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完璧歸趙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完璧歸趙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發布時間: 2020-11-30 01:18:09

成語完璧歸趙人物主角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誰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
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孝成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
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負荊請罪的典故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
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
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
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⑵ 寫出下面成語相關的人物主角。 初出茅廬。 破釜沉舟。 指鹿為馬。 完璧歸趙。

初出茅廬(諸葛亮 ) 破釜沉舟(項羽 ) 指鹿為馬(趙高 )
完璧歸趙(藺相如 ) 卧薪嘗膽(勾踐 ) 人木三分(王羲之 )

⑶ 歷史成語和它的主人公,比如:完璧歸趙(藺相如)

紙上談兵(趙括),草船借箭(諸葛亮),焚書坑儒(秦始皇)

⑷ 根據成語寫主人公和根據人名寫成語 完璧歸趙( )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藺相如
望梅止渴——曹操
紙上談兵——趙括
諸葛亮——神機妙算
南郭先生——濫竽充數
匡衡——鑿壁偷光

⑸ 請問上鑿壁偷光,樂不思蜀,破釜沉舟,負荊請罪,入木三分,完璧歸趙這幾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鑿壁偷光
záobìtōuguāng
[釋義] 在牆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習。
[語出] 晉·葛洪《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熾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
[正音] 壁;不能寫作「璧」。
[近義] 囊螢映雪 穿壁引光
[用法] 用作褒義。專用於學習上。一般作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古人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骨的學習精神;實在令我們敬佩。
[成語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⑹ 完璧歸趙、聞雞起舞、負荊請罪、紙上談兵、卧薪嘗膽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藺相如

聞雞起舞:祖逖、劉琨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紙上談兵:趙括

卧薪嘗膽:勾踐、夫差

拓展資料:

其他類似成語:

桃園結義:關羽張飛劉備

草船借箭: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望梅止渴:曹操

⑺ 完璧歸趙的主人公是誰

藺相如、廉頗。

完璧歸趙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出處《史記》,是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後終於原璧歸趙。趙惠文王20年,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為上卿。對趙國大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彼此成為刎頸之交。

(7)完璧歸趙成語的主人公是誰擴展閱讀

趙國有幸得到了楚國的珍寶——和氏璧。秦昭王聽到之後就派人給趙王送去一封信,信中說自己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來換得趙王的和氏璧。趙王接到信後,就和大將軍廉頗還有眾大臣一起商量,他想要將寶玉給秦國換城池,但是,他又怕秦國不守信用,白白損失寶玉又得不到城池;但是不給吧,他又怕秦國以此為借口出兵攻打。

趙王十分猶豫,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宦官繆賢建議說:「我有一個門客,叫做藺相如,如果讓他出使秦國,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於是趙王就將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前去秦國了。

秦王得知趙國的使臣帶著和氏璧來到了秦國,非常高興,就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將和氏璧呈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後很開心,就將和氏璧傳給妃嬪及左右侍從人員觀看,但是卻沒有人理會藺相如。

藺相如認為秦王壓根就沒有給趙國城池的意思,就對秦王說:「大王,這個璧上有一個小瑕疵,我指給您看一下。」於是,秦王就將和氏璧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拿到和氏璧,立刻向後退了幾步,站到了柱子旁邊,怒發沖冠,大聲對秦王說道:「我到這里,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接見我,怠慢就不說了;您拿到璧,只是傳給妃嬪們看,這不是戲弄我嗎?我看大王根本就不想給趙國十五座城,因此,我將和氏璧拿到手中。如果您逼我,我就與和氏璧一起撞在柱子上!」藺相如手中拿著和氏璧,看著柱子,做出要撞柱子的樣子。

秦王看他這個樣子,生怕他將和氏璧撞碎,就趕緊道歉,要他千萬不要撞碎和氏璧,而且立刻命人拿出地圖,要規劃十五座城給趙國。藺相如知道秦王肯定不會輕易給趙國城池,不過是個緩和的手段而已。

就說:「和氏璧是天下大家公認的珍貴寶物,趙王對您敬畏,因此才會獻出來。趙王在讓我送璧前,還特意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該仿照趙王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以「九賓」的禮節接待我,我才可以獻出和氏璧。」秦王看到藺相如很執著,就答應了,將他安排在廣成賓館居住。

藺相如知道秦王即使齋戒也不會守約。於是,他讓隨從喬裝打扮從小道帶著和氏璧逃走,將和氏璧安全送回了趙國。

五天過後,秦王果然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禮儀,請藺相如前來。藺相如來到後,就對秦王說:「秦國一向是大國,從秦穆公開始的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一個是信守承諾的。我害怕大王欺騙我就對不起趙國了,所以我已經派人將璧送回去了。

秦國比趙國要強大得多,大王您只要派出使臣,我們弱小的趙國是不敢得罪大王你的。欺騙大王是我的罪過,按理要處死,我要求給我湯鑊的刑罰。請大王考慮一下。」

秦王和眾大臣們都十分驚訝,沒有想到藺相如這么大膽,有的侍從想要將藺相如處斬。但是秦王卻說:「如果殺了藺相如,肯定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斷送了秦趙的友誼。算了,好好招待他,然後讓他回去吧。」藺相如受到了秦國的禮遇,結束後,他就回國了。

藺相如回國後,被任命為上大夫。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的意思,趙國也就沒有將和氏璧送給秦國。

⑻ 完璧歸趙,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誰

完璧歸趙_成語解釋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例句】:請放心,不要多久,這兩件東西定會~。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⑼ 成語完璧歸趙的主人公

主人公是藺相如。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希望都幫你 加油 望採納 謝謝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