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易錯實詞及成語
⑴ 公務員考試易錯成語大全
網路文庫就有
01、空穴來風:空穴是來風的條件,既能來風,必有空穴,傳聞有一定根據。大多用來表示毫無根據,完全用反了。
02、三人成虎:傳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 03、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麗。媒體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語,錯。 04、炙手可熱:形容人很有權勢,含貶義。媒體擴大其使用范圍,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離其本義。
05、侃侃而談:「侃侃」本為剛直之意。談得理直氣壯才叫侃侃而談。人們大多用此語形容聊天,屬誤用。
⑵ 公務員考試實詞,虛詞,易錯成語
【權力 權利】
權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應當享有的權力和利益,其和「義務」相對。
權力:表回示政治上的強制答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職責范圍內的管理和指揮權。
【推脫 推託】
推脫:側重指擺脫、開脫,使之與自己無關,多指推脫責任、問題或與自己相關的事情等;
推託:側重借故拒絕,指婉言謝絕、表示不接受,後面經常帶有托詞或者表示拒絕的原因,多指推託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推託」是有借口、托辭和原因的,而「推脫」偏重結果。
【實行 施行】
實行:用行動來實現(綱領、政策、計劃等),「實行」的內容較抽象。如「實行改革」。
施行:表示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施行」內容顯得較為具體。如「施行手術」。另外,施行還可指法令規章等公布後從某時起發生的效力。如「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遏止 遏制】
遏止:著重於「止」,使停止,不再進行,結果要麼被阻止,要麼繼續發生。對象常是來勢兇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戰爭、進攻、暴動、潮流等。
遏制:著重於「制」,壓制住、控制住,不使發作,或不使隨便活動,其結果有可能還是會發生。對象常是自己的某種情緒(喜怒哀樂等),有時是敵人或某種力量。
⑶ 公務員考試中實詞填空和成語填空該怎麼復習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評分標准
對於廣大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而言,申論都是難點,難就難在,考生不知道怎麼樣的文章,才是符合考官審定標準的文章,申論備考的迷茫由此可見一斑。
【例題】結合給定材料,以「保護救助流浪兒童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為話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議論文。
【打分標准】
1、無論從哪個角度寫,都必須切合「保護救助流浪兒童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緊扣給定材料,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和自身認識,體現申論以論為主、以理服人的特點。
2、在具體行文中,可以側重政府責任,也可以側重社會責任,但無論側重哪一方面,都必須兼顧另一方面,體現兩者辯證統一的關系。
3、聯系實際,分析深入、有理有據;條理性強,結構完整、語言通暢;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無錯別字。
【打分細則】
1、緊扣「保護救助流浪兒童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結合給定材料和社會實際展開論述。
2、體現申論以論為主,以理服人的特點。全文以以論為主,對觀點和對策要有評論和闡釋,可以夾敘夾議,但不能全篇以敘述為主。
注意判定對策性文章:
對策是文章的一部分,全文其它部分有議論,無論有沒有對對策進行論述,不能算是對策性文章。
對策內容所佔篇幅較多,則所講策略不僅要說明應該怎樣做,還要說明為什麼這樣做,或者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或者這樣做有什麼正面效應,不這樣做有什麼負面效應。只有這樣才算是議論。
若全文主體部分都是談對策,且只有乾巴巴幾條筋談共同責任,沒有分析、闡釋和論述,則是不合要求的筋條式文章。
3、涉及「保護救助流浪兒童是政府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內容的話題十分豐富,但只要談到共同責任,都是切題的。
4、分析深入,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結構完整;語言通暢,書寫工整。
5、在具體打分中,可根據細則靈活判斷。
【打分五類標准】
第一類:41-50分
內容切題,符合題目規定話題要求,針對性、辯證性強。論點正確、見解深刻,論據充分有力,論證嚴密,內容全面充實,論政清晰、條理清晰,以論為主。體現申論的文體特點。語言准確流暢,文面整潔,書寫工整。
上:符合評判標准總體內容要求,符合左列要求。
下:定性切題,符合題目規定要求,內容選擇得當,重點突出,觀點鮮明,邏輯性強,語言表達功力強,政論性風格強,內容有新意。
第二類:31-40分
內容切題,基本符合題目規定話題要求,議論有一定針對性。論點正確,內容較充實,論政較具體,有針對性,結構嚴謹,論證條理清楚,表述較好,語言通順,允許個別錯別字和病句。書寫清晰,卷面較整潔。
上:切題,觀點正確,以以論為主,但論述集中較具體,能夠針對社會生活和自身實際,語言通順但又病句和錯別字。
下:切題,觀點正確,但主體內容有些單薄,有敘有議,但不以以論為主,論述較淺,語言通順不夠精煉,有錯別字和病句。重點在講政府責任對策,但有對策分析,評價式闡述,語言看似有抒情成分,但有政論性特點,內容較符合基本要求。
第三類:21-30分
內容切題,尚符合話題要求,觀點較明確,論述較到位,不夠深入,結構基本完整,條理較清楚,語言不夠通順,錯別字較多。書寫不夠工整,字跡潦草但能辨認。
上:尚能涉及共同責任有關的內容,有較明確的中心觀點,但主體內容分散,以論成分較弱,結構完整,條理較清楚,語言表達一般。
下:尚能提到共同責任有關的意思,有較明確的中心和觀點,但主體內容較分散,或通篇內容單一,著重講怎麼履行,或內容涉及共同責任,但屬筋條式對策文章,或重敘述語言表達差。
第四類:11-20分
內容基本切題,以論缺少針對性,觀點不明確,不知所雲,假大空套話多,結構不完整且凌亂。條理不清晰,語言表達很差,錯別字特多;卷面很差,字跡潦草,難以辨認。
上:內容涉及到保護流浪兒童,但不涉及共同責任有關的角度;或主要內容跑題,剛一點到保護救助馬上就旁逸斜出,談另外內容,偷換論題,結構條理邏輯性較差,個別政治性「小傷」,但整體尚可。
下:提及流浪兒童之類的話題,但內容不是責任話題,而是其他有關流浪兒童(微博打拐,乞討兒童);文字一半以上照抄材料,結構不完整,條理不清楚,語言表達很差,錯別字特多,字跡潦草難以辨認。
第五類:10分以下
內容離題,誤讀給定資料,或與資料內容不相關;語言表達極差,不成篇章的預制板;文字三分之二以上照抄材料,或基本改寫、縮寫拼湊寫成散文、詩歌等其他問題,有政治性硬傷。
1、標題未寫扣兩分。
2、字數不足800字,每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少於500字,一般控制在三類卷以下。
3、全文潦草難辨認,按三類卷以下。
4、錯別字已劃分作文等級之中,不再單獨扣分。
中公教育網站第一時間公布各類公考類信息,建議及時關注,祝考試成功!
http://gd.offcn.com?wt.mc_id=bd10927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⑷ 國考必看:常用易錯成語匯總
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備考之成語積累,易錯成語比如:
1)白駒過隙
【詞義】比喻時間過得很快。並非用來形容駿馬穿過狹小的空間。
【誤用示例】攀岩愛好者征服了一座座高山,他們在陡峭的岩壁上攀爬,在怪石嶙峋的山間攀登,猶如白駒過隙。
【誤用分析】這里將「白駒過隙」錯解為在狹小的空間里穿梭。
2)不名一文
【詞義】名:佔有。沒有一文錢,形容極其貧窮。並非指一文不值。
【誤用示例】雖然展銷廳里擺設了各種各樣的瓷器、掛件、字畫,但是每一位來參觀的人都清楚,這些都是贗品,不名一文。
【誤用分析】這里將「不名一文」錯解為一文不值。
3)良莠不齊
【詞義】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專指人,側重於品質。
【錯誤用法】被誤用來形容成績、水平等。
4)高屋建瓴
【詞義】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現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錯誤用法】被誤用來形容高大。
5)休戚相關
【詞義】憂喜、禍福彼此相關連。形容人和人關系密切,利害相關。含褒義。
【錯誤用法】一般只能指有禍福可言的人、集團、國家等相互間的關系,不能指無禍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6)稗官野史
【詞義】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後來稱小說為稗官。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文字為稗官野史,並非指小官們的野史。
【誤用示例】帝王對稗官的偏愛,導致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欺凌百姓,於是關於稗官野史的書籍在當時社會一度盛行。
【誤用分析】這里將「稗官野史」錯解為官員們所做的事情。
國考行測備考或查看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閱讀資料[整理]夯實行測基礎知識。
⑸ 公務員考試必看成語辨析
一、考查力度——不斷加大從2007年行測言語理解部分將選詞填空作為一個穩定的考查題型以來,成語在其中所佔的比重是不斷加大的。年份題量 2007 2 2008 7 2009 11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只有兩道題,在2008年就激增到了7道題,在2009年更是佔到了一半以上,達到11道之多。從此可以看出在選詞填空之中成語考查力度在明顯加大。二、考查方式——組合考查 1.與實詞混合考查。成語類的題目在2007年只有兩道題目,並且這兩道題目都是單獨考查的成語的用法。在2008年和2009年的成語類題目中,分別有5道題和6道題是和實詞結合在一起考查的,占成語類試題的絕大部分,所以成語加實詞的考查方式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多空都選成語。隨著題目難度的加大,在選詞填空之中往往會出現多個空的題目。在2009年的試題中,第30題和第39題不僅是多個空的題目,而且兩個空都是成語,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得出正確答案的難度。三、考查角度——復雜多元從成語類試題考查的角度來看,該類試題的考查角度也在逐漸的復雜化。早期的題目中,成語考查主要集中在對易誤用成語的考查上,掌握了此類成語解題難度不大。但是,現在又逐漸加大了對常見成語的考查,重點考查常見成語的側重點的不同,增大考試難度。例如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的第36題: 26.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築一方城。邊地城市風貌的千姿百態,原本就是的事情。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順其自然B.順理成章C.水到渠成D.司空見慣選項之中的四個成語並不會引起歧義和望文生義的誤用,但是放在句子之中具體辨析側重點的不同,並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夠選出正確答案的。那麼在這種成語類試題逐漸加大考查力度和難度的情況下,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之中,如何准備成語類題目的考試呢? 公務員考試網建議考生在備考成語辨析試題的過程中,根據成語辨析題在考查角度上的特點,結合其考查形式從積累入手:一方面,考生要注意對易誤用的成語的記憶。比如「文不加點」、「不刊之論」等等,不要望文生義;「篳路藍縷」、「休戚相關」等要注意適用對象;「始作俑者」、「高談闊論」等要注意感情色彩。這要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才能保證在做題目的時候,在實戰之中不至於犯低級的錯誤。另一方面,注意常見成語的積累。常見成語的准備可以從國考和地方的考題之中尋找。仔細分析會發現在常考成語部分是存在著很多成語的重現,這並是巧合現象,這符合這些成語是常用成語的情況的。比如: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第30題出現了「A.自上而下不可逆轉B.一呼百應鋪天蓋地C.有條不紊舉世矚目D.運籌帷幄波濤洶涌這樣」一些成語。實際上其中的「舉世矚目」這一成語在國考的2003就出現過「A.界限舉世矚目B.界限舉足輕重C.范疇舉足輕重D.范疇舉世矚目」另外,2008年考查的「順其自然」,在2009年再次考查。這種重復考查的現象也出現於國考和省考的交叉之中。例如,2008年湖南省就考查了「A.相差甚遠B.各有所求C.截然不同D.南轅北轍」這樣四個成語。其中的「南轅北轍」在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也考到了,而且這兩道題都是在考查表示事物有區別這一意思的成語。這就要求我們在公務員的備考過程之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題目之中的信息,注意日常的積累。這樣在考試之中才能夠做到得心應手,應付自如。公務員考試網建議各位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充分挖掘歷年真題中包含的信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積極備考。最後祝願各位考生最終在國考的道路上取得理想的成績。
⑹ 行測技巧:10個感情色彩易錯的成語盤點
以公務員考試行測為例,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積累,感情色彩易錯的成語,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