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膽的成語
1. 成語大全卧什麼什麼膽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2. 猜成語什麼膽成語
什麼膽的成語有:卧薪嘗膽、琴心劍膽、俠肝義膽、一身是膽、熊心豹膽、群威群膽、披肝露膽、懸心吊膽、鳳毛雞膽、傾心吐膽、通身是膽、披肝掛膽、滿身是膽、傾心露膽、龍肝鳳膽。
一、琴心劍膽
釋義: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處:元·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譯文:有時我坐在檀木小榻上撫琴,琴聲裊裊,琴心悠然。有時我手執長纓,躍身舞劍,膽氣豪壯。
二、熊心豹膽
釋義:比喻非常膽大。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老元帥!我有熊心豹膽,怎敢掩藏著趙氏孤兒。」
譯文:元帥,我沒有如此的大膽,怎麼敢給趙氏孤兒打掩護呢。
三、懸心吊膽
釋義: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譯文:一眾僧人聽了這話,一個個非常害怕,祈禱上天庇佑。
四、卧薪嘗膽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譯文: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的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
五、渾身是膽
釋義: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出處:宋·陳著《寶鼎現·壽京尹曾留遠侍郎淵子》詞:「擔負處;渾身是膽。」
譯文:責任最重要的地方,人要膽量大,無所畏懼。
3. 與 卧薪嘗膽 有關的成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勵精圖治
4. 卧什麼嘗膽成語
卧薪嘗膽,讀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
5. 成語卧薪什麼膽
卧薪抄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基本釋義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褒義
出 處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例 句
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戰勝了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含垢忍辱 忍辱負重
6. 與「卧薪嘗膽」有關的成語(用來描寫越王勾踐的成語,八個)
忍辱負重.以屈求伸.奮發圖強.救亡圖存.卧薪嘗膽.催人奮進.羽翼豐滿.報仇雪恨
7. 卧心藏膽的成語人物
卧薪嘗膽
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卧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卧薪嘗膽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還有孫子一起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卧薪嘗膽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卧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越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准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伯嚭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後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終於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
8. 帶卧和膽的成語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9. 有句成語是叫卧膽償薪嗎
沒有,有下面這個
卧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示例】: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刻苦訓練。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出 處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10. 卧什麼嘗膽的成語
是 卧薪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