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項羽自刎烏江的成語

項羽自刎烏江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30 15:23:11

❶ 項羽烏江自刎寫了一個什麼成語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解釋】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出版處】元・無名氏《抱權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拼音碼】smmf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烏江自刎

❷ 項羽自刎於烏江邊可以用哪個成語描寫這一典故

烏江自刎.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❸ 我想請問,關於項羽烏江自刎的成語是什麼有誰知道,告訴我好嗎

恩 也就這幾個了
不容易了
一個故事
三個成語

❹ 哪個成語出自項羽自刎烏江

無顏見江東父老

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父老。

❺ 項羽自刎烏江成語

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
無顏見江東父老

十面埋伏確實不是成語,你說的很對,我贊同

❻ 請問一下 ,在項羽烏江自刎中出了什麼成語

四面楚歌
無顏見江東父老

❼ 在項羽烏江自刎中出了什麼成語

最不能言勇的戰場:十面埋伏

最悲愴的歌聲:四面楚歌

最有性格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霸王別姬

最要面子的最後選擇;無顏見江東父老

❽ 出自項羽自刎烏江的一個成語

霸王別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

❾ 有一個成語選自文言文《項羽自刎烏江》是什麼

成語:江東父老
【解釋】:〖釋義〗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

成語:霸王別姬
【解釋】: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解釋】: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成語:扛鼎拔山 / 拔山蓋世
【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成語:所向披靡
【解釋】: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❿ 哪個成語出自《項羽自刎烏江》

出自《來項羽自刎烏江》的成源語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