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蔑視的成語
A. 形容藐視的成語
居功自傲 [jū gōng zì ào]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居功:自恃有功。自內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容。
貶義
出 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然而毛潤之不但毫無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異常謙遜地說:『這算什麼功……』」。
例 句
~,是個人英雄主義的一種表現。
B. 表示蔑視的成語
昂昂不動 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形容目中無人,十分傲慢的樣子
出處:楚劇《葛麻》第一場:「見了員外,昂昂不動,豈不是丟了一個揖?」
傲慢不遜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有司奏樂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不遜。」
傲睨自若 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於襄陽於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傲世輕物 傲世:傲視當世;物:他人或環境。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敖(傲)世輕物,不污於俗。」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出處:宋·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梅花雲: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凌霜奪第一。」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孔朝天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鄙夷不屑 指輕視;看不起。
出處: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聽。指說的話使人聽不進去(多指臟話)。
出處:明·李開先《市井艷詞序》:「二詞嘩於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艷褻狎,不堪入耳。」
不屑一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出言無狀 說話放肆,沒有禮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三回:「這潑猴頭,出方無狀。」
大模大樣 形容態度傲慢,目中無人的樣子。
出處: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三出:「又見他烈烈轟轟,呼呼喝喝,大模大樣,前遮後擁,把那街上閑人盡打開。」
兒女子語 女人和海子的話。比喻不識大體的言論
出處:《宋史·宗澤傳》:「汝為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
飛揚跋扈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佛頭著糞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美好的事物被褻瀆、玷污。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雲:『有。』崔雲:『為什麼向佛頭上放糞?』師雲:『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頭上放?』」
高傲自大 自以為了不起,極其驕傲,看不起別人。
出處:毛澤東《學習和時局》:「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
驕傲自滿 看不起別人,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八:「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狂妄自大 狂妄:極端的自高自大。指極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無人。
出處:《舊唐書·皇甫榑傳》:「執誼,叔文乘時多僻,而欲斡運六合,斟酌萬幾;……而狂妄之甚也。」
目空一切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目空一世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驕傲自大。
出處:明·焦竑《李氏焚書序》:「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懺者。」
目空餘子 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目無下塵 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目無餘子 餘子:其他的人。眼裡沒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目中無人 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趙奢子趙括,自少喜談兵法,家傳《六韜》、《三略》之書,一覽而盡;嘗與父奢論兵,指天畫地,目中無人,雖奢亦不能難也。」
貧賤驕人 身處貧賤,但很自豪。指貧賤的人蔑視權貴。
出處:《史記·魏世家》:「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欺霜傲雪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出處:宋·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齊東野語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出處:《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上諂下瀆 諂:奉承;瀆:輕慢,褻瀆。奉承上級,輕慢下屬。
出處:《易·系辭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盛氣凌人 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出處: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是什麼都不好。」
視如糞土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鼠雀之輩 蔑視他人之詞。指鄙陋卑微之徒。
肆言詈辱 肆:任意妄為,放肆。詈:罵。辱:侮辱。毫無畏懼地侮辱謾罵。
唯我獨尊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唯吾獨尊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同「唯我獨尊」。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麼都看不見。
出處: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隨人腳跟走乎?」
夜郎自大 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淫詞穢語 不健康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淫詞穢語,概所不錄。」
淫詞媟語 淫:淫穢;媟:狎,輕慢。放盪淫穢、低級趣味的話。
淫言狎語 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同「淫言媟語」。
淫言媟語 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
飲犢上流 指蔑視爵祿名位,風操高潔。
出處: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尊己卑人 抬高自己,蔑視他人。形容自尊自大。
出處: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國地處亞東,又為數千年文化之古國,不免挾尊己卑人之見,未嘗取世界列國之變遷而比較之。」
C. 蔑視的成語有哪些
【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回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答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傲雪欺霜】: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弁髦法紀】:弁:黑布帽子;髦:兒童眉際的垂發;弁髦:蔑視,拋棄。指蔑視拋棄法令和紀律。
【蚩蚩者民】:蚩蚩:無知。無知無識的人民。舊時統治階級蔑視人民的說法。
【貧賤驕人】:身處貧賤,但很自豪。指貧賤的人蔑視權貴。
【欺霜傲雪】: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D. 形容「蔑視」的成語有哪些
1、【傲慢不遜】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發 音: ào màn bù xùn
詞 意: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示 例:我知道大部分人在獲得成功時會精神興奮,過於傲慢不遜。
2、【傲睨自若】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ào nì zì ruò
【出自】:宋·王讜《唐語林·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於襄陽於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示例】:簡雍在城下喚門。(劉)璋令開門接入。雍坐在車中,傲睨自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自高自大
3、【傲上矜下】矜:自誇。對上對下都自傲自大。
【注音】:à shàng jīn xi
E. 覺得自己有才能就蔑視所有的一切是句什麼成語
恃才傲物 [shì cái ào wù]
恃才傲物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cái ào wù,意思是指仗著自己的才能而驕傲自大,輕視旁人(物:指眾人)。也指自高自大,出自《南史·蕭子顯傳》。
中文名
恃才傲物
外文名
be inordinately proud of one's ability
發音
shì cái ào wù
出處
《南史·蕭子顯傳》
近義詞
自高自大
解釋
仗著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恃:依靠、憑借;物:人,公眾。
出處
《南史·蕭子顯傳》:「恃才傲物,宜謚曰驕。」
F. 表示目光輕蔑地看的成語有什麼啊
不屑一顧
bù xiè yī gù
【解釋】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貶義。常用來形容蔑視、輕視。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屑;不能讀作「xuè」。
【辨形】屑;不能寫作「宵」。
【近義詞】不足掛齒、嗤之以鼻
【反義詞】刮目相看、舉足輕重
【辨析】~和「嗤之以鼻」;都表示蔑視。但「嗤之以鼻」語義重;有時可以表示「譏笑」之意;~不能。~含有「因認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沒有。
【例句】
(1)對這種流言蜚語;她向來是~的。
(2)他對這些低級趣味的作品~。
G. 表示輕蔑的成語有什麼
有:不屑一copy顧、嗤之以鼻、昂昂不動、輕嘴薄舌、橫眉冷眼
H. 表示輕蔑的成語
昂昂不動 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形容目中無人,十分傲慢的樣子
出處:楚劇《葛麻》第一場:「見了員外,昂昂不動,豈不是丟了一個揖?」
傲慢不遜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有司奏樂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不遜。」
傲睨自若 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於襄陽於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傲世輕物 傲世:傲視當世;物:他人或環境。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敖(傲)世輕物,不污於俗。」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孔朝天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鄙夷不屑 指輕視;看不起。
出處: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不屑一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不值一哂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
出處:魯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凡大隊的革命軍,必須一切戰士的意識都十分正確、分明,這才是真正的革命軍,否則不值一哂。」
不值一笑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無價值。也表示對某種事物或行為的輕蔑和譏笑。同「不值一哂」。
出處:魯迅《朝花夕拾·死後》:「但同時想,我生存時說的什麼批評不值一笑的話,大概是違心之論罷。」又《吶喊·阿Q正傳》:「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於對於兩位『文童』也有以為不值一笑的神情。」
嗤之以鼻 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
出處:《後漢書·樊宏傳》:「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
大模大樣 形容態度傲慢,目中無人的樣子。
出處: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三出:「又見他烈烈轟轟,呼呼喝喝,大模大樣,前遮後擁,把那街上閑人盡打開。」
飛揚跋扈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高傲自大 自以為了不起,極其驕傲,看不起別人。
出處:毛澤東《學習和時局》:「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裡值得談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帶有輕蔑之意。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語·杜牡之》:「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橫眉冷目 憤怒、輕蔑的樣子。同「橫眉冷眼」。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三章:「現在他又橫眉冷目地喝了一聲『走』,更把個張溫嚇沒了真魂。」
橫眉冷眼 憤怒、輕蔑的樣子。
出處:李季《周總理啊,大慶兒女想念你》詩:「橫眉冷眼不怕鬼,心紅膽壯看咱們誰怕誰?」
驕傲自滿 看不起別人,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八:「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狂妄自大 狂妄:極端的自高自大。指極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無人。
出處:《舊唐書·皇甫榑傳》:「執誼,叔文乘時多僻,而欲斡運六合,斟酌萬幾;……而狂妄之甚也。」
目空一切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目空一世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驕傲自大。
出處:明·焦竑《李氏焚書序》:「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懺者。」
目空餘子 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目無下塵 下塵:佛家語,凡塵,塵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目無餘子 餘子:其他的人。眼裡沒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目中無人 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趙奢子趙括,自少喜談兵法,家傳《六韜》、《三略》之書,一覽而盡;嘗與父奢論兵,指天畫地,目中無人,雖奢亦不能難也。」
乳臭未乾 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出處:《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
盛氣凌人 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唯我獨尊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唯吾獨尊 原為佛家語,稱頌釋迦牟尼最高貴、最偉大。現指認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極端自高自大。同「唯我獨尊」。
五鬼鬧判 許多小鬼戲弄判官。劇目名。舊時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對自己不滿或輕蔑的人所戲弄。
出處:魯迅《小說舊聞鈔·三保太監西洋記》:「惟其中有五鬼鬧判一語,不知所出;以問余,亦無以應也。」
眼空四海 形容自高自大,什麼都看不見。
出處: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隨人腳跟走乎?」
夜郎自大 夜郎:漢代西南地區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造化小兒 造化:指命運;小兒:小子,輕蔑的稱呼。這是對於命運的一種風趣說法。
出處:《新唐書·杜審言傳》:「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如何。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
I. 四字成語中含有兩種常見的小動物含有輕蔑意
1、狼狽為奸[ láng bèi wéi jiān ] 傳說狽是一種獸,前腿特別短,走路時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它就不能行動。比喻互相勾結做壞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痴男鴛鴦並命。」
2、狐朋狗友[ hú péng gǒu yǒu ] 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今兒聽見有人欺負了他的兄弟;又是惱;又是氣: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3、豬朋狗友[ zhū péng gǒu yǒu ] 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出處:歐陽山《苦鬥》四十四:「擔心的是咱爺兒倆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份家業,將來不夠他跟那些豬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紋銀子!」
4、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比喻顛倒是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翻譯: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
5、狼心狗肺[ láng xīn gǒu fèi ] 形容人凶險狠毒或忘恩負義。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恩忘義。
J. 形容說話輕蔑的成語
不屑一顧 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