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動作的成語有哪些
❶ 表示心情和動作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心情:
1、忐忑不安
讀音:[ tǎn tè bù ān ]
釋義:心神極為不安。
出 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2、心亂如麻
讀音: [ xīn luàn rú má ]
釋義: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
出 處:宋·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分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3、提心吊膽
讀音: [ tí xīn diào dǎn ]
釋義: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 處:《西遊記》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4、提心在口
讀音:[ tí xīn zài kǒu ]
釋義: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5、喜出望外
讀音:[ xǐ chū wàng wài ]
釋義: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出 處:宋·蘇軾《與李之儀書》:「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表示動作:
1、張牙舞爪
讀音:[ zhāng yá wǔ zhǎo ]
釋義:形容猛獸凶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惡。
出 處:《敦煌變文集·孔子項托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游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2、拳打腳踢
讀音: [ quán dǎ jiǎo tī ]
釋義:用拳打,用腳踢。形容痛打。
出 處: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我便拳撞腳踢,也不怕他不死。」
3、手舞足蹈
讀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釋義: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出 處:《孟子·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4、連蹦帶跳
讀音: [ lián bèng dài tiào ]
釋義:又蹦又跳精力充沛
5、飛檐走壁
讀音:[ fēi yán zǒu bì ]
釋義: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牆壁。
出 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6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❷ 形容動作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動作的成語有東張西望、動如脫兔、奔走相告、發奮圖強、上竄下跳、垂頭喪氣、眉飛色舞、張牙舞爪、眼疾手快、走馬觀花、捶胸頓足、掩耳盜鈴、扶老攜幼、抓耳撓腮、買櫝還珠、一步登天、大搖大擺、歡呼雀躍、流星趕月、手舞足蹈。
1、東張西望,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dōng zhāng xī wàng,意思是向四處張望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安地到處看。茅盾《子夜》九:「他們一面走,一面東張西望,又不時交換一兩句簡單的話語。」
2、動如脫兔,讀音dòng rú tuō tù,漢語成語,比喻行動敏捷。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譯文:戰爭開始的時候,軍隊像處女一樣莊重、嫻靜,讓敵人沒有防備;而戰爭打響後,就像脫兔一樣風馳電閃地行動,讓敵人來不及抵抗。
3、手舞足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ǒu wǔ zú dǎo,釋義: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指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正在手舞足蹈高興,忽然前面一對高燈,又是一對提燈,上面寫的字是「鹽捕分府」。
4、一步登天是一個成語,拼音是yī bù dēng tiān,比喻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時也用來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趙樹理 《十里店》第六場:「一自從和你家結為親眷,你的爹你姑父一步登天。」
5、抓耳撓腮,漢語成語,作定語。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釋義: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腮幫子。形容人心裡焦急、苦惱、忙亂時無計可施的樣子。出自:《西遊記》第二回:「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
❸ 關於心理,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成語有哪些
1、愁眉苦臉
【讀音】:chóu méi kǔ liǎn
【解釋】:皺著眉頭,哭喪著臉。 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背地裡愁眉淚臉。」
【例句】:成老爹氣得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里人去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2、巧舌如簧
【讀音】:qiǎo shé rú huáng
【解釋】:舌頭靈巧,像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例句】:這個商人巧舌如簧,把次品說成是優等品,欺騙消費者。
❹ 描寫心理動作的成語
動作:健步如飛、大步流星、連蹦帶跳、東奔西躥、大搖大擺、左顧右盼、步履艱難、東張西望、 一瘸一拐、擠眉弄眼、匍匐前進、上躥下跳、瞻前顧後、躡手躡腳、動如脫兔、捶胸頓足、號啕大哭、手舞足蹈、 張牙舞爪、抓耳撓腮 外貌: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傾國傾城、奇醜無比、眉清目秀、鶴發雞皮、大腹便便、膀大腰圓、 披頭散發、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美如冠玉、出水芙蓉、儀表堂堂、玉樹臨風、鶴發童顏 、面黃肌瘦、蓬頭垢面、明眸皓齒 神態:大驚失色、從容不迫、毛骨悚然、心不在焉、六神無主、泰然自若、心平氣和、平心靜氣、目瞪口呆、畢恭畢敬、全神貫注、興高采烈、呆若木雞、含情脈脈、坐卧不安、悵然若失、忸怩作態、沒精打采、張口結舌、張皇失措 心理:欣喜若狂、心灰意冷、 魂飛魄散、灰心喪氣、心曠神怡、怒氣沖天、怒氣沖沖、心如刀絞、忐忑不安、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神不定、心甘情願、心花怒放、心有餘悸、心照不宣、心悅誠服 、勃然大怒、噤若寒蟬、膽戰心驚
❺ 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詞語有哪些啊
動作:昂首闊步;擠眉弄眼;橫沖直撞;躡手躡腳;歡呼雀躍;鬼鬼祟祟;伏案疾書;
載歌載舞;大步流星;摩拳擦掌;手疾眼快;手忙腳亂;驚慌失措;落荒而逃;魚貫而入;爭先恐後;步履蹣跚;小心翼翼;捧腹大笑;如飢似渴
神態:怒發沖冠;怒不可遏;愁眉苦臉;愁容滿面;笑逐顏開;嫣然一笑;喜形於色;
喜笑顏開;欣喜若狂;無精打采;潸然淚下;莞爾一笑;啞然失笑;嬉皮笑臉;笑容可掬;眉開眼笑;若有所思;低頭沉思;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心理:心急如焚;心事重重;歸心似箭;焦躁不安;念念不忘;心馳神往;萬念俱灰;
痛不欲生;如坐針氈;坐立不安;憂心忡忡;心煩意亂;恨之入骨;戰戰兢兢;忐忑不安;深惡痛絕;後悔不迭;抱憾終生;稱心如意;恍然大悟
❻ 描寫人物的動作 心理的成語各20個
動作:走馬觀花、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滿載而歸、跋山涉水、劈波斬浪、前赴後繼、橫行霸道、神出鬼沒、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負隅頑抗、耀武揚威、營私舞弊、興風作浪、扶老攜幼、身手敏捷、風馳電掣,動如脫兔,舉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張牙舞爪、昂首闊步
心理:喜過望、平心靜氣、暴跳如雷、驚魂未定、心平氣和、心有餘悸、心安理得、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心馳神往、心曠神怡、心亂如麻、心膽俱裂、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心悅誠服、
心驚肉跳、心花怒放、心慌意亂、心煩意亂、心驚膽戰、心猿意馬、心潮澎湃、心急如焚、
樂不可支、樂以忘憂、百感交集、感慨萬端、歡天喜地、歡欣鼓舞、悲痛欲絕、憂心如焚、
憂心忡忡、痛快淋漓、痛哭流涕、義憤填膺、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痛不欲生
❼ 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品質.神態.動作.語言」的成語有哪些
1.忐忑不安
讀音:[ tǎn tè bù ān ]
釋義: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 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2.面如土色
讀音:[ miàn rú tǔ sè ]
釋義:臉色呈灰白色。 形容驚恐之極。
出 處:《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一卷》:「歸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結眉額。」
例 句:妹妹十分膽小,會被一隻蟲子嚇得~。
3.大驚失色
讀音:[ dà jīng shī sè ]
釋義: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出 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4.惶恐不安
讀音:[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釋義: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 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例 句:1. 第三世界國家日益強大,超級大國都感到~了。
5.心煩意亂
讀音:[ xīn fán yì luàn ]
釋義:意:心思。 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 處:《楚辭·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智盡忠;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例 句:1. 這件事弄得他~,坐立不安。
6.心亂如麻
讀音:[ xīn luàn rú má ]
釋義: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
出 處:宋·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隨緣隨分是生涯;莫使身心亂似麻。」
例 句:張工程師被派到這個瀕臨破產的中型企業當廠長,一上任千頭萬緒,他也被弄得~。
7.抓耳撓腮
讀音:[ zhuā ěr náo sāi ]
釋義:撓:搔。 抓抓耳朵,搔搔肋幫子。形容心裡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
出 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例 句:看他那~的樣子,不知道又碰上什麼為難的事了。
8.甜言蜜語
讀音:[ tián yán mì yǔ ]
釋義:像蜜糖一樣甜的話。比喻為了騙人而說的動聽的話。
出 處:《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語卻安存。」
例 句:宋朝丞相王強對人滿嘴~,不安好心,是個陰謀家、兩面派。
9.淡然自若
讀音:[ dàn rán zì ruò ]
釋義:情緒鎮定而不形諸於臉色。
10.擠眉弄眼
讀音:[ jǐ méi nòng yǎn ]
釋義:用眼睛、眉毛示意。
出 處:元·王實甫《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
例 句:趁教師轉身在黑板上演算數學題的機會,他倆~,暗示下課後趕緊搶占乒乓球台,一決勝負。
11.指手劃腳
讀音:[ zhǐ shǒu huà jiǎo ]
釋義: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指點批評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問起根由,毛潑皮指手劃腳,剖說那事。」1。
12.膽戰心驚
讀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釋義: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 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❽ 描寫動作心理的成語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楚弓遺影】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懼心理。
散灰扃戶】①在地上撒灰,將門戶關鎖。②舊時因以「散灰扃戶」譏諷防閑妻妾之病態心理與可笑行為。
❾ 描寫心理神態動作的詞語有哪些
動作:昂首闊步;擠眉弄眼;橫沖直撞;躡手躡腳;歡呼雀躍;鬼鬼祟祟;伏案疾書;
載歌載舞;大步流星;摩拳擦掌;手疾眼快;手忙腳亂;驚慌失措;落荒而逃;魚貫而入;爭先恐後;步履蹣跚;小心翼翼;捧腹大笑;如飢似渴
外貌:目光炯炯;賊眉鼠眼;唇如硃砂;齒如白玉;白發蒼蒼;鶴發童顏;炯炯有神
粉臉含春;睡眼朦朧;滿面紅光;粗眉大眼;橫眉豎眼;濃眉大眼;鼻若懸膽;臉色鐵青;鼻歪眼斜;銀眉鶴發;唇似綻桃;唇紅齒白;舌如唇焦
神態:怒發沖冠;怒不可遏;愁眉苦臉;愁容滿面;笑逐顏開;嫣然一笑;喜形於色;
喜笑顏開;欣喜若狂;無精打采;潸然淚下;莞爾一笑;啞然失笑;嬉皮笑臉;笑容可掬;眉開眼笑;若有所思;低頭沉思;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心理:心急如焚;心事重重;歸心似箭;焦躁不安;念念不忘;心馳神往;萬念俱灰;
痛不欲生;如坐針氈;坐立不安;憂心忡忡;心煩意亂;恨之入骨;戰戰兢兢;忐忑不安;深惡痛絕;後悔不迭;抱憾終生;稱心如意;恍然大悟
❿ 描寫人物的動作 心理的成語各20個
動作:大步流星、七手八腳、健步如飛、左右開弓、長吁短嘆、歡呼雀躍、婆婆媽媽、動如脫兔、手舞足蹈、跋山涉水、昂首挺胸、垂頭喪氣、張牙舞爪、飛檐走壁、躡手躡腳、走馬觀花、前赴後繼、東張西望、左顧右盼、虎視眈眈
心理: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慌意亂、心急如焚、七上八下、心煩意亂、心細膽大、心亂如麻、心如刀割、橫眉冷對、面紅耳赤、喜上眉梢、落落大方、意氣風發、容光煥發、欣喜若狂、勃然大怒、開懷大笑、鬨堂大笑、捧腹大笑、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