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隔岸觀火的成語

隔岸觀火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1 11:00:23

『壹』 成語隔岸觀火有什麼典故

出 處
唐·干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隔岸觀火【故事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睢,對范睢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睢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睢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睢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睢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貳』 下面哪個成語和隔岸觀火意思相反

來源相抄同是指近義詞或是出處:
近義詞:冷眼旁觀 見死不救
出處請參考下面

隔岸觀火 gé àn guān huǒ
近義詞: 冷眼旁觀、見死不救
反義詞: 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解釋: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謎語: 周郎坐看燒赤壁

『叄』 隔岸觀火的成語

隔岸觀復火 [gé àn guān huǒ]
生詞本
基本釋義制 詳細釋義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貶義
出 處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例 句
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坐觀成敗 縮手旁觀 冷眼旁觀 見死不救 漠不關心 袖手旁觀置身事外 坐視不救 作壁上觀
反義詞
見義勇為 扶危濟困 當仁不讓 身臨其境 唇亡齒寒 唇揭齒寒

『肆』 有隔岸觀火這個成語嗎


隔岸觀火 gé àn guān huǒ

成語解釋
站在對岸觀看失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見而不救。也比喻沒回有切身利害關答系而不去過問。

成語出處
唐 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成語繁體
隔岸觀火

成語簡拼
gagh

成語注音
ㄍㄜˊ ㄢˋ ㄍㄨㄢ ㄏㄨㄛ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伍』 隔岸觀火成語故事

【出處】(唐·干康)《投謁齊己》。
【釋義】隔著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歷史典故】
公元202年,袁紹一病不起,繼而去世。三個兒子開始了爭權奪利的斗爭:長子被摒棄在外,權力由次子接管,幼子支持這一決定,長子當然不買賬,為此,袁家兄弟開始內斗。
曹操把他們兄弟的內訌看成是一次機會,於是發動攻擊。然而,他的威脅使袁家兄弟把爭斗置於一旁,團結御敵。曹操撤回,留給袁家兄弟更多的時間醞釀內戰。袁家兄弟又各持己見,戰爭逐步升級。此後3年,曹操充分利用了袁家兄弟的不團結,佔領了他們的部分領地。
公元205年,曹軍襲擊並殺死了袁家長子。此時,曹操已經佔領了袁氏家族的大部分領地。袁家兩兄弟被迫逃離自己的疆土,他們求助叫烏桓的游牧民族的庇護。
兩年後,即公元207年,曹操對庇護袁家兄弟的烏桓族發動襲擊。一番長途行軍後,曹軍摧毀了烏桓族,並殺死了烏桓族首領,袁家兩兄弟乘機逃跑。他們又投奔到另一個更遠的游牧民族公孫康的麾下。
平定河北之後,夏侯惇等人勸曹操攻打公孫康。曹操卻笑著說:「不煩你們再次出兵了。幾天之後,公孫康會把二袁的首級親自送來。」諸將都不相信。沒過幾天,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和袁尚的首級送來了。眾將大驚,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說:「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說著,拿出郭嘉臨死前留給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寫道:「如果聽說袁熙、袁尚去投靠遼東,主公千萬不要加兵。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被吞並之後,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們肯定並力迎敵,欲速則不達;倘若慢慢地謀取,公孫康、袁氏兄弟必然會互相圖謀對方。」
果然,當探子回報公孫康曹操並無攻打遼東之意時,公孫康立即將袁熙、袁尚斬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達到了目的。

『陸』 隔岸觀火的成語圖片

隔岸觀火 [gé àn guān huǒ]

生詞本
基本釋義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版助,在一旁看熱鬧權。
貶義
出 處

唐·乾康《投謁齊己》:「隔岸紅塵忙似火;當斬青嶂冷如冰。」
例 句

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斗 坐觀成敗 縮手旁觀 冷眼旁觀 見死不救 漠不關心 袖手旁觀 置身事外 坐視不救
反義詞 見義勇為 扶危濟困 當仁不讓 身臨其境

『柒』 成語,什麼什麼花,和隔岸觀火大概一樣意思

和隔岸觀火差不多意思的有:見死不救
漠不關心,置身事外,縮手旁觀,坐視不救,袖手旁觀,坐觀成敗,作壁上觀,冷眼旁觀,隔山觀虎鬥,坐山觀虎鬥
什麼什麼花的成語有:走馬觀花,霧里看花,錦上添花,妙筆生花等

『捌』 最後一個是隔岸觀火十五個看圖猜成語。求全部答案

隔岸觀火


面黃肌瘦


兵臨城下


如雷貫耳


隔內岸觀火

géànguānhuǒ

【解釋容】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結構】偏正式。


【用法】貶義。比喻對人的危難袖手旁觀;只看熱鬧。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觀;不能寫作「關」。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


【反義詞】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例句】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玖』 隔岸觀火猜成語

隔岸觀火
gé àn guān huǒ
【解釋】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專的危難屬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結構】偏正式。

【用法】貶義。比喻對人的危難袖手旁觀;只看熱鬧。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辨形】觀;不能寫作「關」。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

【反義詞】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例句】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熱情幫助;而不能~無動於衷。

『拾』 隔岸觀火的成語典故簡易的

隔岸觀火」之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展著的矛盾沖突,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越來越暴露出來的時候,可不急於去「趁火打劫」。操之過急常常會促使他們達成暫時的聯合,而增強他們的還擊力量。故意讓開一步,坐待敵方矛盾繼續向對抗性發展,以致出現自相殘殺的動機,就會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中文名
隔岸觀火
外文名
Look on at sb.'s trouble with indifference
原文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注音
漢語拼音:gé àn guān huǒ
英文翻譯:
to be apathetic or indifferent to others' misfortune or troubles
【解釋】:站在對岸看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加幫助,而採取觀望的態度。有時也表示不是身臨其境,對情況了解不深。
【出自】: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示例】:在別人危難的時候,我們應挺身而出,而不應採取~的態度。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坐山觀虎鬥
【反義詞】: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注釋
①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調。此指敵方內部矛盾激化,

隔岸觀火
以致公開地表現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②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③暴戾恣(zì)睢(suī):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④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於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豫卦》的《彖》辭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其自然。譯文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幫助,在一旁看熱鬧
出處
《隔岸觀火》選自《投謁齊已》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解析
「趁火打劫」,是乘敵人遭遇天災、內亂,或內擾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際,給以打擊

隔岸觀火(奇石藝術)
,從而撈取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好處,但是這種招法,玩不好就會惹火上身,以致自焚。
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遭遇天災或內亂之火,而它的整體力量又沒有在火中燒光,來自外部的打擊,就會使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矛盾勢力結成一個整體,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與反擊打劫者,消滅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擊並消滅敵人,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袖手觀望,看火勢發展,等待火勢蔓延,從內部燒垮敵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漁利,這才是隔岸觀火的精髓。
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利用此計主要是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的競爭之中,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等待有利的時機一舉加入,趁機佔領市場。可見,運用隔岸觀火之計不應是消極等待、觀望,而是要充分掌握競爭對手的矛盾,加速對策兩極轉化,取得成功。
【近義詞】冷眼旁觀、見死不救、置身事外。
【反義詞】義見勇為、身臨其境、將心比心。
【燈 謎】隔岸觀火(打四字常用語一) 謎底:看不過去
計名由來
本計名最初見於唐代僧人乾康的詩:「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參勝雅律《智謀》一書第157頁)而其思想,則早見於《戰國策》·燕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蚌張開殼曬太陽時,長嘴鳥去啄它的肉,被蚌夾住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