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點意見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⑴ 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哪個成語的意思
各抒己見
[ gè shū jǐ jiàn ]
基本解釋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專表自己的意見。
詳細解釋
1. 【解釋】屬: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2. 【出自】:唐·李翱《李文權文集·陵廟日時朔祭議》:「先儒穿鑿,各伸己見,皆托古聖賢之名以信其語,故其所記各不同也。」
⑵ 什麼成語意思是虛心聽意見
虛懷若來谷
[讀音][xū huái ruò自 gǔ]
[解釋]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近義]平易近人心懷若谷器欲難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恥下問不矜不伐大智若愚不可一世
[反義]從諫如流目中無人妄自菲薄一意孤行惟我獨尊不可一世盛氣凌人自以為是目空一切崖岸自高好為人師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固執己見紆尊降貴剛愎自用目無餘子驕傲自滿恃才傲物旁若無人夜郎自大班門弄斧唯我獨尊自高自大
⑶ 一點意見,謙稱自己的觀點看法的成語
芻蕘之見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一得之見 見:見解。謙版虛的說法,指自己對某權個問題的見解。
引玉之磚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
⑷ 哪個成語的意思是採納眾人的意見,就能得
傅納以言,漢語詞語,意思是讓人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加以採納;出自於《漢書·成帝紀》。
【注音】fù nà yǐ yán
【出處】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漢書·成帝紀》
【釋義】傅:陳述。
⑸ 能夠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能接受的成語都有什麼
成語:周聽不蔽、諫鼓謗木、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納諫如流、拭面容言
1、周聽不蔽
讀音是zhōu tīng bù bì,漢語詞語,釋義為廣泛聽取意見就不會被蒙蔽。蔽:蒙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出處〗漢·賈誼《新書·道術》:「周聽則不蔽,稽驗則不惶。」
2、諫鼓謗木
拼音:jiàn gǔ bàng mù
解釋:諫鼓,相傳堯曾在庭中設鼓,讓百姓擊鼓進諫;謗木,相傳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讓百姓在上面寫諫言。指廣開言路,聽取各方意見。
出處:《淮南子》卷九《主術訓》:「臣聞堯舜之世,諫鼓謗木,立之於朝。
翻譯:堯設置供進諫者敲擊的鼓,舜樹立了供人們書寫意見的木柱,湯設立了監察官員,武王備用了警戒自己謹慎的搖鼓,哪怕出現細微的過失,他們都已做好了防備的措施。
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中國成語。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譯:皇帝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
4、納諫如流
是一個漢語詞彙,基本意思是接受勸諫就像流水那樣自然。形容非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納:採納,接受;諫:舊指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如流:迅速。接受勸諫就像流水那樣自然。形容非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豁達大度,納諫如流,為宗而罷刑肉。
翻譯:豁達大度,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為宗室而罷免了刑肉之罰。
5、拭面容言
拭面容言是漢語詞彙,是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意思,出自《東周列國志》。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言: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沖,拭面容言無慍意。
⑹ 表示對問題表示解釋對要求給予意見的意思的詞語是什麼
表示對問題表示解釋對要求給予意見
這個意思的詞語是:
回答
拼音:[huí dá]
釋義: 對問題給予解釋;對要求表示意見。
⑺ 形容建議的成語
博採眾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ó cǎi zhòng yì,意思是廣泛採納群眾的建議,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登傳》。
⑻ 有一個成語,大致意思是各自說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見,這個成語是什麼
各抒己見
⑼ 形容意見的成語
集思廣益 [jí sī guǎng y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集:集中;思:思考,意見;廣:擴大。指回集中群眾的智慧,答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褒義
出 處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例 句
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比較各國的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