的防禦工事,而維也納也不止一次面對兵臨城下的境地。
典故: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牆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41、空城計
造句:事實上,在《孫子兵法》中,往往有對「背道而馳」的經典應用,最簡單的「空城計」就是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案例。
典故: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42、攻城略地
造句:過去幾年裡宏基收購了PC廠商Gateway和Packard-Bell,在美國市場攻城略地,不斷縮窄同惠普和戴爾的差距.
典故:略:掠奪。攻打城市,掠奪土地。
43、傾國傾城
造句:她經常訪問並在那裡感到像在家一樣。她陶醉於那些富有、顯赫的人們對她的注意並對美國公眾對其傾國傾城之魅力所給予的熱切反響洋洋自得。
典故: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44、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造句: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由於黨派之爭,國務院負責編制的國際事務預算必然受其牽累,對外援助的資金額度也將大幅跌落。
典故: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所有組詞列表】:
榕城、
任城、
傾城、
琴城、
漆城、
排城、
全城、
連城、
幔城、
馬城、
麥城、
羅城、
魯城、
九城、
金城、
降城、
禁城、
牢城、
蠡城、
壘城、
酒城、
城郛、
城皋、
城署、
城曲、
城堡、
城河、
城壕、
帝城、
邸城、
崇城、
城閫、
穿城、
城牙、
城府、
城聚、
城壁、
城塹、
城市、
城舞、
城操、
城苑、
城郭、
城寺、
成城、
城圈、
城阻、
夾城、
火城、
環城、
合城、
麾城、
邗城、
貫城、
管城、
故城、
廣城、
法城、
雕城、
蕪城、
霞城、
惟城、
圍城、
渭城、
嚴城、
靴城、
鄉城、
項城、
玉城、
羊城、
蟻城、
幽城、
壅城、
曾城、
周城、
氈城、
壯城、
城樓、
城主、
城社、
城輦、
長城、
背城、
保城、
詩城、
石城、
飾城、
霸城、
危城、
外城、
團城、
梯城、
書城、
城邑、
城鋪、
城鎮、
城圍、
城溝、
城雉、
乘城、
城狐、
城濠、
城第、
城邦、
城譙、
赤城、
城鼓、
城廓、
城尖、
城關、
城闔、
城柴、
城垛、
城大、
城腳、
城守、
城保、
城干、
城編、
城隍、
城根、
城治、
城區、
城衛、
城角、
城壘、
城閾、
城陴、
城建、
城旦、
城砦、
城險、
城場、
城肆、
城域、
城廂、
城頭、
城隈、
城柝、
城埤、
城裡、
城牆、
城隅、
城墉、
城垣、
城陬、
城湍、
城塢、
城寨、
城櫓、
城洫、
斗城、
丹城、
城郊、
祠城、
城闞、
愁城、
城防、
城觀、
城堞、
城阿、
城禁、
楚城、
城雕、
城窟、
城池、
煩城、
方城、
肥城、
反城、
梵城、
費城、
鵝城、
都城、
典城、
墮城、
大城、
捍城、
孤城、
海城、
宮城、
府城、
戈城、
鳳城、
關城、
竿城、
干城、
腹城、
崩城、
貝城、
邊城、
碧城、
柴城、
層城、
城柵、
城戍、
城闕、
城鄉、
山城、
身城、
少城、
柏城、
百城、
寶城、
拔城、
水城、
台城、
戍城、
衰城、
說城、
宋城、
四城、
筍城、
省城、
聖城、
司城、
市城、
佗城、
鐵城、
土城、
網城、
維城、
五城、
屠城、
王城、
遺城、
陰城、
疑城、
嬰城、
邑城、
陽城、
雁城、
雄城、
軒城、
虛城、
瑤城、
瓮城、
縣城、
陷城、
洗城、
牙城、
香城、
心城、
行城、
巡城、
邪城、
重城、
宗城、
撞城、
築城、
子城、
中城、
朱城、
州城、
專城、
縋城、
雉城、
占城、
直城、
鎮城、
屬城、
增城、
鄆城、
閱城、
月城、
圓城、
攖城、
郢城、
墉城、
漢城、
寒城、
花城、
國城、
會城、
皇城、
荒城、
假城、
化城、
鶴城、
開城、
軍城、
京城、
疆城、
鞠城、
兼城、
江城、
堅城、
佳城、
稽城、
進城、
錦城、
遼城、
龍城、
名城、
隴城、
離城、
禮城、
列城、
枯城、
郡城、
看城、
空城、
聯城、
窮城、
憑城、
秦城、
槍城、
曲城、
青城、
略城、
木城、
破城、
牝城、
撲城、
蓉城、
上城、
丘城、
青城山、
鹿頭城、
曲女城、
容城侯、
青城客、
杞梁城、
青城門、
青堂城、
連城寶、
連城璧、
連城價、
空城計、
空城雀、
連城璞、
連城玉、
遼城鶴、
錦官城、
講武城、
錦城使、
金城桃、
九重城、
九城陌、
闔廬城、
闔閭城、
韓馮城、
韓城市、
佳麗城、
郢城篇、
中都城、
築城壁、
鄒城市、
紫禁城、
專城伯、
興城市、
五字城、
謝宣城、
五雲城、
五言城、
鹽城市、
陽城笑、
楊虎城、
武城雞、
外羅城、
五鳳城、
無憂城、
卧牛城、
枉死城、
武城弦、
桐城派、
武城宰、
受降城、
貝南城、
百城書、
百城表、
百代城、
三王城、
雙城記、
石首城、
長城站、
鐵圍城、
逋城錢、
芙蓉城、
酆城氣、
酆城獄、
酆都城、
城旦書、
豐城劍、
伏俟城、
貫索城、
韓憑城、
管城侯、
管城君、
孤竹城、
鬼臉城、
鬼面城、
谷城翁、
大城市、
城垛口、
蚩尤城、
楚王城、
丹鳳城、
城市病、
城陵山、
城市化、
城裡人、
城郭國、
夏江城、
鐵瓮城、
武城禽、
瓦籠城、
蕪城賦、
王舍城、
舒新城、
霸城門、
不夜城、
走麥城、
擁書城、
趙信城、
宜城酒、
羊馬城、
築城曲、
五國城、
五羊城、
城門樓、
石頭城、
貳師城、
防城庫、
酆城劍、
夫人城、
鳳凰城、
豐城獄、
管城子、
護城河、
護城壕、
管城公、
管城穎、
城陵磯、
城防軍、
城市群、
梁王城、
六合城、
京城氏、
晉城市、
江城子、
金城柳、
聊城箭、
聊城市、
連城珍、
木楊城、
青泥城、
人民城郭、
傾國傾城、
墨西哥城、
南面百城、
連城之價、
金城石室、
軍臨城下、
城狐社鼠、
城下之盟、
城頭子路、
價值連城、
國之干城、
管城毛穎、
干城之寄、
攻城略地、
攻城野戰、
鶻城猿洞、
獨坐愁城、
衛星城鎮、
無影牢城、
五言金城、
胸有城府、
胸無城府、
一笑傾城、
一字長城、
漲嚙城郭、
眾心成城、
坐擁書城、
坐擁百城、
不設城府、
背城一戰、
背城借一、
巴拿馬城、
石城湯池、
枉死愁城、
萬里長城、
鐵郭金城、
特大城市、
湯池鐵城、
銅城鐵壁、
城府深沉、
赤口燒城、
城市環境、
愁城難解、
赤舌燒城、
城市居民、
城南舊事、
城下之辱
『捌』 來去的成語組詞有哪些
翻來覆去、來龍去脈、眉來眼去、春去秋來、死去活來。
一、翻來覆去
白話釋義:來回翻身: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
朝代:宋
作者:楊萬里
出處:《西歸集·不寐四首之二》:「翻來覆去體都痛,乍暗忽明燈為誰?」
翻譯:怎麼來回翻身身體都很酸痛,突然暗突然亮又是何必呢?
二、來龍去脈
白話釋義:山形地勢像龍一樣連貫著。本是迷信的人講風水的話,後來比喻人、物的來歷或事情的前因後果。
朝代:明
作者:吾邱瑞
出處:《運壁記·牛眠指穴》:「來龍去脈,靠嶺朝山。」
翻譯:山形地勢像龍一樣連貫著,靠著山嶺,面朝著大山。
三、眉來眼去
白話釋義:形容以眉眼傳情。也用來形容暗中勾結。
朝代:宋
作者:辛棄疾
出處:《稼軒詞·卷二·滿江紅》:「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翻譯:還記得以眉眼傳情,水光山色好看的不得了。
四、春去秋來
白話釋義: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朝代:明
作者:劉基
出處:《大堤曲》:「春去秋來年復年。」
翻譯:春天過去,秋天到來,一年又一年。
五、死去活來
白話釋義:死過去又醒過來,形容極度悲哀或疼痛。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紅樓夢》九十一回:「薛姨媽急來看時;只見寶釵滿面通紅;身如燔灼;話都不說;薛姨媽慌了手腳;便哭得死去活來。」
『玖』 城的組詞有哪些詞語
京城、
城樓、
城鄉、
縣城、
城牆、
城府、
城垣、
城隅、
城郊、
城根、
月城、
城建、
圍城、
城壕、
城池、
城闕、
府城、
城防、
城關、
城鎮、
城郭、
瓮城、
都城、
城雕、
城區、
城垛、
子城、
山城、
干城、
省城、
『拾』 火的組詞有哪些成語
洋火yáng huǒ
1.火柴。活火huó huǒ
有焰的火。流火liú huǒ
①〈方〉絲蟲病。②中醫指發病部位在小腿的丹毒。淬火cuì huǒ
1. 把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後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卻,以增加硬度。添火tiān huǒ
1.增設火爐,用於取暖。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添火》記載﹐北京居民照例於十月初一添設煤火﹐次年二月初一撤火。 2.向爐子里加燃料。謂燒飯。淵火yuān huǒ
1.深淵和烈火。喻苦難的處境。漁火yú huǒ
漁船上的燈火:江楓漁火對愁眠。溫火wēn huǒ
1.用火加熱。 2.燜菜或煮東西所用的比較弱的火。溜火liū/liù huǒ
1.中醫學病名。即丹毒。也稱流火。漏火lòu huǒ
1.失火。潛火qián huǒ
1.謂滅火;防火。火丁huǒ dīng/zhēng
1.以煮鹽為業的人口。 2.中醫外科病名。即火疔。火丞huǒ chéng
1.漢代太樂令的屬官。火丹huǒ dān
1.中醫外科病名。即丹毒。 2.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能燃燒的仙丹。 3.仙女名。火主huǒ zhǔ
引起火災的人家。火烏huǒ wū
1.周武王伐紂前二年曾東觀兵於盟津。相傳其渡河後,"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事見《史記.周本紀》。後因以"火烏"代指周朝的國祚。火星huǒ xīng
火星1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而遠的次序計為第四顆,比地球小,公轉周期約687天,自轉周期約24小時37分。 火星2 [huǒxīng](~兒)極小的火:鐵錘打在石頭上,迸出不少~◇他氣得兩眼直冒~。火春huǒ chūn
1.即燒酒。火景huǒ jǐng
1.指日影。火暖huǒ nuǎn
1.暖和。火暴huǒ bào/pù
〈方〉①暴躁;急躁 :~性子。②旺盛;熱鬧;紅火:牡丹開得真~ㄧ這一場戲的場面很~ㄧ日子越過越~。‖也作火爆。火曜huǒ yào
1.即大火。心宿二。 2.指日光。火曹huǒ cáo
1.亦作"火?"。 2.燒焦的木頭。火術huǒ shù/shú/zhú
1.道教的一種制火之術。能處火中而不被火傷。火杏huǒ xìng
1.古代火攻用的一種戰具。火杴huǒ xiān
1.中草葯豨薟的別名。火林huǒ lín
1.烈火焚燒的樹林。火棗huǒ zǎo
1.傳說中的仙果,食之能羽化飛行。火槍huǒ qiāng
裝火葯和鐵砂的舊式槍,現多用於打獵。火架huǒ jià
1.支撐盤或壺在爐火邊保溫用的金屬架。2.需要時放在火上用以支撐炊具的支架。火柱huǒ zhù
柱狀的火焰。火柴huǒ chái
用細小的木條蘸上磷或硫的化合物製成的取火的東西。現在常用的是安全火柴。火樹huǒ shù
1.形容開滿紅花的樹。 2.指用竿架裝飾的焰火。 3.比喻繁盛的燈火。 4.紅珊瑚的別名。火栰huǒ fá
1.古代水戰中用以馳近並能焚毀對方戰船的著火的木筏。火桶huǒ tǒng
1.一種桶狀爆炸物。火棉huǒ mián
1. 各種硝酸纖維素的任一種;尤指硝化度較高(含氮量至少13.2%)的炸葯,主要用於無煙火葯中。如:火棉膠。火棍huǒ gùn
1.一個十分重的大頭棍(木製的或金屬的),形狀像一個大的酒瓶或十釘球,通常每隻手拿一個擺動它,用以鍛煉雙臂的肌肉。火棒huǒ bàng
游藝用的短棒,一端釘有許多層布,成球形,蘸上酒精,點著後在黑暗處揮舞,使火光呈各種曲線形。火棘huǒ jí
1.常綠灌木,枝尖有刺,葉子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花白色,果實球形,鮮紅色,味甜稍澀,可以吃或用來釀酒,根皮可提取栲膠。火正huǒ zhèng
1.古代掌火之官。 2.指仲夏。古以五行配四時,火旺於夏,故稱。 3.指漢朝。火殃huǒ yāng
1.古代指預兆火災的天象。火母huǒ mǔ
1.指五行中的木。五行循環相生,木生火,故稱。火毒huǒ dú/dài
1.指葯物酷烈的毒性。 2.即熱毒,中醫指導致人體外科癰瘍等病症的一種因素。 3.指烈火燃燒中因氧氣稀少而產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 4.形容酷熱。火毳huǒ cuì
1.即火浣布。亦以喻遠方異俗之地。火氣huǒ qì
①怒氣;暴躁的脾氣:壓不住心頭的~。②指人體中的熱量:年輕人~足,不怕冷。③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症狀的病因。火池huǒ chí
1.猶火盆;火塘。火油huǒ yóu
〈方〉煤油 。火泉huǒ quán
1.竹瀝的別名。以火烤青竹使出液汁,謂之竹瀝。可以入葯。火洲huǒ zhōu
1.亦作"火州"。 2.傳說南海古地名。 3.泛指南方炎熱地方。 4.古地名。漢時為高昌壁,唐時為高昌縣,宋元時為高昌回鶻國都。吐魯番所得突厥文寫本作Qoco,其地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之哈剌和卓城(Karakhoja)。火流huǒ liú
1.形容酷熱。 2.猶流火。指大火星西流。火浴huǒ yù
1.火化。火矢huǒ shǐ
1.即火箭。火石huǒ shí/dàn
①燧石的通稱。②用鈰、鑭、鐵製成的合金,摩擦時能產生火花。通常用於打火機中。火磚huǒ zhuān
耐火磚。火硝huǒ xiāo
1. 硝酸鉀的俗稱。火鹼huǒ jiǎn
1.氫氧化鈉的通稱。火磨huǒ mó/mò
用電動機或內燃機帶動的磨。火祆huǒ xiān
1.即瑣羅亞斯德教。該教最初流行於伊朗和中亞細亞一帶,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後稱"火祆教"或"火祆",以火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禮拜"聖火"為主要儀式。火祖huǒ zǔ
1.火神。火神huǒ shén
1.神話中司火之神。火祥huǒ xiáng
1.火災。亦指火災的徵兆。火票huǒ piào/piāo
1.清代遞送緊急公文的憑證。 2.舊時官府逮捕犯人的憑證。火禁huǒ jīn/jìn
1.防火的禁令。 2.指寒食禁火。火離huǒ lí
1.指鸞鳥。 2.指孔雀。火禽huǒ qín
1.古代利用禽鳥攜帶火種進行火攻的一種方法。 2.指火鳳。火種huǒ zhǒng/zhòng
供引火用的火◇革命的~。火積huǒ jī
1.焚毀敵方的儲備。火稻huǒ dào
1.即旱稻。火突huǒ tū
1.煙囪。火符huǒ fú
1.即火牌。火籠huǒ lóng/lǒng
〈方〉烘籃。火筒huǒ tǒng
1.吹火用具。火筯huǒ zhù
1.即火筷子。火筴huǒ cè
1.亦作"火夾"。亦作"火挾"。 2.夾炭火的用具。有圓者,今稱火筯﹑火筷子;有扁平形似剪刀者,今稱火鉗﹑火剪。火簽huǒ qiān
1.舊時官署緊急拘傳人犯的一種簽牌。火箭huǒ jiàn
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器,速度很快,用來運載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也可以裝上彈頭製成導彈。火箱huǒ xiāng
1.一種熏籠,形狀像箱子。 2.蒸汽機車鍋爐的組成部分,位於鍋爐的最後部,分內外兩層為內外火箱,其間存水,燃料在內火箱中燃燒,產生高熱,為產生蒸汽的重要部分。火箸huǒ zhù
〈方〉火筷子。火米huǒ mǐ
1.旱稻。 2.先蒸後炒的稻穀。火粒huǒ lì
1.指五穀。因皆須火燒熟而食,故稱。火精huǒ jīng
1.太陽。 2.鳳凰。 3.茯苓。火絕huǒ jué
1.火煙斷絕。謂無後嗣。火紅huǒ hóng/gōng
①像火一樣紅:~的太陽。②形容旺盛或熱烈:~的青春ㄧ日子過得~。火紙huǒ zhǐ
①塗著硝的紙,容易燃燒,多用做火煤兒。②〈方〉迷信的人祭奠死人時燒的紙。火線huǒ xiàn
①作戰雙方對峙的前沿地帶。②電路中輸送電的電源線。在市電上指對地電壓大的導線,在直流電路中指接正極的導線。火經huǒ jīng
1. 書名。道家講用火煉丹的書。無傳。如: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唐·李朝威《柳毅傳》。如:何謂《火經》。。火絨huǒ róng
用火鐮和火石取火時引火的東西,用艾草等蘸硝做成。火繩huǒ shéng
用艾、草等搓成的繩,燃燒發煙,用來驅除蚊蟲,也可以引火。火維huǒ wéi
1.南方屬火,因以"火維"指南方。亦特指五嶽中的南嶽衡山。火綿huǒ mián
1.火葯名。用浸在強硝酸或強硫酸中的植物纖維製成的爆發火葯。火罐huǒ guàn
1.一種醫療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2.火器名。即裝有火葯的小鐵罐或小陶罐,擲以燒敵。火網huǒ wǎng
彈道縱橫交織的密集火力。也叫火力網。火羊huǒ yáng/xiáng
1.古代以干支配五行﹑五色及十二生肖以紀年,丁為火,未屬羊,"火羊"指丁未年。逢這一年多生變亂,因以"火羊"指國家發生災禍。火老huǒ lǎo
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 2.指殘夏。火旺於夏,故雲。火者huǒ zhě
1.宦官。亦泛指受閹的僕役。 2.廚房中燒火的人。 3.源於阿拉伯語,波斯語。對伊斯蘭教教祖後代及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即聖裔。亦為新疆和中亞地區伊斯蘭教上層貴族之稱。 4.彝族﹑布依族打擊樂器。流行於貴州省水城﹑盤縣﹑威寧﹑畢節﹑納雍﹑赫章﹑黔西等地。火耕huǒ gēng
1.一種原始的耕作方法。燒去草木,就地種植作物。火耗huǒ hào
1.指鑄造錢幣時金屬的損耗。 2.元代於產金地征稅時,往往多於應征數,以為鑄幣時的損耗。明清時指賦稅正項之外加征的稅額。火耘huǒ yún
1.猶火耕。火耨huǒ nòu
1.猶火耕。火聚huǒ jù
1.原為佛教語。指火聚地獄(烈火聚集的地獄)。 2.泛指聚集的猛火。 3.古指軍隊的集體管理。火肉huǒ ròu
〈方〉火腿肉。火腳huǒ jiǎo/jué
1.殘余的火種。火脯huǒ fǔ/pú
1.烤熟的肉乾。火腿huǒ tuǐ
腌制的豬腿。浙江金華和雲南宣威出產的最有名。火膏huǒ gāo/gào
1.《莊子.人間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膏起火,還自消。"後以"火膏"喻自相攻伐者。火舌huǒ shé
比較高的火苗。火舟huǒ zhōu
1.舊時有火攻裝備的戰船。火舫huǒ fǎng
1.用作火攻的船隻。火艦huǒ jiàn
1.置有火攻裝備的戰船。火艙huǒ cāng
1.船尾掌舵兼作廚房之處。火船huǒ chuán
1.古代一種設有火攻裝備的戰船。 2.輪船的舊稱。火色huǒ sè/shǎi
〈方〉火候:看~ㄧ拿穩了~。火艾huǒ ài/yì
1.灸療的艾炷。火節huǒ jié
1.即火把節。火芝huǒ zhī
1.道教傳說的一種仙草。火花huǒ huā
火花1迸發的火焰:煙火噴出燦爛的~◇生命的~。 火花2 [huǒhuā](~兒)火柴盒上的圖案。火苗huǒ miáo
(~兒)火焰的通稱。也叫火苗子。火葯huǒ yào
炸葯的一類。爆炸時有的有煙,如黑色火葯,有的沒有煙,如硝酸纖維素。火落huǒ luò/là
1.大火星為夏季南天之標識,因以"火落"謂炎暑消失,初秋來臨。 2.方言。生火煮飯的地方。火葬huǒ zàng
處理死人遺體的一種方法,用火焚化屍體。火蓼huǒ liǎo/lù
1.紅蓼的別名。火藏huǒ cáng/zàng
1.指心臟。火虞huǒ yú
1.猶伙計。隨從人員。火虯huǒ qiú
1.火龍。火蠶huǒ cán
1.用火加熱升溫使其早熟的蠶。 2.指炎洲火蠶。參見"火蠶綿"。火蛾huǒ é/yǐ
1.形容舞動的彩燈燈火。火蜃huǒ shèn
1.指燈火映入水中而呈現出的海市蜃樓般的幻景。火行huǒ xíng/háng
1.猶火德。謂於五行中屬火,故稱。火見huǒ jiàn/xiàn
1.心星出現。火角huǒ jiǎo/jué
1.火星芒角。火警huǒ jǐng
失火的事件 (包括成災的和不成災的):報~ㄧ~電話。火計huǒ jì
1.即伙計。火記huǒ jì
1.《火記》為古之丹書,專述火候功用,後因用以指煉丹的火候。火證huǒ zhèng
1.中醫指危急的病症。火谷huǒ gǔ/gǔ/yù
1.黍的別名。火赤huǒ chì
1.火紅的顏色。 2.蒙古語"札魯火赤"之省語。即宗正府,掌皇族事務。 3.指宗正府官員。火赫huǒ hè
1.炎赤貌。火躁huǒ zào
1. [方]∶形容脾氣火暴,性情 急躁。火車huǒ chē/jú
一種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由機車牽引若干節車廂或車皮在鐵路上行駛。火輪huǒ lún
1.指太陽。 2.神話傳說中形似車輪的團火。亦指燃燒著火的輪子。 3.汽輪的舊稱。 4.即火車。火輜huǒ zī
1.焚毀敵方運輸中的後勤物資。火辣huǒ là
1.尖銳潑辣。 2.形容難受或疼痛的感覺。火辰huǒ chén
1.星名。即大火。火運huǒ yùn
1.指應火德而昌的帝運。火迫huǒ pò/pǎi
1.猶火急,急切。火遞huǒ dì
1.即火票。火逝huǒ shì
1.猶流火。指舊歷七月。火速huǒ sù
用最快的速度(做緊急的事):~行動 ㄧ任務緊急,必須~完成。火遁huǒ dùn
1.方士所稱的遁形術之一,從火中隱形遁去。火道huǒ dào
1.起火時焚燒的方向。火酒huǒ jiǔ
〈方〉酒精。火采huǒ cǎi/cài
1.紅光。火鑒huǒ jiàn
1.見"火鏡"。火鎌huǒ lián
1.見"火鐮"。火槍huǒ qiāng/chēng
1.見"火槍"。火針huǒ zhēn
一種針刺 療法,將針尖燒紅,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的皮下組織,並立即拔出。也叫燔針、淬針和燒針。火鍾huǒ zhōng
1.報火警的鍾。火鉤huǒ gōu
1.救火用的一種鉤搭工具。 2.古代兵器名。火鉗huǒ qián
火剪 ①。火缽huǒ bō
1.即火盆。火鑽huǒ zuān/zuàn
1.取火工具。火鈴huǒ líng
1.道士所用的法器。 2.道教亦借指人體中膽邊的肉珠。火鉛huǒ qiān/yán
1.術士煉丹用的一種紅鉛。火銃huǒ chòng
中國古代用火葯發射石彈、鐵彈或鉛彈的管形火器。用青銅或鐵鑄成。是最古老的火炮。中國現存最早的火銃是14世紀元代時鑄造的,口徑為105毫米,長353毫米,重6.94千克。火鋪huǒ pū/pù
1.古代候望敵情的崗亭。火鍋huǒ guō
(~兒)金屬或陶瓷製成的用具,鍋中央有爐膛,置炭火,使菜保持相當熱度,或使鍋中的湯經常沸騰,把肉片或蔬菜等放在湯里,隨煮隨吃。也有用酒精、石油液化氣等做燃料的。用電加熱的叫電火鍋。火鋸huǒ jù
1. 用一塊鋸或摩擦另一塊的木頭(竹或藤棍)取火的工具。火鍬huǒ qiāo
1.鏟火炭的鐵制工具。火鏡huǒ jìng
指凸透鏡(因為可以用來取火)。火鐮huǒ lián
取火的用具,用鋼製成,形狀像鐮刀,打在火石上,發出火星,點著火絨。火長huǒ cháng/zhǎng
1.古代軍隊基層組織中的小頭目。 2.泛指兵卒。 3.指揮船隻航行的人。火門huǒ mén
1.指槍炮﹑炸葯包等發火引爆的裝置。火閣huǒ gé
1.為防寒保暖而在大房間中隔出來的小房間,有取暖禦寒設備。火隊huǒ ì/zhuī
1.焚燒敵方隊伍,以亂其行陣。《孫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五曰火隊。"杜牧注:"焚其行伍,因亂而擊之。"一說,隊,通"隧"。隧,道。火隊,燒絕糧道。見梅堯臣﹑賈林注。火陽huǒ yáng
1.太陽。火陣huǒ zhèn
1.古代用火攻的軍陣。 2.指烈火彌漫的戰陣。火院huǒ yuàn
1.苦海;苦惱的境界。 2.指妓院。火險huǒ xiǎn
①火災的保險。②失火的危險:~隱患。火雷huǒ léi
1.雷電。火鞭huǒ biān
1.神話中指羲和馭日之鞭。火風huǒ fēng
1.炎熱的風。比喻惡劣的人際關系。 2.佛經所說"四大"中的火和風。火食huǒ shí
1.謂吃熟食。 2.指煮熟的食物,人間煙火食。 3.舉火煮飯。 4.伙食,日常飯食。火飯huǒ fàn
1.軍中士兵的飯食。火馬huǒ mǎ
1.以火驚之,使沖敵陣的馬。火馳huǒ chí
1.形容急速地賓士。 2.謂很快地消逝。火魚huǒ yú
1.金魚的別名。 2.魚名。魴鮄一類魚。 3.指魚燈。火鳥huǒ niǎo/diǎo
1.指鸞鳥。火雞huǒ jī
1.駝鳥的古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四.駝鳥》。 2.吐綬雞的通稱。火鴉huǒ yā
1.吐綬雞(火雞)的別名。 2.用於戰事的鴉形火器。 3.傳說中能銜火的烏鴉。火鼓huǒ gǔ
1.火炬和戰鼓。火鼠huǒ shǔ
1.傳說中的異鼠。其毛可織火浣布。 2.古代一種鼠形武器,利用火葯發揮殺傷力。火齊huǒ qí
1.火候。 2.即火齊湯。 3.即火齊珠。火龍huǒ lóng
①形容連成一串的燈火或連成一線的火焰:大堤上的燈籠火把像一條~ㄧ~乘著風勢迅速延伸。②〈方〉從爐灶通向煙囪的傾斜的孔道。滅火miè huǒ
1.把火弄滅。 2.使發動機熄火。燈火dēng huǒ
亮著的燈燭等照明物。也泛指亮著的燈:燈火熄滅了|萬家燈火。灰火huī huǒ
1.火灰,物體燃燒後的余燼。 2.葭灰與燧火。指歲月﹑節候。靈火líng huǒ
1.指煉丹之火。灶火zào huǒ
1.炊煙。灼火zhuó huǒ
1.燃火。災火zāi huǒ
1.火災。煬火yáng huǒ
1.烈火。爐火lú huǒ
1.生了火的爐子。 2.謂道士煉制丹葯。 3.爐中之火。炊火chuī huǒ
1.燒飯的煙火。比喻子嗣或人煙。 2.燒火。炎火yán huǒ
1.烈火。 2.傳說中的火焰山。炬火jù huǒ
1.點燃的火把。 2.指點燃火把。 3.喻光焰四射﹑引導來者的傑出作品。炭火tàn huǒ
1.燃燒的炭。炮火páo/bāo/pào huǒ
1.槍炮。 2.指戰場上發射的炮彈與炮彈爆炸後發出的火焰。點火diǎn huǒ
①引著火;使燃料開始燃燒:上午七點整,火箭發動機~。②比喻挑起是非,製造事端:煽風~。煉火liàn huǒ
1.燒炭使灼熱以除去煙氣。熾火chì huǒ
1.烈火。 2.燃點燈燭。爛火làn huǒ
1.烈火。 2.火葯的一種。烈火liè huǒ
猛烈的火:熊熊的~◇斗爭的~。烘火hōng huǒ
1.烤火,向火取暖。燭火zhú huǒ
1.火炬,火把。 2.蠟燭火。煙火yān huǒ
①炊煙。借指住戶人家:狗吠雞鳴,煙火稠密。②猶烽火。邊境有入侵:北邊又起煙火。③指熟食:不食人間煙火。④指後代繼承者:四時祭掃,煙火不絕。⑤也作「焰火」。煙火劑燃放時所發出的各種顏色的火花,有時即指煙火劑本身。有平地小煙火和空中大煙火兩類。一般系包紮品,內裝葯劑。點燃後煙火噴射,呈各種顏色,並幻成各種景象。始於宋代。今又稱「禮花」,為節日所常用。烤火kǎo huǒ
靠近火取暖:~費(發給職工用於冬天取暖用的錢)。燒火shāo huǒ
1.使燃料燃燒。 2.指擔負做飯﹑做菜等炊事工作。熱火rè huǒ
1.燒火。 2.熾熱的火焰。比喻激情。烰火fú/páo huǒ
1.火熱的蒸氣。烽火fēng huǒ
①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②比喻戰火或戰爭:~連天。焙火bèi huǒ
1.焙烘的火力。焦火jiāo huǒ
1.烈火。 2.炬火,火把。焦,通"爝"。焰火yàn huǒ
即「煙火⑤」。然火rán huǒ
1.點火。 2.指點燃的火。煞火shā/shà huǒ
1.猶過癮。煤火méi huǒ
1.煤燃燒時的火焰。亦指作燃料的煤。煨火wēi huǒ
1.燃起炭火。熅火yūn/yǔn huǒ
1.無焰的微火。熄火xī huǒ
1. 發動機中的火焰熄滅(如因燃燒不正常或因燃料告罄而熄滅)。熏火xūn/xùn huǒ
1.熏香之火。熛火biāo huǒ
1.火焰。熟火shú huǒ
1.木炭燒透後的文火。燃火rán huǒ
1.燃燒著的火。 2.點火。燎火liáo/liǎo huǒ
1.延燒著的火。 2.篝火。燥火zào huǒ
1.烈火。 2.比喻焦急煩躁的心情。燧火suì huǒ
1.鑽燧所生的火。 2.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爖火lóng huǒ
1.燒火;生火。爝火jué huǒ
1.炬火,小火。爟火guàn huǒ
1.古代謂祓除不祥的火。 2.祭祀時所舉的火。 3.泛指炬火。 4.古時報告敵情所舉的烽火。爨火cuàn huǒ
1.灶膛里的火。愛火ài huǒ
1.惜火。 2.佛教語。喻情愛。犀火xī huǒ
1.犀角燃燒的火焰。喻銳利的目光。狐火hú huǒ
1.見"狐鳴魚書"。狼火láng huǒ
1.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燃的煙火。獵火liè huǒ
1.打獵時焚山驅獸之火。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戰火。猛火měng huǒ
1.猛烈燃燒的火。玩火wán huǒ
1.[兒童]點火或拿著燃燒的東西玩耍。 2.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琢火zhuó/zuó huǒ
1.琢石冒出火星。比喻人生短促。生火shēng huǒ
1.產生焦躁的情緒。 2.產生火氣﹑熱氣。 3.取火;使柴﹑炭等燃燒起來。 4.指鍋爐工。電火diàn huǒ
1.電閃。 2.舊稱電燈光。 3.放電時所發出的火花。畜火xù/chù huǒ
1.養火;生火。畲火shē/yú huǒ
1.火耕時所放的火。痰火tán huǒ
1.中醫術語。體內痰濁與火邪互結或痰濁郁久化火的病理變化。多表現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蓋火gài/gě/hé huǒ
蓋在爐口上壓火的鐵器,圓形,中凸,頂端有小孔 。盜火dào huǒ
1.盜賊所放的火。 2.竊取火種。希臘神話傳說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取火種帶到人間,因此觸怒主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崖,但他寧受折磨,堅毅不屈。真火zhēn huǒ
1.謂心中的火。比喻旺盛的生命力。 2.猶言怒氣。著火zhuó/zháo/zhāo/zhe huǒ
1.冒火;失火。瞎火xiā huǒ
1.指打不響的子彈。
狐鳴篝火
火耕流種
火耕水耨
火耕水種
火光燭天
火海刀山
火急火燎
火盡灰冷
火盡薪傳
火龍黼黻
火冒三尺
火冒三丈
火滅煙消
火耨刀耕
火妻灰子
火然泉達
火熱水深
火傘高張
火山湯海
火上加油
火上澆油
火上弄冰
火上添油
火燒火燎
火燒眉毛
火樹琪花
火樹銀花
火眼金睛
火中取栗
火燭小心
火燭銀花
飢火燒腸
積薪厝火
熬油費火
急如風火
急如星火
急於星火
交梨火棗
皎陽似火
解衣包火
解衣抱火
近火先焦
把薪助火
井中求火
救火投薪
救火揚沸
救火拯溺
救民水火
絕薪止火
連天烽火
撩火加油
燎若觀火
燎原烈火
燎如觀火
烈火辨日
烈火乾柴
烈火轟雷
烈火烹油
烈火真金
爐火純青
履湯蹈火
明火持杖
明火執械
明火執仗
明火執杖
明若觀火
怒火沖天
怒火中燒
炮火連天
披麻救火
判若水火
潑油救火
七竅冒火
抱火厝薪
抱火寢薪
抱火卧薪
抱薪救火
敲冰求火
敲冰索火
清灰冷火
惹火燒身
熱火朝天
如蹈水火
如蹈湯火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入火赴湯
鼻端出火
鼻端生火
鼻頭出火
殺人放火
煽風點火
扇風點火
扇火止沸
燒犀觀火
舌鋒如火
順風吹火
十萬火急
十萬火速
石火電光
石火風燈
石火風燭
石火光陰
事火咒龍
勢如水火
束縕舉火
束縕請火
束蘊乞火
束蘊請火
水火兵蟲
水火不避
水火不辭
水火無交
水火無情
水火之中
水深火熱
探湯蹈火
湯燒火熱
投膏止火
吞刀吐火
玩火自焚
萬家燈火
炳如觀火
炳若觀火
窩火憋氣
無名火氣
無名孽火
無明業火
香火不絕
香火因緣
香火姻緣
向火乞兒
心急火燎
心急如火
心焦火燎
心焦如火
心如火焚
薪盡火傳
星火燎原
星星之火
不避水火
不避湯火
性烈如火
懸河瀉火
懸河注火
雪窗螢火
煙斷火絕
煙消火滅
以火救火
以火去蛾
以火止沸
一家一火
因風吹火
銀花火樹
引風吹火
引火燒身
擁篲救火
油干火盡
油煎火燎
油澆火燎
不食煙火
不通水火
戰火紛飛
招風攬火
真金烈火
自相水火
鑽冰取火
鑽冰求火
鑽火得冰
趁火打劫
趁火搶劫
大動肝火
傳風搧火
傳風扇火
春風野火
近火先焦
撮鹽入火
厝火積薪
厝火燎原
打得火熱
炮火連天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耘
刀耕火種
刀山火海
蹈赴湯火
蹈火赴湯
蹈火探湯
蹈湯赴火
燈蛾撲火
燈火輝煌
燈火萬家
電光石火
洞如觀火
洞若觀火
煽風點火
反風滅火
放火燒山
飛蛾赴火
飛蛾撲火
飛蛾投火
忿火中燒
風風火火
風雷火炮
烽火連年
烽火連天
烽火四起
烽火相連
赴湯蹈火
負薪救火
乾柴烈火
膏火之費
膏火自煎
隔岸觀火
篝火狐鳴
黑燈瞎火
黑燈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