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大的成語是啥意思是什麼意思
1. 這些四字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於稱年長而名位高的人。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別有深意:別有一種深層的意思。
奇妙無比:奇:神奇;妙:奧妙;無比:難以形容,比擬;奇妙無比:難以比擬的神奇。 花色斑斕:1、形容顏色很多,燦爛多彩 。 2、斑斕就是色彩艷麗,顏色好看,美倫美奐的意思,常說的色彩斑斕就是這個意思。 龐然大物:高大的樣子。指高大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實際上很虛弱的事物。 斷臂懸崖:形容山勢險峻。 懸崖:高而陡直的山崖。斷壁:絕壁,峭壁。 拔地而起: ①把東西從其他...|拔尖。⑤奪取;攻取:連拔敵人兩個據點。 望而生畏:望:看見 畏:畏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千峰萬仞:仞,古代計量單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山高萬仞。 千峰萬仞,從字面上解釋,是指形容山峰多而高,險峻。 綿亘蜿蜒:形容山延續不斷,彎彎曲曲地延伸。 浩氣長舒:浩然之氣使人感到心情舒展。 舒,在這里是,伸展;寬解(拘束或憋悶狀態) 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 浩氣是不能拆開解的。 隨心所欲:隨:任憑;欲:想要。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麼就干什麼。 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婷婷玉立:婷婷:高聳直立的樣子。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亦作「婷婷玉立」、「玉立亭亭」。 窈窕淑女: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水花四濺:水受到阻擋或撞擊時形成的分離主體的水珠四處飛灑。 怦怦直起: Beat up 難以言狀:難以描述,無法形容。狀的意思則為形容或描述出來。 年過花甲:①年:年齡。 ②過:已過,多。 ③花甲:60歲了。年齡已經超過60歲的老人。形容這個人老,年齡大。 ④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 ⑤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這里指超過了60年。 返璞歸真: 璞,本義是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這里引申為天真,淳樸。 整個成語意思是: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同「返樸歸真」。 意味深長:意味:情調,趣味。 長:長遠,久遠。 意思含蓄深遠,耐人尋味
2. 誰能看出用這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拼音]
wén fēng sàng dǎn
[釋義]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了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出處]
唐·李德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例句]
氣沖霄漢的陳毅元帥讓敵人聞風喪膽。
[近義]
不可終日、 心驚膽戰、 喪魂落魄...
[反義]
不動聲色、 泰然自若
3. 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對聯寫作指導(第四講 詞、片語的結構和句子成分)2008年02月02日 星期六 22:27第四講 詞、片語的結構和句子成分一 詞和片語的結構寫作對聯,對仗時要做到句式一致、結構相應,必須理解、掌握詞和片語的結構方式.要做到對仗工整,必須正確運用詞和片語,讓相同的結構相對.(這里講的詞,是語法上的詞,不是文學體裁詩詞的詞.) 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字和詞有聯系,又有區別.字,是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詞,是最小的、能夠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漢字一字一音,有意義,多半可以獨立運用,常常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過去稱詞為字,所謂「實字、虛字」,實即現代漢語的「實詞、虛詞」. 詞的種類,按不同的標准劃分,有不同的名稱:1.單音詞·雙音詞·多音詞 這是按音節的多少劃分.單音詞,就是一個音 節構成的詞,在書面形式上用一個漢字表示,如「天」、「一」、「走」、「紅」.雙音詞,就是由兩個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上是兩個漢字,如「國家」、「對 聯」、「勇敢、「我們」.多音詞,就是由三個和三個以上的音節構成的詞,在書面上是三個和三個以上的漢字,如「收音機」、「高層建築」、「英漢大辭典」. 古代漢語常用單音詞,現代漢語多將單音詞擴展為雙音詞,如「美→美麗」,「民→人民」,「師→老師」.對聯常使用古代漢語(文言),單音詞多,所以要特別 注意掌握單音詞. 2.單純詞·合成詞 這是按詞的意義成分來劃分.單純詞,只包含一 個有意義的成分(詞素),如「人」、 「海」、「大」.合成詞,包含兩個和兩個以上有意義的成分,如「人民」、「偉大」、「大眾化」.所有的單音詞都是單純詞.單純詞不一定就是單音詞,如「枇 杷」是雙音詞,但它是單純詞,因為它是兩個字合起來才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成分.音譯外來詞,如「沙發」、「法蘭西」、「富蘭克林」,雖是雙音或多音詞,但每 個字只表示一個音,不表示意義,所以仍是單純詞. 片語,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合起來的語言單位.它大於詞,小於句子.兩個單音片語成的片語和兩個詞素組成的合成詞,在對聯寫作中經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結構方式. 合成詞和片語的結構方式,常見的是聯合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動補式、介賓式. (1)聯合式又稱並列式,是由同義(包括近義)或反義的詞素或詞所構成. ①同義聯合名詞+名詞 如:人民 土地 門戶 干戈 肝膽 楊柳 鶯燕 山嶺動詞+動詞 如:吟哦 撰寫 修建 學習 寄寓 降落 攻擊 叱吒形容詞+形容詞 如:富裕 貧窮 豐富 善良 美麗 溫暖 深厚②反義聯合名詞+名詞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過 恩怨 上下 東西動詞+動詞 如:升降 起伏 興亡 成敗 悲喜 褒貶 有無 沉浮形容詞+形容詞 如:高低 大小 深淺 難易 盛衰 冷暖 優劣(2)偏正式前一個詞素或詞修飾後一個詞素或詞.前是偏義,後是正義;前者像枝葉,後者像樹的根干. ①形容詞或名詞、動詞、數量詞、代詞+名詞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園 家園 田園 此園 大門 寒門 佛門 蓬門 我國 強國 前程 鵬程 歸程 歷程 征程②形容詞或副詞、動詞+動詞 如:快走 徐行 疾馳 奮進 挺進 新進 並進 暢想 猜想 浮想 還想 休想 大打 撲打 痛打 高飛 紛飛 騰飛 起飛 悲鳴 轟鳴 爭鳴(3)主謂式前邊詞素或詞如同主語,後邊詞素或詞如同謂語;前者是被陳述的對象,後者是陳述部分. ①名詞+動詞 如:沙飛 水流 花開 葉落 蟬鳴 犬吠 虎嘯 龍騰 心喜 客來②名詞+形容詞 如:心急 膽怯 年輕 情深 意切 味長 詞美 國強 官清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詞或片語,一經顛倒,即成主謂式的合成詞或片語.如:大樹→樹大 狂風→風狂 好心→心好 貪官→官貪 強國→國強(4)動賓式又稱支配式.前後詞素或詞間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前者表示動作或行為,後者表示動作或行為所支配的對象;前者如動詞謂語,後者如賓語. 格式 動詞+名詞或代詞 如:舉重 滑冰 放心 簽名 知己 愛人 恨誰 治國 讀書 補課 過年 開花 防沙有些主謂式的合成詞或片語,一經顛倒,就成動賓式的合成詞或片語.如:花開→開花 沙飛→飛沙 客來→來客 國治→治國 天翻→翻天(5)動補式又稱補充式.前後詞素或詞間有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經常以後者來補充說明前者,在整個詞義上,以前者為主;前者如動詞謂語,後者如補語. 格式 動詞+形容詞或動詞、副詞 如:說明 說盡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緊 抓住 戳穿 趕跑 打痛 吃飽 穿暖 看清 望遠 登高 美甚有些動補式的詞或片語,中間可以插進「得」,以表示可能;插進「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飽」、「望得遠」、「提不高」、「看不清」. (6)介賓式介詞把它所帶的賓語介紹給主語,介詞在前、賓語在後.介賓式可以短到兩個字,長到好幾個字. 格式 介詞+名詞或代詞 如:於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從南邊 自海上△ △ △ △ △ 在山水間 為人民 對祖國 把親朋好友 (△為介詞) △ △ △ △ 以上,「式」即「結構」,聯合式即聯合結構,偏正式即偏正結構,以此類推. 詞、片語結構方式對照表結構各類例 詞聯合結構 國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東西偏正結構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東海主謂結構 家大 沙飛 花開 月明 海嘯動賓結構 愛國 飛沙 賣花 看月 觀海動補結構 愛得深 飛起 賣完 看清 觀遍介賓結構 為國 向沙漠 在花前 對月 自海上二 句子成分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單位.一個句子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在說話和朗讀中,句子有一定的語調,句子與句子中間有一個較大的停頓. 對仗,必須片語對片語,句子對句子.為了做好對仗,除了理解、掌提詞和片語的結構以外,需要再了解有關句子的知識. 構成一個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語和謂語.句子可以有四種次要成分:定語,狀語,賓語,補語. 1.主語和謂語主語是謂語的陳述對象,表示謂語說的是「誰」或者「什麼」.謂語對主語加以陳述,表示主語「怎麼樣」或者「是什麼」.主語一般在前,謂語一般在後.用作主語的常是名詞、代詞.用作謂語的常是動詞(包括「是」、「有」)、形容詞.下例春聯,名詞作主語:山河壯麗;△△ 歲月崢嶸. △△ 下例春聯,形容詞作謂語:國家昌盛;△△ 人民安康. △△ 2.賓語賓語是動詞的連帶成分,一般在動詞的後邊,也可藉助介詞「把」、「對」等用在動詞前邊,表示行為的對象、成果、工具、處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詞、代詞充任.如潘力生題人民大會堂聯,名詞作賓語:一柱擎東亞;△△ 群星拱北辰. △△ 3.定語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成分.被修飾或限制的詞是中心詞.定語指出中心詞的屬性、形狀、數量及所屬的人、地方、時間、范圍等.定語用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任,在中心詞的前邊.如張廣建題甘肅崆峒山聯,數量詞作定語:(黑三角表示中心詞) 俯瞰河流,百尺樓台九曲水;△△▲▲△△▲ 憑臨城郭,萬家煙火四圍山. △△▲▲△△▲ 4.狀語狀語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的成分.被修飾的動詞或形容詞是中心詞.狀語用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動量)、表示處所或時間的名詞和介賓結構充任,一般在中心詞的前邊.如台灣劍潭古寺聯,形容詞作狀語:古跡重修,成觀光地;△▲ 寺名長播,結香火緣. △▲ 5.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的補充成分.被補充的動詞或形容詞是中心詞.補語表示行為的結果、數量,或性狀的程度.補語由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動量)充任,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邊;有時要藉助「得」來表示(如「美得很」).如陝西葯王山葯王廟聯,形容詞作補語:醫隱山林托跡遠;▲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片語的功用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都可由有關片語充任. 三 句子種類1.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句子的種類,按內容意思和語氣劃分,陳述事情的,叫陳述句,句末用句號;提出問題的,叫疑問句,句末用問號;要求聽話人做或不做某種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號或感嘆號;抒發某種強烈情感的,叫感嘆句,句末用感嘆號.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按照句子成分來劃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稱雙部句,主語部分、謂語部分齊備,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顧堂聯:兩 表 酬 三 顧;一 對 足 千 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不完全句又稱單部句,可分三種:(1)無主句 只有謂語部分,沒有主語部分;說不出主語,或無需說出主語.一般由動賓片語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無主句.如*青年時代自勉聯:( ) 與有肝膽人共事;( ) 從無字句處讀書.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2)省略句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對話,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說.對聯里,常省略主語「我」、「我們」,有時承前省,有時照後省,有時全聯多處全省.如彭玉麟題黃鶴樓聯,兩處省「我」:我從千里而來,( )看江上梅花,直開到紅羊劫後;誰雲一去不返,( )聽樓中玉笛,又喚回黃鶴飛高. (3)獨詞句 由單獨一個詞或名詞性片語構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難以確定,意思比較含蓄.如「九一八」事變後,沈陽出現了這樣一副極短的對聯:死;生. (倒寫) 含義異常豐富:在日本侵略軍的佔領下,生離死別,生不如死;寧肯站著死,也不倒著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謝覺哉聯:長征老戰士;文革病詩人. 謝覺哉,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代表,後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對無法無天的「文革」毫無辦法,只能做個「病詩人」,意余言外. 3.單句和復句按照句子的個數來劃分,有單句和復句. 單句 又叫簡單句.常由一個主謂片語構成,也可由一個詞或其他片語構成.單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單句不一定文字都簡短,單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復雜化,因而文字較長. 復句 是意思有密切聯系的小句子組成的大句子.復句中的每個小句子叫分句.(在對聯書籍中,為講述方便,一般將逗號斷開的片語都稱作分句,和語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復句中各分句之間有聯合關系、偏正關系.如李甲穠自勉聯: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游,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 上下聯各由五個分句組成一個復句.中三個分句是聯合關系,與最後那七個字的分句是偏正關系(因果);後四句與開頭一句又是偏正關系(因果,倒裝). 分辨單句、復句,要著眼於句子成分和結構,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補充(獨詞句、無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題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孰為夫子? 小疑必問,大事必聞(的人),才算學生. 上下聯的主語,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聯是單句. 蔡元培挽魯迅聯:著作最謹嚴,(著作)非徒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遺言)莫作空頭文學家. 上下聯兩句各有主謂語,下句主語是承前省略.半聯是復句. 四 成語結構辨析成語言簡意賅,表現力強,寫作中常用.了解成語結構,有助於對仗工整. 成語絕大多數由四字組成.它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主謂語齊全,如「青出於藍」、「胸有成竹」、「驕兵必敗」、「蚍蜉撼樹」等.它可以是一個省略主語或謂語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與眾不同」、「為民請命」、「喜怒哀樂」等. 成語,前兩字和後兩字的關系可以有種種不同.主謂關系如「玉石俱焚」、「人才輩出」.動賓關系如「煞費苦心」、「一改故轍」.偏正關系如「十萬火急」、「娓娓動聽」、「從寬發落」. 成語,前兩字和後兩字是聯合關系的最多.聯合關系的成語,前兩字、後兩字各自彼此又有種種不同關系. 1.聯合+聯合 如:繁榮昌盛 富貴榮華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謙虛謹慎 古今中外溫良恭儉 激昂慷慨 麟鳳龜龍 魑魅魍魎 酒色財氣 風雲月露成敗利鈍 喜怒哀樂 輕重緩急 青紅皂白 悲歡離合2.偏正+偏正 如:三心二意 三墳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計 萬紫千紅 山珍海味鳳毛麟角 火樹銀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風霽月 名韁利鎖舌劍唇槍 冰天雪地 槍林彈雨 良辰美景 良師益友 青梅竹馬明眸皓齒 國色天香 和風細雨 赤縣神州 赤膽忠心 志士仁人堅甲利兵 嚴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陳規陋習(以上偏正是「定語+中心詞名詞」) 三令五申 七拼八湊 千變萬化 千錘百煉 並駕齊驅 坐言起行條分縷析 高瞻遠矚 旁徵博引 兼收並蓄 精打細算 潛移默化先憂後樂 露宿風餐 旁敲側擊 明爭暗鬥 冷嘲熱諷 倒行逆施橫征暴斂 陽奉陰違 道聽途說 左顧右盼 長吁短嘆 淺斟低唱(以上偏正是「狀語+中心詞動詞」) 3.主謂+主謂 如:龍吟虎嘯 龍驤虎步 龍盤虎踞 鳳鳴鸞舞 風馳電掣 鳥語花香心馳神往 耳聞目睹 眉開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聯璧合 綱舉目張家喻戶曉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蠶食鯨吞 手忙腳亂 風吹雨打眾叛親離 蘭摧玉折(以上主謂是「名詞+動詞」) 人壽年豐 民康物阜 民富國強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日新月異 花好月圓 心曠神怡 珠圓王潤 冰清玉潔 頑廉懦立事半功倍 才疏學淺 口燥唇乾 山窮水盡 腦滿腸肥 羊狠狼貪燈紅酒綠 凶多吉少(以上主謂是「名詞+形容詞」) 4.動賓+動賓引經據典 求同存異 勵精圖治 披荊斬棘 披星戴月 披肝瀝膽呼風喚雨 改天換地 廢寢忘食 扶危濟困 正本清源 厲兵秣馬揚眉吐氣 回腸盪氣 拋磚引玉 沽名釣譽 見微知著 買櫝還珠坐並觀天 玩物喪志 貪贓枉法 弄虛作假 吞雲吐霧 折戟沉沙前後是聯合關系的成語,其中許多可以前後顛倒使用,如: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萬水千山→千山萬水龍吟虎嘯→虎嘯龍吟 花好月圓→月圓花好前後雖是聯合關系,如果是前後兩個行為有先後承接關系,一般不能顛倒,如「見縫插針」、「弄巧成拙」.
4. 是誰給成語下的定義為什麼有四個字的還有超過四個字的憑什麼叫他為成語
沒有什麼人下定義,都是在語言中長期沿用,約定俗成的。所以成語的成語的定義很長時間以來在學術界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
特點: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②意義的整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慣用性。④形成的歷史性。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來源: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於藍""有聲有色""歡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語。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諺語、歇後語、引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專名和科學術語都是固定片語;諺語、歇後語、引語不僅是固定片語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與成語相似;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比較簡煉,形式跟絕大多數的成語一樣,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之類,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把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等的區別搞清楚,這就有助於斷定什麼是成語,什麼不是成語。現在簡單地就這方面作些說明。
成語跟專名不同:專名和成語雖然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但是專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學"只是一個學校獨有的名稱(當然,可能有重名),"廣安人民公社"只是一個公社獨有的名稱。成語則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這個成語,既可以用來形容開敗了的花朵,又可以用來形容被打敗的軍隊,也可以用來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覺有興趣。
成語跟科學術語不同:科學術語是表示科學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觀能動性""革命樂觀主義""無限花序""平行四邊形"這些科學術語,盡管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可是並不是成語。
成語跟諺語不同:諺語絕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片語。諺語經常用在人民大眾的口語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較少。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不象成語那樣具有文言色彩。諺語的形式,不象成語那樣整齊。例如"坐山觀虎鬥""天下烏鴉一般黑"之類的諺語,都不是那麼整齊。當然,如果把這些諺語一定說是成語,也是可以勉強的。
成語跟歇後語不同:歇後語是一種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後一部分是從正面作說明。寫文章為了收到鮮明、形象、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語似的引用歇後語。如"泥菩薩過河 自身難保。"狗拿耗子 多管閑事。""泥菩薩洗臉 越洗越難看。""蜜餞黃連 先甜後苦。"這些話,都是"歇後語"而不是"成語"。
成語跟引語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個別語句,如"勾心鬥角"(見杜牧《阿房宮賦》)"水落石出"(見蘇軾《赤壁賦》)等,因為時常被人們使用,後來就成了成語。但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這兩句詩不是人們時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這類語句應該稱之為"引語",不能看做是成語。
成語跟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也不一樣,因為成語由四個字組成的占絕大多數,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較濃厚的普通片語,也看做是成語。應當指出:凡是一個片語里的詞可以抽換的,就應該把它看做普通片語。例如"根本改變""這個片語,在某種場合,也可以改為"徹底改變"、"基本改變"或"大大改變"。又如"密切合作"這個片語,可以改為"緊密合作","肆意揮霍",可以改為"任意揮霍"或"隨意揮霍"。這幾個片語改了以後,並不影響內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適。象這樣可以自由改動的片語,都是普通片語。至於成語,則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成語的詞,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替換。例如"虎口餘生"這個成語,就不能改為"狼口餘生"或"豹口餘生",也不能改為"虎嘴餘生"。又如:"不管哪個殖民主義者怎樣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也掩蓋不了他們的侵略本質。"在這個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改為"花言地侈談和平",或"巧語地侈談和平",就是改為"巧語花言地侈談和平"也是非常勉強的。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和歇後語的不同,看起來相當明顯。成語跟引語、普通片語、諺語的區別,一般說來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們應該承認有些固定片語或相當固定的片語是介於成語與諺語、引語或普通片語之間的,對這類片語,不必一定去劃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普通片語,因為把它該為"不值一文"、"不值一錢"或"一錢不值"都毫不勉強。但是,這個片語畢竟有相對的固定性,極象成語,把它看作成語,也未嘗不可以。又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把它看做成語或諺語皆無不可。
5. 這四個成語的意思分別是什麼
成語詞條: 不刊之論 (瀏覽數:37)
成語發音:專 bù kān zhī lùn
成語釋義: 刊:削除,古代把屬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屈尊下顧
成語發音:qū rǔ xià gù
成語釋義:降低了身份來觀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明日黃花」
語出蘇東坡的「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是指重陽過後菊花逐漸枯萎,後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差強人意
【拼音】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釋】差:勉強,尚,略;強:振奮。大體上能使人滿意。
現在多指稍差一點不能令人滿意。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事例】我得了這一封信,似乎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六回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尚能令人滿意
6. 寫十大元帥的成語是什麼寫下四個與"非常"意思相近的詞語是什麼、
汗馬功勞、功名蓋世、功標青史、豐功偉績、勞苦功高
7. 四字成語大全包括意思
床上安床 比喻不必要的重復。
防不及防 防:防備。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防不勝防 防:防備;勝:盡。形容防備不過來。
冠上加冠 比喻不恰當的多餘的行動。
國將不國 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話里有話 話里含有別的意思。
話中有話 話里含有別的意思。
見所未見 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將門有將 舊指將帥門第也出將帥。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舉不勝舉 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輪扁斫輪 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製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夢中說夢 原為佛家語,比喻虛幻無憑。後也比喻胡言亂語。
忍無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日復一日 復:再,又。過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厲害。
神乎其神 神:神妙;乎:語助詞,表感嘆。神秘奇妙到了極點。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損之又損 形容極為謙虛。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頭上安頭 比喻多餘和重復。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為所欲為 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後指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聞所未聞 聞:聽到。聽到了從來沒有聽到過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屋下架屋 比喻機構或文章結構重疊。
相門有相 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
玄之又玄 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一不壓眾,百不隨一 少數敵不過多數。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指用人應充分信任。
賊喊捉賊 做賊的人喊捉賊。比喻壞人為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是壞人。
床上迭床 比喻多餘和重復。同「床上施床」。
床上疊床 比喻多餘和重復。同「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 比喻多餘和重復。
床下安床 比喻無謂之重復。同「床上施床」。
豆萁燃豆 比喻兄弟相殘。
訛以傳訛 把本來就是錯誤的東西妄加傳播,越傳越錯。
訛以滋訛 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指人或事物變化無常,分合無定。
見所不見 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見所未見」。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來的不懷善意,有善意的不會來。
難乎其難 指非常困難。
年復一年 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親上成親 指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親上做親 指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仁者能仁 舊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
日慎一日 慎:謹慎。一天比一天謹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數不勝數 數:計算。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天外有天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頭上著頭 猶言頭上安頭。比喻多餘和重復。
聞所不聞 聽到從未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屋下作屋 比喻機構或文章結構重疊。同「屋下架屋」。
新益求新 已經新了,還要求更新。
刑期無刑 刑罰在於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衣錦褧衣 錦衣外面再加上麻紗單罩衣,以掩蓋其華麗。比喻不炫耀於人。
枝外生枝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節外生枝」。
拔幟易幟 幟:旗幟;易:換。比喻推翻別人,自己佔有。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長亭短亭 古時設在路旁的亭舍,常用為餞別處。也指旅程遙遠。
出爾反爾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大錯特錯 完全錯了。
大謀不謀 具有遠大謀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謀略。
大書特書 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待理不理 要理不理。形容對人態度冷淡。
當斷不斷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當著不著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得步進步 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得寸則寸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過且過 且:暫且。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
好說歹說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花說柳說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
混應濫應 指隨便答應別人的請求。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封建禮教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見怪不怪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
劍及屨及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將錯就錯 指事情已經做錯了,索性順著錯誤繼續做下去。
將機就機 利用順便的機會。
將計就計 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
將心比心 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解鈴系鈴 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
今月古月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謝無常。
進旅退旅 旅:共,同。與眾人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沒有什麼主張。
就事論事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現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
舊雨今雨 原意是,舊時,每逢下雨賓客也來,而現在一遇雨就不來了。後以「舊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屨及劍及 屨:鞋;及:趕上。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麼條件,就依靠什麼條件生活。
立人達人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買空賣空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
南阮北阮 指聚居一處而貧富各殊的同族人家。
南枝北枝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處境的苦樂不同。
念茲在茲 念:思念;茲:此,這個。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七事八事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騎驢覓驢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騎馬找馬 騎著馬去找別的馬。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
人雲亦雲 雲:說;亦:也。人家怎麼說,自己也跟著怎麼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說怎樣就怎樣,不能更改。
似懂非懂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隨鄉入鄉 到一個地方就按照這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生活。也比喻到什麼地方都能適應。
唐哉皇哉 形容規模宏偉,氣勢盛大。也用於貶義,形容表面上庄嚴體面的樣子。
討價還價 討:索取。買賣東西,賣主要價高,買主給價低,雙方要反復爭議。也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
聽之任之 聽、任:隨,任憑;之:代詞,代人或事物。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
心服口服 服:信服。心裡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要價還價 買賣東西,賣主要價高,買主給價低,雙方要反復爭議。也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
一了百了 了:了結,解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以後,其餘有關的事情也跟著了結。
一誤再誤 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
倚老賣老 賣:賣弄。仗著歲數大,擺老資格。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以德報德 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
以毒攻毒 攻:治。中醫用語,指用含有毒性的葯物治療毒瘡等惡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或利用惡人來對付惡人。
以訛傳訛 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以火救火 用火來救火災。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以殺去殺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水濟水 用水來給水增味。比喻隨聲附和,對事情沒有好處。
以水救水 引水來救水災,水勢越盛。比喻不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長其勢。
以水投水 把一條河裡的水倒到另一條河裡。比喻事物相似,很難辨別。
以心傳心 佛教禪宗用語。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
以血洗血 洗:洗雪。用仇敵的血來洗雪血仇。指殺敵報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用瞪眼回擊瞪眼,用牙齒咬人對付牙齒咬人。指對方使用什麼手段,就用什麼手段進行回擊。
以夷伐夷 夷:舊指外族或外國。指在軍事上利用對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沖突,削弱力量。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毅然決然 毅然:頑強地;決然:堅決地。意志堅決,毫不猶豫。
應有盡有 該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齊全。
優哉游哉 指生活悠閑自在。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麼形狀,水也成為什麼形狀。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響風氣。
載舟覆舟 民眾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
在官言官 指處在什麼樣的地位就說什麼樣的話。
在家出家 指不出家當和尚,清心寡慾,在家修行。
朝斯夕斯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恆心。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知我罪我 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什麼,收什麼。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拔幟樹幟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半懂不懂 不十分懂。
半信不信 指不完全相信。
彼此彼此 常用做客套話,表示大家一樣。亦指兩者比較差不多。
不懂裝懂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不了而了 猶不了了之。
朝折暮折 比喻時時遭摧殘。
出乎反乎 猶言出爾反爾。指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
得馬失馬 指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東張西張 形容這里那裡地到處看。同「東張西望」。
耳滿鼻滿 滿耳朵滿鼻子都是。形容聽得爛熟。
過橋拆橋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同「過河拆橋」。
橫說豎說 指多方論說,反復喻解。
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
嫁狗逐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同「嫁狗隨狗」。
嫁雞逐雞 比喻女子出嫁後只能順從丈夫。
嫁犬逐犬 指出嫁女子唯夫是從。
見怪非怪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同「見怪不怪」。
見經識經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
見精識精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同「見經識經」。
劍及履及 形容行動堅決迅速。同「劍及屨及」。
今夕何夕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嘆語。指此是良辰。
進俯退俯 前進後退都不齊一。
口服心服 服:信服。心裡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輪焉奐焉 形容房屋高大眾多。
賣空買空 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到期的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比喻投機倒把的行為。
無大不大 指極大。
無可不可 ①無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猶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緒激動至極。
無事生事 猶言無事生非。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製造麻煩。
怕鬼有鬼 比喻害怕什麼,偏偏要碰到什麼。
七搭八搭 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中心。糾纏;亂搭腔。
騎馬尋馬 比喻已經有了好處,還要去謀另外的好處。
騎牛覓牛 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同「騎驢覓驢」。
千了百了 了:完了,結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
千難萬難 猶言好不容易。
時乖運乖 時運不順,命運不佳。指處境不順利。
時來運來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似笑非笑 像笑又不笑。
堂哉皇哉 猶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嚴或雄偉有氣派。也指表面上庄嚴正大,堂堂正正,實際卻不然。
天大地大 形容極大。
天知地知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沒有別人知道。
退旅進旅 指一起進退。
歪八豎八 雜亂不整的樣子。
一波萬波 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同「一波才動萬波隨」。
一點半點 指微小而不定的數量。
一個半個 指為數甚少。
一狠二狠 猶言索性,乾脆。多指下極大的決心。
一通百通 通:通曉。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
一些半些 形容極少。
以惡報惡 用惡行去回報別人的惡行。
以瞽引瞽 讓盲人給盲人引路。比喻讓愚昧無知的人去引導愚昧無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以老賣老 仗著年紀大、資格老而自以為比人高明。
以殺止殺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以刑去刑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指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以刑止刑 猶以刑去刑。
以刑致刑 對重罪施以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以牙還牙 用牙咬來對付牙咬。比喻針鋒相對地進行回擊。
以眼還眼 用瞪眼回擊瞪眼。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以夷攻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實行的一種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時,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來對付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
以夷制夷 夷:外族。利用外族和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以疑決疑 用疑惑的認識來判斷捉摸不定的事物。
以戰養戰 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
悠哉游哉 指悠閑自在。
有意無意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無意的。存心與不經意。
元方季方 意指兩人難分高下。後稱兄弟皆賢為「難兄難弟」或「元方季方」。
源清流清 源頭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連,事物的本原好,其發展和結局也就好;或領導賢明,其下屬也廉潔。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潔」、「源清流凈」。
在谷滿谷 此指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形容道的無所不在。後形容人物眾多。
知恩報恩 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
指空話空 指故弄玄虛。
至矣盡矣 至:到。矣:語氣助詞。盡:極點。到了極點,無以復加。
自然而然 自由發展,必然這樣。指非人力干預而自然如此。
左宜右宜 形容才德兼備,則無所不宜,無所不有。
愛理不理 不愛答理。比喻對人冷漠,沒禮貌。
8. 出師表中的四個成語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三顧茅廬
釋 義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妄自菲薄
釋 義 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作姦犯科
釋 義 奸:壞事;科:法律條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危急存亡
釋 義 危急:危險而緊急。指關繫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9. 這個成語是什麼! 就是一個四字成語 我的大體意思就是這個四字成語 假如從
你說的就是回環語嘛,茶蓋上的「可以清心」就是。
10. 什麼成語意思是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就是一個四字成語
能者多勞(néng zhě ō láo)
【釋義】:能乾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
【出處】:《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贊譽人
【近義詞】:力所能及
【歇後語】:諸葛亮當伙夫;嘴吹嗩吶腳打鼓
示例
官廳子上,有些同寅見了面,都恭維他「~」。(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