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打造文化的成語

打造文化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43:19

1. 形容文化的成語

二泉映月、五行八卦百家爭春、源遠流長、返璞歸真、泰山北斗、眾家所長、吉版祥如意、爭奇斗艷、奇葩、百家權爭鳴、天道勤酬、五彩繽紛、張燈結綵、辭舊迎新、光宗耀祖、大紅大紫、意猶未盡、百鳥朝鳳、別有洞天。、敲鑼打鼓、文韜武略、大吉大利、奼紫嫣紅、大富大貴、師出名門、繁花似錦、清茗一盞、根紅苗正、富貴吉祥、博大精深、萬紫千紅、百花齊放

2. 中國成語典故最多的一個城市是哪裡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是河北省邯鄲市。2005年月26日,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舉行命名頒牌儀式。

漫步在邯鄲的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邯鄲學步雕塑(學步橋)、胡服騎射鵰塑、荀子雕塑、羅敷雕塑、武靈叢台、七賢祠、回車巷、插箭嶺等等,無不讓你感到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2013年,河北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類項目——中華成語文化園正式落戶邯鄲市 。

中華成語文化園

2013年,河北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產業類項目——中華成語文化園正式落戶邯鄲市。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80億元,包括成語文化特色度假服務區、文化休閑旅遊服務區、娛樂遊憩區等多個片區,主要建設成語文化博覽體驗中心、文匯館、邯鄲古郡、主題游樂園等,力爭將其打造成為世界華人成語文化尋根樂園和全球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吸引國內外遊客超過200萬人次,帶動相關行業新增就業崗位10萬余個,年綜合經濟效益將超100億元 。

邯鄲成語典故苑

邯鄲成語典故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插箭嶺公園內,佔地6.8萬平方米。它建於1996年,是邯鄲市委、市政府為弘揚邯鄲歷史文化而建。具有豐富文化底蘊和園林特色,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 形容「文化」的成語有哪些

  1. 過目不忘,讀音:{guò mù bú wàng}: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2. 博學多才,讀音:{bó xué ō cái}: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 超群絕倫讀音:{chāo qún jué lún}:倫:同輩。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4. 學富五車,讀音:{xué fù wǔ chē}: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5. 出口成章,讀音:[chū kǒu chéng zhāng}: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6. 出類拔萃,讀音:{chū lèi bá cuì}: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7. 滿腹經綸,讀音:{mǎn fù jīng lún}: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8. 才高八斗,讀音:{cái gāo bā dòu}: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9. 博古通今,讀音:{bó gǔ tōng jīn}: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10. 頭角崢嶸,讀音:{tóu jiǎo zhēng róng}: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華;崢嶸:特出的樣子。形容年輕有為,才華出眾。

4. 關於文化的傳承成語

一脈相抄承
【拼音】:襲yī mài xiāng chéng
【釋義】: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出處】:聞一多《四傑》:「如果我們再知道他們是好到如之問《祭楊盈川文》所說的那程度,我們便更能瞭然於王、楊與沈、宋所以是一脈相承之故。」

5. 形容很有文化的四字成語

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6. 表示文化的成語

  • 讀書種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 附庸風雅 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 古為今用 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 黃金時代 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 識文斷字 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 斯文掃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 推陳出新 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7. 關於文化的成語

【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賣弄學問】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斯文委地】猶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談吐風雅】風雅:風流儒雅。指有文化修養和生活風度。
【未識一丁】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識丁」、「不識一丁」。
【修辭立誠】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養,做到立身誠實。後多指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修辭立其誠】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養,做到立身誠實。後多指寫文章應表現出作者的真實意圖。
【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興文偃武】偃:停息。振興文化經濟,停息軍事武備。
【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里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知書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知書明理】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知書識禮】有文化,懂禮儀。形容有教養。同「知書達禮」。

8. 形容文化的成語有哪些

1、胸無點墨,讀音:xiōng wú diǎn mò ,釋義:點,一點、極小;墨,墨水、學問。意為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藉以形容讀書太少,文化水平極低。泛指沒有文化的人們。

【出處】: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某家本殷實,父母以獨子故,甚愛之,讀書十年,胸無點墨。」

2、蹶角受化,讀音:juè jiǎo shòu huà,釋義: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楛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

3、知文達理,讀音:zhī wén dá lǐ,釋義: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

4、美雨歐風,讀音:měi yǔ ōu fēng,釋義: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出處】:清·秋瑾《精衛石》第五回:「美雨歐風,頓起沉痾宿疾。」

5、用夏變夷,讀音:yòng xià biàn yí,釋義: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

6、胸中無墨,讀音:xiōng zhōng wú mò,釋義: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出處】:宋·吳子良《林下偶談》:「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蓋亦有據。通典載,北齊策秀才書,有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東坡監試呈詩試官雲:麻衣職再著,墨水真可飲。」

9. 有關文化的成語

博學多才: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見多識廣: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殫見洽聞:殫:盡,完全;洽:廣博。該見的都見過了,該聽的都聽過了。形容見多識廣,知識淵博。

博古通今: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雄才大略:非常傑出的才智和謀略。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真才實學: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滿腹經綸: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經明行修:舊指通曉經學,品行端正。

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八斗: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棟梁之材: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將入相: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人傑地靈: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國士無雙: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傑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後起之秀: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不同凡響:凡響:平凡的音樂。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爾不群:卓爾:特出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指才德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絕倫:倫:同輩。超出一般人,沒有可以相比的。

蓋世無雙: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

陸海潘江:陸:晉朝陸機;潘:晉朝潘岳。陸機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長江。比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智勇雙全:又有智謀,又很勇敢。

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龍躍鳳鳴: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騰蛟起鳳:蛟:蛟龍;鳳:鳳凰。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錦心綉口:錦、綉:精美鮮艷的絲織品。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經天緯地: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金玉滿堂:堂:高大的廳堂。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鐵中錚錚:錚錚: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比喻才能出眾的人。

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傑。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10. 怎樣利用成語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如果某個成語故事出在你那個城市,大力宣傳。利用各種媒體,利用可種手段。多方位多層次。
也可以搞出一些莫須有的玩意,比如諸葛亮借東風的七星壇,比如曹操的墳墓。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