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呵斥的成語
1. 對一個人大聲呵斥的成語
正色厲聲
zhèng sè lì shēng
【解釋】態度嚴正,言辭嚴厲。
【出處】明·方孝孺《王彪之》:「眾情疑懼方若鋒刃之迫膚,而能處之從容,正色厲聲決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定語、狀語;用於處事
2. 問開頭的成語
楚事情真相。
【問柳評花】比喻狎妓。
【問柳尋花】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問牛知馬】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寢視膳】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問十道百】猶言問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問十答十】問:詢問;答:回答。詢問十回答十,即有問必答。形容見多識廣。
【問舍求田】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問俗問禁】問:打聽;俗:風俗;禁:禁忌。詢問風俗和禁忌。
【問天呵壁】問天:向天發問;呵:大聲呵斥。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問天買卦】求問上天以卜吉凶。
【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問心有愧】問心:問問自己;愧:慚愧。自己問自己,心中感到不安。指做了對不住別人的事。
【問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
【問一知二】問:詢問;知:知道。問一知道二。形容人聰明,見多識廣。
3. 呵的成語有哪些
呵欠連天[ hē qiàn lián tiā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hē qiàn lián tiān ]
1.呵欠:睏倦時往往情不自禁版地張開大口吸氣權的現象。不斷的打哈欠。
2.形容尚未睡醒。
3.比喻非常疲倦的樣子。亦作「哈氣連天」。
呵壁問天[ hē bì wèn tiā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hē bì wèn tiān ]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出 處
漢·王逸《天問序》:「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
呵佛罵祖[ hē fó mà zǔ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hē fó mà zǔ ]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後比喻沒有顧慮,敢做敢為。
呵筆尋詩[ hē bǐ xún shī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hē bǐ xún shī ]
呵筆:冬天筆涼或凍結,用口吹暖氣使之解凍;尋詩:尋覓詩句。用口吹暖氣,使筆解凍,然後揮筆作詩。形容冬日苦吟。
4. 帶有問字的成語
問安視寢 問安視膳 問長問短 問道於盲
問鼎輕重 問鼎中原 問官答花 問寒問暖
問柳評花 問柳尋花 問牛知馬 問寢視膳
問舍求田 問十道百 問天買卦 問心無愧
捫心自問 問羊知馬 問一答十 問諸水濱
問罪之師 不恥下問 興師問罪 無人問津
5. 比喻大聲說話的成語
震耳欲聾
【讀音】: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釋】: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出處】: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6. 大聲訓斥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必須用成語形容
大發雷霆
【解釋】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7. 形容發牢騷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發牢騷的成語有:問天呵壁呵壁問天埋天怨地 怨天怨地 嘟嘟囔囔
8. 與問相關的成語
不恥下問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敢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聞不問 聞:聽。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不問青紅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聞問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打破沙鍋問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弔死問疾 弔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
反躬自問 躬:自身;問: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撫躬自問 反過來問一問自己。
撫心自問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好問則裕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呵壁問天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捫心自問 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怎麼樣。指自己反省。
9. 呵開頭成語
呵壁問天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呵佛罵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後比喻沒有顧慮,敢做敢為。
呵欠連天
〖解釋〗呵欠:睏倦時往往情不自禁地張開大口吸氣的現象。不斷的打哈欠。①形容尚未睡醒。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樣子。亦作「哈氣連天」。
10. 形容古典文學的成語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才墨之藪】: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持鰲下酒】:舊指文人嗜蟹嗜酒,逃避現實。
【詞人才子】:詞人:善於文辭的人。舊指有才華的文人墨客。
【詞人墨客】:墨客:文人。泛指風雅的文人。
【地下修文】: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風流韻事】:風雅而有情趣的事。舊指文人詩歌吟詠及琴棋書畫等活動。也指男女私情。
【鳳泊鸞漂】:飄、泊:隨流飄盪。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後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浮白載筆】: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乾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瓜字初分】:舊時文人拆「瓜」字為兩個八字以紀年,即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翰林子墨】:對文人的雅稱。
【呵壁問天】: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