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也的詞語有哪些成語
❶ 請問古代代表財富的詞語或成語有哪些
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腰纏萬貫,金玉滿堂,鍾鳴鼎食,日進斗金,陶朱之富.等等……
❷ 有哪些形容古老的成語
形容古老的成語:源遠流長、古木參天、古色古香。
1、源遠流長
意思是為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
示例: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2、古木參天
參天:高入雲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高入雲天。
示例: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六回:不一時來到一個所在,古木參天,藤蘿滿徑。
3、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書畫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緻的色彩、情韻。
示例:徐遲《真跡》:你可以從明亮的窗玻璃後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畫、瓷器、銅鼎和小銅佛等等。
(2)古代表示也的詞語有哪些成語擴展閱讀:
形容年輕的成語:
1、意氣風發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像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示例: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2、朝氣蓬勃
形容充滿了生氣和活力的樣子。
示例: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黨的最高領導層就能夠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成為更加朝氣蓬勃的戰斗指揮部。」
3、生機勃勃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示例: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❸ 了解古代也通曉現代的四字詞語和成語有什麼
1.博古通今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2.博覽古今
【拼音】: bó lǎn gǔ jīn
【解釋】: 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通曉古今學識。形容學問淵博。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成帝紀贊》:「博覽古今,容受直辭。」
3.格古通今
【拼音】: gé gǔ tōng jīn
【解釋】: 窮究古代,通曉當代。指學富識廣。
【出處】: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四折:「賢才抱德隱田園,格古通今眾所傳。今番詔取為官後,保祚皇圖億萬年。」
❹ 古代代表財富的詞語或成語有哪些
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富甲一方,富可敵國,腰纏萬貫,揮金如土,日進斗金,鍾鳴鼎食
❺ 了解古代也通曉現代的四字詞語和成語有什麼
通今博古tōng
jīn
bó
gǔ
[釋義]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現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專識屬淵博。
[語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兼且~,出口成文,因此號為文美。(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回)
❻ 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成語有哪些
1、沉魚落雁 釋義: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2、粉妝玉琢 釋義:形容女子妝飾的漂亮或小孩長得白凈。
3、國色天香 釋義: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4、 紅飛翠舞 釋義:形容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
5、美如冠玉 釋義:本喻漢陳平儀容美好,後用以喻男性的美貌。
❼ 古代形容皇帝的詞語或成語有哪些啊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於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註:「先後,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雲:「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註:「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註:「先公,先君也。」
19、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後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後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後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後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後: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後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後。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聖、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聖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後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後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後,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於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後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後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於鮮卑族。
69、單於: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於。郎主:遼、金時期對北方君主的稱呼。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後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後主:後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後主。如南朝陳後主、五代李後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❽ 形容古代朝堂的成語有哪些
1、噤若寒蟬
讀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釋義: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版不吭。比喻因害權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例句:經理不在公司的時候,小李便稱孤道寡,目中無人;經理一回來,他便藏頭縮尾,噤若寒蟬。
2、默默無言
讀音:[mò mò wú yán ]
釋義: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例句: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兩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永久的文化內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
3、沉默寡言
讀音:[chén mò guǎ yán ]
釋義:沉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例句:沉默寡言的小寧,今天一反常態,和大家又說又笑,真令人驚奇。
4、守口如瓶
讀音:[ shǒu kǒu rú píng]
釋義: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例句:對於她的身世,他始終守口如瓶,從未對人講過。
5、張口結舌
讀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釋義: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例句:他這一席話說得我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❾ 古代形容美食的詞語有哪些
你好,口齒留香
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食指大動
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唇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
膾炙人口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飽滿
回味悠長
軟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❿ 古代代表男人的詞語有哪些
1【成語】: 清新俊逸
【拼音】: qīng xīn jùn yì
【解釋】: 指詩文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出處】: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舉例造句】:清新俊逸,庾子山、鮑明遠也只如此。
2【成語】: 風流倜儻
【拼音】: fēng liú tì tǎng
【解釋】: 風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倜儻:卓異,灑脫不拘。形容人有才華而言行不受世俗禮節的拘束。
【出處】: 明·許三階《節俠記·私仰》:「羨英年壯節堪多,似冰心在玉壺,散財結客,俠比三河,風流倜儻,名傾六輔。」
【舉例造句】: 其中虢國夫人,更風流倜儻,玄宗常與相狎,凡宮中的服食器用,時蒙賜賚,又另賜第宅一所於集慶坊。
3【成語】: 英俊豪傑
【拼音】: yīng jùn háo jié
【解釋】: 英武俊秀且有才能、有作為的人。
【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英俊豪傑,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得其宜。」
【舉例造句】:令公子真是位英俊豪傑啊。
4【成語】: 氣宇軒昂
【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解釋】: 氣宇:指人的儀表、風度;軒昂:精神飽滿的樣子。形容人精力充沛,風度不凡。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到此人必來游說。」
【舉例造句】: 庄紹光見蕭昊軒氣宇軒昂,不同流俗,也就著實親近。
5【成語】: 威風凜凜
【拼音】: wēi fēng lǐn lǐn
【解釋】: 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出處】: 宋·吳自牧《夢梁錄·州府節制諸軍》:「親從對對,衫帽新鮮,士卒威風,凜凜可畏。」
【舉例造句】: 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