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跟元志人物有關成語

跟元志人物有關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01 18:04:35

① 咬的成語有哪些

1、咬薑呷醋

【拼音】: yǎo jiāng xiā cù

【解釋】: 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禮祠主膳,淡吃齏面;兵職駕庫,咬薑呷醋。」

2、咬文嚼字

【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釋】: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出處】: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② 有關晉文公的成語

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版報答您呢?楚成權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沖突。
本題選c。
考點:成語和歷史典故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察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中國歷史成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積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漢語語言的精華。每個歷史成語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實的歷史史實,它反映了政治、軍事、文化、民間風尚、道德及理想。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歷史成語故事去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高超的智慧和歷久彌新的語言文字。同學們以後在學習中應不斷的積累這些歷史知識,做到博學多才,胸羅萬象。

③ 四字成語

岸谷之變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變化
白衣蒼狗 蒼:蒼白.浮雲像白衣,瞬間變得像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變化不測 測:測量,估計.變化無常,無法預料
變化如神 神:神奇.形容變化迅速而神奇
變幻莫測 幻:變化;變幻:不規則地改變;測:捉摸;莫測:無法推測.變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變幻無常 變幻:不規則的變化;常:常規.指事物經常變化,無常規可尋
波譎雲詭 譎:變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雲變化多致.也比喻事物變化多端,難以預料
渤澥桑田 渤澥:渤海的古稱.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蒼狗白衣 同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蒼黃翻覆 蒼:青色;蒼黃:青色和黃色;反覆:反復無常.比喻變化不定,反復無常
此一時,彼一時 此:這;彼:那.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不能相提並論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反復無常 反復: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狀態,形容情況變來變去沒有定準
風雲變幻 風雲:比喻變化動盪的局勢;變幻:變化不定.像風雲那樣變化不定.比喻局勢復雜,變化迅速,難以預料
恍如隔世 恍:彷彿;世:三十年為一世.彷彿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觸
加減乘除 算術的四則運算,借指事物的消長變化
九變十化 指變化多端
冷血動物 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連鎖反應 連鎖:像鎖鏈似的一環扣一環.比喻相關的事物發生相應的變化
落葉知秋 看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測形勢的發展變化
白虹貫日 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
白往黑來 比喻變化極大.
白雲蒼狗 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飽經滄桑 飽:充分.滄桑:滄海變桑田的簡縮.泛指世事的變化.經歷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彼一時,此一時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變化多端 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變化莫測 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變化無常 無常:沒有常態.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變化無窮 形容不斷變化,沒有止境.
變生不測 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不測:意外.變故發生於突然之間.
不出所料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不可端倪 端倪:頭緒.找不著頭緒.形容變化莫測.
滄海桑田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④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望梅止渴—曹操 三顧茅廬—劉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指鹿為馬—趙高
完璧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圖窮匕見—荊軻 卧薪嘗膽—勾踐
七步之才—曹植 聞雞起舞—祖逖 江郎才盡—江淹 胸有成竹—文與可
一字千金—呂不韋 毛遂自薦—毛遂 志在四方—毛遂 洛陽紙貴—左思
以人為鏡—李世民 曾參殺人—曾參 陳陳相因—司馬遷 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發沖冠—藺相如 雙管齊下—張璪 囊螢照讀—車胤 墨守陳規—墨翟
目不窺園—董仲舒 背水一戰—韓信 紙上談兵—趙括 磨杵成針—李白
樂不思蜀—劉禪 圍魏救趙—孫臏 暗渡陳倉—韓信 鑿壁偷光—匡衡
破釜沉舟—項羽 刮目相看—呂蒙 黃袍加身—趙匡胤 朽木糞土—孔子
相煎何急—曹植 投筆從戎—班超 紫氣東來—老子 始終不渝—魏徵
老馬識途—管仲 出人頭地—蘇軾 脫穎而出—毛遂 士別三日—呂蒙
方寸已亂—徐庶 白駒過隙—宋太祖 下筆成章—曹植 東山再起—謝安
髀肉復生—劉備 嘆為觀止—季札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三寸不爛之舌—毛遂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⑤ 去世的四字成語

僾見愾聞
僾:彷彿,隱約;愾:嘆息。彷彿看到身影,聽到嘆息。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祭義》:「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出處: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抱恨終天
恨:悔恨;終天:終身。舊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輩子感到悲痛。現指因做錯某事而後悔一輩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對富翁道:『本待與主翁完成美事,少盡報效之心,論證知遭此大變,抱恨終天!』」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鼎成龍去
指帝王去世。

出處:《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鼎成龍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一·象簡龍衣聯》:「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而不朝,蓋以叔不拜侄也。」

鼎湖龍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唐·杜甫《驪山》詩:「鼎湖龍去遠,銀海雁飛深。」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久歸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傳說中的仙山。舊時稱人死為歸道山。

捐軀報國
舍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舍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台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龍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出處: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二折:「你也想著一家兒披麻帶孝為何由,故來這靈堂里尋斗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泰山樑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盪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岩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干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燈草盡」。

出處:《盪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葯,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又弱一個
弱:喪失,減少。又少了一個。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姜其危哉!」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仆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壯志未酬
酬:實現。舊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沒有實現就衰老了。也指抱負沒有實現就去世了。

出處:唐·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⑥ 有什麼失的成語

失字有關的成語:

1、若有所失,是一個成語,讀音是ruò yǒu suǒ shī,好像丟了什麼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也形容心裡感到空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釋義: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好像丟掉了什麼一樣心情悵惘,不吃不喝不睡,越來越萎靡不振。」

原著介紹:《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2、失魂落魄,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hún luò pò,釋義: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裡飢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

釋義: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子里心神不寧,凍的我身上沒有血色。」

原著介紹:《看錢奴買冤家債主》是元代戲曲作家鄭廷玉的代表作,簡稱《看錢奴》,在中國古代十大喜劇中,《看錢奴》是唯一的一部以諷刺藝術為主來描寫人情世態的劇作,也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諷刺喜劇,在戲曲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3、大驚失色,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à jīng shī sè,釋義:形容十分慌張,嚇得臉色都變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釋義: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忽然看見曹操帶著配劍入宮;臉上還帶著怒氣,皇帝臉色都變了。」

原著介紹:《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4、茫然若失,漢語成語,拼音是máng rán ruò shī,形容心中茫茫然然,像失去了什麼。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撫然為間曰:『命之矣。』集註:「憮然茫然自失之貌」。

釋義:《孟子·滕文公上》:「徐辟把孟子的話告訴了夷子。夷子茫然自失地說:『這都是命。』集註:」好像丟失了什麼一樣的面貌。」

原著介紹:《孟子》,儒家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5、啞然失笑,是一個漢語成語,基本釋義:見到或聽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趙王元餘外傳》:「禹乃啞然而笑。」

釋義:漢·趙曄《吳越春秋·趙王元餘外傳》:「禹便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

原著介紹:《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著錄於《隋書·經籍志》和《唐書·經籍志》,皆雲趙曄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⑦ 成語志元獻計是什麼意思

徇私舞弊
xùnsīwǔbì
[釋義] 為了個人利益或照顧私人關系而弄虛作假;做回不合法規的事。徇:依從答;舞弊:用欺騙的方法做違反法規的事。
[語出] 明·施耐庵《水滸》:「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正音] 徇;不能讀作「xūn」。
[辨形] 徇;不能寫作「尋」。

⑧ 比喻「得到好結果」的成語有哪些

1、兵不接刃

【拼來音】:源 bīng bù jiē rèn

【解釋】: 作戰時兵器沒接觸。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出處】: 《呂氏春秋·懷寵》:「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2、苦盡甘來

【拼音】: kǔ jìn gān lái

【解釋】:甘:甜,比喻幸福。艱難的日子過完,美好的日子來到了。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廢寢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誠捱,怎能勾這相思苦盡甘來。」

⑨ 形容品質高尚的成語

德高望重、大公無私、高風亮節、光明磊落、助人為樂
一、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釋】: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們家德高望重,呼韓邪單於保護我們、信任我們。
二、大公無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釋】: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出自】: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著一個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心懷。
三、高風亮節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釋】: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藍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聖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高風亮節 。
四、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釋】: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聶小倩》: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欽矚。
五、助人為樂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⑩ 關於青春的成語

生機勃勃、朝氣抄蓬勃、風華正茂、豆蔻年華、生龍活虎。

一、生機勃勃

白話釋義: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出處: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二、朝氣蓬勃

釋義:意思是形容充滿了生氣和活力的樣子。

出處: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黨的最高領導層就能夠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成為更加朝氣蓬勃的戰斗指揮部。

三、風華正茂

釋義:意為外表或面色明亮,通常反映出光明和歡快的內在精神。形容朝氣蓬勃,才華橫溢。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譯文: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朝氣蓬勃,才華橫溢。

四、豆蔻年華

釋義: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五、生龍活虎

白話釋義:形容很有生氣和活力。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九五:「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便把捉不得。」

譯文:只見得他很有生氣和活力,所以才沒把他捉住。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