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的六字成語是什麼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主要內容——南北朝時,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張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沒有眼睛。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可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張僧繇推辭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嚇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嘆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寓意——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② 六字成語故事:迅雷不及掩耳
迅雷不及掩耳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也作「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進攻黃河流域的馬超和韓遂,把馬超打敗。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應,佔領渭口後修築工事後,表面答應議和,暗中養精蓄銳,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馬超突然襲擊,將絲毫沒有防範的馬超打得大敗而逃。
③ 少見的成語故事50字左右六個
少見的成語故事1:胯下之辱
韓信是秦漢時期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蹭飯吃,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韓信一氣之下便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保住小命,弄點吃的,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天天如此。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後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豐功偉績來。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也瞧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接下來形勢如何演變。只見韓信稍作思考,便默默地從那人的褲襠下鑽了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實呢,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在蕭何的引薦下,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戰功。
少見的成語故事2: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魏徵從小喪失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後任宰相之職,為唐朝貞觀名相。話說玄武門之變以後,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
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暗君?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蒙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見,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傷心欲絕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徵勸唐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少見的成語故事3:雪中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輕的時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因此,他特別愛護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東京(今開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掛有一尺多長,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給人任何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來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發抖。宋太宗在皇宮裡面,穿著龍袍,烤著炭火,還覺得寒氣逼人。這時,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時,身穿貂皮大衣,戴著皮帽全副武裝,所有的大臣都縮著手不勝寒瑟站在講武殿臨時鋪的地毯上,上奏章說話哆哆嗦嗦,冷得舌頭打結的情景。
於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來美酒,借酒來驅趕寒冷。他一杯酒還沒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勢群體:「我住在皇宮中,穿著狐狸皮做的龍袍,烤著炭火,喝著酒,還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貧苦農民,他們又沒有炭火烤,不知會凍成什麼樣兒。我必須想點兒辦法,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想到這里,他馬上召來開封府尹,對府尹說:「現在天寒地凍,我們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現在馬上替我去慰問他們,幫助他們迅速解決這個燃眉之急。」這位皇帝的意旨內容是——給京城所有高壽人瑞發獎金,超過100歲者賞賜金腰帶。再賞京城鰥寡孤獨以及貧窮者一千錢、米炭若干。
開封府尹一接到聖旨,馬上帶領他的所有隨從,准備好衣服、錢財、糧食和木炭,挨家挨戶地送到老百姓手中。於是人們看見很多窮苦的百姓都拎著木炭你來我往的身影。宋太宗首開雪中送炭的愛心先河,著實感動了許許多多的百姓。「雪中送炭」的故事便這樣不脛而走,一個勁地稱贊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④ 六字成語: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 各四個 )
一個鼻孔出氣 一不做二不休 一動不如一靜 一而再再而三
一傳十十傳百 一步一個腳印 一床錦被遮蓋 一虎難敵眾犬
一客不煩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殺不可辱 萬變不離其中 三寸不爛之舌 三折肱為良醫
大開方便之門 中惠而實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歲頭上動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無絕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測風雲
無所不用其極 不可同日而語 不當家花拉的 不足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廢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謗莫如自修 勿謂言之不預 父母在不遠游 務白頭馬生角
牛頭不對馬嘴 手無縛雞之力 長安居大不易 風馬牛不相及
風從虎龍從雲 心有餘力不足 巧詐不如拙成 東風壓倒西風
犯天下之大韙 生同裘死同穴 生米做成熟飯 禮之用和為貴
立與不敗之地 發昏章第十一 畢其功於一役 過五關斬六將
過屠門而大嚼 耳聞不如目見 老死不相往來 死無葬身之地
死不死活不活 存十一於千百 有過之無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識泰山 吃一塹長一智 當面鼓對面鑼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無人之境 如墜五里霧中 遠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異 吹皺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親 言必信行必果 事實勝於雄辯 英雄所見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時此一時 卑之無甚高論
使功不如使過 經一事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豎子不足與謀
勝不嬌敗不餒 狡兔死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死 聞名不如見面
活不活死不死 前怕狼後怕虎 神不知鬼不覺 幾來之則安之
恭敬不如從命 趕著鴨子上架 起死人肉白骨 夏蟲不可言冰
熱鍋上的螞蟻 烈女不更二夫 顧左右而言他 藉寇兵齎盜糧
冤有頭債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擲地作金石聲 眼不見心不煩 眼中疔肉中刺 懸羊頭掛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續 割雞焉用牛刀 強不強以為知
滿招損謙受益
一個鼻孔出氣 一不做二不休 一動不如一靜 一而再再而三
一傳十十傳百 一步一個腳印 一床錦被遮蓋 一虎難敵眾犬
一客不煩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殺不可辱 萬變不離其中 三寸不爛之舌 三折肱為良醫
大開方便之門 中惠而實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歲頭上動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無絕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測風雲
無所不用其極 不可同日而語 不當家花拉的 不足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廢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謗莫如自修 勿謂言之不預 父母在不遠游 務白頭馬生角
牛頭不對馬嘴 手無縛雞之力 長安居大不易 風馬牛不相及
風從虎龍從雲 心有餘力不足 巧詐不如拙成 東風壓倒西風
犯天下之大韙 生同裘死同穴 生米做成熟飯 禮之用和為貴
立與不敗之地 發昏章第十一 畢其功於一役 過五關斬六將
過屠門而大嚼 耳聞不如目見 老死不相往來 死無葬身之地
死不死活不活 存十一於千百 有過之無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識泰山 吃一塹長一智 當面鼓對面鑼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無人之境 如墜五里霧中 遠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異 吹皺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親 言必信行必果 事實勝於雄辯 英雄所見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時此一時 卑之無甚高論
使功不如使過 經一事長一智 掛羊頭賣狗肉 豎子不足與謀
勝不嬌敗不餒 狡兔死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死 聞名不如見面
活不活死不死 前怕狼後怕虎 神不知鬼不覺 幾來之則安之
恭敬不如從命 趕著鴨子上架 起死人肉白骨 夏蟲不可言冰
熱鍋上的螞蟻 烈女不更二夫 顧左右而言他 藉寇兵齎盜糧
冤有頭債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擲地作金石聲 眼不見心不煩 眼中疔肉中刺 懸羊頭掛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續 割雞焉用牛刀 強不強以為知
不自由毋寧死 滿招損謙受益 拉大旗作虎皮 干一行愛一行
酒不夠煙來湊 前怕狼後怕虎 自作孽不可活 天不怕地不怕
吃香的喝辣的 喜怒不幸於色 強不知以為知 好人不怪醉漢
好男不給女斗 好心不得好報 滑天下之大稽 聽其言觀其行
⑤ 六字成語有哪些
有眼不識泰山【yǒu yǎ bù shí tài shān】
泰山:我國的名山;在山東省境內。有眼睛;卻不認得地位很高或本領很大的著名人物。
化腐朽為神奇【huà fǔ xiǔ wéi shén qí】
神奇:神妙奇特的東西。變壞為好,變死板為靈巧,變無用為有用。
釘是釘,鉚是鉚【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一傳十,十傳百【yī chuán shí,shí chuán bǎi】
原指疾病傳染,後形容消息傳播極快。
百思不得其故【bǎi sī bù dé qí gù】
百:多次;思:考慮,思考;故:原因。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找到其原因。
⑥ 超長的成語故事五六白字
成語典故:髀肉復生
「髀肉復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長久處於安逸環境中虛度光陰回,憂慮
不能再有答所作為。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
.
蜀書
.
先左傳》,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
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皇族劉表。一天,
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
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您的話,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
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麼知
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
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
摸了摸自已的髀(
bi
,大腿),發現上面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
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麼啦?您是
不舒服還是有什麼心事?」
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麼,實說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
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肉精壯結實,到這里來後,一晃就是五年,閑居安逸,用
不著騎馬,髀上的肉復長,又肥又松。一想起時光過得這么快,人都快老了,
復興漢室的功業一點也沒有建成,因此心裡非常難受。」
⑦ 成語故事(內容六十字以內)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⑧ 六十字左右的成語故事
易如反掌,汗如雨下,鵝毛大雪,愛才如命,求賢若渴,健步如飛
很高興為你解答本題,沒問題的話,請及時點擊右上角的採納滿意哈~
⑨ 六字成語故事
風馬牛不相及。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近義詞】:
驢唇不對馬嘴,井水不犯河水
【反義詞】:
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典源】:
《左傳·僖公四年》:「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尚書·費誓》有「馬牛其風」一語。風謂放佚,此處指牛馬牝牡相誘相逐。
【釋義】:
齊國征代楚國,楚國派人對齊軍說:「你們在極北,我們在極南,真和放佚馬和牛,牝牡不能相誘相逐是一個道理,不料你們會來我們這里,究竟為了什麼呢?」後遂用「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成語意思】:
雌雄相互吸引。風馬牛:馬牛相互吸引發情。及:到。不相及:不會互相吸引。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一說即使馬或牛雌雄發情追逐,奔跑雖快且遠(古代野馬多也),也不致超越邊界(形容齊楚相去很遠)。
----------------------------------------------------------------------
據《左傳·僖公四年》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憑借各諸侯國的軍隊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為使者,對齊軍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像馬和牛與同類發生相誘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
⑩ 一個小人六個膽字打一個成語故事
一身是膽來
yī shēn shì dǎn
【解自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出處】《三國志·蜀書·趙雲傳》注引《雲別傳》:「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渾身是膽
【反義詞】膽小如鼠
【例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他作戰勇敢,一身是膽,是一員難得的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