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形容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1. 什麼成語的意思是難於形容事物的狀態
通常可以考慮使用無可名狀。
也可以考慮捉摸不透變幻莫測等詞語。
2. 比較難的成語有哪些
1、插翅難逃[chā chì nán táo]
出處
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安有巢中鷇,插翅飛天陲。」
釋義
插上翅膀也難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麼也逃不了。
2、在劫難逃[zài jié nán táo]
出處
毛澤東《論持久戰》:「『在劫難逃』,於是形成了絕對的敵對。」
釋義
舊時迷信的人認為命里註定要遭受的災難是無法逃脫的。現有時也用來指某種災害不可避免。
3、難兄難弟[nàn xiōng nàn dì]
出處
其以半殖民地的風貌出現於世界也,和我們實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編》)
釋義
指共過患難的人或彼此處於同樣困境的人。
4、罄竹難書[qìng zhú nán shū]
出處
《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釋義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5、難得糊塗[nán dé hú tú]
出處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
釋義
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
6、覆水難收[fù shuǐ nán shōu]
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釋義
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7、難言之隱[nán yán zhī yǐn]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總覺得無論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總有許多難言之隱的;若要問其所以然之故,卻是給婦人女子弄出來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釋義
隱藏在內心深處不便說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8、一言難盡[yī yán nán jìn]
出處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一言難盡,來探望你這歹孩兒索是遠路風塵。」
釋義
形容事情曲折復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9、左右為難[zuǒ yòu wéi nán]
出處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
釋義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10、知易行難[zhī yì xíng nán]
出處
《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釋義
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3. 什麼成語最難
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後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
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歷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里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
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地改裝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凈土」的對立面,這里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空穴來風(原指有根有據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
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准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明日黃花(指「過時之物」。或許有人覺得,「明日」哪裡不過時?「昨日」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
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美輪美奐(只形容建築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台、電視台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裡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築屋高大華麗。現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振聾發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麼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幹完活兒,准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裡,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聵,耳聾。「振聾發聵」,即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
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4. 有什麼詞是形容困難的,難度大的詞語
楚囚對泣 楚囚:原指被俘到晉國的楚國人,後泛指處於困境,無計可施的人。比喻在情況困難、無法可想時相對發愁。
倒懸之危 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黃楊厄閏 黃楊:樹木名;厄:困苦;閏:閏年。舊時傳說,黃楊木難長,遇到閏年,非但不長,反而會縮短。比喻境遇困難
5. 最難的話四字成語是什麼
搔首踟躇 :搔首:用手撓頭。踟躇:來回走動。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猶豫
濡沫涸轍:泉水干後,魚兒相互吐沫濕潤以求生。用以形容人在困難的處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
耳鬢廝磨 :拍兩人的聽覺和鬢發相接觸,形容親密相處(多指小兒女)
鰥寡孤獨 :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魑魅魍魎:魑,同螭,也同彲。魅,同鬽。而「魍魎」,
6. 形容特別難的成語
鄰。 【千載一時】: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 【天假因緣】【百不得一】,容易失去的是機會:只有一個:一百個裡面也得不到一個。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極言機會難得。極言機會難得:麒麟和鳳凰,生活艱難: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 【空谷之音】。柴禾難得如桂木: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溫暖。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形容商人囤積貨物。 【龍肝豹胎】。 【希世奇寶】。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掌握難得的貨物,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 【百世一人】。 【爨桂炊玉】:通「能」。 【機不可失。上天給予的緣分。 【千載難遇】。 【稱奇道絕】。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山谷中優美的蘭花。世上極稀罕極難得的珍奇寶物:比喻機會難得。 【打鳳撈龍】。指好鄰居的難得可貴。 【黃河水清】。 【謀莫難於周密】:跫:假:原指通達言語或文辭意趣的人:假。也比喻罕見的。 【百不一遇】,很難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龍肝鳳髓】:失。形容良才難得,甚為難得;難得: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同「千載難逢」:暄。 【龍肝麟脯】:比喻可貴難得,時不再來】,不可錯過、言論或來訪。比喻知己難得。比喻卓越的人才所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或珍貴難得的事物的零星片斷。 【龍肝鳳腦】。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難得者時。形容極其難得,表示人才。常比喻難得的音信:鳳:給予。 【千載一會】。 【麟角鳳毛】:借:指時機難得:罕見的:借:空谷中的行人之聲。 【機不可失:盈利。 【萬世一時】。 【異寶奇珍】:傳說中產於沅江流域的異龜,大海乾涸;機。 【十里挑一】、品德。 【奇葩異卉】:隋侯珠,必需抓緊。也指難得的好機會。 【火齊木難】,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 【中流一壼】:投機。機會極其難得:解人:稀罕: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迎合時機、「天假因緣」,失不再來】。 【珊瑚木難】。比喻極難得到音信,易失者機】,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也指難得的好機會。 【頷下之珠】。同「千載一時」。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隋,擔找一個好的將領卻很難:瑰寶。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 【打著燈籠沒處尋】:指極難得的人才:困難:萬世才有這么一個機會:機會:奇。 【奇珍異寶】。後用來謙稱自己的貢獻很微小、難得的事情。 【沅江九肋】。比喻珍奇難得之物。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同「天假良緣」。指事物獨特: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 【不可多得】。形容物價昂貴;穟。 【和隋之珍】:爨,系之可以不沉。花千萬錢去買一個好鄰居:間隔。 【威鳳片羽】。 【中流一壺】。指難得的好機會。形容機會難得。形容機會難得:腳步聲:腳步聲。 【瑰寶奇珍】: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這里指人才。 【優曇一現】。 【有一無二】,鳳的毛:形容非常稀少:比喻很難得,古代傳說是吉祥的禽獸。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難得見到。同「千載一遇」。 【機難輕失】:寶石名:指好鄰居的難得可貴:希。 【千載奇遇】:珍異難得的寶物。 【操奇計贏】:頷。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 【跫響空谷】,一將難求】、「天假其便」。 【千載一逢】。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黃河之水常年混濁,間不容穟】,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徵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世上極稀罕極難得的珍寶,稍放鬆一點就錯過,不容易得到。 【希世之寶】;奇:麟的角:一千年才有一次機會。比喻難得的珍品。 【千歲一時】:形容從若幹人中挑選一個,一開即斂;奇,米價貴得如珠玉。同「天假良緣」:指將才難得。 【一笑千金】。亦作「天付良緣」: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腳踏地的聲音。 【一時千載】。用以比喻稀少或難得的人才:奇貨:和。 【天假其便】:和氏璧:難、言論等。形容機會極其難得。難得的是時間:炊。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一百個裡面也得不到一個,計算盈利。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指行事要抓緊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相貌出眾難得,能了解的人很少,不會有第二個,謀取厚利。 【河清海竭】、言論。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 【千載一彈】: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千萬買鄰】:猶千載一時:美女一笑。 【威風祥麟】:漂亮的女子很難得到。 【龍肝鳳膽】。 【難得糊塗】,不可延誤:珍奇難得的花草。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投機之會、言論或來訪,稍縱即失。形容人才極其難得。 【空谷幽蘭】:覺得奇怪難得:計謀最難得的在於周到嚴密。 【佳人難得】:火齊:很多世代才有這么一個時機:由一根鳳羽而顯示其全貌,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 【千古一時】:鄰居:不易得到:稀世之珍寶:下巴。比喻極難得到音信。 【冤沉海底】:猶千載一時:珍異難得的寶物、龍。 【足音跫然】:錯過。像和氏璧和隋侯珠那樣的珍貴寶物。 【祥麟威鳳】。比喻搜索;會:麒麟和鳳凰:極言彼此交情深厚,極難得。 【足音空谷】、物色難得的人才。 【負暄之獻】,必需抓緊。 【百不獲一】。後常比喻難得的來客:指機會難得:一千年才遇到一次,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形容美人一笑很難得。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威鳳祥麟】;時:時間。 【過了這個村:形容極其難得遇到,借指知己。 【百不為多。形容人或物的難得或所得極少,沒這個店】:比喻珍貴難得的事物:際會,一將難求】。原指冬天曬太陽取暖當成一種好方法獻給國君:麒麟和鳳凰:稀少: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的聲音,機不可失。軍事上指要抓住戰機:喻指難得的機會:曲調高深: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一不為少】。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寶珠名。 【天假良緣】:跫,遭遇;木難: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難得到昭雪。指時機難得:指瓠類,能跟著唱的人就少:麒麟和鳳凰。 【千載一日】。 【千載難逢】。形容十分難得: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 【解人難得】。驪龍下巴下的珍珠,價值千金:跫。比喻極難得到音信。多指詩文書畫等。比喻珍貴難得。 【空谷足音】。 【千載一合】。舊指知音難得,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 【萬不耐一】。 【萬代一時】。 【千軍易得,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付:假。 【空谷跫音】: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古代傳說是吉祥的象徵。 【祥麟瑞鳳】;間:耐。一萬個人里也找不到一個。形容極其珍貴或極為難得的東西:壺。 【千錢買鄰】。形容機會難得:指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 【曲高和寡】。也指難得的好機會。後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三軍易得。比喻稀有而又難得之人才或事物。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穗」;贏:黃河水清。 【千載一遇】。也比喻所獻出的東西並不貴重難得。 【天付良緣】,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跫然足音】:借,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形容珍異難得的寶物。比喻難得遇到的事情
7. 形容困難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困難重重的成語
1、倒懸之危: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回。
2、難如登天:形答容難辦的事。
3、冰解凍釋:如同冰凍融化一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後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5、多難興邦:邦:國家。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6、艱難險阻: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7、上下交困: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處於困難的境地。
8、倒懸之急: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8. 求40個較難成語,帶解釋
1【一無是處】
解釋: 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沒有一點用處。
出處: 明·張岱《與胡季望》:「是猶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錯,烹飪燔炙一無是處。明眼觀之,只發一粲。」
2【十全十美】
解釋: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清·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十美。」
3【完美無缺】
解釋 完美:完整,完善。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數行破裂者,而後幅完好無闕(缺)。」
4【綽綽有餘】
解釋 綽綽:寬裕的樣子。形容非常寬裕,富裕。 易錯寫成「綽綽有裕」.
出處 《詩經·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綽綽有餘。」
5【入不敷出】
解釋 收入不夠開支。 敷:夠,足。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6【無憂無慮】
解釋:沒有絲毫憂愁和顧慮,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無:沒有。憂:擔憂,憂愁。慮:顧慮,憂慮。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7【無牽無掛】
解釋 形容沒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北俠原是無牽無掛之人,不能推辭,同上茉花村去了。」
8【牽腸掛肚】
釋義: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處: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可怎生將俺孩兒一時勾去,害的俺張善友牽腸割肚。」
9【高枕無憂】
解釋:墊高了枕頭睡覺,無憂無慮。比喻平安無事,不用擔憂;或放鬆警惕,麻痹大意。
出處: 《戰國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卧,國必無憂矣。」
10【枕戈待旦】
釋義: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情急切,毫不鬆懈,時刻准備迎戰。成語:枕戈待旦
出處:《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1【醉生夢死】
釋義: 生:活著。像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出處: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12【花天酒地】
解釋:形容荒淫腐化、吃喝嫖賭的生活。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任意招搖。」
13【一絲不苟】
解釋: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14【小心翼翼】
釋義: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15【粗心大意】
解釋:粗疏。指做事不細心,隨便馬虎。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進去,他怎得出來?'
16【馬馬虎虎】
解釋:指還過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出處: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17【無理取鬧】
解釋: 原謂蛙聲只是沒來由地喧鬧。毫無理由地吵鬧。指故意吵鬧、搗亂。 出處: 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
18【息事寧人】
釋義: 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19【相安無事】
解釋:相:互相;安:安穩。指彼此相處沒有什麼爭執或沖突。
出處:宋·鄧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者,故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
20【驚濤駭浪】
解釋: 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出處: 唐《玉山常文集·海雲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21【軒然大波】
解釋:軒然:高高湧起的樣子。高高湧起的波濤。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指不好的影響。
出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2【一箭雙雕】
解釋:雕:一種兇猛的大鳥。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處:《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新唐書·高駢傳》:「事朱叔明為司馬,有二雕並飛,駢曰:『我且貴,當中之。』一發貫二雕焉。」《續景德傳燈錄·慧海儀禪師》:「萬人膽破沙場上,一箭雙雕落碧空。」後因以比喻一舉兩得。
23【一舉兩得】
解釋:舉:做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24【事半功倍】
解釋: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費力小,收效大。
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5【得不償失】
注釋: 償: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
出處: 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26【全神貫注】
解釋:貫註:集中。全神貫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處:錢鍾書《圍城》:「人事太忙,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
27【目不轉睛】
解釋: 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處: 晉·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著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28【專心致志】
解釋: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會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盡,極;志:意志。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9【心不在焉】
解釋: 焉:代詞,相當這里。心思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0【心神不定】
解釋:定:安定。心裡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心神不定,謂之狐疑。」
31【表裡不一】
釋義: 表面與內在不一樣。
出處: 《逸周書·謚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32【名不副實】
釋義: 副:相稱,相符合。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
出處: 漢·禰衡《鸚鵡賦》:「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三國·魏·劉邵《人物誌·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33【不厭其煩】
解釋: 厭:嫌;煩:麻煩。不嫌煩瑣與麻煩。
出處: 宋·袁燮《挈齋集》:「贄之先君,不憚其煩,而帝每不能聽。
34【措手不及】
解釋 :事出突然,來不及應付。 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 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幺措手不及早攛過我? 《平鬼傳》第六回:「不如俺先殺向前去,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殺他一個片甲不歸,方知俺的厲害。」
35【手足無措】
釋義: 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
出處: 《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6【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7【如火如荼】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38【請君入瓮】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39【洛陽紙貴】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40【望梅止渴】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41【高山流水】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42【雞嗚狗盜】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
43【草木皆兵】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44【探驪得珠】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45【勢如破竹】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46【按圖索驥】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47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48【唇亡齒寒】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49【枕戈待旦】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50【後來居上】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51【掩耳盜鈴】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52【聞雞起舞】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53【抱薪救火】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54【邯鄲學步】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55【指鹿為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56【百依百順】
注釋:一切順從,對方怎麼說就怎麼做,
出處:《紅樓夢》,造句:寡母獨守此女,嬌養溺愛,凡女兒一舉一動,她母親皆百依百順。
57【背信棄義】
注釋:不守信用和道義,
出處:《北史。周本紀》,造句:背信棄義的人永遠不會有好的結果。
58【五花八門】
解釋: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出處:《虞初新志·孫嘉淦<南遊記>》:「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59【一成不變】
解釋:成:形成。一經形成,不再改變。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形容一點沒有變化。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60【原封不動】
解釋: 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出 處: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動,送還你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