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既赦越中的成語
1. 史記(吳既赦越--終滅吳) 的翻譯
吳王赦免越王之後,越王勾踐回到故國,就擯棄優裕的生活,殫精竭慮,在座位上放置苦膽,坐卧都要看一看,飲食之前也要嘗一下苦膽,說:「你難道忘記了在會稽受到的恥辱嗎?」(勾踐)親自參加耕作,他的夫人自己紡織,吃的飯食裡面不加肉,穿的衣服沒有復雜的顏色和花紋,折節下交,尊重賢人,禮遇賓客,扶助貧困之人,為死者吊喪埋葬,和百姓一起,共同勞作。勾踐想讓范蠡來治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帶領軍隊的事情,文種不如我;治理國家,善待、吸引百姓的事情,我不如文種。」於是(勾踐)把全國的政務都交給大夫文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到吳國做人質,過了兩年,吳國讓范蠡回來了。
勾踐從吳國歸來七年,收攏訓練士兵人民,想要用來回報吳國,大夫逢同進諫說:「我們新近流亡,現在又殷勤供給,修理裝飾得很完善,吳國必然恐懼,恐懼則很難必至。況且鷙鳥將要出擊,必然先要隱匿它的身形,現在吳國出兵齊國晉國,又與楚國越國結怨,名聲聞於天下,對周天子不利,仁德少而功績多,必然自矜。為了越國考慮,不如與齊國、楚國聯合、親善,依附晉國來增強吳的勢力。吳國素有大志,必然會輕戰,這樣三個國家征伐它,越國則乘虛而入,可以攻克吳國。」勾踐說:「你說的很對。」
過了兩年,吳王想要討伐齊國。伍子胥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勾踐吃飯從不做兩樣菜,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說,只象一塊疥癬。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吳王不聽,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吳王責備子胥,子胥說:「您不要太高興!」吳王很生氣,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制止了他。越國大夫文種說:「我觀察吳王當政太驕橫了,請您允許我試探一下,向他借糧,來揣度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文種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想借予,子胥建議不借,吳王還是借給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太宰嚭聽到這話後,就多次與子胥爭論對付越國的計策,借機誹謗子胥說:「伍員表面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麼能顧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後來您作戰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備他,他一定作亂。」嚭還和逢共同謀劃,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誹謗子胥。君王開始也不聽信讒言,於是就派子胥出使齊國,聽說子胥把兒子委託給鮑氏,君王才大怒,說:「伍員果真欺騙我!」子胥出使齊回國後,吳王就派人賜給子胥一把「屬鏤」劍讓他自殺。子胥大笑道:「我輔佐你的父親稱霸,又擁立你為王,你當初想與我平分吳國,我沒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讒言殺害我。唉,唉,你一個人絕對不能獨自立國!」子胥告訴使者說:「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掛在吳國都城東門上,以便我能親眼看到越軍進入都城。」於是吳王重用嚭執掌國政。
過了三年,勾踐召見范蠡說:「吳王已經殺掉了伍子胥,現在身邊有很多阿諛之人,可以了嗎?」(范蠡)回答說:「還不行。」
到了第二年春天,吳王在北面的黃池聚會諸侯,吳國的精兵都跟隨吳王出行,唯獨留下老弱殘兵和太子留守,勾踐又問范蠡,范蠡說「可以了」,於是出動了經過訓練的流放罪犯兩千人,常練的兵士四萬人,以及王身邊的親兵六千人,軍隊中有官職的人每人統帥千人,征伐吳國,吳國的軍隊大敗,於是殺掉了吳國的太子。吳國向吳王告急,當時吳王剛剛召集諸侯集會,害怕這件事被天下人知道,於是隱瞞下來,等到吳王黃池會盟,才讓人帶著厚禮希望與越國講和。越國自己覺得還不能滅掉吳國,於是同意了。
四年之後,越國又伐吳。吳國民生凋敝,精銳士兵都死於與齊國和晉國的交戰中,於是越國大破吳國,吳國軍隊敗績,越國於是又讓吳王在姑蘇山上居住,吳王讓大夫公孫雄作為使者,袒露身體膝行向前,對越王說:「走投無路的臣子夫差向您訴說肺腑之言,過去在會稽曾經得罪了你,我不敢違逆命令,得以讓你講和歸國。現在您大駕光臨來殺我,我惟命是聽,也能像會稽那樣赦免我的罪過嗎?」勾踐不忍心,想要答應,范蠡說:「會稽那時候是上天把越國賜給了吳國,但是吳國沒有要。現在上天把吳國賜給了越國,越國能違逆天意嗎?況且君王早上上朝晚上謀劃,不是為了吳國嗎?謀劃了二十二年,現在一旦要放棄,可以嗎?況且上天給予你而你不要,反而會得到罪過。詩經上說,『我們做斧柄的只能依照流傳下來的樣式去做,不能和原則相差太遠」,難道你忘記會稽那時候的苦厄了嗎?」勾踐說:「我想要聽你的,可是不忍心那個使者。」於是范蠡擊鼓進兵,說:「君王已經把政務交給我了,使者走吧,不走的話就是有罪了。」吳國使者哭泣著離去,勾踐憐憫他,於是派人對吳王說:「我把你安置在甬東,給你百戶人家。」吳王辭謝說:「我老了,不能侍奉君王。」於是自殺,蓋住臉部,說:「我沒有臉面去見伍子胥啊。」於是越王埋葬了吳王,誅殺了太宰伯嚭。
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吳既赦越蘊含這什麼共同道理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是告訴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能太安於現狀,要時刻給自己一點壓力,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更好的生活。
3. 翻譯《史記》中「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中滅國」 急急急!謝謝啊!
吳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的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
4. 吳既赦越,赦什麼意思
郝免
5. 吳既赦越 這一段可用一個什麼成語來概括
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簡拼: wxcd
近義詞: 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反義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例子: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刻苦訓練。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吳既赦越 ,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卧薪:睡在乾柴上。嘗膽:嘗苦膽。
6. 吳既赦越中赦的含義是什麼
赦:赦免的意思。具體到此文,即是吳國接受越國的投降,而不是消滅越國
7. 《史記》中「吳既赦越」的「赦」的含義 《史記》中「與百姓同其勞」的「勞」的含義
搜一下:《史記》中「吳既赦越」的「赦」的含義
《史記》中「與百姓同其勞」的「勞」的含義
8. 吳既赦越翻譯,,,,,
吳王赦免了越王以後,(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地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看苦膽,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
9. 吳既赦越文言文翻譯
1、曾,通「增」,增加。2、赦:赦免的意思。具體到此文,即是吳國接受越國的投降,而不是消滅越國 3、勞作的意思。吃飯不吃肉,不穿華麗鮮艷的衣服(采通彩,指華麗鮮艷的顏色),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賢士,好好對待手下的士人,振濟貧困的百姓,親自弔唁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即問自己你忘了會稽之戰的恥辱了嗎?(邪只是個語氣助詞,無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