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得隴望蜀成語解釋

得隴望蜀成語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1-27 17:22:52

成語得隴望蜀中的隴蜀

得隴望蜀

【近義】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
【釋義】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用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

② 得隴望蜀的成語典故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出自東漢光武帝劉秀對大將岑彭的書信。
《二十四史 晉書 卷一 帝紀第一 宣帝司馬懿》中記載:宣帝司馬懿跟隨曹操去討伐張魯,對魏武帝曹操進言道:「劉備以欺詐和武力俘虜了劉璋,蜀人尚未歸附就出兵遠方去爭奪江陵,這個機會不能錯過。現在我們如果出兵到漢中顯威,益州就會驚慌,趁機進兵、兵臨城下,勢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勢很容易建立功業。聖人不能違逆天時,也不能喪失時機。」魏武帝曹操說:「人就是苦於沒有滿足,已經得到了隴西,還想得到蜀。」最終沒有聽從宣帝司馬懿的意見。成語得隴望蜀出自於魏武帝曹操的對話。 負有盛名的割據者
隗囂是天水成紀(今甘肅通渭東)人,青年時曾投在王莽國師劉歆的門下。更始政權建立的消息傳入隴中,隗囂的叔父隗崔起兵攻下天水郡治平襄,擁戴隗囂為上將軍。隗囂聽從軍師方望的建議,出兵攻殺雍州牧陳慶和安定大尹(即郡太守)王向,又遣將略取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邊郡。更始二年(24),更始朝廷派使者來徵召隗囂入長安,封隗囂為右將軍,而隗崔、隗義得不到官職。當年年底,崔、義兩人商量要逃回天水,隗囂害怕自己受牽連,就向更始帝告發。於是,崔、義二人就被誅殺,而隗囂因忠誠而任為御史大夫。
不久,赤眉從東攻來,又傳聞劉秀已在河北稱帝,更始派在洛陽的張印、申屠建等將領密謀劫持更始帝逃出長安,回南陽地區另謀出路。隗囂也參與密謀。更始帝發覺後,捕殺了申屠建,又派鄧曄逮捕隗囂。隗囂與手下當夜沖出長安,逃回天水。隗囂重新招集舊部,自稱西州上將軍。赤眉進入長安,更始政權分崩離析,三輔地區的耆老士大夫,都西來投奔隗囂。隗囂平時就是一個謙恭下士的人物,此時更是一一重用這些前來歸附的士人。所以,在當時的割據者中,隗囂的名望最大,連山東地區也聞其盛名。
移在劉秀與公孫述之間
漢將鄧禹經營關中,屯兵在雲陽(在今陝西淳化西北),裨將馮情反叛,竄入隴地,被隗囂擊敗在高平。鄧禹就以光武帝授予的節制大權,任命隗囂為西州大將軍,允許他專制涼州、朔方的事務。赤眉軍撤離長安時,一度想西投隴中,被隗囂的大將楊廣擊退。隗囂覺得對漢軍有功,就上書給光武帝。光武帝的回信對隗囂很是尊重,不把他當作屬下。當時,陳倉人呂鮪在公孫述的支持下,襲擾三輔地區,隗囂又派兵馬上配合馮異反擊呂鮪。光武帝對隗囂更是禮遇有加。後來,公孫述屢屢出兵漢中,又派人授給隗囂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綬。隗囂不甘居於人下,斬殺公孫述的使者。可是,當光武帝要求隗囂出兵征討公孫述,以觀其真實態度時,隗囂又婉言拒絕了。光武帝知道隗囂持觀望態度,不會真心歸附,以後的書信,不再那麼尊重,而是改用君對臣的口吻了。建武五年(29),隗囂見東方的割據者陸續被消滅,就在漢將來歙的勸導下,派長子隗恂入朝為質。
有一次,隗囂派使者周遊來長安,途經馮異軍營,被仇家殺害;而光武帝派衛尉銚期帶珍貴禮物去賞賜隗囂,剛到鄭縣(今陝西華縣)地面,就被盜賊掠去禮品。光武帝常認為隗囂是忠厚長者,一心要招攬他,至此只得嘆息說:「我和隗囂之間的事,看來好不了。他派來的使者被殺,我送去的禮物被搶!」正好公孫述出兵攻打荊州,光武帝就下詔書,要隗囂出兵伐蜀。隗囂上書說白水關險峻,當地棧道斷絕。光武帝知道隗囂不可能臣服,就親自來到長安,派耿弇率七將軍,經過隴地去攻打公孫述。隗囂立即派大將王元據守隴坂,伐木阻塞道路。諸將與隗軍交戰,大敗而退,王元乘勢入三輔地區,被馮異、祭遵擊退。隗囂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派兵出蜀,與隗軍呼應。
得隴望蜀
在漢軍不斷的攻擊和勸降下,隗軍漸有叛降的將領,隗囂見形勢窘困,派大將王元入蜀向公孫述求救,自己則帶著家屬,投奔西城守將楊廣。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吳漢、岑彭包圍西城,耿弇、蓋延包圍上部,自己動身返回洛陽。月余之後,楊廣身亡,隗囂的處境更加危急。又捱過了幾個月,王元、周宗帶著蜀軍五千,突然趕到西城,登高大呼:「百萬大軍來到!」漢軍大驚,還未排好戰陣,王元就沖入包圍圈,把隗囂接到冀縣去。漢軍糧食耗盡,撤兵返回關中。於是,安定、北地、天水、隴西諸郡,又倒向隗囂。建武九年(33),隗囂財力人力消耗殆盡,處境每況愈下;而且又病又餓,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飯充飢,終於憤恨而死。隗囂部下擁他的少子隗純為主,據守在落門(在今甘肅甘谷)。一年後,來歙率軍攻克落門,隗純和諸將投降,只有王元單身入蜀,投靠公孫述為將。
光武帝從隴中東返時,留下一函給圍攻西城的岑彭說:「如兩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帶兵南下去攻下西蜀。人心苦於不知足,才平定隴右,又想著蜀地。」從此,「得隴望蜀」就成為譏諷人心沒有厭足之時的成語。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斷的「得隴望蜀」中,完成其「中興」大業的;這也是歷代王朝更迭時,無數次兼並戰爭的內在動力。
得隴望蜀(東漢建武六年(30),劉秀率兵平西北。部將岑彭與吳漢把隗囂圍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孫述派兵援救隗囂,駐扎在上鄞(今甘肅天水),劉秀留蓋延、耿弇率兵圍之。布置好之後,劉秀便移駕東歸。臨行前他曾寫信給岑彭,說:「如果攻下兩城,就可以率兵南下攻蜀,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又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發白。」後來人們把「既平隴、又望蜀」概括為「平隴望蜀」或「得隴望蜀」,比喻人心不知足。

③ 成語大全四字成語得隴望蜀什麼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釋義: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貶義
出處:
唐·李白《古風》詩:「物苦不知足;~」。
例 句
地主霸佔了王爺爺的田地,~,又要搶王爺爺的房子。
近義詞:漫無止境 貪得無厭 貪心不足 得寸進尺 貪猥無厭
反義詞:適可而止 知足不辱
典故:
東漢初年,隗囂(ao)割據隴地,公孫述割據蜀地,自立為王,二人相互勾結,對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軍攻破天水(今屬甘肅省),岑彭又與偏將吳漢把隗囂包圍在西城。公孫述派兵來援救隗囂,駐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蓋延、耿弁包圍之,自己回兵東歸。回到京都,劉秀給岑彭去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復望蜀。」意思是平定隴後不應滿足,緊接南下平定蜀。後來」既平隴,復望蜀」就演變為成語」得隴望蜀」,意思也變成形容得寸進尺,貪心不足了。既是褒義詞,又是貶義詞。

④ 成語「得隴望蜀」中提到的兩個省級行政區是()A.B.C.D

成語「得隴望蜀」中提到的兩個省級行政區是:四川與甘肅。

原題是

本題選D。參見我國各省簡稱:

北京(京)天津(津)黑龍江(黑)吉林(吉)遼寧(遼)河北(冀)河南(豫)

山東(魯)山西(晉)陝西(陝)內蒙古(內蒙古)寧夏(寧)甘肅(隴、甘)

新疆(新)青海(青)西藏(藏)湖北(鄂)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

浙江(浙)福建(閩)湖南(湘)江西(贛)四川(川、蜀)重慶(渝)貴州(黔、貴)

雲南(滇、雲)廣東(粵)廣西(桂)海南(瓊)香港(港)澳門(澳)台灣(台)

⑤ 成語得隴望蜀和秦

成語解釋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內了隴地後;又希容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成語繁體
得隴朢蜀

成語簡拼
dlws

成語注音
ㄉㄜˊ ㄌㄨㄙˇ ㄨㄤˋ ㄕㄨ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
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得,不能讀作děi;也不能讀作de。

成語辨形
望,不能寫作「忘」。

成語辨析
見「得寸進尺」(233頁)。

近 義 詞
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 義 詞
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

成語例子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隴望蜀。(《魯迅書信集 致陶元慶》)

⑥ 成語「得隴望蜀」中的「隴」指的是下圖的()A.AB.BC.CD.

【答案】:這題答案為D。

【解析】:「隴」為中國甘肅省的簡稱,再對照中國地圖可得甘肅省的版圖為D圖,故選D。

得隴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簡拼】:dlws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反義詞】: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出處】:《東觀漢記·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解釋】: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例句】: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魯迅書信集·致陶元慶》)

【讀音】:lǒng

【解釋】:1. 中國甘肅省的別稱。

2. 古地名,在今中國甘肅省:得~望蜀(喻人貪得無厭)。

3. 古同「壟」,土埂。

⑦ 成語得隴望蜀的意思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生詞本
基本釋義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⑧ 含成語得隴望蜀的500字作文

講得是岑彭",源於得隴望蜀網路名片
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常用「得隴望蜀」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
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解釋

讀 音】dé lǒng wàng shǔ
得隴望蜀【
解 釋】 隴:指甘肅東部;蜀:指四川中西部。已經取得隴東,還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進尺,貪心不知滿足,貪得無厭。【
出 處】南朝 ·宋·范曄《後漢書·岑彭

⑨ 得隴望蜀的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佔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陝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現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後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麼他怎麼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麼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並不是那麼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的木夾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於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後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裡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後,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於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