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復雜成語
① 求一個形容文字多的成語,謝謝
白紙黑字
白紙上寫下了黑字。比喻有確鑿的文字憑據,不容抵賴或悔改。
筆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進行的辯論、爭執。
筆誅墨伐
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討。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討。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拆白道字
把一個字拆成一句話的一種文字游戲。
傳神阿堵
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
點鐵成金
原指用手指一點使鐵變成金的法術。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點石成金
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頂針續麻
首尾相連,循環往復的一種文字游戲。如:成語接龍等。
堆案盈幾
堆:堆積。案:案頭。公文、書信、圖書等堆積滿案頭。原指等待處理的文憑大量積壓。後也指書籍或文字材料非...
發聾振聵
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發蒙振聵
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龜文鳥跡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業文人
指有文學天才並與文字結為業緣的人。
簡截了當
指語言、文字簡明,清楚,直截了當。
詰屈聱牙
詰屈:同「佶屈」,曲折,引申為不順暢;聱牙:讀起來拗口、別扭。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結繩而治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後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魯魚帝虎
指文字傳抄錯誤。
魯魚亥豕
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錯誤。
驢鳴犬吠
如同驢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語拙劣。
② 含文字的成語有哪些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裡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誇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博文約禮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不立文字 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大塊文章 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綉般美好的景色。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地下修文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③ 形容意思難懂的成語有哪些
1.謷牙詰屈
【拼音】:[ áo yá jié qū ]
【解釋】:同「詰屈聱牙」。謷,通「聱」。詰屈:專同「佶屈」,曲折,引申為不屬順暢;謷牙:讀起來拗口、別扭。形容文字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出自】:語出唐·韓愈《進學解》:「周浩殷盤,佶屈聱牙。」
2.詰屈磝碻
【拼音】:[ jié qū áo qiāo ]
【解釋】:形容語言生硬難懂。
【出自】:清·朱克敬《瞑庵雜識》卷一:「是歲首士以江西優人來,登場歌舞,皆詰屈磝碻,不可聽。」
④ 四字成語大全及解釋
1.洞若觀火
2. 對簿公堂
3.耳濡目染
4.耳熟能詳
5.耳提面命
洞若觀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釋: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2.對簿公堂:ì bù gōng táng
解釋:
在公堂受審。
3.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解釋:
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4.耳熟能詳:ěr shú néng xiáng
解釋:
聽得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5.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解釋: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和貶義。
造句
他對目前的政局洞若觀火,因此總是憂心忡忡地提出建言。
但是白宮已經表示他們可能會就此事對簿公堂。
婷婷的父母是藝術家,婷婷耳濡目染,對藝術產生了極大興趣。
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連小朋友都耳熟能詳。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
近義詞
了如指掌 : le rú zhǐ zhǎng
示例:
就我的名字傳播所及,到哪兒人們都認得出我來,就我乾的蠢事傳揚所及,誰都對我的生平了如指掌。但即使這樣,我仍然能從中看到對我好的一面。
當庭對峙:dāng tíng ì zhì
例子:
為了證明清白,他要和她當庭對峙。
耳習目染: [ ěr xí mù rǎn ]
解釋:
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例子:
因為從小耳習目染這些東西,他對音樂表現出很高的天賦。
9.耳聞則誦: ěr wén zé sòng
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示例:我希望有耳聞則誦的本事。
10.誨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
誨:教導。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反義詞
霧里看花: wù lǐ kàn huā
解釋:
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造句:
不好好學習,就想走捷徑取得好成績,就像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樣不現實。
對簿公堂是「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意思,像這樣的詞語是沒有反義詞的。
置若罔聞:zhì ruò wǎng wén
釋義:
置:放,擺;若:好像。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例句:
任憑你千呼萬喚,他總是置若罔聞。
前所未聞 :qiánsuǒwèi wén
釋義
前:先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例句:
這些前所未聞的敬語令其不知所措,只是靦腆的笑著看向韋爾示意。
旁敲側擊 :páng qiāo cè jī
釋義:
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例句:
你有意見,可以痛快地說出來,何必這樣迂迴曲折,旁敲側擊。
⑤ 四字成語解釋簡單點的
1.頂天立地來: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氣概自豪邁。2.千鈞一發:形容情況十分危急。 3.雨後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4.水潔冰清:像冰水一樣潔白清凈。形容人品高潔或文筆雅緻。 5.一碧千里:指一片碧綠的顏色,十分寬廣。6.聞雞起舞:聽見雞鳴就起身,比喻人發奮學習,勵精圖治。7.白手起家: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8.卷土重來: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9.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10.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11.問心無愧 :反省自問,心裡沒有絲毫慚愧。12.懸梁刺股:形容人勤奮苦學。13.勤能補拙: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14.金石為開:至誠可感動任何事物。 15.前車之鑒:比喻前人的失敗,可以作為後人的借鏡。16.力爭上游:努力爭取上進 求學做人都要力爭上游,不要自滿於現狀 17.煥然一新:形容舊的面貌改變了,呈現出嶄新的面貌。18.千方百計:想盡和用盡各種辦法。 19.衣不曳地: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20.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⑥ 帶有文字的成語
文不對題 文章里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文不加點 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文從字順 從:服從,順從;順:通順。指文章通順。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文風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過飾非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舊指女子出嫁,這里指再嫁。原指漢代卓文君嫁司馬相如事。後指寡婦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無行 喜歡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輕 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閑;嬉:玩樂。文官安閑自得,武官游盪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吃喝玩樂,不關心國事。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與軍事。
⑦ 帶有文字的成語有哪些
圖文並茂、
文質彬彬、
咬文嚼字、
身無分文、
繁文縟節、
溫文爾雅、
情文並茂內、
文房四寶、
文過容飾非、
不名一文、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表面文章、
分文未取、
繁文縟禮、
斯斯文文、
文武雙全、
一紙空文、
大有文章、
能文能武、
以文會友、
分文不值、
一文不值、
彬彬文質、
深文巧劾、
潘文樂旨、
文君新寡、
膏粱文綉、
文武兩全
⑧ 形容好得難以用語言文字表達是什麼成語
成語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
【解釋】形容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出自版】晉·郭璞《江賦權》:「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天地之間錯綜復雜,好得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
【例子】思念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東西,它有著很多種味道。
【近義詞】神乎其神、津津樂道
【反義詞】興味索然
(8)文字復雜成語擴展閱讀
1、妙不可言的近義詞
津津樂道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出自】清·頤瑣《黃綉球》第七回::「每遇鄉愚,津津樂道。」
每次遇到鄉村的老百姓,就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例子】國慶典禮的盛大場面,至今還為市民們津津樂道。
2、妙不可言的反義詞
興味索然
【解釋】興趣、趣味;索然:毫無興致的樣子。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出自】清·王韜《瀛壖雜志》:「卓午來游者,絡繹不絕。溽暑蒸郁,看花之興味索然矣。」
董卓午來遊玩的人,絡繹不絕。暑熱蒸騰,看花的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了。
【例子】這樣的變故讓他有些興味索然,而且在這么鬧騰的地方想聽些悄悄話顯然也不可能。
⑨ 形容文字的成語有哪些
入木三分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煙霏露結 ,離而不絕 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力透紙壁 鐵劃銀鉤
⑩ 四字成語大全帶解釋
1.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2.積重難返 :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4.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5.濟濟一堂 :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間不容發: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7.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9.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0.矯枉過正 : 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12.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13.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於拒絕別人的要求
14.久假不歸 : 長期借去,不歸還。
15.開卷有益:讀書就有收獲。開卷,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16.恪遵功令:嚴謹地遵守條令制度。
17.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豬東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撞。(貶)。
20.良莠不齊:一群人中有好有壞,側重於品質。不用於水平、成績等。
21.臨淵羨魚 : 比喻只有願望,不去實干,就無濟於事。
22.令人發指: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非常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於一般。
24.門可羅雀 : 大門前面可以張網捕雀,形容賓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門庭若市 : 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7.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並不像。
29.暮鼓晨鍾 :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30.南轅北轍 : 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31.南轅北轍:心裡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33.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34.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35.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36.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37.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39.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40.前事不忘 : 後世之師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41.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42.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43.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 無缺。
44.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45.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46.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47.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48.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49.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