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蜀成語
㈠ 帶有「蜀」字的成語有哪些
有成語得隴望蜀、樂不思蜀、巴山蜀水、越羅蜀錦、蜀犬吠日。
1、得隴望蜀是一個成語,讀音是dé lǒng wàng shǔ,意思是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進尺,貪心不知滿足,貪得無厭。
出自《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譯文:人的煩惱在於不知足,已經平定了隴西,又想著去割據巴蜀,每次應征入伍的軍士,頭發胡須都在戰爭的歲月中變白。
2、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淵追謚)劉禪。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譯文: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並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里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於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3、巴山蜀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ā shān shǔ shuǐ,意思是指巴、蜀指四川盆地一帶。也就是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
出自現代的蕭白《晚禱》:「多少思懷在這圓圓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於是巴山蜀水近來,洞庭湘河近來,揚子江鍾山也近來……」
4、越羅蜀錦(yuè luó shǔ jǐn)比喻均為特產,各有所長。
出自唐·杜甫《白絲行》:「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譯文:繅絲的時候希望它盡量長,而不在意它有多白凈,越地的羅和蜀地的錦都要用鑲有金粟的尺子來量。
5、蜀犬吠日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hǔ quǎn fèi rì,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雲。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就覺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譯文:屈子懷沙賦說:城裡面的狗,成群的叫,對所奇怪的事物叫。我過去聽說庸蜀以南,經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一出來,狗就叫。我認為是言過其實。
㈡ 以蜀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蜀鄙二僧
蜀得其龍
蜀賈賣葯
蜀錦吳綾
蜀犬吠日
【成語】:蜀鄙二僧
【拼音】:shǔ
bǐ
èr
sēng
【簡拼】:sbes
【解釋】: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㈢ 什麼什麼什麼的蜀成語
什麼什麼什麼的蜀成語 :
得隴望蜀、
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基本釋義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貶義
出 處
唐·李白《古風》詩:「物苦不知足;~」。
例 句
地主霸佔了王爺爺的田地,~,又要搶王爺爺的房子。
基本釋義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貶義
出 處
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於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例 句
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育你的故鄉故土啊!
㈣ 蜀的成語有哪些
蜀的成語有哪些 :得隴望蜀、越羅蜀錦、畏蜀如虎、樂不思蜀、巴山蜀水、蜀犬吠日、蜀錦吳綾、蜀鄙之僧
㈤ 帶有「蜀」字的成語有哪些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蜀錦吳綾:蜀錦,四川生產的彩錦;吳綾,綾的一種,最初出於吳郡。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微風初動,輕飄飄展開蜀錦吳綾;細雨才收,嬌滴滴露出冰肌玉質。」
蜀犬吠日: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三國蜀將。 三國後期,蜀名將相繼死亡, 後主以廖化充當先鋒,成為突出的人物。後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幸成名。
㈥ 得什麼蜀的成語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隴:古代地名;相當於今甘肅東部;蜀:古代地名;相當於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隴地後;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貪心不足。
㈦ 「蜀」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1.蜀犬吠日[ shǔ quǎn fèi rì ]
解釋: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2.蜀鄙之僧[ shǔ bǐ sēng ]
解釋: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 文中暗喻天資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3.畏蜀如虎[ wèi shu rú hǔ ]
解釋: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4,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shǔ zhōng wú dà jiāng ,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
解釋: 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5.蜀錦吳綾 [ shǔ jǐn wú líng ]
解釋:蜀錦:四川生產的彩錦;吳綾:綾的一種,最初出於吳郡。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微風初動,輕飄飄展開蜀錦吳綾;細雨才收,嬌滴滴露出冰肌玉質。」
㈧ 帶川帶蜀的成語有哪些
沒有帶復川帶蜀的成語
樂不思制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得隴望蜀: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蜀錦吳綾:蜀錦,四川生產的彩錦;吳綾,綾的一種,最初出於吳郡.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微風初動,輕飄飄展開蜀錦吳綾;細雨才收,嬌滴滴露出冰肌玉質.」
蜀犬吠日: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三國蜀將.三國後期,蜀名將相繼死亡,後主以廖化充當先鋒,成為突出的人物.後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幸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