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出自紅樓夢的詞語成語

出自紅樓夢的詞語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6 06:13:31

A.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

〖哀哀欲絕〗 ━━━ 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
〖安安逸逸〗 ━━━ 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
〖挨凍受餓〗 ━━━ 媽媽這一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回
〖挨打受罵〗 ━━━ 我們這些奴才白陪著挨打受罵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安分守常〗 ━━━ 你可好生用心學習,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細。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
〖安分守已〗 ━━━ 從此養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別胡行亂鬧了。 《紅樓夢》第七十二回
〖安分守理〗 ━━━ 寶玉終是個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隨心所欲。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安分隨時〗 ━━━ 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
〖按跡循蹤〗 ━━━ 其間離合悲歡,興衰際遇,俱是按跡循蹤,不敢稍加穿鑿,至失其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
〖按捺不住〗 ━━━ 今見惜春又說這句,因按捺不住,因問惜春道:『怎麼就帶累了你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4回
〖愛老慈幼〗 ━━━ 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
〖安身樂業〗 ━━━ 你二人不知誰生誰死,這如何便當作安身樂業的去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
〖愛勢貪財〗 ━━━ 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
〖噯聲嘆氣〗 ━━━ 薛蟠急得說又不好,勸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噯聲嘆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
〖哀天叫地〗 ━━━ 平兒豐兒等哭的哀天叫地,賈政心中也著了忙。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
〖哀痛欲絕〗 ━━━ 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
〖安心樂業〗 ━━━ 那二姐得了這個所在,又見園里姐妹個個相好,倒也安心樂業的,自為得所。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
〖安心樂意〗 ━━━ 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樂意的孝敬我媽媽,比親媳婦還強十倍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四回
〖熬油費火〗 ━━━ 此時賈赦、賈政又恐哭壞了賈母,日夜熬油費火,鬧得上下不安。 《紅樓夢》第二五回

希望對你有用啊。。。

B. 源於紅樓夢的成語

骨肉分離 太虛幻境 曲徑通幽 鴛鴦在梁 摸著石頭過河 風水寶地 熟能生巧 尋花問柳 一石二鳥
百依百順(79回)、翻天覆地(105回)、橫行霸道(9回)、眉開眼笑(2回)、一模一樣(62回)、無法無天(33回)、終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稱心如意(57回)
哀哀欲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耳邊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
耳鬢斯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

C.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有:
燕妒鶯慚
贊不絕口
無情無義
風刀霜劍
一路風塵
橫行霸道
百里挑一
倚財仗勢
頂門壯戶
滿腹疑團
鍾鼎之家
無緣無故
希望能幫到你。

D.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

骨肉分離 太虛幻境 曲徑通幽 鴛鴦在梁 摸著石頭過河 風水寶地 熟能生巧 尋花問柳 一石二鳥
百依百順(79回)、翻天覆地(105回)、橫行霸道(9回)、眉開眼笑(2回)、一模一樣(62回)、無法無天(33回)、終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稱心如意(57回)
哀哀欲絕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
耳邊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
耳鬢斯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
風塵碌碌 無可如何 錦衣紈褲 飫甘饜肥 一技無成 茅椽蓬牖 瓦灶繩床
晨夕風露 階柳庭花 瞭然不惑 自怨自嘆 高談快論 榮華富貴 利物濟人
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 樂極悲生 人非物換 靜極思動 無中生有 安身樂業
離合悲歡 青天白日 青紅皂白 炎涼世態 不可勝數 自相矛盾 不近人情
消愁破悶 追蹤躡跡 好貨尋愁 謀虛逐妄 胡牽亂扯 忽離忽遇 指奸責佞
貶惡誅邪 傷時罵世 父慈子孝 稱功頌德 從頭至尾 酌酒吟詩 偷香竊玉
洗耳諦聽 粉妝玉琢 慣養嬌生 敝巾舊服 腰圓背厚 面闊口方 劍眉星眼
巨眼英雄

E.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有哪些

關鍵詞:子弟書;《紅樓夢》;語言;俗語;通俗化</P>
子弟書作為一種通俗文藝、說唱藝術,它運用通俗語言是必然的,這也成為其語言的特質。而在取材眾多小說戲劇的子弟書作品中,改編自《紅樓夢》小說的這二十多篇作品總體來說是比較雅的,尤其是如《黛玉悲秋》、《葬花》、《露淚緣》等等,其中典故的運用、駢儷句式的排比、鋪陳,給人以極為雅緻、莊重的感覺。但它又的確是用淺近的語言,寫出了一篇篇的紅樓故事。</P>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俗語」意為「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1996年修訂本,商務印書館)</P>
據統計,《紅樓夢》中的俗語就有315條,其中加有「俗話說」這類冠詞的前八十回有48條,後四十回有7條,合計55條。加有「古人說」一類冠詞的前八十回有17條,後四十回有8條,合計25條;加有「常言「這類冠詞的,前八十回有4條,後四十回無。研究者還歸納出,《紅樓夢》一書人物引用俗語最多的是王熙鳳,共57條。引用俗語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計16條。民間諺語有268條,成語有11條,歇後語52條,曹雪芹自己創造的有7條。曹雪芹使用的俗語,是比較寬泛的概念,應該包括了民間諺語、成語、古人的詩句和歇後語。所以給《紅樓夢》中使用的俗語定一個標准就是指民間諺語、古語、格言、歇後語等,由勞動人民創造並在人們口頭流傳的經驗的總結。《禮記·大學》中就說:「諺,俗語也。」俗語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傳性。曹雪芹對俗語的態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確了:「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不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語。在文學作品中引用俗語,並不自曹雪芹才開始的。從宋元話本、雜劇以來,文學作品中引用俗語已是司空見慣的。據粗略統計《金瓶梅》所引用的俗語高達七百餘條之多,幾乎是《紅樓夢》的一倍。</P>
下面討論一下《紅樓夢》俗語的來源問題。</P>
一是元明清初的小說戲曲,對《紅樓夢》的創作有直接的影響。《西廂記》是對曹雪芹創作有最大影響的戲劇作品,無論是主題,還是情節,《紅樓夢》原著有許多情節就是脫胎於《西廂記》的。如四十三回賈寶玉撮土為香私祭為王夫人迫害至死的金釧兒時茗煙代祝一迴文字,脫胎於《西廂記》第一章第三折中鴛鴦降香第三柱則不語,而紅娘代祝數語,道出鴛鴦心事一段。從語言上看,《西廂記》中許多唱詞、道白,均為《紅樓夢》所吸收。如「紗窗外定有紅娘報」、「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等等。《紅樓夢》還吸收了《西廂記》中一些富有表現力的俗語。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道:「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鑞槍頭。」《紅樓夢》二十三回黛玉罵寶玉道:「呸!你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 二是歷史典籍、古人詩詞。《紅樓夢》中第十五回「遠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韓非子》;第六十五回所用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見於老子的《道德經》;「佳人薄命出自蘇東坡的詩句「自古佳人多薄命」等等。</P>
三是最重要的一個來源,也是俗語最豐富的,就是民間的俗語。曹雪芹《紅樓夢》中引用了許多當時流行於北京地區,尤其是流行於旗人社會的俗語。其中有一些是直接從口語中采擷來的。例如「沒吃過豬肉也看見過豬跑」(十六回)、「搖車里的爺爺,拄拐杖的孫子」(二十四回)、「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六十五回)等等。這些在小說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新鮮有趣,朴實自然。</P>
四是自己的創造。《紅樓夢》中有一些俗語是曹雪芹自己的創造。清人裕瑞在《棗窗閑筆》中,謂雪芹「善談吐,風雅游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可見曹雪芹是一個很風趣詼諧的人。例如作品中有主旨作用的護官符,還有有打油詩意味的好了歌等等 所以,《紅樓夢》的俗語,大部分是來自於元明清小說戲曲,相當大部分來自當時的民間,小部分來自歷史典籍、古人詩詞,極少是曹雪芹在「時諺」基礎上的創造。那麼直接來自於民間的說唱藝術,子弟書的俗語運用極為廣泛,其來源也大致是元明清戲曲、小說、前人詩歌、詞曲、歷史典籍,更多是來自於當時生活中流行的口頭語、俗語、諺語等等。戲曲家、民俗學家傅惜華先生曾說過:「子弟書……詞句雖有時近於俚淺,婦孺皆曉,然其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出其口;極其真善美之致。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無能與倫者也。」∞這里的「婦孺皆曉」道出了子弟書語言的通俗性,甚至近於「俚淺」,以淺近的俗語、俚語來創作,才能在民間具有普及推廣的優勢。子弟書用七言律詩的句子,再用一些其他字數的碎句做襯墊,這是它的句法基凋。啟功先生分析認為:「正是因為修養不深,也就是較少地受框子的限制,才能有這樣的膽力」,「其實杜甫做詩時也未必像解詩的人想的那麼多」,「子弟書的成就,恰在於膽,也恰在於淺。」</P>
那麼28篇《紅樓夢》子弟書中,運用了哪些俗語呢?筆者歸納如下:</P>
; 俗語出處備注</P>
1、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咱們的腰也不抵他汗毛拔一根。《二入榮國府》第一回劉老老語</P>
《二入榮國府》第四回王熙鳳語</P>
3、上年紀老人更與老人親。 《二入榮國府》第五回敘述者語</P>
5、古人雲菽水承歡膝下舞,又有那堂上斑衣樂老親。 《二入榮國府》第八回敘述者語</P>
6、古人雲愛親並愛親之母,能為孝子必為賢孫。 《二入榮國府》第九回寶玉語</P>
7、自古道貞節二字女自根本,從一而終無變更。 《芙蓉誄》第四回晴雯語</P>
8、人說是聞名不如來見面。 《芙蓉誄》第五回燈姑娘語(晴雯表嫂)</P>
9、要知道人死焉能會再生? 《芙蓉誄》第六回黛玉語</P>
10、薄命兒的紅顏林黛玉。 《露淚緣》第一回敘述者語</P>
; 11、古人說窮乃攻書原不錯,又道是書能解悶未必真。 《露淚緣》第五同黛玉語</P>
12、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隨緣隨分莫追求。《露淚緣》第六回王熙鳳語</P>
13、倒不如打開壁子說亮話。《露淚緣》第十回寶釵語</P>
15、沒見過這兩個不知好歹的冤家嘔死個人。 《二玉論心》第一回賈母語</P>
《二玉論心》頭回詩篇</P>
< 17、古人雲韶光易過紅顏易老&《葬花》第二回黛玉語</P>
18、深知你花言巧語呆里藏奸。&《葬花》第四回黛玉語</P>
、我與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待吾眠。& 《葬花》第四回寶玉語</P>
20、又誰知韶華有限悠然去,晚景無多一旦空。《悲秋》黛玉語</P>
21、低聲說你是傾國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p; 《雙玉埋紅》寶玉語</P>
22、也是個銀樣鑞槍頭。; 《雙玉埋紅》黛玉語</P>
; 23、唱一聲如花美眷音多慘,接一句似水流年意更柔。 《雙玉埋紅》敘述者語</P>
24、又聽那流水落花春去也,人間天上兩悠悠。; 《雙玉埋紅》敘述者語</P>
bsp; 《議宴陳園》二回劉老老語</P>
<P> 其中敘述者語言中所運用的俗語有8條,其他都是出自作品人物之口,可見人物語言中自然運用適當的口語、俗語是在《紅樓夢》子弟書中是更多運用的。那麼子弟書語言的通俗性,對俗語的運用還體現在對俗語詞彙和口頭詞彙的運用上。人物對話中最能體現俗語、口頭語的運用,在對話中體現人物的不同性格,這在前面人物論中有所涉及,這里我們不妨就語言來看一看。歸納《紅樓夢》子弟書中最有特色的人物語言,運用俗語詞彙、口頭詞彙最有特色的主要是寶玉、黛玉、劉老老、鳳姐、燈姑娘(晴雯表嫂)、傻大姐這幾個人物。先來看看寶黛所說的俗語和俗語詞彙、口語詞彙。黛玉作為貴族小姐,從她的口中說出了6條俗語,佔了較大的比例,加上寶玉的3條,光這對公子小姐所說的俗語就有9條之多。而二人在一起獨處的時候,對話也較為隨意,運用的俗語詞彙比較多,可見兩個人非同一般的關系。</P>
例如《雙玉埋紅》中寫寶黛在沁芳亭畔葬花,共讀《西廂記》的溫馨與和諧。</P>
; 又翻一過要留心記,這寶玉在姑娘的身後咂嘴搖頭。</P>
低聲說你是傾國傾城我便是多愁多病,這佳人聽罷登時滿面羞。</P>
說你看了邪書拿我湊趣,我成了爺們玩,意兒逗笑兒的丫頭。</P>
一面說著一面就走,去到那太太房內去講講情由。</P>
<P> 這寶玉著忙復又賠不是,說好妹妹恕我言語不防頭。</P>
<P> 我從此競把絕大烏龜化,等妹妹百年之後葉落歸秋。</P>
<P> 將妹妹賢德行書勒石上,我替妹妹馱於背上萬載無休。</P>
<P> 林黛玉聽言不免噗哧笑,說呸也是個銀樣躐槍頭。</P>
<P> 寶玉說這個也就該罰你,我也到太太房內訴情由。</P>
<P> 黛玉說你當你能過目成誦,還有個一目十行在後頭。</P>
<P> 這一段寶玉一時興起,引用了《西廂記》中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意。黛玉心裡聽著高興,表面上還要佯裝委屈,揚言要去太太房裡告狀。急得寶玉以趣語哄逗黛玉,說自己是「大烏龜」、「我替妹妹駝於背上萬載不休」。這段有趣的自咒之語是對原著的化用,原著寫寶玉急著賠不是道:「要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里,叫個掘頭黿吃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兒,我往你墳上替你駝一輩子碑去。」而黛玉也轉怒為喜,同樣引用《西廂記》中的話「呸也是個銀樣躐槍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兩位主人公在一來一去,一退一進中,表現了親昵隨便、無拘無束的關系。而其中,俗語詞彙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P>
<P> 再比如《悲秋》第四回中,寶黛二人又一次有了矛盾沖突,寶玉一再安慰討好,也不能好佳人的怒氣平息下去。黛玉對他的一番話也是極為口語化的:</P>
<P> 說起開罷那邊給我斯文著坐,方才我出去了受不了外邊的風。</P>
<P> 剛剛的睡醒你又來纏我,我知道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難星。</P>
<P> 似這般拉拉扯扯成甚麼樣子,也不管人家的手腕子發酸骨節兒疼。</P>
<P> 動不動有人無人來上頭上臉,討人嫌更比從前說話兒瘋。</P>
<P> 知道么一年小二年大也該把那脾氣兒改,</P>
<P> 何苦呢傳出去又惹的別人好說不好聽。</P>
<P> 還有那一句言詞奉勸你,二爺的話好歹別當耳傍風。</P>
<P> 誰像你終朝只在女孩兒們一處里攪,</P>
<P> 從沒見一個胭脂兒常沾在爺們的嘴上紅。</P>
<P> 這其中的「起開罷」、「你是我命中的小人魔難星」、「討人嫌」、「話兒瘋」、「耳傍風」等等詞語,是通俗的口語詞彙,從黛玉的口中說出,可見黛玉與寶玉的關系之親密,黛玉可以這樣毫不掩飾地批評寶玉,而「魔難星」、「討人嫌」等詞,又反映出一種名貶實褒的意味。寶黛的語言中所運用的俗語詞彙和口語詞彙,體現了二人親密無間的關系,即使是從較有文學修養的貴族公子小姐的口中說出這些話,也顯得風趣、自然,增添了情趣,也增進了二人之間的感情。</P>
<P> 再看看體現不同性格的、卻又反映本色的自然口語從下面人物口中說出有什麼樣的效果。</P>
<P> 作為農村老嫗的劉老老,前面已經有專門的章節做過討論和分析。這里在略加舉例說明,劉老老的語言可以說是目不識丁的農村老太太的真實反映。「二入榮國府」鬧出了很多的笑話,其中最能體現子弟書作者創新的還是老祖宗見到劉老老的一問一答,這一文一俗,一個文話兒謙辭,一個是「有錯岔批」,逗得滿堂大笑。</P>
<P> 先看看老祖宗是怎麼問的:</P>
<P> 因問道老親家貴庚年多少?花甲還是七旬與六旬?</P>
<P> 為什麼年來未見親家的面,多因為事務兒匆忙疏淡了親。</P>
<P> 你若是不嫌儉慢就請下榻,何妨呢曠幾天兒在此處存。</P>
<P> 「貴庚」、「花甲」、「七旬」、「下榻」,這樣正式的文言話語,粗村的劉老老能聽懂也就真是奇怪了。也難怪她會理解錯誤,答非所問了;</P>
<P> 忙應道少年時耕種我全都會,如今衰老了力難禁。</P>
<P> 老祖宗方才問我田多少,能多少呢二畝薄沙零四分。</P>
<P> 我家裡離城不遠三十里,最好我不用七尋與八尋。</P>
<P> 這幾年年成不濟沒收麥子,就便忙誰敢疏忽斷絕了親。</P>
<P> 等來年麥子收成磨些個白乾麵,我送來老祖宗姑娘們嘗個新。</P>
<P> 北屯裡破廟中就有那上塔和下塔,沒意思逛一會兒的工夫就膩死人。</P>
<P> 好一通回答,「能多少呢」、「磨些個」、「就便」「膩死人」,這才是從劉老老口中可能說出的話了。同是老婦人,一富一貧,一文雅一粗疏,在這語言對白中身份地位、文化修養都得到了極其生動有趣的體現。再比如《三宣牙牌令》中,劉老老的酒令也極有意思,「是個人都會種莊稼」、「七三兒七四兒是小娃娃」、「要四稱五快把秤拿」、「這枝花難道就常開不落,落了時無非結個大倭瓜」等等。《紅樓夢》子弟書中,劉老老語言中的俗語詞彙、口語詞彙要豐富得多,這在前文分析人物時已經有所涉及,就不多加贅述了。</P>
<P> 鳳姐在眾年輕女子中是沒有什麼文化的,吟詩也只能說出「一夜北風緊」這樣的句子。但是她的社會閱歷、她的見識膽略、她的圓通練達卻是眾年輕女子中無人能比的,即使是男人也未必比得過的。自然她也練的一副好口才,在老祖宗和王夫人面前頗得信任和寵愛。正因為她的文化背景,她的見識,才使她的語言也多用俗語或口語詞彙,呈現較為通俗甚至粗俗的特點。例如子弟書《露淚緣》中第六回「誤喜」,鳳姐試探寶玉後對老祖宗的一段話,就充分說明了她的語言色彩:</P>
<P> 看他病體雖然痊可,只提林字兒就像蜜里油。</P>
<P> 有說有笑一團高興,出來進去好像個活猴。</P>
<P> 雖然暫時將他哄過,只恐怕當場要露楦頭。</P>
<P> 打破了燈虎兒如何是好,兀的不是一天好事變成愁!</P>
<P> 這是鳳姐形容寶玉在得知要娶林妹妹後興奮的樣子,「像蜜里油」,形容心情的無比快樂與甜蜜,「像個活猴」,可見他幾乎高興得不能自己了。「楦頭」、「打破燈虎兒」和「兀的」都是俗語詞,這里「燈虎兒」就是燈謎的意思,而「楦頭」,本指製鞋或制帽時所用的模型,一般為木製的,這里的意思是「兀的」就是「這」的意思。可見,在鳳姐的嘴中說出了如此地道的俗語詞彙是非常合理的,也增加了形象性和生動性。</P>
<P> 還有很有特色的,出現在《芙蓉誄》中的燈姑娘的語言,她是晴雯的表嫂,晴雯被攆出怡紅院後,就是住在她的家裡。原著對她沒有過多的敘述,子弟書中也只有在此篇的第五回「遇嫂」才讓她登態台亮相。在子弟書中,燈姑娘遠比原著要風流,也遠比原著要豐滿,她說出的話,道出了她的見識,可見她的閱歷,也反映了當時的市民愛好和審美趣味。</P>
<P> 書畫琴棋學過沒有?笙管絲弦習過不曾?</P>
<P> 街市上楚館秦樓曾去走,城兒外花街柳巷可閑行?</P>
<P> 平日間好碰湖來好壓寶?愛拋球兒愛拉弓?</P>
<P> 十錦的雜耍看不看?傀儡的戲兒聽不聽?</P>
<P> 骰子老陽學過沒有?天九的牌兒你能不能?</P>
<P> 這反映了市井的愛好和趣味。燈姑娘和劉老老又有所不同,她是生活在城市的下層婦女,日常接觸的都是這類的東西。而在她對寶玉的問話中也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當時的人們對於琴棋書畫、花街柳巷、碰湖壓寶、拋球拉弓、看雜耍、聽傀儡戲、玩牌九還是非常喜好的,可見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市民的休閑娛樂。這一些都是小說原著所沒有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新,不在於燈姑娘本人,而在於她的市井語言和她的語言中透露的社會文化信息。</P>
<P> 最後再說說傻大姐。傻大姐在小說原著中出現過兩次,都是起了一個關鍵的揭示真相的作用,一是她拾到香囊,才有了抄撿大觀園;再就是她把寶玉要娶寶釵的消息透露給了黛玉。而子弟書中,只有《露淚緣》第二回「傻泄」中出現了傻大姐,她也無意中將消息泄露,惹動了黛玉的心頭之恨,才有了下面一系列的情節。從情節構思上來說,子弟書這一部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傻大姐和黛玉的對話,頗有意思,其中俗語詞彙、口語詞彙的運用非常豐富,符合人物的身份、背景,也對人物的性格的塑造起到很大作用:</P>
<P> (黛玉見傻大姐躲在山坡後哭)</P>
<P> 忙問道丫頭你哭因何事?有什麼委屈你對著我說。</P>
<P> 莫不是主子生氣要責罰你?莫不是大丫頭們把你挫磨?</P>
<P> 那丫頭傻頭傻腦全不理,說人家委屈你怎麼曉得!</P>
<P> 林黛玉又是可憐又是可笑,說快快明言我替你撕羅。</P>
<P> 大姐說方才我是無心的話,和那些姐姐們撈閑磕。</P>
<P> 我姐姐不犯就打我,巴掌掄圓在臉上擱。</P>
<P> 打得我火星亂爆金花滾,到如今還是嘴巴子生疼不敢摸。</P>
<P> 黛玉說你這丫頭真是傻,到底是為什麼事情總不明白。</P>
<P> 還只管冬瓜茄子胡拉扯,慪的我心煩誰合你耐磨!</P>
<P> 因為是和智力水平有限的傻大姐說話,黛玉的語言也變得更加通俗了。「挫磨」、「撕羅」,都應該是當時的口語詞,逼問傻大姐趕快把哭泣的原因說出來。那麼傻大姐自然就是一通大白話了,「嘮閑嗑」,說閑話、聊天,「數落」、「嚼舌」等等,現在在日常用語中也經常使用。還有後面的「忽喇巴兒的」、「打旋磨」都是形象的語言,一個是擬聲詞,一個是比喻詞。黛玉隨和、甚至哄逗傻大姐和傻大姐懵懵懂懂的對話場景也就如在眼前了。</P>
<P> 以上列舉的是《紅樓夢》子弟書作品中人物的語言,運用俗語或俗語詞彙、口語詞彙的情況是比較多的,而且都極其符合人物的性格、背景和所處的環境,增加了文詞的生動性和生活化。而在子弟書作品的敘述語言中,也大量運用了俗語或俗語詞彙。例如《二入榮國府》第八回寫道:「這婆子形容雖然笨他心中巧,常言道長老了的生薑更辣人。一句句捎言帶語把艱難訴,奉承時隨風兒上順可人的心。來意原為是求周濟,看光景搭訕著便把腿兒伸。」敘述者以客觀的眼光敘述評價了劉老老,用俗語形容她是老生薑,是經過世事的。而劉老老也見風使舵,說著順人心的話,討人歡心。一句「隨風兒上順可人的心」,一個「搭訕」,把她的隨意放鬆的心理狀態勾畫無疑。.</P>
<P> 另外其他的《紅樓夢》子弟書作品中運用俗語詞彙和口語詞也是很多的。例如「孤拐兒」、「兀的」、「腌臢」、「魔亂」等。這些都體現《紅樓夢》子弟書語言的特殊味道,一方面是來自於對原著語言風格的借鑒,另一方面是來自於子弟書這一特殊體制對語言的要求。子弟書極具有京、津和東北一帶的風格和特點,因為要符合唱故事的需要,所以音樂成為其重要因素之一,而它所押的十三道大轍就是北方俗曲壓韻的依據。這二十多篇《紅樓夢》子弟書作品多集中用人辰韻(八篇)、東中韻(七篇)和言錢韻(五篇),另外一七韻、花發韻、油求韻、波梭韻、江陽韻和遙條韻都有涉及。而更絕的是《露淚緣》,十三回正好用全了十三道大轍。作為曲藝的子弟書具有曲藝藝術的特徵,例如特別注重運用日常生活的口頭語言、俗語、俚語、歇後語及各種民間掌故,具有鮮活的時代風格和生活氣息。

這是我找了一個下午才找到的呀
好難呀
你感覺好就加給我吧

F.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有哪些

百依百順(79回)、翻天覆地(105回)、橫行霸道(9回)、眉開眼笑(回2回)、一模一答樣(62回)、無法無天(33回)、終身大事(8回)、心神不定(16回)、美中不足(5回)、稱心如意(57回)

夯雀先飛(67回)
http://www.phhx.org.cn/new_page_24.htm(成語多采飾「紅樓」)

盛極則衰、興久必亡、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箕裘相繼

G.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

1,安安逸逸 安閑舒適,自由自在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給他娶了親,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過日子,不想命該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個不安靜的,所以哥哥躲出門的。」
2,百里挑一 一百個當中就挑出這一個來。形容人才出眾。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0回:「姑爺年紀略大幾歲,並沒有娶過的,況且人物兒長的是百里挑一的。」
3,金玉良緣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緣。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出處: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
4,蜂擁而上 形容許多人一起湧上來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門閂,掃紅、鋤葯手中都是馬鞭子,蜂擁而上。」
5,一針一線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4回:「一針一線,他們也沒得收藏。」
6,一面之緣 見一面的緣分。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
7,光宗耀祖 光:有面子;宗:宗族;耀:顯耀;祖:祖先。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兒子管他,也為的是光宗耀祖。」
8,嬉皮笑臉 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0回:「你見我和誰玩過!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你該問他們去!」
9, 心比天高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過現實。
出處: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10, 橫行霸道 橫行:行動蠻橫仗勢做壞事;霸道:蠻不講理。依仗權勢為非作歹。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H.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並註明頁碼

原來如來此、
風雨無阻、自
能說會道、
花枝招展、
入不敷出、
嬉皮笑臉、
狗咬呂洞賓、
鐵面無私、
耳鬢廝磨、
躡手躡腳、
鄭重其事、
難舍難分、
一路風塵、
無緣無故、
無精打采、
水落歸漕、
自出心裁、
偷梁換柱、
青燈古佛、
井水不犯河水、
心比天高、
揚長而去、
丟三落四、
平心靜氣、
沒精打采、
嬌生慣養、
贊不絕口、
茶飯無心、
一針一線、
一面之緣

I. 出自紅樓夢的成語有

成語如下:
百里挑一、金玉良緣、嬌生慣養、贊不絕口、蜂擁而上、粉妝玉琢、無情無義、
茶飯無心、一針一線、一面之緣、真心真意、光宗耀祖、心神不定、小題大作、
飫甘饜肥、忙忙碌碌、臨陣磨槍、蘭桂齊芳、人仰馬翻、情深意重、萬目睚眥、
風刀霜劍、顧盼神飛、牛黃狗寶、尋根究底、證據確鑿、坦然自若、數一數二、
遠水解不了近渴、可有可無、所作所為、善罷甘休、口齒伶俐、抽抽噎噎、膏粱錦綉、
原來如此、人來人往、風雨無阻、能說會道、橫行霸道、花枝招展、入不敷出、
嬉皮笑臉、狗咬呂洞賓、鐵面無私、耳鬢廝磨、躡手躡腳、鄭重其事、難舍難分、
萬象更新、一路風塵、無緣無故、無精打采、水落歸漕、自出心裁、偷梁換柱、
青燈古佛、井水不犯河水、心比天高、揚長而去、丟三落四、平心靜氣、沒精打采、

作品簡介: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原稿佚失。原名《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 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沈陽(一說遼陽),先世原是漢人,明末入滿洲籍,屬滿洲正白旗 。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