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字成語帶態度什麼什麼不同
A. 形容「態度和藹可親」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平易近人
【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解釋】: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淺顯,容易了解。
【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造句】:周總理一向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2、慈眉善目
【拼音】:cí méi shàn mù
【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自】:老舍《老張的哲學》:「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鬍子,慈眉善目的。」
【造句】: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鬍子,慈眉善目的。
B. 態度什麼什麼的四字成語
多元輸入法(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輸入xd 打出【態】字,即見下列四字詞彙:
態度端正;態度惡劣;態度不好;態度生硬。
C. 四字成語大全帶解釋
1.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2.積重難返 :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4.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5.濟濟一堂 :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間不容發: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7.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9.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10.矯枉過正 : 糾正偏差做得過了頭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
12.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13.敬謝不敏:謝,推辭;不敏,無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婉辭。錯用於拒絕別人的要求
14.久假不歸 : 長期借去,不歸還。
15.開卷有益:讀書就有收獲。開卷,打開書本,借指讀書。
16.恪遵功令:嚴謹地遵守條令制度。
17.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孤詣,別人所達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豬東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撞。(貶)。
20.良莠不齊:一群人中有好有壞,側重於品質。不用於水平、成績等。
21.臨淵羨魚 : 比喻只有願望,不去實干,就無濟於事。
22.令人發指: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非常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於一般。
24.門可羅雀 : 大門前面可以張網捕雀,形容賓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門庭若市 : 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7.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並不像。
29.暮鼓晨鍾 : 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30.南轅北轍 : 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31.南轅北轍:心裡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33.拋磚引玉:自謙之辭,不能用於對方或第三方。
34.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於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35.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36.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37.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39.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40.前事不忘 : 後世之師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41.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42.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43.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 無缺。
44.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45.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46.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47.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48.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49.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成語(chengyu,idioms)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D. 什麼什麼相同(四字成語)
什麼什麼相同成語:不盡相同
不盡相同,漢語詞彙,指多個事物之間不完全相同。盡:全、都的意思。例句:每個人對待人生的態度都不盡相同。
用法: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盡相同。有非常優秀的,有一般的,也有學習較困難的,因人而異。
含有相和同的成語 :同病相憐、同惡相濟、同聲相呼、同道相益
1、同病相憐是一個漢語成語。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翻譯:你沒有聽說黃河上的歌吧?同樣的病相憐,同憂相救。
2、同惡相濟:tóng è xiāng jì,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
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操傳》:「馬超、成宜,同惡相濟,濱據河、潼,求成所欲。」
翻譯:馬超、成宜,同惡相助,據守黃河、潼關,達成所想。
3、同聲相呼是一個成語,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hū,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出處:《鬼穀子·反應》:「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翻譯:要打開情感的,模仿比較的,以牧他的話。相同的聲音互相呼,實理一致。
E. 關於描寫人的態度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鞠躬盡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
釋義: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出處:明·宋回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答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全心全意
拼音:[ quán xīn quán yì ]
釋義:投入全部精力,一點沒有保留。
出處: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心一意
拼音:[ yī xīn yī yì ]
釋義: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
專心致志
拼音:[ zhuān xīn zhì zhì ]
釋義: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處:《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屏氣凝神
拼音:[ bǐng qì níng shén ]
釋義: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出處:《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F. 面對困難,我們要有怎樣的態度用什麼四字詞語可以形容。
堅持不懈,迎面而上,持之以恆,勇於面對,不屈不撓,積極樂觀,
G. 關於態度的四字詞語
描寫人物神態(表情)的四字詞 :
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 含情脈脈 坐卧不安 悵然若失 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張口結舌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啞然失笑 幸災樂禍 若無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垂頭喪氣
受寵若驚 狐疑不決 怡然自得 誠惶誠恐 勃然大怒 惱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聽 舉止失措 神氣十足
神色活現 神色自若 神采飛揚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飛色舞 眉開眼笑 眉來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氣沖天 怒火中燒 怒發沖冠 怒形於色 破涕為笑 熱淚盈眶 唉聲嘆氣 哭天抹淚 哭笑不得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疾言厲色 談笑風生 談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腳 聚精會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精神恍惚 精神煥發 嫣然一笑 橫眉冷對
嘻皮笑臉 噤若寒蟬 瞠目結舌 黯然神傷 黯然銷魂 面面相覷 神采奕奕 眉飛色舞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愁眉苦臉 大驚失色 炯炯有神 昂首挺胸 驚慌失措 漫不經心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謝天謝地 沒齒不忘 感同身受悲喜交集 悲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動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三、懊喪 :垂頭喪氣 灰心喪氣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懶 萬念俱灰 自暴自棄 黯然銷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膚之痛 哀毀骨立 悲天憫人
五、憤怒: 怒不可遏 怒形於色 怒火中燒 忍無可忍
六、歡喜: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喜從天降 大喜過望 興高采烈 興致勃勃 樂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稱快 皆大歡喜
七、憂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愁眉緊縮 憂心忡忡 憂心如焚 心急如火 鬱郁寡歡
八、煩亂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亂 心煩意亂 六神無主 七上八下
神魂顛倒 心神不定心亂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長吁短嘆 度日如年 如坐針氈 火燒火燎 抓耳撓腮
H. ( )的態度四字詞語
竭盡全力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仔仔細細 認認真真 馬馬虎虎內 盡力而為 誠誠懇懇 兢兢容業業 敷衍了事 草草了事 竭澤而漁 揀精揀肥 簡捷了當 殫精竭慮 盡心竭力 任勞任怨 二話不說 勤勤懇懇
I. 四字成語,帶上解釋,最好與眾不同一點
情何以堪(qí抄ng
hé
yǐ
kān),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詞目出自《世說新語》
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西廂記》。
J. 描寫態度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兢兢業業jīngjīngyèyè
[釋義]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業業:擔心害怕版的樣子。形容做事小心謹慎權;認真踏實。
[語出] 《詩經·大雅·雲漢》:「早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正音] 兢;不能讀作「jìnɡ」。
[辨形] 兢;不能寫作「競」或「竟」。
[近義] 腳踏實地
[反義] 敷衍了事 敷衍塞責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賓語、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