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楚國人玩什麼成語

楚國人玩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6 07:19:24

成語故事為何楚國人多

亡秦必楚?
詞語解釋
【注釋】
秦:秦國。雖:即使。三戶:指楚國的三大氏族屈、景、昭。亡:滅亡,消亡。 全文意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譯文】
楚國即使是三大氏族屈、景、昭,滅亡秦國的必定還是楚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事例】
然~,金元帝國之夢,豈久長哉? ★柳亞子《濟南慘案紀念日感賦》序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歷史典故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望採納,謝謝)

❷ 自相矛盾中的楚國人的神態是什麼樣的呢用兩個成語來表達。文章中說他____

張口結舌
目瞪口呆
一下說盾堅固無比,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一下說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麼盾都不可抵擋

❸ 形容楚國人勤勞的成語

。 。 。既能勤勞:睡:老繭;起得早:起,忘了吃飯;克; 身披星星。 。語出《史記·貨殖列傳》。形容早出晚歸。形容早出晚歸; 。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 胼。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 晨炊星飯 ,俛有拾; 。手掌足底生滿老繭:早。比喻辦事勤勞。指天不亮就起來; 起早貪黑 。 形容工作勤勞;旦; 克儉克勤 承星履草 手足胼胝 。坐著等天亮。形容辛勤勞動; 夙。形容極其勤勞節儉、足底的老繭;清晨燒早飯; 。形容勤勞辛苦;〖解釋〗人民的生計在於勤勞;胼,旅途辛苦、胝; 。 ,仰有取; ,整日辛勤勞苦; ,腳踏草地; :手掌,忘了時間; ,仰首則必取樹上之物; 儉以養德 。早起晚睡。 ,又能節儉; 坐以待旦 謂低頭則必拾地上之物。 。 :能夠。既能勤勞。 。形容勤勞或憂心忡忡 :破曉。 ,頭頂月亮,或日夜趕路,又能節儉;興; 民生在勤 。形容經常地辛勤勞動;寐; 俛拾仰取 昧旦:「然家自父兄子孫約; 戴月披星 胼手胝足 克勤克儉 。 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朴勤勞的德操。 。」 克,睡得晚,入夜才吃晚飯昧旦晨興 ,貰貸行賈徧郡國; 。手腳上磨出老繭; 夙興夜寐 、胝; 。早起晚睡:天亮; 晨興夜寐 ,辛勤勞動。 。形容勤勞; 日旰忘餐 頭戴星光:能夠

❹ 描寫楚國人的成語

描寫楚國人的成語:
1、楚才晉用
【讀音】:chǔ cái jìn yòng

【釋義】:比喻用才不當.

【出處】引吳曉晨信:「既是天賦他聰敏的資質,要削足就履般來受這特殊環境的支配,楚才晉用,那是不可能的。」——鄒韜奮《不能兩全》
2、白雪陽春
【讀音】[ bái xuě yáng chūn ]
【釋義】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出處】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3、楚弓楚得
【讀音】[ chǔ gōng chǔ dé ]
【釋義】楚國人丟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國人。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然丟了,拾到它的人並不是外人。
【出處】楚共王出獵而失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漢·劉向《說苑》
4、楚囚對泣
【讀音】[ chǔ qiú ì qì ]
【釋義】楚囚:原指被俘到晉國的楚國人,後泛指處於困境,無計可施的人。比喻在情況困難、無法可想時相對發愁。
【出處】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對泣後千年。——宋·楊萬里《新亭送客》
5、東野巴人
【讀音】[ dōng yě bā rén ]
【釋義】古代楚國民間通俗歌曲,又稱《下里巴人》。
【出處】夫聽《白雪》之音,觀《綠水》之節,然後《東野巴人》,蚩鄙益著。」呂延濟註:「東野,下里之音。」宋玉以問曰:「客有歌於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漢·陳琳《答東阿王箋》
6、荊人涉澭
【讀音】[ jīng rén shè yōng ]
【釋義】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出處】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察今》
7、南冠楚囚
【讀音】[ nán guān chǔ qiú ]
【釋義】南冠:楚國在南方,因此稱楚冠為南冠。 本指被俘的楚國囚犯。後泛稱囚犯或戰俘。
【出處】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左傳·成公九年》
8、若敖鬼餒
【讀音】[ ruò áo guǐ něi ]
【釋義】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餒:餓。若敖氏的鬼受餓了。比喻沒有後代,無人祭祀。
【釋義】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左傳·宣公四年》

❺ 與楚國有關的成語

楚材晉用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ǔ cái jìn yòng,意思是楚國的人才為晉國所用。比喻本國的人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

❻ 成語自相矛盾中楚國人和圍觀的人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楚國人:說他的抄盾堅固得很,隨便用什麼矛都戳不穿,說他的矛銳利得很,隨便什麼盾都戳的穿。——這時候他是沾沾自喜的~
圍觀的人: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這時候圍觀者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看的~
楚國人:無以對答——這個時候楚國人是顯得很尷尬,很狼狽的~
圍觀的人:哈哈大笑~

❼ 典出楚國楚人的成語之

篳路藍縷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是駕著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後用形容創業之艱辛。楚人正是用篳路藍縷這種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使疆域不斷擴展,國力不斷增強。春秋時期,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楚國就是中原在強國如林的環境中由弱變強,使楚國由一個方圓不足百里的小國發展壯大為泱泱大國,創造了當年社會發展的奇跡。楚人篳路藍縷的精神成為楚國強盛的立國之本,也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鳴驚人典出《韓非子》和《史記》。據《韓非子》記載,南方的山上有一種鳥,三年不鳴不飛,但一飛便可沖田,一鳴便能驚人。楚莊王少年即位,面臨朝政混亂,為了穩住事態,他一直在等待時機,人問之,曰:「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他在位22年,為了楚國的振興,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廣攬人才,讓他們整頓朝綱,興修水利,重農務商。在楚莊王的領導下,國家日漸強盛,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世遂用「一鳴驚人」比喻那些有才華的人,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創造出驚人的業績。
問鼎中原典源於《史記·楚世家》。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自己感覺國力日益強大,不想偏居一隅,意欲對外擴張。於是,他親率大軍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周定王惶恐不安,派答復王孫滿到處營慰勞。楚莊王接見時,突然問周鼎尺寸有多大、形體有多重等。在中國古代,鼎是一個國家王權的象徵。楚莊王的這番提問,就大有取周室而代之的意思。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兩成語出自宋玉《對楚王問》。《對楚王問》中寫道,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這是一個多麼有意思的場面:在楚國首善之區的郢都城內,居然是萬人齊和巴人之歌,而高雅如《陽春》《白雪》者,卻是和者寥寥無幾。陽春白雪,後世泛指那些高深、高雅、不通俗的文學藝術;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國通俗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曲高和寡典源於楚辭賦家宋玉 《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是其曲彌寡。「意謂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難得,言論或作品艱深高妙,知之者甚少。這則成語故事說明,無論發表言論、文藝演出還是寫文章,都應從實際出發,力求通俗易懂,否則就不被人們所了解或欣賞。

❽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最後楚國人的表情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

微笑:動一動嘴角
大笑:前仰後合、忍俊不禁
狂笑:憋紅了臉,差點喘不過氣來。
冷笑:讓人聽了渾身發毛。
恥笑:面帶輕蔑
含蓄的笑:
嫣然、莞爾、解頤、霽顏、盈盈、啟顏、開顏、展顏、粲然、粲齒、掩口、抿嘴
出聲的笑: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啞然、嘩然
肢體語言:
捧腹、鬨堂、轟然、拊掌、絕倒、脫頜、噴飯、前仰後合、花枝亂顫、冠纓索絕、冠纓絕頂
形容心情:
樂開懷、樂滋滋、樂哈哈、樂呵呵、偷著樂、歡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過望、喜上眉梢、滿臉喜色、暗自竊喜、忍俊不禁、滿面春風
其他的笑:
齒冷、訕、誚、哂、嗤、譏嘲、揶揄、齜牙咧嘴
嫣然、莞爾、解頤、霽顏、盈盈、啟顏、開顏、展顏、粲然、粲齒、掩口、抿嘴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啞然、嘩然
捧腹、鬨堂、轟然、拊掌、絕倒、脫頜、噴飯、前仰後合、花枝亂顫、冠纓索絕、冠纓絕頂
樂開懷、樂滋滋、樂哈哈、樂呵呵、偷著樂、歡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過望、喜上眉梢、滿臉喜色、暗自竊喜、忍俊不禁、滿面春風
齒冷、訕、誚、哂、嗤、譏嘲、揶揄、齜牙咧嘴、大牙都掉了
嫣然、莞爾、解頤、霽顏、盈盈、啟顏、開顏、展顏、粲然、粲齒、掩口、抿嘴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啞然、嘩然
捧腹、鬨堂、轟然、拊掌、絕倒、脫頜、噴飯、前仰後合、花枝亂顫、冠纓索絕、冠纓絕頂
樂開懷、樂滋滋、樂哈哈、樂呵呵、偷著樂、歡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過望、喜上眉梢、滿臉喜色、暗自竊喜、忍俊不禁、滿面春風
齒冷、訕、誚、哂、嗤、譏嘲、揶揄、齜牙咧嘴
回眸、嫣然、莞爾、解頤、霽顏、盈盈、啟顏、開顏、展顏、粲然、粲齒、掩口、抿嘴
聲效篇
呵呵、嘿嘿、嘻嘻、哈哈、哧哧、啞然、嘩然
動作篇
捧腹、鬨堂、轟然、拊掌、絕倒、脫頜、噴飯、前仰後合、花枝亂顫、冠纓索絕、冠纓絕頂
心情篇
樂、可樂、樂開懷、樂滋滋、樂哈哈、樂呵呵、偷著樂、歡天喜地、狂喜、喜出望外、大喜過望、喜上眉梢、滿臉喜色、暗自竊喜、忍俊不禁、滿面春風
另類篇
齒冷、訕、誚、哂、嗤、譏嘲、揶揄、齜牙咧嘴
意外篇

❾ 用成語描述鄭國人和楚國人

楚國是周朝時期上古華夏族在中國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楚人本是上古華夏族的一支,《史記—楚世家》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
楚人的祖先是玄帝顓頊的後人。
商朝末年,楚人首領鬻熊參與周文王姬昌的起兵滅商,《史記》記載:「鬻熊子事文王,蚤卒」。[1-2]
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始建國。[1]
楚人南遷後給楚地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因子,並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緩慢向前發展楚文化,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楚國在江漢地區發展強大,國君為羋姓熊氏。
楚國是周朝鎮守南方各民族的重要防線,周惠王曾對楚成王說「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2] 於是楚國向南方擴地方圓千里。[3] 楚熊渠時期,西徵庸國,東攻揚越。
春秋前期,楚大舉進攻蠻人,史稱楚武王「大啟群蠻」。楚文王時期,滅蕭國、鄧國、絞國、權國、羅國、申國等國。前306年,破越國。
公元前224年,秦國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南下攻楚都壽春,楚軍潰敗,亡於秦。

❿ 與楚國有關的成語有什麼

與楚國有關的成語有:楚才晉用、白雪陽春 、楚弓楚得、楚囚對泣 、東野巴人、荊人涉澭、南冠楚囚、若敖鬼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