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三國演義演變的成語

三國演義演變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8 11:37:03

❶ 關於三國演義的演變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❷ 從三國演義里演變出來的成語有哪些哪幾個故事是最讓人樂道的

單刀赴會
關羽自己帶著刀去江東赴會,本來人家是讓他還荊州的,不還就直接殺死他,結果他裝醉,拿著大刀,拽著魯肅,平安回去了

❸ 哪些成語源自「三國演義」

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草船借箭、初出茅廬、七步成詩、赤膊上陣、三顧茅廬、吳下阿蒙、出言不遜等。

1、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初出茅廬[chū chū máo lú]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七步成詩[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4、赤膊上陣[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5、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6、吳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 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7、出言不遜[chū yán bù xùn] 遜:謙讓,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

❹ 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及故事簡介

黃巾之亂,討伐董卓,官渡之戰,群雄割據,三國頂立,三顧茅廬,錦囊妙計,舌戰群雄,桃園結義,亂世殲丞,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單刀赴會,刮骨療毒。
一字一字打出來的,不容易。

❺ 三國演義演變出來的成語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❻ 三國演義中演變出來的成語

妄自菲薄
智取陳倉
七擒七縱
六齣祁山
舌戰群儒
單刀赴會
得隴望蜀
負重致遠
出言不遜
兵貴神速
吳下阿蒙
斷頭將軍
車載斗量
勢如破竹
老牛舐犢
如嚼雞肋
堅壁清野
巢毀卵破
顧曲周郎
一身是膽
超群絕倫
七步之才
才佔八斗
空城計
如魚得水
髀肉復生
如飲醇醪
步步為營
偃旗息鼓
七步成詩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營心在漢
欲擒故縱
樂不思蜀
刮骨療毒
計收姜維
計取陳倉
苦肉計
江東赴會
呂布戲貂禪
擊鼓罵曹
蔣干盜書
走馬薦諸葛
張飛賠罪
設連環計
義放曹操
桃園結義
水淹七軍
諸葛亮弔孝
轅門射戢
黃忠請戰
回荊州
橫槊賦詩
三英戰呂布
曹操獻刀
單騎救主
馬躍檀溪
初出茅廬
過五關斬六將
捉放曹操
桃園三結義
大意失荊州
三國歸晉
火燒連營
赤壁大戰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畫餅充飢
望梅止渴

❼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里的成語大全

望梅止渴 桃園結copy義 一手包辦 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乘虛而入 五內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吳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 土崩魚爛 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周郎顧曲 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回腸盪氣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舌戰群雄 羽扇綸巾 隔岸觀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縱 恩威並重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三讓徐州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三國歸晉 三氣周瑜 過關斬將 望梅止渴 桃園結義
錦囊妙計 舌戰群儒 孔融讓梨 木牛流馬 割須棄袍 火燒連營
草船借箭 器宇軒昂 轅門射戟 單刀赴會 暗渡陳倉 志大才疏

❽ 三國演義演變來的成語,要有故事

敗走麥城
關羽失荊州,然後敗走麥城
青梅煮酒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

❾ 三國演義里的成語

1、三足鼎立
成語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圓形;三足;兩耳。像三條腿的鼎那樣立著。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成語出處: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竇融傳》:「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2、七擒七縱
成語拼音:qī qín qī zòng
成語解釋: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3、三顧茅廬
成語拼音:sān gù máo lú
成語解釋: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成語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4、得隴望蜀
成語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語解釋: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成語出處:《東觀漢記 隗囂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5、舌戰群儒
成語拼音:shé zhàn qún rú
成語解釋: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❿ 三國演義中演化的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