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地的詞語有哪些成語
⑴ 古代形容生意興隆的四字成語的有哪些
1、鵬程萬里2、馬到功成 3、事事順利 4、錦綉前程 5、前程似錦
[拼音]:
1、鵬程萬里內 péng chéng wàn lǐ
2、馬到容功成 mǎ dào gōng chéng
3、事事順利 shi shi shun li
4、錦綉前程 jǐn xiù qián chéng
5、前程似錦 qián chéng sì jǐn
⑵ 形容古代朝堂的成語有哪些
1、噤若寒蟬
讀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釋義: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版不吭。比喻因害權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例句:經理不在公司的時候,小李便稱孤道寡,目中無人;經理一回來,他便藏頭縮尾,噤若寒蟬。
2、默默無言
讀音:[mò mò wú yán ]
釋義:不聲不響,閉口無言。
例句:大地默默無言,只要來一兩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永久的文化內涵也就能嘩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
3、沉默寡言
讀音:[chén mò guǎ yán ]
釋義:沉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例句:沉默寡言的小寧,今天一反常態,和大家又說又笑,真令人驚奇。
4、守口如瓶
讀音:[ shǒu kǒu rú píng]
釋義:守口:緊閉著嘴不講話。閉口不談,象瓶口塞緊了一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例句:對於她的身世,他始終守口如瓶,從未對人講過。
5、張口結舌
讀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釋義:結舌:舌頭不能轉動。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或因緊張害怕而發愣。
例句:他這一席話說得我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⑶ 形容古典文學的成語有哪些
陽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釋義: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洛陽紙貴【luò yáng zhǐ guì】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
釋義: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殘膏剩馥【cán gāo shèng fù】
釋義: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擊碎唾壺【jī suì tuò hú】
釋義: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造句:文藝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眾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們也需要「陽春白雪」。
出處:《晉書·左思傳》「(左思造《三都賦》成)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造句:《孽海花》第二回「非不洛陽紙貴,名震一時,總嫌帶著江湖氣。」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造句:白石老人畫的蝦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
出處:《新唐書·杜甫傳贊》「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後人多矣。」
造句:他殘膏剩馥,不到一年,就把中彩票得來的20萬元都花光了。
出處:《晉書·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造句:他的觀點咳唾成珠,擊碎唾壺,一針見血尺幅萬里。
⑷ 古代形容美食的詞語有哪些
你好,口齒留香
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食指大動
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唇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
膾炙人口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飽滿
回味悠長
軟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⑸ 形容古代城市或風景美麗的成語
古色古香,讀音gǔ sè gǔ xiāng,
形容器物、書畫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緻的色彩、情韻。
出自《洞天清錄》。
⑹ 有哪些形容古老的成語
形容古老的成語:源遠流長、古木參天、古色古香。
1、源遠流長
意思是為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常比喻歷史悠久,根底深厚。
示例: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2、古木參天
參天:高入雲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高入雲天。
示例: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六回:不一時來到一個所在,古木參天,藤蘿滿徑。
3、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書畫等物品富有古典和雅緻的色彩、情韻。
示例:徐遲《真跡》:你可以從明亮的窗玻璃後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畫、瓷器、銅鼎和小銅佛等等。
(6)古代形容地的詞語有哪些成語擴展閱讀:
形容年輕的成語:
1、意氣風發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像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示例: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2、朝氣蓬勃
形容充滿了生氣和活力的樣子。
示例: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黨的最高領導層就能夠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成為更加朝氣蓬勃的戰斗指揮部。」
3、生機勃勃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示例:張天民《創業》:「油田一片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景象。」
⑺ 形容古代建築物的成語和句子有哪些
成語有:
碧瓦朱甍
瓊樓玉宇
尺椽片瓦
層樓疊榭
層台累榭
句子有:
浪漫與庄嚴的氣質,挑高的門廳和氣派的大門,圓形的拱窗和轉角的石砌,盡顯雍容華貴。
牆上掛著用金銀各色絲線綉著狩獵圖的帳幔,那綉工在當時可算得是最精緻的了。床上鋪著一塊同樣富麗的綢罩單,四圍掛著紫色的短幔。椅子也都有彩色套子,其中一張特別高,前面放著一個鏤花的象牙腳凳。至少有四盞銀制的燈架,點著高大的蠟燭,把全屋子照得通明。
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台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
牆的東北角擺放著一醬紫色的書櫃,暖暖的陽光從朱紅的雕花木窗透進來,零碎地撒在了一把支起的古琴上,粉色的紗簾隨著風從窗外帶進一些花瓣,輕輕的拂過琴弦,香爐離升起陣陣裊裊的香煙,卷裹著紗簾,彌漫著整間香閨。
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⑻ 古代形容皇帝的詞語或成語有哪些啊
中國古代帝王的稱謂,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謚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散見於一些典籍當中。平時讀書,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參考。
1、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朝廷祭告宗廟,高祖以上概稱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別稱。《隋書。王劭傳》:「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4、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商君書。君臣》:「故國治而地廣,兵強而主尊。」
5、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資治通鑒》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
6、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8、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9、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11、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12、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註:「先後,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雲:「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註:「先正,先君長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17、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18、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註:「先公,先君也。」
19、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呂氏春秋。論人》:「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宮中近臣或後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21、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22、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23、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24、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對初死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27、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帝王。《禮記。王制》:「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28、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懷念介之推。《戰國策.燕一》:「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 32、萬歲:古代臣民對王侯的祝賀之詞,秦漢以後演變成皇帝的尊稱。
33、陛下:秦以後專稱皇帝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稱的謙詞。《老子》:「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彀?』」
35、寡君:人臣對別國稱自己國家君主的謙詞。《左傳》僖公四年:齊侯曰:「豈不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憿福於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6、國王:君主或帝王的稱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漢至明一直沿用。
37、國主:國君、國王。《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稱號。如,三皇五帝。
39、後王:古代君主的稱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後王:當今之王。
40、素王:遠古帝王的稱呼。道家稱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為素王。儒家稱孔子為素王。
41、世主:國君。
42、少主:年輕的皇帝。《大唐新語》卷十一:「高宗大漸,顧命裴炎輔少主。」
43、社稷主:國君的代稱。《大唐新語》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於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異議?』」
44、元後:對天子或君主的稱呼。後世又稱帝王嫡妻為元後。
45、社君:對幼主的稱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聖、嗣王:繼位的帝王。《禮記.曲禮下》:「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駕、大駕、車駕、御駕、聖駕、尊駕:原為帝王車乘的總稱,後來常用為帝王的代稱。《舊唐書.宦官傳》:「車駕頻致播遷,朝廷漸加微弱,原其禍作,始自中人。」
50、萬乘:帝王的代稱。《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有千�\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諸侯地方百里,出兵車千�\。故以萬乘稱天子。
51、乘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後漢書.耿弇傳》:「乘輿且到,臣子當擊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輿:帝王的車輿,後亦代稱帝王。屈原《離騷》:「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53、真主:帝王別稱,即所謂真命天子。《後漢書.王常傳》:「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別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55、天子:君主。《禮記.曲禮》:「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時天子只稱王。春秋以後,一些諸侯例如楚、吳等相繼稱王,於是尊稱周王為天王。後來泛指封建帝王。杜甫《憶昔》詩:「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57、天顏:帝王的容顏,代稱帝王。
58、天囚:對帝王的蔑稱。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為漢族之元首,是何異取罪人於囹圄而奉之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別稱。舊時又代指父親和丈夫。《後漢書.梁竦傳》:「(竇)憲兄弟奸惡繼伏辜誅,海內曠然,各獲其宜。妾得蘇息,拭目更視,乃敢昧死自陳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喪時的自稱。《左傳》僖公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沖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稱的謙詞。
62、太祖、高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對開國帝王的尊稱。多用為廟號。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為人名。(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寧遠將軍禎,禎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當朝皇帝已死的父親。
65、大行:是指剛剛崩逝,未稱廟號,謚號的皇帝
66、太上:本指遠古帝王時代。《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釋文:「太上,謂三皇五帝之世。」後世尊稱帝王為太上。
67、太宗:對開國第二代皇帝的尊稱。
68、可汗:古代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三世紀時最先用於鮮卑族。
69、單於:兩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於。郎主:遼、金時期對北方君主的稱呼。
70、人牧:國君的別稱。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宮禁,帝王之居處。《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後又代稱天子。《舊唐書.宦官傳》:「萬機之與奪任情,九重之廢立由己。」
72、朝廷:本來指帝王接見臣下紇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稱。
73、明上、明王:對帝王的尊稱。
74、後主:後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習慣上也稱後主。如南朝陳後主、五代李後主。
75、縣官:皇帝的代稱。古時稱王畿內都邑為縣,所以又以縣官為朝廷的代稱。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別稱。胡三省:「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白居易《喜罷郡》詩:「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歲月屬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稱。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⑼ 形容古代青樓女子的成語有哪些
1 紅粉青樓[ hóng fěn qīng lóu ] 紅粉:原指紅色的鉛粉,為女子化妝用品,後借指美女;青樓:妓院。泛稱有女色或可尋歡的場合。
出 處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轉瞬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還講甚麼情呢?」
2 倡條冶葉[ chāng tiáo yě yè ]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後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出 處 宋·歐陽修《玉樓春》詞:「南園粉蝶能無數,度翠穿紅來復去。倡條冶葉恣留連,飄盪輕於花上絮。」
3 閑花野草[ xián huā yě cǎo ] 野生的花草。 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出 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滿地愁。」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和那青松翠柏為交友,野草閑花作近鄰。」
4 花月之身[ huā yuè zhī shēn ] 花容月貌之身。 形容女子美麗的身姿。舊時也指妓女。
出 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他為你生小綠珠花月身,尋一個金谷綺羅里石季倫。」
5 路柳牆花[ lù liǔ qiáng huā ] 路邊的柳,牆旁的花。 比喻不被尊重的女子,指妓女。
出 處 元·王曄《水仙子·答》曲:「從來道水性難拿,從他赸過,由他演撒,終只是個路柳牆花。」
6 煙花賤質[ yān huā jiàn zhì ] 舊指妓女。
出 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若不嫌我煙花賤質,情願舉案齊眉,白頭奉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