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語望文生義總結
A. 易望文生義的高中成語大全及解釋
彈冠相慶
例:園丁康居工程,確實抓到了點子上,消息一傳出,廣大教師奔走相告,彈冠相慶,稱贊為他們辦了實事.
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本謂王吉、貢禹兩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貢禹也准備出仕,後以「彈冠相慶」指因即將作官而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句中只理解為「因高興而慶賀」,顯然不當.
2.不刊之論
例:這篇文章見識淺陋,屬於不刊之論,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刊:削.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論,是指不能刪簡的言論.句中卻理解為不能刊登的言論,大錯.
3.文不加點
例:古人寫文章不加標點,所以有文不加點之說.
點:塗改.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不經修改,一氣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筆成章.可是句中卻將「點」理解為「標點」,這就與原意相去甚遠了.
4.差強人意
例:我本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這個成語在報刊中的失誤率較高,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其實它的意思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來風
例:我們有些同志就是喜歡捕風捉影,竟然說我們老廠長行賄收賄,這不是空穴來風嗎?
空穴來風,是指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句中將這個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為訓
例:一個人犯點錯誤,是難免的,是不足為訓的.
訓:准則.不足為訓,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准則.句中卻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是沒有理解「訓」的意思.
B. 高考望文生義易錯成語 望文生義易錯成語
一衣帶水[ yī yī dài shuǐ ]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yī yī dài shuǐ ]
一水相隔,如同衣帶那樣窄。比喻雙內方離得很容近。《南史·陳後主紀》:「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出 處
《南史·陳後主紀》:「隋文帝謂僕射高潁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C.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
1、胸無城府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於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自】:《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全無心機
【近義詞】心口不一、襟懷坦白、心口如一、光明磊落、胸無宿物
【反義詞】公諸同好、居心叵測、秘而不宣、莫測高深、笑裡藏刀
2、不刊之論
【解釋】: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
【示例】:這可以說是不刊之論,我有同感。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
【近義詞】不易之論、天經地義、不刊之說、顛撲不破
【反義詞】大謬不然、無稽之談、似是而非、不足為法
3、文不加點
【解釋】: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自】: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示例】:援筆一揮,文不加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七步之才、文無加點、一氣呵成
【反義詞】咬文嚼字
4、萬人空巷
【解釋】: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示例】:此時路旁看的,幾於萬人空巷,大馬路雖寬,卻也幾乎有人滿之患。
【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歡迎等盛況
【近義詞】人山人海、萬頭攢動
【反義詞】窮鄉僻壤、十室九空
5、久假不歸
【解釋】: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示例】:謝山《鮚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謝山歿後,其遺稿為杭世駿借去,久假不歸,後之編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近義詞】有名無實、逾期不歸
【反義詞】完璧歸趙、迷途知返
D. 高中望文生義的成語越多越好
七月流火復:真實意思,是說在制農歷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於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
E. 幫忙給總結下高中語文常考的容易錯的成語 望文生義類的
文不加點 ——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誤例:他寫稿子總是文不加點,一寫到底,簡直讓人難以卒讀。
罪不容誅——判處死罪,還抵償不了罪惡。 誤例:該村村長說,偷牛有罪,但罪不容誅,打死他做得過分了。
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容易誤假成真。誤例:你應該和朋友共同搞這個課題研究,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志成城。
別無長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誤例:他謙虛地說:「我既不擅長唱歌,也不喜歡運動;除了畫畫,就別無長物了。」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誤例:臨近高考,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因此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應成為學校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
海外奇談——指沒有根據的、希奇古怪的談論或傳說。誤例:從歐美歸來的幾個大哥哥大姐姐,給小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異國風情,同學們對這些海外奇談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誤例:陳明勉強答應去買一雙皮鞋,可逛了好幾家鞋店,屢試不爽。他無奈地說,穿著皮鞋就是不舒服,還是穿運動鞋吧。
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誤例:春節聯歡晚會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不贊一詞——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在說「不贊一詞」也指一言不發。 誤例:他對周麗的見義勇為不贊一詞,反而譏諷她愛出風頭。
如坐春風——比喻人受到教育和感化。 誤例:田野風光宜人,一派生機,在田埂上,真有如坐春風的感覺。
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範或法則。誤例:事故的隱患越來越明顯,廠領導還是認為不足為訓,以致釀成了「8·19」大火。
作舍道——在路邊造房子,與過路人商量。比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難於成功。 誤例:小王夫婦下崗後作舍道邊,開了一家小吃店。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變多的時候,多用來形容動盪不安的政局。誤例:臨近年底的時候,也是公司的多事之秋,大家忙得不可開交。
不識之無—— 指不識字(「之」和「無」是常用的字)。誤例:大家都知道那裡沒有什麼好看的景物,他卻不識之無,執意要去看個究竟。
師出無名——沒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當理由。誤例:畫院里的李玉從小跟他的美術老師學習繪畫,雖師出無名,但他勤奮刻苦,現已小有名氣了。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到達十分純熟的地步。誤例: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利益的做法是不對的。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誤例:巴以沖突逐步升級,中東局勢充滿了變數,令許多投資者退避三舍。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誤例:朱光潛幼年玩耍時蹲在教室的窗子底下,聽身為私塾老師的父親講課,父親無意間發現,便讓他登堂入室,成為最年幼的學生。
火中取栗——為別人所利用去冒險而自己得不到好處。誤例:麗莉將僅有的六萬元錢全部買了股票,冒這么大的風險和火中取栗有何區別?
聞過則喜——指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就很高興。誤例:這個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聞過則喜;不然,他會跟你翻臉。
下車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誤例:老楊下車伊始,沒回家歇歇腳,就興沖沖地帶著新菜種到地里去了。
一飯千金——指受恩厚報。誤例:廣州有八萬元一桌的「黃金宴」,深圳有十八萬元一桌的「豪門宴」,真可謂一飯千金。
管窺蠡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誤例:顯微手術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了,但實施這類手術的難度很大,主刀醫生必須有管窺蠡測的本事才行。
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古代指削除刻錯了的字,不刊是說不可更改)。 誤例:這篇文章見識淺陋,屬不刊之論,總編決定不予發表。
差強人意——大體上還算使人滿意。 誤例:我本來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誤例:一小撮人搞「台獨」分裂祖國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或高妙的樂曲。 誤例:雨過天晴,我們站在山崖邊欣賞著高山流水,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
逆水行舟——諺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比喻學習或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船,不努力就要退步。誤例:我學數學進步很快,而學語文卻如逆水行舟,進步緩慢。
習以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習慣。 誤例:漠河、愛輝等地出現別處見不到的極光,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何患無辭——愁什麼找不到借口。誤例:在世界華語大學生辯論比賽中,精彩場面層出不窮,參賽選手個個伶牙俐齒,口若懸河,何患無辭。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誤例:網路小說多有言過其實者,文筆太差讓人不忍卒讀。
F. 高中望文生義的成語
1、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古代指削除刻錯了的字,不刊是說不可更改)。
2、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是天氣轉涼之意。
3、下里巴人: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歌曲,後來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
4、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假,借
5、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6、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
7、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8、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
9、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於戰場。
10、大快人心: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11、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12、身無長物:長物,多餘的東西。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生活簡率,或家境清貧
13、犯而不校:別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
14、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
15、三人成虎:三人謊傳市上有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眾,容易誤假為真。
16、五風十雨:每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17、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18、渙然冰釋: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
19、危言危行:危,正直。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20、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
21、木人石心:形容人意志堅定,不為外物所動。
22、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範或法則。
23、大而化之:原意是贊美一個人的修養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現在用以形容對事情不過細,馬馬虎虎。
24、敬謝不敏:表示推辭做某件事的客氣話(不敏:沒有才能)。
25、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
26、非異人任:異人,別人。不是別人的責任。後常用以指某事由自己擔當。
27、師心自用:倔強固執,自以為是,獨斷獨行。
28、先入為主:以先聽到看到的為主,其它的難於理解接受。
29、如坐春風: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30、一定不易: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後用以形容事理正確無疑,不可改動。
31、獨具隻眼:形容眼光敏銳,見解有獨到之處。
32、不易之論:內容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33、罪不容誅: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
34、毀家紓難:捐獻全部家產,解救國家危難。
35、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
36、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37、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
38、坐地分贓:(匪首、窩主等)不親自偷竊搶劫而坐在家裡分取贓物。
39、下車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40、手不釋卷:手裡的書捨不得放下。形容讀書勤奮或看書入迷。
41、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42、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後不一致。
43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44、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45、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46、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47、不知所雲:不知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
48、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
49、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餘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50、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G. 高中常考望文生義的成語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3.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4.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5.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要適可而止.
6.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7.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准則或榜樣.
8.因人成事: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
9.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
10.久假不歸:長期地借用,不歸還.
11.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數典忘祖: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13.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
16.不翼而飛:比喻東西突然丟失,也比喻消息傳得極快.
H. 高中易望文生義成語及解釋
望文生義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wàng wén shēng yì ]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出 處
清·張之洞《X軒轉語》:「不然;空談臆說;望文生義;即或有理;亦所謂郢書燕說耳。」
例 句
1. 學習生詞生字一定不能~。
I. 幫忙給總結下高中語文常考的容易錯的成語 望文生義類的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集錦
不名一錢: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文不加點:形容文章寫得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
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古代指削除刻錯了的字,不刊是說不可更改。)整個成語的意思 是不能修改的言論,文章或著作,說明其質量高。
五風十雨:(五日一風,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風,十天下場 雨。形容風調雨順。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見多 識廣,學問深厚的人。
三人成虎:三人謠傳說有老虎,聽者就會以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眾,容易使人誤假為真。
名山事業: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傳的事業。多指著書立說。
明日黃花:明日,重陽節後。黃花,菊花。重陽節過後的菊花。古人講究重陽節賞菊花,重陽過後,賞菊就沒有多少興味。比喻遲暮不遇之意。後也比喻過時的或沒有意義的事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樂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風光美好。
求田問舍:舍,房屋。到處謀求買田置屋,形容胸無大志,只知營私。
表裡山河:表。外表,里,裡面。山河,指太行山與黃河。後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臨河。形容地勢險要。
不名一文:名,佔有。連一文錢也沒有。形容人貧窮到了極點。 陽春白雪:不能理解為春天的雪,而是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藝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對)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營私作弊。後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筆桿子。例,那些反動文人,除了~,替他們的主子幫腔以外,還能幹什麼呢?(含貶義)
對簿公堂(庭):對簿,受審時根據訴狀核對事實。公堂,舊時審理案件的地方,即今所指的法庭。指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對質。
大快人心(人心大快):快,指痛快。指決議、舉動、結果完全符合人心,使人們非常痛快。多用於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打擊的場合。作褒義用。
屢試不爽:屢,多次。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 沒有差錯。
久假不歸:假,借用。本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語本《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後也比喻長期染上了壞習慣,不能改正。
差強人意:差,稍微。強:振奮。本指尚可振奮人心。後用以表示還比較令人滿意。
萬人空巷:大家都 從家裡出來聚向一處,使街巷都 空了。多用來形容盛大集會或新奇事物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來的盛況。例:貝爾格萊德萬人空巷,人民紛紛集會、遊行,聲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暴行。
光怪陸離:光怪:光彩奇異。陸離:色彩繁雜的樣子。形容現象奇異,色彩斑斕。
渙然(若)冰釋:渙然:也作「煥然」消散的樣子。冰釋,像冰一樣消融。像冰融化一 樣流散消失。比喻嫌隙、疑團、誤會等完全消除。
空穴來風:穴,洞孔,來,招來。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後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語乘虛而入。也代指流言蜚語。
空谷足音:人跡罕至的山谷傳出的腳步聲。比喻難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論。
善刀而藏:善:擦拭乾凈。把刀擦乾凈,收藏起來。比喻行事適可而止,善於收斂自己。
暴虎馮河:暴:空手搏鬥。馮河,馮,同「憑」。不用舟楫趟水過河。空手打老虎,徒步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險蠻干,有勇無謀。
酒囊飯袋:盛裝酒飯用的袋子。比喻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無能之人。
有口皆碑:碑:紀功的石碑。引申為頌贊。所有的人都一致稱頌。
不足為訓:不值得做為效法的准則。
不以為然:然:是的,對的。不認為是正確的。多用於表示不同意。
不以人廢言:以:因為。不因為人犯有錯誤,就將他的正確言論加以否定。
人面桃花:原指女子的面容與桃花輝映。後用以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例:同樣一輪清月,同樣一條小路,現在只有我和我的身影,油然而生的~之慨自微而著,與清逃共在。
城下之盟:盟:舊指宣誓締約或簽訂和約。在敵人大軍壓境或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性和約。也泛指一般性的協議或協定。
穿雲裂石:穿透雲霄,震裂山石。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身無長物:長物:多餘的東西。身上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人清貧或生活簡朴。
細大不捐:捐:拋棄。小的大的都不舍棄。表示兼收並蓄,毫不遺漏。
間不穀發:間:中間,間隙。發:頭發。中間的距離很小,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比喻情勢極為緊迫、危急。也比喻詩文嚴謹,語言精粹。
罪不容誅:誅:殺死,判處死刑。處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償其罪行。形容罪大惡極,死有們辜。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貶義三長兩短安然無恙,例: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中生活,真是山高水低,不知何時就會陷入困境。
前無古人:指以前的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也指空前的。含褒義前。
千夫所指: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眾矢之的:形容觸犯眾怒例:中國國奧隊在九強賽上的表現及其導致的失利為千夫所指。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含貶義。
師出無名(兵出有名):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平白無故名正言順、師出有名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貶義例:你們到北京去的事,讓我去找領導也沒有用,因為師出無名,讓他們怎麽批呢?
言不及義: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胡言亂語、鬼話連篇、信口開河一語破的、一針見血、言之有理含貶義。例: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老年人在身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正所謂言不及義。
哀兵必勝: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後指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於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坐地分贓:贓,贓物。不親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贓物。
側目而視:意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
良莠不齊:好人和壞人摻雜在一起。
馬革裹屍:意思是用馬皮將屍體包裹起來,指英勇殺敵戰死疆場。
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趨衰落,情況一天不如一天。
噤若寒蟬:噤,閉口。寒蟬,寒天里不再鳴叫的蟬。比喻不敢說話。也指默不作聲或沒有聲息。
不(能)贊一詞:贊,參與。指對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提出 一點看法,意見。
慘淡經營:本來是說作畫之前的苦心構思,後來形容苦費心思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或事業。例:夫妻倆~著這愛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計日程功: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按時完成。程,計量,考核。如:深圳這些年的建設速度相當快,可以說是~的。
莫衷一是:不能斷定哪個對,哪個不對。衷,決斷。如,對學校處分上網的學生的這件事,全校師生眾說紛紜,~。
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體,體驗,實行。如:我們一定要學習檢察長的這種務實作風,身體力行,努力實踐,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令嚴正,執行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