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辛苦耕作的成語

辛苦耕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06:30

Ⅰ 表示辛勤勞動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辛勤勞動的成語:任勞任怨、樂此不疲、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干勁沖天、不辭勞苦、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快馬加鞭、肝腦塗地、費盡心血、汗流浹背、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精耕細作、努力耕耘、起早摸黑、盡職盡責、風餐露宿、精益求精、吃苦耐勞。

Ⅱ 形容農民勞作辛苦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形容農民勞作辛苦的四字詞語有很多,比如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春種秋收、汗流浹背、勤勤懇懇、風塵碌碌、風餐露宿、寒耕熱耘、雨淋日炙、櫛風沐雨、炙膚皸足、億辛萬苦等。

詞語解析:

一、早出晚歸

【解釋】: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出自】: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孫犁《蘆花盪》

二、披星戴月

【解釋】: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經過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風塵奔波,到襄陽後一定要休息幾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

三、炙膚皸足

【解釋】:皮膚曬焦,足部凍裂。形容農民耕作的辛苦。

【出自】: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饁之勤。」

白話文:「農民有皮膚曬焦,足部凍裂的煩惱,農民婦女有採桑送飯的辛苦。」

四、寒耕熱耘

【解釋】:泛指農作辛苦。

【出自】:《孔子家語·屈節解》:「民寒耕熱耘,曾不得食。」

白話文:「農民農作辛苦,都沒時間吃飯。」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泛指做各種農活

五、汗流浹背

【解釋】: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白話文:「我又不知道道歉,周勃汗流浹背,羞愧不能回答。」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Ⅲ 形容(農民)長時間辛苦耕種的樣子是什麼詞語

辛苦勞作: toil;sweat and toil;pains

勞動: hard labor

painstaking a: 苦乾的;刻苦的;艱苦的
Extremely Painstaking: 極其辛苦
painstaking effort: 心血;辛專苦的努力
Painstaking Intention: 用心良苦
Painstaking Care: 心血;無微不至的關心屬
Painstaking Research: 潛心研究
Painstaking Efforts: 苦心經營下
painstaking n: 苦幹
painstaking work: 勤奮
Hard working.努力的

Ⅳ 表現農民勞作辛苦的四字詞語

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辛勤勞作、烈日當頭、春種秋收、汗流浹背、勤勤懇懇、

Ⅳ 什麼詞語是形容(農民)長時間辛苦耕種的樣子

面朝黃土背朝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Ⅵ 描寫辛苦的成語有哪些

含辛茹苦、
艱苦卓絕、
風餐露宿、
艱難困苦、
千辛萬苦、
窮困潦倒、
捉襟見肘、
飢寒交迫、
篳路藍縷、
風塵僕僕
鞍馬勞倦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鞍馬勞困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鞍馬勞神 形容旅途勞累。同「鞍馬勞頓」。
案牘之勞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的勞累。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百舍重繭 形容走遠道的辛苦。
出處:《戰國策·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備嘗辛苦 備:盡、全。嘗:經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唐·韓愈《順宗實錄》卷一:上常親執弓矢,率軍後先導衛,備嘗辛苦。」
不辭勞苦 辭:推託;勞苦:勞累辛苦。不逃避勞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強。
出處:唐·牛肅《紀聞·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財殫力痡 殫:竭盡;痡:過度疲勞。錢財枯竭,民力疲睏。
出處: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漢傾天下,財殫力痡。」
餐風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餐風沐雨 餐:吃;沐:洗。以風充飢,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出處:明·許三階《節俠記·忠忤》:「誰知著恁慣雌黃,慣使著猖狂,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業多辛苦,到做個棄正趨邪沒主張。」
餐風嚙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一痛爺娘,餐風嚙雪;二傷姑媽,替死超生。」
餐風茹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賀宜《(1958兒童文學選)序言》:「作品熱情地歌頌了這些搬山填谷、餐風茹雪的建設者的艱辛勞動,和他們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無限忠誠盡職。」
餐風宿草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木蘭可憐父親多病,扮女為勇,代父其役……餐風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餐風宿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元·楊暹《西遊記》第五本第二十齣:「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馳百萬端。」
餐風宿水 形容旅途的辛苦。
出處:明·馮夢龍《掛枝兒·送別》:「縱經營千倍利,不如家裡安閑。餐風宿水,容顏易變。」
餐風宿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清·許思湄《謝清苑縣李賀母壽並請追失銀》:「別後餐風宿雨,兒歌行路之難。而芳草斜陽,又來孤館,自嘆春光九十,不屬勞人也。」
餐風飲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王守仁《瘞旅文》:「餐風飲露,無爾飢兮。」
慘淡經營 慘淡:苦費心思;經營:籌劃。費盡心思辛辛苦苦地經營籌劃。後指在困難的的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種事業。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詔謂將軍指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草行露宿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內生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長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嶺、趟水過河。指遠距離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遙遠,行路辛苦。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六回:「岳夫人道:『……怎敢勞姐長途跋涉,決難從命。』」
車怠馬煩 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睏乏。怠:通「殆」。同「車殆馬煩」。
出處:南朝·宋·鮑照《代白紵舞歌詞》之一:「車怠馬煩客忘歸,蘭膏明燭承夜輝。」
車煩馬斃 形容旅途勞頓睏乏。
出處:明·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黃河東逝,車煩馬斃,前驅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晨興夜寐 興: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勞辛苦。
出處:《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故勉精歷操,晨興夜寐不遑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翻山越嶺 翻:翻過;越:過;嶺:山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腳好,只要肚子里填飽了瓤子,翻山越嶺,跟年輕人一樣。」
魴魚赬尾 赬:紅色。形容人困苦勞累,負擔過重。
出處:《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毀。」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朱熹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風餐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風塵碌碌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出處:明·金毓峒《金鶴沖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游帝子家。」
風塵僕僕 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出處:《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松之注引習鑿齒文:「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含辛忍苦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同「含辛茹苦」。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商家,連疑心也不當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悵,沒個處法。」
含辛茹苦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出處:宋·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後成。」
寒耕熱耘 泛指農作辛苦。
出處:《孔子家語·屈節解》:「民寒耕熱耘,曾不得食。」
汗流滿面 形容極度緊張或非常勞累。
出處:魯迅《彷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發都粘在腦額上;兩只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積勞成病 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同「積勞成疾」。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御敵。」
積勞成疾 積勞:長期勞累過度;疾:病。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
出處:《荀子·王制》:「彼日積勞,我日積佚。」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御敵。」
精疲力竭 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出處: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精疲力盡 精神疲乏,氣力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出處:漢·焦延壽《焦氏易林·巽》:「蹇驢不材,駿驥失時,筋勞力盡,罷於沙丘。」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雖時侵掠,小有所得,力盡筋疲,不償其費。」
精疲力倦 倦:疲倦,勞累。猶言精疲力盡。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被他鬧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氣不好,不免恨罵兩聲;一回又想到他倆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淚。」
勞筋苦骨 指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勞師動眾 勞:疲勞,辛苦;師、眾: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眾,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勞形苦心 身體疲勞,精神睏乏。
出處:魯迅《故事新編·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蓼蟲忘辛 吃慣了蓼(一種有辣味的草)的蟲子已經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為了所好就會不辭辛苦。
出處:《文選·王粲(七哀)》:「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咨。」晉·左思《魏都賦》「習蓼蟲之辛,玩進退之維谷。」
露餐風宿 在露天中吃飯,在風中住宿。形容旅途艱辛。
出處: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33回:「沿途露餐風宿,到了汛地,駐扎數月。」
露宿風餐 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忙忙碌碌 形容事務繁雜、辛辛苦苦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蒙袂輯屨 袂:袖子;輯:拖著不使脫落;屨:鞋。用袖子蒙著臉,腳上拖著鞋。形容十分睏乏的樣子。
出處:《禮記·檀弓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沐露沾霜 形容飽經霜露辛苦。
沐雨經霜 指承受雨淋霜打。形容歷盡辛苦。
沐雨梳風 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同「沐雨櫛風」。
沐雨櫛風 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幕天席地 把天作幕,把地當席。原形容心胸開闊。現形容在野外作業的艱苦生活。
出處:晉·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僕僕風塵 僕僕: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僕僕,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劬勞顧復 劬勞:勞累,操勞。顧復:照顧撫育。
出處:《元史·後妃傳一》:「欽為先皇太後,夙明壺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思。」
人困馬乏 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馬步三軍沒了氣力,人困馬乏。」
日理萬機 理:處理,辦理;萬機:種種事務。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
出處:《尚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日有萬機 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同「日理萬機」。
茹苦含辛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盡辛苦。
出處:宋·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億生而後成。」
身心交病 交:一齊,同時;病:睏乏。身體和精神都很睏乏。
出處:魯迅《而已集·答有恆先生》:「我再斗下去,也許會『身心交病』。」
水宿風餐 水上住宿,臨風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艱苦。
宿水飡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同「宿水餐風」。
宿水餐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拖男帶女 帶領著男兒女兒。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難。
偎乾就濕 形容母親撫育幼兒之辛苦。指幼兒溺床,母親寧可以身就濕,使小兒卧處常干。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乾就濕,幾口氣抬舉他偌大,便恰似燕子銜食。」
煨乾避濕 極言撫育孩子的辛苦。同「煨乾就濕」
煨乾就濕 極言撫育孩子的辛苦。
為人作嫁 原意是說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錢置備嫁衣,卻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線刺鄉,給別人做嫁衣。比喻空為別人辛苦。
出處:唐·秦韜玉《貧女》詩:「苦為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席地幕天 以地為席以天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
攜男挈女 帶領著男兒女兒。多用於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辛。
心力交瘁 交:一齊,同時;瘁:疲勞。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
出處:冰心《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我們心力交瘁,能報母親的恩慈於萬一么?」
行眠立盹 形容極度疲倦無精神。
一勞久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同「一勞永逸」。
出處:語出漢·楊雄《諫勿許單於朝疏》:「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不暫費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而不悔也。」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一勞永逸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出處: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一路風塵 形容旅途辛苦。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億辛萬苦 極言辛苦之甚。
出處:李大釗《大哀篇》:「民既託庇於其下,在理當負斯責,億辛萬苦,其又何辭。」
雨巾風帽 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遊之客。
出處: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園感舊》詞:「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風帽。」宋·陳三聘《夢玉人引》詞:「雨巾風帽,昔追游、誰念舊蹤跡。」
雨簾雲棟 形容高敞華美的樓閣。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宋·楊無咎《青玉案》詞:「傍湖開徑,雨簾雲棟,平地居仙子。」
雨淋日曬 雨水淋澆,太陽曝曬。亦形容露天勞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處: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長庚]多少年來,雨淋日曬,臉比石頭還粗。」
雨淋日炙 炙:烤。雨里淋,太陽曬。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早出暮歸 早晨出去,晚上歸來。指整日在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早出暮歸,提竹筒銅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
早出晚歸 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出處:《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炙膚皸足 皮膚曬焦,足部凍裂。形容農民耕作的辛苦。
出處: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饁之勤。」
櫛風沐雨 櫛:梳頭發;沐:洗頭發。風梳發,雨洗頭。形容人經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
出處:《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舟車勞頓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錢鍾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後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後不著店,卻是投那裡去宿是好?』」

Ⅶ 什麼詞語是形容(農民)長時間辛苦耕種的樣子

面制朝黃土背朝天

面,即是臉,背就是後背,
這句話形象的表現了農民在地里干農活的時候,低著頭、彎著腰,臉朝著黃土,後背朝著天的形象,用來形容農民耕作的辛勞。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讀 音】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出 處】先秦《擊壤歌》,中國歌曲之祖。《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
【原 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釋 義】: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鑿井可以取水飲用,耕田勞作獲取食物;皇帝的力量大小與我有何關系。
【出 處辨 析】:
沈德潛在《古詩源》注釋說:「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引 用】《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示 例】席匠鋪的人~,按節令耕種收打,按政策交售愛國糧,過著平平靜靜的生活。 ★《花城》1981年第6期 。

Ⅷ 形容「耕耘」的成語有哪些

  1. 象耕鳥耘

  2. 寒耕暑耘

  3. 耕耘樹藝

  4. 寒耕暑耘

  5. 火耕水耨

  6. 朝耕暮耘

Ⅸ 形容(農民)長時間辛苦耕種的樣子是什麼詞語

辛苦勞作:toil;sweat and toil;pains
勞動:hard labor
painstaking a:苦乾的;刻苦的;艱苦的
Extremely Painstaking:極其辛苦
painstaking effort:心血;辛苦的努力
Painstaking Intention:用心良苦
Painstaking Care:心血;無版微不至的關心
Painstaking Research:潛心研究
Painstaking Efforts:苦心權經營下
painstaking n:苦幹
painstaking work:勤奮
Hard working.努力的

Ⅹ 形容耕種的成語

刀耕火種dāogēnghuǒzhòng
[釋義]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版的農業耕作技術。也權作「火耨刀耕」。
[語出] 宋·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正音] 種;不能讀作「品種」的「zhǒnɡ」。
[近義] 火耨刀耕 刀耕火耨
[用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