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320成語故事

320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1 01:25:53

㈠ 成話故事作文320個字

例文

小時候,表姐經常給講一些成語故事。而這些成語故事卻讓我鬧出了不少的笑話!

有一次,表姐給我講了「鑿壁偷光」的故事。聽後,虛榮心強的我仔細斟酌了一番,打算重新演繹匡衡的做法,這樣我就能聽到家長們的表揚了。

心動不如行動,當天晚上,我就……

我扛起錘子,戴上帽子,出發了!來到後院,我用我的「四隻眼」仔細偵察了一番,驚喜地發現有一堵牆是連接鄰居家的。嘻嘻!我就要拿這堵牆開刀了!皎潔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寂靜的夜晚多麼詭異,只是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叫罷了。

我躡手躡腳地來到那堵牆旁邊,就像做賊似的。我吃力地舉起錘子向那牆砸去,震耳欲聾的響聲隨之而來,頓時響徹天空。我如驚弓之鳥,趕緊躲到隱蔽的地方。等了一會兒不見有人,我便繼續行動起來。「一,二,三!」我使出渾身的勁兒砸了下去。哈!功夫不負有心人,那牆終於被我砸出了一個碗大的洞。

「誰啊?」我聽見有動靜,便如老鼠似的聞風喪膽,拔腿就跑。由於害怕,我不敢再幹了,於是便識趣地偷偷把工具放好了。

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拿了一本書,狂奔那個「碗大的洞」。借著裡面的光,假惺惺地讀了起來。我雖目不轉睛地盯著書本,但一心只想著有人來表揚我,不知不覺,我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一覺醒來,我已經躺在床上了。媽媽走了過來,凶神惡煞地質問我:「你昨天晚上在後院干什麼?」

「我,我……」我神色緊張,但突然又想起了匡衡,於是大膽地說了出來,「我學匡衡,鑿壁偷光呢!」

媽媽似乎有點出乎意料,眉頭稍放鬆了些。「我們家裡有電燈,你為什麼要鑿壁偷光啊?」她像審問犯人似的沒完沒了地問。我怯生生地回答:「我想,得到你……你們的表揚,說……說我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媽媽聽了,又好笑又好氣。最後,媽媽,還是懲罰了我,讓我在家待一個星期,不準到外面去玩。

㈡ 名人名言、古詩詞、成語故事,越多也好,成語故事不要太長

名人名言:
1.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學原放馬,易放難收。——《古今對聯集錦》
2.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錢泳
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4. 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英)蕭伯納
5. 書房裡擺滿書籍遠比錢包里塞滿鈔票要好。——(英)黎黑
6. 我活著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並不是為了活著。——(英)培根。
7. 一個人對自己的無知認識得越清楚,他的學問就越大。——(德)庫薩的尼古拉
8. 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朱熹
9. 前路崎嶇君勿慮,揚鞭更上青雲去。——沈康
10. 為了在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法)羅丹
11. 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燦爛奪目。——(蘇)高爾基
12.失掉了現在,也就沒有了未來。——魯迅
13.您本身就是一首美麗、動人的詩篇。——丁玲
14.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在跪著,站起來吧!——(德)馬克思
15.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毛澤東
16.逆境是最好的大學。——(俄)別林斯基
17.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18.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一些人。——(美)富勒
19.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准備承受任何風暴。——(英)拜倫
20.勇氣是青年最漂亮的裝飾。——(德)雷馬克
21.美好的容貌,可能給你帶來幸運,卻不一定能帶給你幸福。——汪國真
22.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國真
23.冷落理想,就是冷落生命;拒絕真誠,就是拒絕成功。——張安華
24.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古羅馬)塞尼卡
25.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春天。——艾青
26.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精神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法)巴斯德
27.人生從來不像意想中那麼好,也不像意想中的那麼壞。——(法)莫泊桑
28.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天*地*祖宗,不算好漢。——陶行之。
29.人生就象一枝箭,不能回頭。回頭就意味著墜落。——但丁.阿里蓋利
30.天空雖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印度)泰戈爾
31.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晚唐)王貞白
32.生活就是你的藝術,你把自己譜成樂曲,你的光陰就是十四行詩。
33.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長,而是它有多精彩。
34.美景如畫須細看,最動人處是天然。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7.無論路有多長,世界總在我的雙腳之間。
38.等待機會,就可能失去機會。
39.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起蠟燭。
40.你如果錯過了春天,就不要再錯過夏季。
41.沒有回頭的歷史,沒有回頭的人生。
42.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
4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45.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清)錢鶴灘
46.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47.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4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49.英雄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50.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歲月經不起太久等待。
51.理想若不建築在現實的基礎上,它*什麼來支撐呢?單純的完美,往往易碎。——秦文君
52.愛,不分形式,只要能抵達心靈;心,不分遠近,只要能彼此感應。
53.像個凡人那樣活著,像個詩人那樣體驗,像個哲人那樣思考。
54.不要在收獲的季節播種,在播種的季節等待。
55.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便平常。
56.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的那天,你就成熟了。
57.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
58.人生得意,有兩樣東西不可少,一份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一份四季如春的好心情
59.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60.成功不是機遇的恩賜,而是奮斗的必然。
61.只有付出自己的真誠,才能換回別人的真誠。
62.學習是一顆辛苦、無味的種子,埋藏在你人生路上,你只有用汗水澆灌,才能結出美味可口的果實。
63.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沒有書籍,就好象大地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64.我愛書,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這時我覺得我面前展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劉白羽
65.希望是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成功的向導。——歌德
66.順境中看到的笑臉很容易被人遺忘,逆境中看到的笑臉才使人銘心刻骨。——章建華。
66.浮雲沒有本身的軌跡,結果在閑逸和游盪中消磨了自己。——陳冬年
67.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68.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69.當你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錯過群星了。——泰戈爾
70.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間,而是心靈的一種狀態。——(古羅馬)塞涅卡
71.過不好今天的人,明天會過得更糟。——(古羅馬)奧維德
72.真理的蠟燭,常常會燒傷那些舉燭人的手。(法)布埃斯特
73.前進包含著無數的超越。首先應該超越自己,然後才能超越別人。
74.你熱愛生命嗎?那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原料。——富蘭克林(美)
75.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秋瑾

古詩詞名句:
16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17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17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17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17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174.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
175.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76.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涉江》)
1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1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179.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18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1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82.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18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18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8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8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
187.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188.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8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19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91.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92.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193.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19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195.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196.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19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9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19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20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0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0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20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0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20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論語》)
20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0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20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209.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210.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211.朝聞道,夕死可也。(《論語》)
2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2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1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16.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17.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21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21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22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2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2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2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2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27.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
228.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
229.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孫子》)
230.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
231.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
23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233.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23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
236.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2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2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23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24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24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4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24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24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245.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24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247.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
24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
24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25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司馬遷《史記》)
25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史記》)
2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253.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司馬遷《史記》)
25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史記》)
25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史記》)
256.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司馬遷《史記》)
257.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
25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史記》)
25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司馬遷《史記》)
260.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26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後漢書》)
262.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范曄《後漢書》)
26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
26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後漢書》)
26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
266.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陳壽《三國志》)
26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壽《三國志》)
26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6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27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71.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272.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現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7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7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27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276.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27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2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27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80.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8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8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28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8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
28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司馬遷《史記》)
28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說苑》)
288.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事事空。(范曄《後漢書》)
28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讀山海經》)
290.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291.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9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贈蕭瑀 》)
294.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29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296.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297.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9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9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300.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0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30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30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30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0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06.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30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30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0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1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1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31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1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31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1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31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31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320.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32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2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32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325.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326.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32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28.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岑參《輪台歌》)
329.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奉入京使》)
330.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33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32.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33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
334.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33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33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37.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33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339.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
340.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4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4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34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34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韻》)
345.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46.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二首》)
347.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34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49.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350.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成語故事:

【百聞不如一見】
這個典故見於《漢書.趙充國傳》。西漢漢宣帝劉詢時期,羌族人入侵漢朝的邊境,燒殺掠奪。漢宣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詢問誰願帶兵前去殺敵。這時在邊疆和羌人打過幾十年交道七十多歲的老將趙充國自告奮勇請求前去。宣帝問:"此去討伐,需要多少兵馬?"趙充國回答:"帶兵打仗這回事,不能憑空猜想,\'百聞不如一見\'。我想親自到邊境觀察一下,把那裡的作戰地圖先畫出來,再確定攻守計劃。"宣帝同意了,後來,趙充國根據偵察情況,制訂出一整套屯兵守邊、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並確定了作戰計劃,上報朝廷。不久,漢宣帝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略,安定了西北邊境。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人們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即使聽人說了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來理解的深刻。

【班荊道故】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時代,楚國大夫伍舉和蔡國大夫聲子是好朋友,而且是世交。伍舉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說:申公畏罪潛逃,是其女婿伍舉送他走的。伍舉聽說後,很害怕,因此躲避到鄰近的鄭國去,還准備從鄭國逃到晉國去。在鄭國都城外,伍舉恰好遇上途經鄭國的好友聲子。好友相遇,異常高興,由於郊外,兩人便鋪荊樹條在地上當墊子,坐在上面一邊吃一邊談起過去的事情。後來聲子和楚國的令尹談起伍舉蒙受的不白之冤,為伍舉恢復了名譽和爵位。
現在用這個典故比喻老朋友重逢,不拘客套和禮節而暢敘舊情。

【班門弄斧】
這個典故見於《蓬軒別記》。魯班,又名公輸般,春秋時代魯國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的斧頭可以巧奪天工的製造出各種精緻美妙的器具,木匠行里一向尊他為祖師爺。明朝進士梅之渙憑吊採石磯(今安徽當塗縣)帝李白墳墓時,看見墓前能寫字的地方,都被前代詩人留下並不優美的詩句辭賦,實在是有點不自量力,他便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捧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弄大斧。"
現一般用此典故諷刺那些在行家裡手面前賣弄本領的人,有時也用來形容自己謙虛。

【班香宋艷】
戰國楚宋玉和東漢班固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辭賦家,後人以此稱譽班固、宋玉的作品文辭美妙,風格清麗。清孔尚任《桃花扇》中有"蚤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句

【半部論語】
這個典故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地集.論語》。杜甫詩中說:"小兒學問止《論語》,大兒結束隨商旅。"認為《論語》是兒童的書。趙普當宰相,人們議論趙普是山東人,所讀的書只不過《論語》罷了,這也是依了杜甫的話。宋太宗曾向趙普問起這件事,趙普一點也不隱諱,回答說:"我平生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的內容,以前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定天下,今後還想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定太平。我作宰相應無愧於所學的《論語》,《論語》所言是天下至高無上的言論。
原文意為誇大《論語》的效用,後或以"半部論語"諷刺人學識淺薄。

【避實就虛】
這個典故源於《孫子.虛實篇》。孫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在這部著作中的《虛實》篇中,他主要論述如何使敵虛我實,從而達到在戰斗中以實擊虛、奪取勝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戰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動一樣,因為水是避開高處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應該避開敵方實處而擊其虛處。水適應地理形態變化而流動,那麼用兵打仗就應該針對敵情的變化而制定取勝的辦法。因此說用兵打仗沒有一定的規律,流水也沒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制定奪取勝利的辦法,可稱其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沒有哪一行是常勝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沒有哪一季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說,日子有長有短,月亮有缺有圓,打仗用兵也是這樣。
現一般用此典故說明談論問題空洞無物,迴避要害。

【筆底生風】
這個典故出自《圖畫見聞志.吳道子》。唐玄宗開元年中,裴旻因為家中父母亡故,到吳道子那裡,請他答應到天宮在幾個牆壁上畫鬼神,憑借這幾個鬼神賞善罰惡,幫助勸善。吳道子回答說:"我長久不動畫筆了,您若有意讓我畫幾個鬼神,就為我舞劍一節,劍鋒犀利猶如風猛,可以通過舞劍通到陰府幽冥。"裴旻聽到這,立即脫去喪服,像平常的裝束一樣,跑馬如飛,左旋右旋,把高劍拋到雲空中,劍高數十丈,彷彿一道電光下射。之後裴旻手握劍鞘收劍回套。圍觀的人達數千人,沒有人不驚訝戰栗的。吳道子於是握筆在壁上畫圖。運筆神速有力,風聲颯然,確為天下的壯觀一景。吳道子平生繪畫,都是從這得到的益處。
形容書法、繪畫筆勢遒勁有力。

㈢ 詠雪之慧的典故 成語故事詠雪之慧的主人公是誰

謝抄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襲安石。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謝尚的從弟。
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多次拒絕朝廷辟命。
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方東山再起,任桓溫征西司馬,此後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㈣ 東山再起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因為我們的成語凝聚著各民族的智慧並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其充分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天賦,智慧和精神。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表達形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東山再起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東山再起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

東山再起成語故事的典故
謝安是東晉時期著名的宰相,謝安年輕時就很有才氣,精通詩文,能言善辯,愛好音樂和書法,寫得一手出色的行書。東晉大臣王導很器重他,因此他年輕時就出了名。

有一次,朝廷派人請他擔任佐著作郎(協助編修史書的官員),他一口拒絕了,就寓居於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縣東南)。這里風景優美,山明水秀。他和好朋友王羲之等人一起遊山玩水,作詩寫文,或打獵釣魚。後來,謝安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廷一再要他出來做官。

謝安迫不得已,才在揚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宮)庚冰手下當了一個多月的官,便又告退回家了。來揭秘吧據悉不久朝廷又派他擔任尚書郎(協助尚書辦事的官員),他還是不上任。出來做官,他也回信加以拒絕。因為他屢次違抗任命,朝廷降下罪來,終身不許他做官。謝安就隱居於東山。

有一次,他來到臨安(令浙江杭州)山中,坐在石室內,面對深谷,悠然嘆息地說:「這里距伯夷隱居的首陽山(今河南洛陽北)太遙遠了!」一天,他和孫綽等人坐上木船,到大海上去觀覽景色,小船離岸之後,越駛越遠,忽然颳起大風,海浪拍打著小船,顛簸不定,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就喊叫起來:「趕快回去吧!」謝安卻神色自若,穩坐船頭,口中不停地吟詠著詩句。

船夫見謝安如此鎮定,心裡非常高興,並繼續劃船前進。風越刮越大,這時謝安才慢慢地間船夫:「你還往前劃,一會兒怎麼回去呀?」於是船夫才掉轉船頭,把船劃向岸邊。上岸以後,大家都佩服謝安的膽量。

謝安不肯出來做官,過著清閑的日子。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謝安不肯出山,叫平民百姓怎麼辦啊!」朋友們都勸他出來為國家辦事。就這樣,謝安直到四十多歲,才走出東山,踏上仕途,到東晉朝廷里做了官。後來人們就把謝安重新出來做官,稱為「東山再起」。

謝安出山後不久,晉簡文帝就死了。大將軍桓溫聽說後,為了自己能當上皇帝,就率兵以祭祀之機,想除掉謝安和王坦之兩位大臣,搬掉這兩塊絆腳石。他進駐到建康(今江蘇南京市)城外的新亭,並在新亭埋下伏兵,派人去邀請謝安和王坦之,准備殺害他們。

王坦之接到邀請,心裡十分害怕,就問計於謝安,謝安神色自若地說:「晉朝的存亡,在此一行。」他們一同來到新亭,會見桓溫,只見室內外一派殺氣,王坦之嚇得汗流俠背,謝安坦然入席坐定,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應該鎮守四方,你為什麼在幕後埋下伏兵呢?」

桓溫見他的陰謀暴露出來,笑著辯解說:「這是為了自衛,不得不這樣!」結果,桓溫不但沒有對他們下毒手,也未敢奪取帝位,東晉由此避免了一場動亂。

東山再起成語故事的延伸
出處

《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解釋】:東山:指晉人謝安隱居所在。指隱退後再度出任要職。後常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㈤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識字能力

當前,在語文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是提得最響的一個詞,而識字寫字能力作為各種能力的首席出現在語文素養裡面,這說明「識字寫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漢字筆畫多,對於兒童來說,不但難認、難寫、還難記。識字是讀書寫作的基礎,因此在低年級階段識字尤為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單一的教,認真地范寫,學生反復地機械地抄寫,效果卻不理想,寫出的字質量也不高。於是,識字就成為學好語文的攔路虎。如今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對識字教學進行了改革,它打破了舊的教學模式,提倡多種識字方法,把識字轉化為思維訓練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識字的能力。現將自己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的做法和體會談一談。 教給學生多種識字的方法 1、學會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所以必須在學習漢字之前教給學生拼讀音節的方法。為了方便記憶,我運用了適合低年級兒童年齡特徵和兒童心理特點的兒歌,既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又能方便他們的記憶,掌握拼讀方法。例如:教學聲母g,k,h,我用兒歌是q下加彎g,g,g,機槍向上k,k,k,一把小椅h,h,h.教學兩拼法,我用兒歌:「聲母輕短韻母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學習帶有介母的三拼音時,我教學生「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相連很順當。」並指導向上運用,逐步達到心拼口直呼,直到能夠獨立運用。這樣等到學生學習生字時,學生能夠直呼音節,把字讀准,邁出了識字的第一步,為獨立識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識記漢字字形 識記漢字的字形是漢字的重點。「小學語文能力整體發展實驗」把漢字字形歸為四類:基本字、基本字帶字、形聲字和難字。在教學中要結合字的特點教給學生相應的識字方法。基本字是筆畫比較簡單的字,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單位。首先要教給學生識記基本字的方法:熟字要牢記,筆畫不忘記。例如:「明」是由「日」和「月」兩個熟字組成,可用口訣「日月明」來記,「車」是由筆畫組成,教給學生識記方法是記住筆畫。 字帶字是由一個基本字加上一個偏旁部首帶出來的新字,也是熟字加偏旁來識記。如「們」的記憶方法是:基本字「門」加上「人」旁合起來念「們」,我們的「們」。還要指導學生偏旁表意幫助識記字形,我們是人,所以「們」用「人」旁,把記形與字義相結合。 形聲字是半邊表音,半邊表意的字。這類欄位記憶方法是:半邊表音要牢記,半邊表義不忘記。如「蜻蜓」右半部是表音,左邊是「蟲」表義,因為蜻蜓是昆蟲,所以是蟲子旁。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在識字中讓學生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讀寫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理解漢字是的意思是識字的難點。也是識字的又一種重要方法。理解漢字的意思,主要有兩種方法。第 一,通過偏旁了解字義,這種方法掌握後,就很快地區分同音字。如「情」和「晴」,「情」的偏旁是豎心,與心情有關。「晴」是晴天的晴要有日頭。這樣在運用時就不會出現錯誤。第 二,運用查字典的方法。教給學生兩種查字典的方法,通過查字典了解字義,使學生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減」、「加一加」、「換一換」也是識字的良好方法。如「哪」減去「口」念「那」。「我」字加上「鳥」就是「鵝」。「傍」的「人」旁換上「木」字旁念「榜」。這樣是學生能用學過的熟字與生字進行比較,使記憶更加深刻。編順口溜和猜謎語更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提高識字能力。如:學習「笑」可說:一個小孩天天笑,頭上戴個小竹帽。學習「碧」可說: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頭上。學習「弟」可說:弟弟真淘氣,頭上兩角系,身上掛張弓,一腳踢出去。學習「畫」可讓學生猜謎「一塊豆腐切四瓣,放在鍋里蓋上蓋。」學習「閃」字可讓學生猜「門里有個人」。「春」「三人日下去春遊」。「來」「米上加橫豎出頭」。學生掌握了多種的識字方法,也就能自主地獨立識字了。 3、注重漢字運用 正確運用漢字是識字的最終目的。同樣也是一個難點。也是寫話寫作的基礎。因此必須在一年級識字教學時教給學生正確運用漢字的方法。開始在理解字形、字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組詞。為加深印象,讓學生選一詞說話,選兩個詞語說一段話,這樣不僅能夠把字義掌握,又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也為寫作打下了基礎。 培養學生寫字觀察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有的在寫字之前沒有觀察範字的意識,更沒有觀察範字的寫法。因而寫出的字總與範字差之千里。怎樣才能把字寫得更美觀呢?那就是要學會觀察。在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認真、精細的觀察能力。 1、培養觀察習慣 寫好漢字是識字教學的又一難點。寫字不是單純寫對而且還要寫好。寫對容易,寫好難。要想寫好字,必須在學生寫漢字之前,教給學生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及筆畫特點。如:點要頓,橫要平,豎要直,捺有腳,提要尖,折有腳,彎要圓,撇有尖。另外還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使學生對寫的字的筆畫姿態,結構特點有一個全面的整體印象。注意觀察漢字哪筆壓在橫虛線上,哪筆壓在豎虛線上,及起筆位置。注意字形特點與形近字的細微區別,牢固的記憶字形。如:「走」、「足」讓學生區分比較兩字的相同與不同。 2、指導學生觀察方法 觀察字越精細越好。模仿範字越精細越好。可見精細地觀察範字是仿寫範字的首要條件。低年級學生大多寫字時不會觀察。不知該看什麼?怎麼看?所以指導學生寫字時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範字盡力做到觀察精細,寫每個字都應該既觀察整體又觀察局部。要觀察漢字結構在田字格中怎樣搭配。如:左右結構,有的左窄右寬。有的左右相等,上下結構的字,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上小下大,有的上下相等。不管什麼字都要認真觀察,認真書寫。在觀察漢字時還要注意筆畫特點,如寫「地」的「土」字旁時,最後一筆的橫要寫成提。「校」的木字旁的最後一筆是點而不是捺。還要觀察漢字每個筆畫的姿態。如:長短、粗細、斜正、曲直及至筆畫首尾的樣子,中途轉折點特點等。注意運筆方法的指導,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激發學生獨立識字的興趣 雖然在一年級時教師已經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但學生還不能獨立運用。所以到二年級我引導學生繼續運用各種方法識字,激發學生獨立識字的興趣,直到能夠獨立運用。 1、指導學生運用方法 識字方法分為音、形、義、寫、用五個方面。讓學生在清楚這五個方面的基礎上按順序具體識字:如「夠」應該這樣記:這個字讀gou,它是左右結構,左邊是「句」右邊是「多」合在一起是「夠」,能夠的夠也可以組成:「不夠、夠了、吃夠、看不夠。把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選詞說話,然後指導學生觀察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練寫。比一比誰組的詞多,誰寫的字漂亮。這樣清楚了步驟每個字都這樣識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規律。學生對識字也產生了興趣。 2、指導學生獨立運用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運用方法,形成規律後,便開始獨立運用了,這時先不要完全放手,教師還要進一步指導,經過一邊運用一邊指導,等到學生能獨立運用了再放手。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過程,使知識清晰可見,把掌握變成一種樂趣。 3、放手練習,形成能力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可以請學生來當小老師,讓小老師領讀,分析字形,介紹識字方法,組詞說話等。這樣可以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 總之,識字、寫字、觀察、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並能為閱讀、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㈥ 海倫·凱勒課文讀後感320字

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㈦ 東山再起的成語故事

【成語】: 東山再起
【拼音】: dōng shā zài qǐ
【解釋】: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處】《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官至中書令、司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靈時為中丞,亦往相祖,先時多少飲酒,因椅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卧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成語故事】:
東山再起的典故是關於東晉時期的謝安的。這個成語原用來比喻辭官隱退後再度任職。而現在多用來比喻失敗後,恢復力量再干或者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的情況。東山再起是一個褒義詞,多用來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歸來,下面這個成語故事就是講的好人和好事。而如果形容壞人壞事的時候往往使用「卷土重來」,所以二者雖然是近義詞但是褒貶有別。
東晉時期的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少年時候就很聰明,不僅學識很高,而且擅長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謝安不願意做官,任著作郎不久便以有病為借口辭官歸家。隱居在浙江會稽的東山,經常與王羲之、許詢等一起遊山玩水,寫詩作文。朝廷知道他很有才幹,徵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絕了。後來,征西大將軍、明帝司馬紹的女婿桓溫請謝安做司馬。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只好答應,這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在謝安將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員們都前來送行。這時有位中丞名叫高菘,同他開玩笑說:「你過去高卧東山,屢次違背朝廷旨意,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來了!」(卿累違朝旨,高卧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謝安聽了這話,感到很羞愧。東山再起的典故就從這里誕生了,這個四字成語就是從高菘說的這句話中總結出來的。
謝安到了桓溫幕府,桓溫很高興,兩個人交談了一整天,言語間甚是投機。謝安後來官至宰相。桓溫死後,他接替桓溫掌握了東晉的軍政大權。在前秦國與東晉的淝水之戰中,他派弟弟和侄子為大將,領兵迎敵,擊敗了苻堅的百萬大軍。
這個成語原比喻隱退後再任要職,現在常比喻失勢後重新得勢。

謝安(320年-385年),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兼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㈧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

馬到成功,馬失前蹄,白馬非馬,白駒過隙,快馬加鞭,駟馬難追,老驥伏櫪,心猿意馬,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
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准確無誤。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
孔子的六世孫,大名鼎鼎的並自認為聰明的孔穿,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吃了敗仗。
辯論是在趙國平原君家裡進行的。
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那他公孫龍也就不成其為公孫龍了。所以公孫龍回答孔穿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於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接著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態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在前哨戰中,孔穿已處於下風。公孫龍不愧為一位能言善辯的邏輯學家。他在教訓過孔穿以後,又針對孔穿其人,宣傳起自己的理論。公孫龍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贊同的。」孔子所贊同的,你孔穿還能不贊同嗎?
公孫龍對孔穿講了一個故事: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丟了。隨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丟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丟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公孫龍評論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別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別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
「白馬非馬」這個命題本來是戰國時稷下的兒說最先提出的一個命題。而說的本意是什麼,後人已無從查考。
可以說,從「白馬是馬」到「白馬非馬」,是邏輯思維從低級階段到了一個高級階段的表現。

㈨ 歷史成語故事漫畫

推存你去看看這本書吧:
《漫畫成語故事》

作 者: 朱艷菊,姜波 編著
出 版 社:專 沈陽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5-1 字 數: 120000 版 次: 1 頁 數: 320 印刷時間: 2004/05/01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4124546 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