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語誤用
Ⅰ 高考成語雙音詞誤用例析
在高考試題的成語字形正誤判斷題中,有一些成語的別字很容易為我們所忽視。這就是出題者將一些字形正確的雙音詞,替代了與其音同(或音近)異形的字詞而嵌入成語中,從而造成了成語中的字形錯誤。而考生往往只是看到了此雙音詞的字形無誤,卻忽視了其與成語中其他字的搭配組合,致使因看不出錯誤而誤選。如1998年語文高考題第2題:
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具備 萬事俱備 風聲談笑風生
B.求實 實事求是 世故人情事故
C.陳規 墨守成規 精心漫不經心
D.直接 直截了當 劇增與日俱增
此題各項中均有兩個雙音詞和兩個成語,雙音詞的字形都是正確的,而成語中除「人情事故」(應為「人情世故」)外,字形也都是正確的。所以正確答案應是B。這些字形正確的成語中,均有一個詞或兩個相鄰語素與前面的雙音詞字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樣。而當年高考有的同學因受前面的雙音詞的影響,對成語的字形正誤判斷失誤,導致因誤選而失分。因此,這類字型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下面將此類容易寫錯的成語歸納如下:
1.仗義直言
「直言」應為「執言」。 直言:毫無顧忌地說出來,如「我直言不諱地對他說」。
2.懸梁刺骨
「刺骨」應為「刺股」。刺骨:寒氣侵入人骨,形容極冷,如「他頂著刺骨的寒風走著」。
3.委屈求全
「委屈」應為「委曲」。委屈: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如「他滿肚子的委屈無處說」。
4.風雲變換
「變換」應為「變幻」。變換:事物的一種形式或內容換成另一種,如「他不停地變換手法」。
5.出神入畫
「入畫」應為「入化」。入畫:畫入圖畫,多用來形容景物優美,如「桂林山水,處處可以入畫」。
6.渙然一新
「渙然」應為「煥然」。渙然: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如「他們兩人之間的誤會渙然冰釋」。
7.行跡可疑
「行跡」應為「形跡」。行跡:行動的蹤跡,如「這些年他行跡無定」。
8.世外桃園
「桃園」應為「桃源」。桃園:長滿桃樹的果園,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9.義氣用事
「義氣」應為「意氣」。義氣:指由於私人關系而甘於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如「他這個人很講義氣」。
10.文過是非
「是非」應為「飾非」。是非:事理的正確與錯誤,如「我們要明辨是非」。
11.開源截流
「截流」應為「節流」。截流:在水道中截斷水流,以提高水位或改變水流的方向,如「大江截流工程開始了」。
12.以逸代勞
「代勞」應為「待勞」。代勞:(請人)代替自己辦事,如「這事由我代勞,您甭管了」。
13.誇誇奇談
「奇談」應為「其談」。奇談:令人覺得奇怪的言論或見解,如「我們不要輕信這些海外奇談」。
14.光陰不在
「不在」應為「不再」。不在:指不在家或不在某處,如「他今天不在學校」。
15.修養生息
「修養」應為「休養」。修養: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如「他是一個很有修養的藝術家」。
Ⅱ 高考易誤用成語及錯誤例句例句例句!!!
1,心領神會。先看一個例子:「……但是長城和《短歌行》對於我們還是很親切的,還可以使我們心領神會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氣魄。」(朱光潛《談美·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這個句子當中的「心領神會」,從語法角度來看用得是錯誤的。「心領神會」是不及物的動詞性短語,不能跟賓語,即不能帶動作行為的對象。漢語中,這類詞語不少,如:侃侃而談、津津樂道、無人問津、斤斤計較、精打細算、喜聞樂見、嬉笑怒罵、生死攸關、誇誇其談、不屑一顧、渾然不覺、不可理喻、漠不關心、視而不見、家喻戶曉、出奇制勝、洗耳恭聽、耳聞目睹……這些詞語之所以會被用錯,多是因為大家把整個詞語的用法等同於該詞語的末一字或末兩字了,如「談」可帶賓語,就以為「侃侃而談」「誇誇其談」也可帶賓語。
2,從長計議。★慢慢商量、不急於做出決定,目的是考慮得更全面、更周詳。現在人多誤用為「從長遠考慮」。茅盾《虹》之四:還是暫且實行你的「現在主義」罷!明年暑假時我一定回川,那時我們再從長計議。——2004北京卷嘗考查。
3,一文不名。★「名」:佔有。一文錢都不佔有,形容極貧困。只用於人,因為只有人才有窮不窮的問題。劉紹棠《村婦》卷一:腰裡一文不名,借錢四處碰壁,便兔子也吃窩邊草,到親戚熟人那裡坑騙。——2004北京卷嘗考查。
4,一文不值。「值」:價值。連一文錢的價值都沒有;形容毫無價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視。常用於物,也用於人;因為人、物都有價值的判斷問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斷了,那時一文不值,不怕他不賣。
5,文不加點。★「點」:古人在字的右上角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不用塗改一氣寫成。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成熟。語出禰衡《鸚鵡賦》: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又如,岑參《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嘆奇。萬言不加點,七步猶嫌遲。——2004北京卷嘗考查。
6,不刊之論。★「刊」:削除,刪改。古代在竹簡上寫字,有錯誤就削掉。「論」:言論,學說,論點。全詞指不可改動的、不會磨滅的、正確無比的精闢言論。褒義。紀按:①該成語另有結構相同之一系列短語。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筆墨、作品),不刊之訓(教導、訓誡之語),不刊之則(規則、法則)……②今人多把「不刊之論」中的「不刊」等同於「不堪」,誤。「不堪」,多表消極意義,多用於不好的方面,較少作定語;如:不堪入目,狼狽不堪,這人太不堪了。③ 「不易之論」(不可更改的正確言論)或「的論」可視為其近義詞。——1993全國卷嘗考查。
7,誅心之論。「誅」,有「譴責」「揭穿」意。譴責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論,後多指揭穿別人動機的批評。多用作褒義。清代魏源《書明史藁二》:若非禮親王誅心之論,烏能動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隨想錄》86:誅心之論,痛快淋漓,使高宗讀之,亦當汗下。
8,名噪一時。★名聲很響,在一個時期內盡人皆知。「噪」:廣為傳揚。紀按:該詞大約為中性詞時居多。嘗有復習資料以之為貶義詞,恐無充分證據。2004年北京卷高考題第4題D項:早在30年代,他就因創作長篇小說《夢之音》而名噪一時,成為京派作家的後起之秀。原答案認為該成語使用正確即為明證。又按:「夢之音」疑為「夢之谷」之誤,《夢之谷》為著名作家、學者蕭乾之唯一長篇小說。《夢之音》則未之聞。2004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擬題為:早在30年代,蕭乾就因創作長篇小說《夢之谷》而名噪一時,成為京派作家的後起之秀。
9,火中取栗。★冒風險替別人出力,自己吃了苦頭上了當,得不到一點好處。王火《戰爭和人》(一)卷三:聽說你在家裡閉門不出,寫文章准備大罵汪先生,我竊以為不可。你要慎重三思,何必為人火中取栗?(紀按:「我竊以為」有贅余之嫌)——1998全國卷、2004全國(海南等)卷嘗考查。
10,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王安憶《本次列車終點》六:爹爹早就死了,媽媽帶著他們三個,相依為命,相濡以沫,什麼苦都吃過了。——2004湖北卷、2004全國(甘肅)卷嘗考查
11,相依為命。互相依靠著生活。語本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紀按:①從眾多用例來看,「相依為命」的主語往往是兩個人(或兩者),而且屬於弱勢群體中人,而且多處在困境之中。②也指依靠別人或某種事物維持生活。如清代趙翼《哭鐵騾》:昂藏五尺高,氣壓馬萬匹……相依互為命,汝足即我膝。
12,九牛一毛。★喻極大的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紀按:類「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穀子,喻人或物在無限廣大之中所佔比重非常小。),兩成語都由兩部分組成,兩部分都有對比之意,都有後者難與前者相比之意。——2004全國(吉林等)卷嘗考查。
13,事半功倍。形容費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冰心《三寄小讀者》三:早晨頭腦最清醒,做起作業來,往往事半功倍。紀按:反義詞「事倍功半」★〔2004全國(吉林)卷嘗考查〕:形容費力大而收效小。王蒙《組織部新來的年青人》:現在下面支部里各類問題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業的方法去解決,那是事半功倍的。
14,差強人意。★「差」:音chā,尚,略,稍微。(紀按:一說相當於「很、甚」)「強」:音qiáng,振奮。整個成語是「雖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滿意」的意思。既不能理解為「太差」,也不能曲解為「強人所難」。——1993全國卷、2002春招全國卷、2004全國(安徽等)卷、2004湖北卷嘗考查。
15,耿耿於懷。★「耿耿」:形容有所繫念。表示某件事(紀按:多為憾事,包括對別人或對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滿,對無能為力之事的遺憾)存在心頭,不能忘懷。金聲《與譚友夏》:惟學問一事,耿耿於懷,恨不得勝師良友,日親時接,以此亦欲見翁兄,一罄區區之意。賈平凹《祭父》:在那苦難的兩年裡,父親耿耿於懷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幾乎過三天五天就要我寫一分翻案材料寄出。——2004天津嘗考查。
16,別無長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長物」:多餘的東西。《老殘游記二集》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裡看看,原來不過一張炕,一個書桌,一架書而已,別無長物。梁實秋《雅舍小品·廉》:漢末有一位鬱林太守陸績,罷官之後泛海歸姑蘇家鄉,兩袖清風,別無長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載一巨石鎮之。——2004浙江卷嘗考查。
17,春意闌珊。★「闌珊」:將盡,衰落。該詞意即春天將盡。(2004遼寧卷)紀按:「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濃厚)★(2004全國春招卷)可視為其反義詞。類似短語還有「燈火闌珊」(燈火將盡,燈光昏暗)。
18,不以為意。★沒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茅盾《子夜》八: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來。這已是慣了的,馮雲卿本來不以為意,但此時正因公債投機失敗到破產的他,卻突然滿肚子不舒服了。——2004湖南卷嘗考查。
19,不以為然。認為不是、不對,含有否定意味。《喻世明言》卷12:未入境時,顧僉事先去囑托此事。秦御使口雖領命,心下不以為然。魯迅《吶喊·兔和貓》:我覺得母親實在太修善,於是不由得就說出摸稜的近乎不以為然的答話來。
20,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一般用來強調事實清楚,道理正確,絕對可信。如陳忠實《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個手勢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堅決拒絕。紀按:①「置疑」不能寫作「置喙」。「置喙」:插嘴。「喙」:本指鳥的嘴,常借指人的嘴。「不容置喙」是不容許插嘴,不允許議論評論。②也不能寫作「質疑」。「質疑」:提出疑問。它不用於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辯」多用於否定形式中。③ 「不容置疑」的近義詞可找「無庸置疑」「無庸置辯」:用不著懷疑、爭辯。「無」也寫作「毋」。如郭沫若《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尊重民族形式並不是復古,那是無庸置辯的。
21,不厭其詳。★不嫌詳細,表示越詳盡越好。朱熹《答劉公度(其一)》:講學不厭其詳,凡天下之理,方冊聖賢之言,皆須仔細反復研究。王致之《憶朱自清先生》:在閑談中,朱先生不厭其詳地問及抗日同盟軍的活動情況。紀按:要和「不厭其煩」區分開。「不厭其煩」指人有耐心。如莫應豐《黑洞》四:社會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進行的。人們不厭其煩,有驚人的耐性。——2004湖南卷嘗考查。
22,不亦樂乎。本義表示十分高興。《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多用來表示程度過甚,達到難以應付或極點的地步。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過一副銅活字,後來太監們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樂乎」,待到王爺們似乎要來查考的時候,就放了一把火。魏巍《地球的紅飄帶》:工兵們正在全鎮搜集門板,你來我往,忙得不亦樂乎。《二刻拍案驚奇》卷31:王俊索性趕上,拳頭腳尖一起上……忙來勸時,已打得不亦樂乎了。紀按:其近義詞「不可開交」:形容無法擺脫、了結、結束。多用在「得」後,作補語。如:忙得不可開交,打得不可開交,鬧得不可開交……另有二不常見用例附後。《官場現形記》5回:這天直把三荷包樂得不可開交,就此與王夢梅作了一個知己。《官場現形記》2回:吳贊善聽到這里,便氣的不可開交了,嘴裡一片聲嚷。
23,不瘟不火。指演出既不沉悶也不過火,恰到好處。常被誤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且被誤寫為「不溫不火」。「瘟」:喻戲曲表演沉悶乏味,不夠熱烈火爆。
24,無出其右。★泛指在某方面居領先地位,沒有能超過他的。唐代薛用弱《集異記·王維》:公主大奇之,歧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宋代葉適《水心文集·別集4·兵權上》: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無出其上,其所問對,亦止於孫武之意。——2004湖南卷嘗考查。
暫時只有這么多
Ⅲ 高考成語最容易誤用的十種情況分析
成語誤用有以下幾種情況:望文生義、褒貶誤用、對象不當、不合情景、誤解詞義 、重復用語、自相矛盾、搭配不當等。 1、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來了。「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人們都在家裡看電視,街上顯得靜悄悄的。這個成語的詞義與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例2: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把「降價的烽火」理解為「火中取栗」的「火」顯然是望文生義。而且「火中取栗」也帶有貶義,用在本句不合適。 2、誤用褒貶因為平時使用不夠規范或沒有搞清楚成語的來龍去脈,往往容易把褒義詞語當作貶義詞語,把貶義詞語當成褒義詞語,造成判斷或使用錯誤。例1: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辨析:命題者從感情色彩上設誤來進行考查。「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例2: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辨析:「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它不是貶義詞,所以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正確。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辨析:「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成語屬於褒詞貶用的錯誤類型。 3、對象不當有些成語的使用必須適合特定的對象,有的專指人,有的專指物,有的專指景,等等。在復習時要善於記住典故,辨清對象。例1: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輪美奐。辨析:句中的「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贊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於對象誤用。例2: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辨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無從搭配,屬於用錯對象。例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它所述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來指刊物不恰當,屬於對象用錯。 4、不合情境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言情境,比如氣氛有嚴肅緊張、庄嚴肅穆或輕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狹小或寬敞明亮等區別……成語的使用如果沒有照顧到這些,就容易犯不合語境的錯誤。例1: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辨析:句中的「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很緊急,搶險隊員不可能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因而,成語與語境出現矛盾,「安步當車」使用不當。例2: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辨析:「車水馬龍」是說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絕。而句中所敘述的攤前不過幾米或十幾米,無法形成車如水、馬如龍的壯觀景象,所以不合語句中的情境。 5、用錯謙敬例: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辨析:「蓬蓽生輝」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自述,不能用於他人,否則於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錯謙詞的錯誤。另外,「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一句中,「居室」和「蓬蓽」意義相同,因為「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省略,就此而論,又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刪去「蓬蓽」才正確。 6.重復用語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希望回答對你有用
Ⅳ 往年高考成語誤用100題
一些中學會有入學分班考試,每個學校不一樣,所以分班考試也不是統一進行的,一般重點高中都會有分班考試,重點高中會有實驗班,通過分班摸底考試將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分到實驗班,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普通班。
Ⅳ 成語誤用有哪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Ⅵ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Ⅶ 高中語文知識順口溜:誤用成語
1、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回,常誤來形容公安幹警的答機智。
【順口溜總結】守株待兔思僥幸。
2、陽春白雪:喻高雅的、不通俗的文藝作品。
【順口溜總結】陽春白雪作品雅。
3、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順口溜總結】瓜田李下招嫌疑。
4、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順口溜總結】鼎力相助人助我。
Ⅷ 高考成語誤用題目,如果我給成語加了引號呢
感覺你最大的疑惑在於,一些成語加上雙引號,就可以運用它的字面意思,甚至可以不顧褒貶。
但是成語之所以被運用,主要目的其實是運用它的最終引申義。
如果一直糾結想要運用表面意思,這本身就是對成語的誤用。
長遠來看,不恰當的褒貶互用或者斷章取義對漢語的發展是有害的
Ⅸ 高中成語誤用類型120例
吐哺握發--周公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Ⅹ 成語誤用的幾種情況
成語誤用有以下幾種情況:望文生義、褒貶誤用、對象不當、不合情景、誤解詞義 、重復用語、自相矛盾、搭配不當等。
1、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來了。「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人們都在家裡看電視,街上顯得靜悄悄的。這個成語的詞義與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把「降價的烽火」理解為「火中取栗」的「火」顯然是望文生義。而且「火中取栗」也帶有貶義,用在本句不合適。
2、誤用褒貶
因為平時使用不夠規范或沒有搞清楚成語的來龍去脈,往往容易把褒義詞語當作貶義詞語,把貶義詞語當成褒義詞語,造成判斷或使用錯誤。
例1: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辨析:命題者從感情色彩上設誤來進行考查。「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2: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它不是貶義詞,所以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正確。
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辨析:「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成語屬於褒詞貶用的錯誤類型。
3、對象不當
有些成語的使用必須適合特定的對象,有的專指人,有的專指物,有的專指景,等等。在復習時要善於記住典故,辨清對象。
例1: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輪美奐。
辨析:句中的「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贊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於對象誤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辨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無從搭配,屬於用錯對象。
例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它所述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來指刊物不恰當,屬於對象用錯。
4、不合情境
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言情境,比如氣氛有嚴肅緊張、庄嚴肅穆或輕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狹小或寬敞明亮等區別……成語的使用如果沒有照顧到這些,就容易犯不合語境的錯誤。
例1: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辨析:句中的「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很緊急,搶險隊員不可能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因而,成語與語境出現矛盾,「安步當車」使用不當。
例2: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
辨析:「車水馬龍」是說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絕。而句中所敘述的攤前不過幾米或十幾米,無法形成車如水、馬如龍的壯觀景象,所以不合語句中的情境。
5、用錯謙敬
例: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辨析:「蓬蓽生輝」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自述,不能用於他人,否則於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錯謙詞的錯誤。另外,「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一句中,「居室」和「蓬蓽」意義相同,因為「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省略,就此而論,又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刪去「蓬蓽」才正確。
6.重復用語
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