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請教老師的成語
① 向老師請教用什麼成語形容
虛心好學 請參考
② 向老師請教用什麼成語形容是關於不恥下問的一個病句
繪聲繪色
娓娓動聽
妙語連珠
滔滔不絕
餘音裊裊
活神活現
謝謝了
③ 形容「虛心向別人請教」的成語或四字詞有哪些
1、形容「虛心向別人請教」的成語或四字詞有:不恥下問、不吝賜教、不愧下學、好問則裕、好問決疑、勤學好問、學問思辨、有以教我、不吝指教、移樽就教。
④ 比喻像向老師虛心請教的成語
孜孜以求、不恥下問、立雪求道
⑤ 學生請教老師同學的情況叫成語
勤學好問
qín xué hǎo wèn
[釋義]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敏而好學
mǐn ér hǎo xué
[釋義]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不恥下問
bùchǐxiàwèn
[釋義]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語出]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正音] 問;不能讀作「wén」。
[辨形] 恥;不能寫作「尺」。
[近義] 不矜不伐 謙虛謹慎 功成不居
[反義] 好為人師 驕傲自滿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虛心求教。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結構] 動賓式。
[例句] 當幹部的要~;到下面去虛心聽取意見;了解問題。
[英譯]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⑥ 老師常常對我們說,對於學到的知識不懂就要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不要不會裝會填一個四字成語怎麼填
不恥下問
[讀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指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感到丟面子。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近義]不矜不伐功成不居謙虛謹慎
[反義]有問必答神氣活現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居功自傲好為人師師心自用自高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