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告子打頭的成語

告子打頭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1 09:57:04

㈠ 急求!!!成語「一爆十()」怎麼寫

一爆十(寒)
詞 目 一暴十寒
發 音 yī pù shí hán
釋 義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版天,也不可能權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 例 而~,終歸無益。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珠妓情殉》

一暴十寒:比喻做事無恆心。
這個成語源於《孟子》——《告子上》。
戰國時,有個叫孟軻的人,大家稱他為孟子。孟子善於通過打比方來發表議論。
當時,有人指責孟子不盡力幫助齊王。孟子便解釋說:「比如說,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十天,然後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會少之甚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麼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好起來呢?」
另註:「一暴十寒」的注音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個固定的成語,「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這個字。

㈡ 弈秋選自《孟子告子上》成語什麼就是關於他的故事

「名師出高徒」
弈秋
先秦:孟子及弟子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專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屬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孟子說:「對於君王的不聰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沒有能生長的。我見君王的次數很少,我退居在家,那些小人又會來君王身邊,(這樣,)我對他剛有的那點善心的萌芽又能怎麼樣呢?(好比下棋,)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不到手。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㈢ 瘋狂猜圖一隻狗熊抱著一條魚,打一八個字得成語!

熊掌和魚,不能兼得。

㈣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什麼成語

是「一暴十寒」

一暴十寒
【拼音】 yī pù shí hán
【近義】 三心專二意、有始無終、為屬德不終
【反義】 持之以恆、有始有終、有頭有尾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解釋】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指沒有恆心。
【例子】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珠妓情殉》:「而~,終歸無益。」

㈤ 弈秋選自《孟子告子上》成語什麼就是關於他的故事

食色與性來 「告子曰:源『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耄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耄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耄炙亦有外與』?」(《孟子·告子上》)不論主張「性無善無不善也」的告子,還是主張「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和「有性善,有性不善」的人,用「性」指所謂的東西都很模糊。告子講的「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他將生看作與生俱來的東西,可對於「生之謂性」的界定,還是遭到了孟子的質疑。與生俱來的就是性,而人與生俱來的突出特點就是飲食、男女這兩方面的欲求,孟子認為飲食需要是一個人的生存的根本需求,生理需求也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孟子的人性論並不認為所有人都可以做到拒絕「色」與「性」的誘惑而只做到仁義道德,只有道德上的「君子」,「聖人」可以做到。因此,需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引導和教育作用,讓人們遵守社會規章制度和行為准則,教化人的本能,使人具有充分的社會屬性。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告子所持的是以感性慾求為基礎的生命本體論,孟子所持的是以內聖外王為目的的道德本體論。 來源:大東方

㈥ 出自公孫丑下的成語有哪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採薪之憂
綽有餘裕
地丑德齊
地利人和
輔世長民
賓士天下
舍我其誰

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成語嗎

不是成語
成語是魚與熊掌
魚與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釋義]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㈧ 魚與熊掌成語故事

魚與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釋義]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於取捨之物。

㈨ 出自學奕的成語

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語「專心致志」的來源.
專心致志 【拼 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解 釋】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會神, 致:盡,極;志:意志。
【出 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徐特立《給湖南省幼兒師范學校的一封信》:「熱愛自己的專業,~,鑽研業務。」
【詞 性】形容詞,褒義詞。
【近義詞】 聚精會神、專心一志、一心一意
【反義詞】 心不在焉、心猿意馬、魂不守舍 三心二意
【歇後語】 王羲之看鵝——專心致志
【造 句】 同學們在專心致志地寫作業。
【原 文】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譯文】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我一離開大王,那些『凍』他的姦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點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們凍殺了,我有什麼辦法呢?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弈秋是全國聞名的下棋能手,叫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雖然也在聽,但心裏面卻老是覺得有天鵝要飛來,一心想著如何張弓搭箭去射擊它。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很明確:當然不是。」
【典 故】
【原 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字詞】
學弈:學習棋藝。弈,下棋。
通國:全國。
善弈者:擅長下棋的人。善,擅長。
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援:用手牽引,拉。
弗若:不如。
專心致志: 一心一意,精力高度集中。
通國:全國。
誨:教導。
善:擅長。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譯文】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因此很多人都稱他為弈秋。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只聽弈秋的講授。另一個也在聽,心裡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拿著弓箭去射天鵝.雖然兩人在一起學習學棋,第二個人卻不如第一個學得好.難道是他的智力不如第一個人嗎?我回答說,不是的.
【易 錯】專心致致

㈩ 有關孟子和孔子的成語或故事

與孔子、孟子有關的常見成語積累
1、色厲內荏sè lì nèi rěn
〖釋義〗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心虛弱。
〖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2、言不及義yán bù jí yì
〖解釋〗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指凈說些無聊的話,沒有一句正經的。
〖出處〗《論語•魏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殺身成仁shā shēn chéng rén
〖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准。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後生可畏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5、任重道遠、死而後已:rèn zhòng dào yuǎn
〖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篇》)釋: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沉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任重道遠
6、舉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解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處〗《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與孟子有關的成語常見的
孟子 成語
1、安富尊榮:謂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註: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習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

2、抱關擊柝:謂守門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祿薄之吏。語出《孟子•萬章下》:「辭尊居卑,辭富居寡,惡乎宜乎,抱關擊柝。」註:辭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關擊柝監門之職也。柝,門關之也。本擊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擊木也。疏:抱關擊柝之職,乃監門之木以警寇也。《荀子•榮辱》:「抱關擊柝,而不自以為寡。」集辭:抱關,門卒也。擊柝,擊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車薪:謂一杯水,救一車燃燒的柴,喻無濟於事。語出《孟子•告子》:「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容齋三筆》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如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也。』予讀文子,其書有雲:『水之勢勝火,一勺不能救一車之薪,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一塊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時人,孟氏之言,蓋本於此。」

4、彼一時此一時:謂時雖有彼此之異,皆為聖賢出而名世之時,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註:彼前聖賢之出,是有時也,今此時亦是其一時也,五百年有王者興,有興王道者也,名世,次聖之才,物來能名正一世者,生於聖人之間也,七百有餘歲,謂周家王跡始興,大王文王以來,考驗其時,則可有也。集疏:正義趙氏以彼一時,為前聖賢興,王道之時,此即今也。此一時,為孟子之時。《漢書•東方朔傳》:「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今言時間空間之不同。

5、不愧不怍:謂人光明磊落,心無愧疚。怍,慚愧。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無,俯不怍於地。」清•薛雪《一瓢詩話》三四:「詩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於人曰:『近體我薄為之,作詩庶幾擬古。』」

6、不為已甚:謂不做過分的事。為,做。已甚,過分。語出《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為已甚事。」

7、不違農時:謂不違背農作物耕作的時間。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8、不屑教誨:謂不願意去教導。語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謂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淺顯者,不待言釋已可曉悟。語出《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不言而喻。」《晉書•應貞傳》:「貽宴好會,不常厥數。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譽:謂所得名譽初非意料所及。語出《孟子•離婁》:「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註:不度其將有名譽而得者,若尾生本與婦人期於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沒溺,而獲守信之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