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正納的成語
❶ 瓜田不納覆李下不正冠可以和為四字成語
瓜田李下
guātiánlǐxià
[釋義] 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回子;免得有答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語出] 《北史·袁聿修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
[正音] 瓜;不能讀作「zhuǎ」。
[辨形] 瓜;不能寫作「爪」。
[近義] 瓜李之嫌
[用法] 常常構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的說法。一般作主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英譯]
❷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意思是什麼可比用什麼成語概括
在西瓜地里不要系鞋帶,在李子樹下不要正帽子。比如不要在尷尬的時間和地點做敏感的事情,以免招惹是非和嫌疑。
概括的成語就是: 瓜田李下
❸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意思.用一成語歸納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三國成語
解釋:
〖解釋〗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經過瓜田
不可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不要舉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出處:
〖出處〗《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李下
❹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所包含的成語是什麼
就是[瓜田李下],形容做人不要再可疑的環境做可疑的事情。
❺ 正什麼納什麼的成語
正什麼納什麼的成語:
正冠納履
❻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什麼意思用什麼成語表達
瓜田李下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編輯本段]出處 《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樂府解題》曰:「古辭雲『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後世稱聖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一、《詩紀》卷一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注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雲雲」,恐編者有誤,故附此。 [編輯本段]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編輯本段]示例 《北史
❼ 上海正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是一家什麼公司
上海正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綜合業務內服務單位,長期致力於企事業單容位通信服務一體化方案的研究與實施。
公司目前主要為企事業單位服務的產品:寬頻/光纖上網業務,3G產品業務、固定電話申請與辦理業務、400電話申請與辦理業務,網路電話申請與辦理業務,交換機產品業務,通信工程業務,IT服務集成業務等一體化通信產品。
因公司處於發展之際,急需招募年輕有為之士加盟,公司一直秉持「愛才、惜才、重才」原則,充分給予有志之士一個平台,一份承諾,一份責任、一份信賴,同時公司熱烈歡迎具備激情活力的應屆畢業生加盟我們的團隊。
公司長期擁有一整套完善的員工福利體系,定期開展員工職中培訓,員工活動,年度優秀員工評比等活動。
❽ 瓜出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請問誰能寫出相應的成語
瓜田李下,哈哈
〖解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成語詞條: 瓜田李下
成語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語釋疑: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成語出處: 《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成語示例: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成語故事: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這兩個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現在即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❾ 根據材料求成語: 1."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
瓜田李下 望採納
❿ 「瓜田不納覆,李下不正冠」(出自《君子行》)是什麼成語
詞目 瓜田李下
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釋義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
出處 《北史·袁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示例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典故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麼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麼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麼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