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有震與民的成語

帶有震與民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7 13:55:34

1. 帶民字的成語有哪些

勞民來傷財、民不聊生、愛民如子源、官逼民反、民生凋敝等。
1、勞民傷財
【解釋】:既使人民勞苦,又耗費錢財。現也指濫用人力物力。
【出自】:《周易·節》:「不傷財,不害民。」
【譯文】:不浪費錢財,不害百姓。
2、民不聊生
【解釋】: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出自】:司馬遷·西漢《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譯文】:錢財散盡力竭,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3、愛民如子
【解釋】: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出自】:《禮記·中庸》:「子,庶民也。」
【譯文】: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4、官逼民反
【解釋】:在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人民無法生活,被迫奮起反抗。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廣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經說起來,三天亦說不完。」
【譯文】:廣西事件大多數是無法生活,被迫奮起反抗。說起來,三天也說不完。
5、民生凋敝
【解釋】:民生:人民的生計;凋敝:衰敗,艱苦。社會窮困,經濟衰敗,人民生活極端困苦。
【出自】:班固·東漢《漢書·循吏傳序》:「民用凋敝,奸軌不禁。」
【譯文】:人民的生計艱苦,奸詐邪術不禁止。

2. 關於民的成語有哪些

  • 愛民如子ài mín rú zǐ

  • 出處:《禮記·中庸》:「子,庶民也。」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 意思: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

  • 安民告示ān mín gào shì

  • 出處: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記》:「囑兩縣速出安民告示,諭令店鋪照常開張。」

  • 意思:安定人心的布告。現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辦的事情預先通知大家。

  • 保國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 意思: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 保境息民bǎo jìng xī mín

  • 出處:《周書·劉雄傳》:「先是,國家與齊通好,約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擾。」

  • 意思:保衛國家邊疆,使人民得以安寧。

  • 病民蠱國bìng mín gǔ guó

  • 出處:明·天然痴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後世猶說其聚斂。」

  • 意思: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 不羈之民bù jī zhī mín

  •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 意思: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人民群眾。

  • 殘民害理cán mín hài lǐ

  • 出處: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 意思: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 弔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 意思:吊:慰問;伐:討伐。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

  • 獨夫民賊dú fū mín zéi

  • 出處:《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 意思:獨夫:暴虐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傢伙。指對國家人民有嚴重罪行的、殘暴的統治者。

  • 蠹國害民dù guó hài mín

  •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

  • 意思: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出處:《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意思: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輔世長民fǔ shì zhǎng mín

  •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 意思:輔世:輔佐當世的國君。長民:統治人民。輔佐當世的國君統治人民。

  • 富國安民fù guó ān mín

  • 出處:《後漢書·方術許楊傳》:「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謠童之言,將有徵於此,誠願以死效力。」

  • 意思: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 官逼民反guān bī mín fǎn

  •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廣西事情一半是官逼民反。正經說起來,三天亦說不完。」

  • 意思:在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人民無法生活,被迫奮起反抗。

  • 關心民瘼guānxīnmínmò

  •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非得關心民瘼之員,竭力撫循,不足以資補救。」

  • 意思:瘼:疾,疾苦。關心群眾的疾苦。

  • 廣土眾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

  • 出處:《孟子·盡心上》:「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 意思:土地廣闊,人民眾多。

  • 國富民安guó fù mín ān

  • 出處:《漢書·刑法志》:「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 意思: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 國富民豐guó fù mín fēng

  •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啟》:「散樂移風,國富民康。」

  • 意思:國家富有,民眾富裕。

  • 國計民生guó jì mín shēng

  •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梁》:「國計民生,罔存念慮。」

  • 意思: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 國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

  •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 意思:泰:平安,安定。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 化外之民huà wài zhī mín

  • 出處:《唐律疏義·名例》:「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意思:化:開化;民:民眾。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即沒有開化的民眾。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指中國教化達不到、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

  • 禍國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 出處:

  • 意思:禍、殃:損害。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 家給民足jiā jǐ mín zú

  • 出處:《淮南子·本經訓》:「衣食有餘,家給人足。」

  • 意思: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節用裕民jié yòng yù mín

  • 出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藏其餘。」

  • 意思: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解民倒懸jiě mín dào xuán

  •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 意思:比喻把受苦難的人民解救出來。

  • 救民於水火jiùmínyúshuǐhuǒ

  •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 意思:把人民從深重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 救世濟民jiù shì jì mín

  • 出處:清·高鶚《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八回:「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

  • 意思:挽救天下,拯濟百姓。

  • 勞民傷財láo mín shāng cái

  • 出處:《易·節》:「不傷財,不害民。」

  • 意思:既使人民勞苦,又耗費錢財。現也指濫用人力物力。

  • 民胞物與mín bāo wù yǔ

  • 出處:宋·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 意思:民為同胞,物為同類。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

  • 民保於信mín bǎo yú xìn

  • 出處:《左傳·定公十四年》:「諺曰:『民保於信。』吾以信義也。」

  • 意思: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

  • 民不堪命mín bù kān mìng

  • 出處:《左傳·桓公二年》:「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

  • 意思: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 民不聊生mín bù liáo shēng

  •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 意思: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 民富國強mín fù guó qiáng

  •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 意思:人民富裕,國家強盛。

  • 民和年豐mín hé nián fēng

  • 出處:《左傳·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 意思: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民康物阜mín kāng wù fù

  • 出處:

  • 意思:人民平安,物產豐富。

  • 民窮財盡mín qióng cái jìn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 意思: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 民窮財匱mín qióng cái kuì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本處萬山環列,易於哨聚,又值水旱頻仍,民窮財盡,人心思亂。」

  • 意思:人民窮困,國家財富也消耗完了。

  • 民生凋敝mín shēng diāo bì

  • 出處:《漢書·循吏傳序》:「民用凋敝,奸軌不禁。」

  • 意思:社會窮困,經濟衰敗,人民生活極端困苦。

  • 民以食為天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 出處:《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 意思:天: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民殷財阜mín yīn cái fù

  • 出處:漢·揚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

  • 意思:殷:殷實,富足;阜:豐富。民眾富足,物產豐饒。

  • 民怨沸騰mín yuàn fèi téng

  • 出處: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卷二十八:「自古大兵大役,未有不民怨沸騰,喪國亡身者。」

  • 意思:人民的怨聲就象開水在翻滾一樣。形容人民對腐敗黑暗的反動統治怨恨到了極點。

  • 民脂民膏mín zhī mín gāo

  • 出處:五代後蜀·孟昶《戒石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 意思:比喻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用於指反動統治階級壓榨人民來養肥自己的場合。

  • 強奸民意qiáng jiān mín yì

  • 出處:

  • 意思:反動統治者把自己陰謀做的壞事硬說是人民的意願。

  • 取信於民qǔ xìn yú mín

  • 出處:

  • 意思:取得人民的信任。

  • 人民城郭rén mín chéng guō

  • 出處: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

  • 意思:城郭:城牆。城郭還是舊有的,可人都不是原來的。感嘆事態變遷,物是人非。

  • 視民如傷shì mín rú shāng

  •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 意思: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

  • 萬民塗炭wàn mín tú tàn

  • 出處:《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

  • 意思:塗: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 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 意思:替百姓除禍害。

  • 為民請命wèi mín qǐng mìng

  •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漢書·蒯通傳》:「西鄉為百姓請命。」

  • 意思: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物阜民安wù fǔ mín ān

  • 出處:《後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 意思: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小國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

  • 出處:《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 意思:國家小,人民少。

  • 削職為民xuē zhí wéi mín

  • 出處: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將宋昭削職為民。」

  • 意思:撤掉官職,降為平民。

  • 憂國憂民yōu guó yōu mín

  • 出處:《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 意思: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 與民除害yǔ hǔ chú hài

  •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 意思:替百姓除禍害。

  • 與民更始yǔ rén gēng shǐ

  • 出處:《莊子·盜跖》:「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漢書·武帝紀》:「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

  • 意思:更始:重新開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採取某些重大措施。後比喻改革舊狀。

  • 與民同樂yǔ mín tóng lè

  •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 意思: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 裕民足國yù mín zú guó

  • 出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 意思: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 治國安民zhì guó ān mín

  • 出處:《漢書·食貨志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 意思: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國家,安定人民。

3. 與民有關的成語

與民有關的成語 :
國泰民安、
民生凋敝、
為民請命、
黎民百姓、
禍國殃民、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為民除害、
勞民傷財、
民以食為天、

4. 含有「民」字的成語有哪些

  1. 愛民如子:[ài mín rú zǐ ]舊時稱贊某些統治者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一》:「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

  2. 安國富民:[ān guó fù mín]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成語出處:《漢書 汲黯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

  3. 地廣民眾:[dì guǎng mín zhòng ]廣:寬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成語出處: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地廣民眾的中國要統一意志與集中力量,必得有為公眾的喉舌,打通層層的壁壘。」

  4. 費財勞民:[fèi cái láo mín]耗費財物,勞苦百姓。《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成語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5. 官逼民變:[guān bī mín biàn]逼:逼迫。官府壓迫人民,迫使人民起來反抗.成語出處:範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天地會和飢民紛紛起義,揭『官逼民變』……『劫富濟貧』等旗號。」

5. 與民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龍爭虎鬥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龍騰虎躍 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暴虎馮河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麼。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藏龍卧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鴟目虎吻 鴟:鷂鷹,一種猛禽;吻:嘴唇邊。形容人相貌陰險凶惡。 初生牛犢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春冰虎尾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打馬虎眼 故意裝糊塗蒙騙人。 大人虎變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大賢虎變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惡虎不食子 即使凶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餓虎飢鷹 比喻兇殘貪婪。

與虎謀皮、引虎入室 養虎傷身、與虎添翼、養虎為患、

楊虎圍匡、養虎遺患、養虎貽患、養虎自斃、養虎自殘、

養虎自嚙、養虎自嚙 引虎自衛、養虎貽災、養虎遺患、

魚魯帝虎、雲龍風虎、鷹瞵虎攫、羊落虎口、鷹瞵虎視、

引狼拒虎、以肉啖虎、羊入虎群、以肉餧虎、以肉喂虎、

鷹視虎步、鷹揚虎視、鷹揚虎噬、羊質虎皮、縱虎出匣、

縱虎出柙、縱虎歸山、捉虎擒蛟、眾虎同心、照貓畫虎、

魯魚帝虎、龍躍虎踞、龍吟虎嘯、龍爭虎鬥、龍睜虎眼、

龍戰虎爭、龍爭虎戰、猛虎插翅、猛虎出山、猛虎深山、

猛虎添翼、馬馬虎虎、盤龍卧虎、騎虎難下、潛龍伏虎、

喬龍畫虎、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前門去虎,後門進狼、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驅羊攻虎、犢不怕虎、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如虎生翼、如虎添翼、如狼似虎、如狼如虎、

如龍似虎、人中龍虎、勢成騎虎、豕虎傳訛、身寄虎吻、

生龍活虎、三人成虎、三言訛虎、投畀豺虎、談虎色變、

畏敵如虎、卧虎藏龍、為虎傅翼、為虎添翼、為虎作倀、

委肉虎蹊、握蛇騎虎、綉虎雕龍 柙虎樊熊、熊據虎跱、

降龍伏虎、舄烏虎帝、熊腰虎背、燕額虎頭、一虎不河、

燕頷虎頸、燕頷虎頭、燕頷虎須、引虎拒狼、養虎留患

6. 帶國和民的成語

國富民安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國富民豐 國家富有,民眾富裕。
國計民生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國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國富民強 國家富足,人民強健。
保國安民 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蠹國害民 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富國安民 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禍國殃民 禍、殃:損害。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小國寡民 國家小,人民少。
憂國憂民 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治國安民 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國家,安定人民。
安國富民 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病國殃民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
蠹國病民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蠹國殘民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蠹國耗民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蠹國殃民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富國強民 指使國家富足,民力強盛。
富國裕民 使國家和人民富裕。
護國佑民 捍衛國家,保護人民。
辱國殄民 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國殃民」。
辱國殃民 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為國為民 指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誤國殃民 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益國利民 對國家、對人民都有利。
憂國愛民 憂心國家,愛護百姓。

7. 帶民成語有哪些成語

民以copy食為天、
為民請命、
民不聊生、
小國寡民、
國泰民安、
民胞物與、
民貴君輕、
弔民伐罪、
官逼民反、
禍國殃民、
國計民生、
民生凋敝、
憂國憂民、
黎民百姓、
物阜民豐、
濟世安民、
國富民強、
勞民傷財、
民脂民膏、
取信於民、
全民皆兵、
解民倒懸、
強奸民意、
與民同樂、

8. 帶民的成語有哪些

國泰民安、
黎民百姓、
為民請命、
為國為民
民淳俗厚

9. 帶民字的成語

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詳細釋義
【解釋】: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出自】:《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10. 帶有國和民的成語

為國為民保國安民國利民福國困民窮國富民豐國富民安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國計民生安國富民富國安民富國強民富國裕民小國寡民憂國憂民憂國愛民護國佑民民困國貧民安國泰民富國強民殷國富民生國計治國安民病國殃民病民害國病民蠱國益國利民禍國殃民禍國誤民蠹國嚼民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