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入木三分主人公:王羲之。
晉朝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曾經在池塘邊練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無論休息還是走路,他心裡總是想著字的結構,揣摹著字的架子和氣勢,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襟上劃著,時間久了,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王羲之二十歲時,太尉郗鑒派人到他們家族中去選女婿。王家的子弟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能中選。只有王羲之,躺在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繼續在衣服上劃著。郗太尉很欣賞王羲之的鎮定,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雕刻時發現王羲之寫的字竟然已經深入木頭達三分,贊嘆道:「右軍(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1)入木三分成語的主人公是誰擴展閱讀: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對聯: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鄭板橋
同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歇後語:錘子打釘子——入木三分;啄木鳥啄樹——入木三分;榕——入木三分
燈謎:八十八晉王羲之
❷ 成語入目三分的主人公是誰
1、是「入木三分」2、是王羲之,他為人書寫一塊牌匾,在工人刻字時發現他的墨跡滲入木頭很深,所以感嘆「入木三分」
❸ 入木三分,破釜沉舟.這些成語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干糧。最後於巨鹿大敗秦軍。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
❹ 【開心學國學】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A 王羲之
典 故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官至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其書法博採眾長,兼備諸體,千變萬化,且體勢自然流暢,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突出的特點是筆力雄健。相傳他寫過字的木板,後來需要把字颳去,工人在刮木板時發現,墨跡透入木中竟深達三分。
題 名: 入木三分
所屬朝代: 唐代
相關人物: 王羲之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解 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❺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誰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
故事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字型大小逸少,是東晉書法家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看見在他父親枕下的前代的《筆說》,他偷來讀。父親說:「你為什麼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東西?」王羲之卻笑著不回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嗎?」
父看他年紀還小,擔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訴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我再教你書法。」王羲之跪了下來說:「就讓孩兒看看這書吧,長大再看就耽誤了孩兒幼年的美好才華與發展了。"父親很高興,於是立刻就把書給了他。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王羲之的)書法就有了很大進步。
衛夫人知道後,告訴太常王策說:「這孩子一定看過用筆訣竅,最近看見他的書法,就已老成大器。」流著眼淚說:「這孩子將來名聲一定超過我。」
東晉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讓王羲之把祭文寫在木製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頭剔去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墨跡竟滲進木板深處,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見白底!
刻者驚嘆其筆力雄勁:「竟入木三分!」後「入木三分」成為成語,比喻書法功力好或分析問題透徹。
三十三寫了《蘭亭序》,三十七寫了《黃庭經》,寫完後,空中有人語說:「卿的書法都感動我,而況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稱王羲之的楷書勝過了鍾繇。
(5)入木三分成語的主人公是誰擴展閱讀
王羲之的其他故事
1、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
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書成換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
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❻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是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❼ 成語大全: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誰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❽ 入木三分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入木三分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
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
漢語成語
釋義: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
出處: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對聯: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鄭板橋
同義詞: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略見一斑
歇後語:錘子打釘子——入木三分;啄木鳥啄樹——入木三分;榕——入木三分
燈謎:八十八晉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