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㈠ 有關為人處事的成語有哪些
1、箕山之節
【拼音】: jī shān zhī jié
【解釋】: 箕山:古代傳說唐堯時的隱士許由、巢父隱居的地方。節:名節,節操。指歸隱以保全節操。舊時用以稱譽不願在亂世做官的人。
【出處】: 《呂氏春秋·求人》:「昔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曰:『……請屬天下於夫子。』許由辭曰:『為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自為與?啁噍巢於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於河,不過滿腹。歸已君乎!惡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而食,終身無經天下之色。」
【舉例造句】: 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節也。
2、韜光養晦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釋】: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 清·俞萬春《盪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舉例造句】: 他急於韜光養晦,不想出山。
3、韜光晦跡
【拼音】: tāo guāng huì jì
【解釋】: 韜光:把才華隱藏起來;晦跡: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舉例造句】: 單說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懷才抱德,韜光晦跡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異寶,良金美玉,藏於泥土之中。
㈡ 關於處事的成語
愛理不理 不愛答理。比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9回:「黃二麻子愛理不理的,問他什麼事。」
安安分分 為人規矩老實,做事不敢越軌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畫了出來,寫了個老老實實的上下款,未嘗不過得去。」
暗中作梗 暗自從中阻撓、破壞
出處:丁寅生《孔子演義》第四回:「殊不知地主是賢大夫,早知成邑本屆田賦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爭權,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調查。」
八面圓通 形容為人處事圓滑,處處應付周全。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三八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處事正直。
出處:明·張居正《答鄭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為意。」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指處事能掌握適度的節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出處:宋·黃庭堅《王純中墓誌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不輕然諾 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麼。形容處事謹慎。也形容人守信用。
出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如嚴某者,其亦濁世之錚錚,而不輕然諾者與!」
不徇私情 徇:曲從。不曲從私人交情。指為人公正,秉公處事。
操之過激 指處事過於激烈。
出處:文公直《辛亥革命運動中這新軍》:「鄂督瑞澄操之過激,捕殺民黨無虛日。」
操之過切 指處事過於急切。
出處:聞一多《論文藝的民主問題》:「我個人看來,目前的民主運動的確戰斗性不夠,也許有些老輩人認為操之過切,反而不好。」
㈢ 處事什麼的成語
形容處事沉穩的成語:
波瀾不驚;
穩如泰山;
四平八穩;
泰然自若;
處變不驚;
鎮定自若;
臨危不懼;
面不改色;
㈣ 形容處事沉穩的成語有哪些
[不動聲色 ]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版樣沒有變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㈤ 指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和經驗成語是什麼
通情達理 [tōng qíng dá lǐ]
【解釋】: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專。
【示例】:他是個通情達理屬的人,從來不胡攪蠻纏。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成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拼音】: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
【解釋】:律:約束。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宋·陳亮《謝曾察院啟》:「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夫治道。」
【出處】:周恩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古人的一種思想和主張,是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主席生前很喜歡的論調,凡人頂禮膜拜,視為金玉良言,並藉以進言他人,抑或自警。
㈥ 關於待人處事的成語有那些,急需!拜託!
因循苟且
【注釋】因、循,都是沿襲遵循,不求改變的意思。苟且:凡是只求差不多,得過且過,不求進步。
【用法】有些人碰到事情總是以應付的心態,不肯用心去作,力求改進。這種得過且過、不求振作的心態與作法,就可用「因循苟且」來形容。
因勢利導
【注釋】整句是說:順著形勢的演變與發展,而做出最有利的引導與應付。
【出處】司馬遷‧史記‧孫吳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用法】事情的發展變化多端,敏銳的觀察者應該洞察情勢的發展,做出最好的應變措施,以導向成功的目標。這就可以說是「因勢利導」。
因噎廢食
【注釋】噎:食物卡在喉中而不能喘氣。
【用法】有人確實因為吃東西噎死了,但不吃東西卻都要餓死。因此,怕噎死而不吃東西,當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此成語用來比喻因為偶發的意外而廢止了經常且不可缺少的大事,隱含有指責不明事理、分不清本末的意思。
夙興夜寐
【注釋】整句是說:起得早而睡得晚。
【出處】詩經‧小雅‧小宛篇:「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整句是說:要起得早睡得晚,好好地努力,以免辱沒了你的父母。
【用法】這個成語用以形容一個人工作勤奮努力,早起晚睡。
如坐春風
【出處】宋‧近思錄:記敘朱光庭在汝州見了程明道,回來以後就告訴人說:「我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
【用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受教育者深深地受到薰陶,而且感受歡欣、愉悅。相對的也是說教導的人循循善誘,和藹可親,使受教的人就像坐在和暖的春風之中一樣。意同「如沐春風」。
如法炮製
【注釋】炮製:指煎取葯材。
【用法】:這個成語本來是說:照著醫生所說的方法煎煮葯物。後來適用范圍放寬,用來指照著方法來處理事務,不限於用在葯材了。
如喪考妣
【注釋】考:稱呼已死的父親。妣:稱呼已死的母親。
【用法】者個成語用以形容一個人非常悲傷,就像父母過世一般。
如蟻附膻
【注釋】膻:羊肉上腥臊的氣味。
【出處】莊子‧徐無鬼篇:「蟻慕羊肉,羊肉膻也。」意思是:螞蟻喜歡羊肉,是因為羊肉上有腥臭的味道。
【用法】這個成語用以比喻很多人急急忙忙一窩蜂的依附過去。
妄自尊大
【注釋】妄:狂妄無知。
【用法】一個人自以為了不起,其實卻沒有足以服人的地方,這種人我們就可以稱他「妄自尊大」了。
妄自菲薄
【注釋】菲:也是薄的意思,也可以解釋成「少」。
【用法】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信心,老是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成,把自己當作不中用的人,這就是「妄自菲薄」。
守正不阿
【注釋】阿:偏私不公正的意思。
【用法】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態度公正而沒有偏私。
安步當車
【注釋】安步:指慢慢的步行。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安步以當車。」是說:慢慢走路,心情輕松愉快,就像坐車子那般舒服。
【用法】這個成語原指步行也可以與坐車一般舒服。後來演變有安於貧困,不以為意的意思。
有容乃大
【注釋】容:指容量。有容:指心胸寬大,能容納別人。乃:就、才的意思。
【出處】尚書‧君陳篇:「有容德乃大。」是說:有寬大的心胸,才能有偉大的成就。
【用法】形這則成語用來表示一個人因為心胸寬大,能容納別人,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通常用來勸誡那些心胸狹窄的人。
求全責備
【注釋】責:要求。責備:要求完備。
【出處】論語‧陽貨篇:「無求備於一人。」是說:不要要求一個人事事完備,沒有任何缺點。
【用法】對某人或某事要求完備,不能有任何缺失,都可用此成語。
江郎才盡
【注釋】江郎:指六朝時的詩人江淹。
【用法】這則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文思枯竭,越寫越退步。後來,擴大應用范圍:凡是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才能窮盡了,表現越來越差,也可以笑他「江郎才盡」。
㈦ 關於為人處事的300個成語
愛理不理
安安分分
暗中作梗
八面圓通
秉公任直
克己奉公
光明磊落
安貧樂道
左右逢源
一諾千金
瞻前顧後
一言九鼎
......
㈧ 形容人會處事的成語
人情練達_成語解釋
【拼音】:rén qíng liàn dá
【釋義】:人情:人情世故;練達:熟悉通達。指通曉待人處世的經驗。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