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
Ⅰ 含有人體器官名稱的成語有哪些
有成語肝膽相照、鐵石心腸、咬牙切齒、目不轉睛、手舞足蹈、眉目傳情、鸚鵡學舌、昂首挺胸、心心相印、指手畫腳、齒如含貝、齒若編貝、躡手躡腳。
1、沒心沒肺(méi xīn méi fèi)是一個漢語成語,一指謂不動腦筋,沒有心計。二指的是一些冷酷殘忍、心狠手辣,甚至對待親人、朋友手段都極其惡毒,缺乏感情色彩。沒有常人的喜怒哀樂,這類人身邊往往很少有朋友。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假若老二沒心沒肺的贊同此意呢?她也會只去此一遭,下不為例。」
2、七嘴八舌(qī zuǐ bā shé)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多嘴雜,其說不一。也形容饒舌,多嘴。
出自《灌園記·淖齒被擒》:「將軍雖不說,只怕軍人們七嘴八舌要講開去,怎生是好?」
譯文:將軍雖然不說,但怕軍人們去講,怎麼好呢。
3、齒如含貝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ǐ rú hán bèi,形容牙齒整齊潔白。貝,白色螺殼。
出處自《文選·宋玉》:「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譯文:腰彷彿是用布料束縛住一般的細,牙齒則是整齊潔白。
4、齒若編貝(chǐ ruò biān bèi)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目若玄珠,齒若編貝。
譯文:眼睛很有神,牙齒整齊潔白。
5、躡手躡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niè shǒu niè jiǎo。 躡:放輕腳步;輕手輕腳。形容走路腳步放得很輕,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祟祟的樣子。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於是大家躡手躡腳,潛蹤進鏡壁去一看。」
Ⅱ 關於身體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關於身體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七嘴八舌、焦頭爛額、口是心非、佶屈聱牙、張口結舌、心靈手巧、耳濡目染、肝膽相照等。
(2)人體的成語有哪些成語大全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一、七嘴八舌
1、拼音:qī zuǐ bā shé
2、釋義:形容人多嘴雜,其說不一。也形容饒舌,多嘴。
3、出處:《灌園記·淖齒被擒》:「將軍雖不說,只怕軍人們七嘴八舌要講開去,怎生是好?」
二、焦頭爛額
1、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2、釋義: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誇張意味濃厚。
3、出處:《淮南子·說山訓》「 湻於髠之告失火者,此其類。」
白話文「湻在剃發的失火的報告,這個類。」
三、口是心非
1、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2、釋義:指口所言說的與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貶義。
3、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
白話文「如果不是他的人,口是心非,人,雖然寸斷肢解,而道路還不出來了。」
四、佶屈聱牙
1、拼音:jí qū áo yá
2、釋義:佶屈:曲折,不順暢。聱牙:拗嘴,不順口。形容文字艱澀生僻、拗口難懂。 也說詰屈聱牙。
3、出處:唐·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周《誥》殷《盤》,佶屈聱牙。」
白話文「周的《誥》殷代的《盤庚》,結轉聱牙。」
五、張口結舌
1、拼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2、釋義:形容害怕或吃驚而驚呆了,也表示羞愧地說不出話來。
3、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二回:范大人道:「如此說來,你家太老爺你自然是認得的了。」
Ⅲ 含人體部位的成語有哪些
含人體部位的成語有:
一、頭重腳輕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1.【解釋】:頭腦發脹,腳下無力。形容身體不適。也比喻基礎不牢固。
2.【出自】:明·天然痴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他的酒量原不濟,三甌落肚,漸覺頭重腳輕。」
3.【示例】:牆上蘆葦,~要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二、唇亡齒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1.【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2.【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3.【示例】:這兩家公司有著多種業務關系,正所謂是~。
三、劈頭蓋臉 [ pī tóu gài liǎn ]
1.【解釋】:劈:正對著,沖著;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2.【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裡的棍棒,劈頭劈臉便打。」
3.【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形容態度不好
四、洗心革面 [ xǐ xīn gé miàn ]
1.【解釋】: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2.【出自】:《周易·系辭上》:「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周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3.【示例】:除非它真能放棄傳統意識,完全~,重新做起。 ◎聞一多《神話與詩·文學的歷史動向》
五、耳聰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1.【解釋】:聰:聽覺靈敏;明:眼力敏銳。聽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
2.【出自】:《周易·鼎》:「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
3.【示例】:此時服了朱草,只覺~,誰知回想幼年所讀經書,不但絲毫不忘,就是平時所作詩文,也都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
Ⅳ 形容身體好的成語有哪些
1、年輕力壯[nián qīng lì zhuàng]:
出自駱賓基的《千人塔下的聲音》:「我立即走過去,因為內我年輕力壯。」,形容容年紀輕,體力強。
2、身強力壯[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出自明朝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二十一回:「全憑著手疾眼快,必須要身強力壯。「,形容身體強壯有力。
造句:
那時,忠大伯還身強力壯,墩實個子,紅臉龐,短鬍子黑里帶黃。
Ⅳ 形容身體健康的成語有哪些
健步如飛、身強力壯、茁壯成長、老當益壯、精神煥發。
Ⅵ 帶有「人體部位」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肝膽相照、目瞪口呆、焦頭爛額、唇亡齒寒、頭重腳輕
一、肝膽相照
白話釋義:比喻彼此之間真誠相見。
朝代:宋
作者:文天祥
出處:《文山全集·六·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翻譯:依靠知己;肝膽相照;面對所寫的書信不害怕被歪斜
二、目瞪口呆
白話釋義: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驚而愣住的樣子。
朝代:現代
作者:敦煌變
出處:《敦煌變文集》:「朱解低頭親看札;口呆目瞪忘收唇。」
翻譯:讓爭論而清賓;煙囪調薪逃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賓嗎?
三、焦頭爛額
白話釋義:比喻處境或情態十分狼狽窘迫。
朝代:公元80年
作者:班固
出處:《漢書·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翻譯:向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者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四、唇亡齒寒
白話釋義:嘴唇沒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處:《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翻譯:魯國,齊國、晉國的嘴唇,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這是你所知道的
五、頭重腳輕
白話釋義:上面重,下面輕,比喻基礎不穩固,也用來形容眩暈的感覺。
朝代:明
作者:天然痴叟
出處:《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他的酒量原不濟,三瓶落肚,漸覺頭重腳輕。」
Ⅶ 形容身體好的成語有哪些
身體健康類的成語
我來解答
生龍活虎
龍馬精神
長命百歲
益壽延年
歲歲平安
身心康泰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百病不侵
健康長壽
延年益壽
健步如飛
強身健體
Ⅷ 帶有身體部位的成語有哪些
1.眼觀六路
【拼音】:[ yǎn guān liù lù ]
【解釋】:眼睛看到四面八方。 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2.耳聽八方
【拼音】:[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釋】: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Ⅸ 含人體部位的成語有哪些
含人體部位的成語有:
一、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1.【解釋】: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2.【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兇手感到這聲音象是一個鐵棒擊打在他的頭上,他轉頭一看,大驚失措,張口結舌。」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二、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解釋】: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2.【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3.【示例】:毛委員~,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 ◎陳伯鈞《毛主席率領我們上井崗山》
三、心平氣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1.【解釋】: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2.【出自】:宋·蘇軾《菜羹賦》:「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
3.【示例】: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他也就~了。
四、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1.【解釋】: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2.【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五、焦頭爛額 [ jiāo tóu làn é ]
1.【解釋】:燒焦了頭,灼傷了額。比喻非常狼狽窘迫。有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帶有誇張的意思。
2.【出自】:《漢書·霍光傳》:「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3.【示例】:殯焰飛騰,眾水手被火燒得~。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
Ⅹ 關於人體部位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頭重腳輕、唇亡齒寒、鼓眼努睛、張口結舌、躡手躡腳
一、頭重腳輕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解釋】:頭腦發脹,腳下無力。形容身體不適。也比喻基礎不牢固。
【出自】: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牆上蘆葦,頭重腳輕要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唇亡齒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唇亡齒寒,君所知也。」
【翻譯】:魯國,齊國、晉國的嘴唇,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你所知道的。
三、鼓眼努睛 [ gǔ yǎn nǔ jīng ]
【解釋】: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指使眼色。
【出自】: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七:「『你跟我來,有句話問你。』他鼓眼努睛,對她這樣說。」
四、張口結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解釋】: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二八:「兇手感到這聲音象是一個鐵棒擊打在他的頭上,他轉頭一看,大驚失措,張口結舌。」
五、躡手躡腳[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解釋】: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於是大家躡手躡腳,潛蹤進鏡壁去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