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關於1和2成語故事

關於1和2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2 01:56:53

① 20個20字內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如下:
1、自相矛盾
賣矛盾說盾堅固說矛銳利問用矛戳盾答古稱其自相矛盾
2、樂思蜀
劉備 建立蜀劉禪繼位,劉禪昏庸能蜀魏所滅劉禪投降宴司馬昭著劉禪面故意部署表演蜀歌舞劉禪隨員想滅亡故都非難劉禪卻司馬昭說:間樂思蜀點想念蜀
3、 卧薪嘗膽
說吳與越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每睡乾柴吃苦膽終弱勝強打敗越王勾踐名卧薪嘗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征討張綉軍隊飢渴難耐曹操登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梅林度軍隊嘩變危機稱事件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睡夢聽公雞鳴叫聲每雞叫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冬寒暑往間斷工夫負經期刻苦習訓練終於能文能武全才既能寫手文章能帶兵打勝仗
6、言九鼎
戰秦軍隊團團包圍趙都城邯鄲毛遂楚王說:我今請派援兵言發別忘楚雖兵卻連連吃敗仗連都丟掉依我看楚比趙更需要聯合起抗秦呀毛遂席說楚王口服服立即答應兵援趙
平原君趙慨說:毛先至楚使楚重於九鼎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劉表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劉備與孫權極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起前往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孫權殿前先張昭虞翻、步陟、陸績投降主義駁體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家沒蠟燭照明鄰家燈燭光明照家匡衡牆壁鑿洞引鄰家光明讓光明照書讀同鄉戶家叫文識錢家書匡衡家做僱工要報酬主覺奇怪問說:我希望能家書通讀遍主聽深慨書借給讀於匡衡問家
9、刻舟求劍
楚渡江(稱路江)佩帶劍掉進江匆忙船沿刻記號說:"我劍掉"船靠岸順著船沿刻記號水找劍找半沒找船已經走(行駛)遠劍本
10、葉公龍
前叫葉公非龍家牆畫著龍柱雕著龍穿 蓋面都綉著龍真龍聽說葉公龍葉公家訪問尾 巴伸堂探進窗戶張望葉公看真龍嚇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匆忙躲起本葉公真龍些畫、綉、刻假龍
11、鄭買履
鄭想買雙鞋先比量自腳量尺碼於座位急忙集市忘帶尺碼已經拿鞋卻說:「我忘記帶尺碼」轉家取等趕集市已散終於沒買鞋
問說:「么用自腳試試鞋呀」答說:「我寧相信尺碼相信自腳」
12、自相抵觸
楚既賣盾賣矛()稱贊自(盾)說:我盾牌堅固沒東西能使刺穿()稱贊矛說:我矛銳利於任何東西沒能刺穿說:用矛刺盾牌何賣東西能夠應能刺穿盾牌沒能刺穿矛能同存
13、守株待兔
宋農夫種著幾畝棵樹干忽看見兔箭般飛馳撞棵樹蹬蹬腿死農夫跑兔撿起愉快說:真點勁沒費白撿便宜美美吃頓拎著兔邊家第二干守著棵樹等著兔撞結等沒等卻情願坐棵樹等著兔撞死等呀等呀直等野草比莊稼都高連兔影沒再見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喜歡早晚休息等晚困候用繩發系梁世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代位名叫魏昭童求候看郭林宗想位難師便說:教念經書師容易請要請位能教師容易找所拜郭林宗師且派奴婢侍奉師郭林宗體弱病要魏昭親自煮粥給吃魏昭端著煮粥進候郭林宗便呵責煮魏昭再煮連三第四魏昭再端粥沒臉色郭林宗才笑著說:我前看外表今終於看真啦於喜畢所都全部教給魏昭魏昭終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少代讀書寫字改擊劍肯叔父項梁賭氣項羽說:寫字要能記記姓名夠擊劍付值我要習抵敵萬本事項梁於教兵愉快求略知意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幾百斤重鼎舉起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逃跑逃跑程覺草木追兵疑神疑鬼終箭逃
18、按圖索驥
秦叫孫陽擅相馬孫陽看父親寫《相馬經》相馬容易拿著本書處找馬照書本找終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央政權能效持諸侯晁錯削藩政策式引發七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戰自潰周亞夫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胸懷坦盪、具遠抱負候卻讀書淘氣孩進入青代意識自知識貧乏深讀書報效度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吸取豐盛知識問進曾幾進京都洛陽接觸都說祖逖能輔佐帝王治理度才祖逖24歲候曾推薦做官司沒答應仍懈努力讀書

② 1或2個名人故事【成語故事】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盪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盪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蘇秦乃洛陽人,學縱橫之術,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為用,資用匱乏,潦倒而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以為子。蘇秦乃嘆曰:「此皆秦之罪也!」乃發奮讀書,曰:「安有說人主而不得者乎?」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後卒合齊、楚、燕、趙、魏、韓抗秦,佩六國相印。
按兵不動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位於晉國東部的一個弱小國家——衛國,長期以來受著強大晉國的壓迫,苦不堪言。這個時候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毅然投靠了與晉國同樣強大的齊國,締約結盟。這種做法令當時晉國的執政卿趙鞅十分惱怒,集結大軍准備討伐衛國,大軍出發前,趙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衛國,暗中調查衛國內部的情況,並約好在一個月後回來報告,可是,一個月,兩個月很快過去了,史默仍舊沒有消息,趙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意外情況,晉國內部也開始議論紛紛,史默已經被衛國殺害,不可能再回來了。況且衛國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不如乾脆出兵,一舉擊破,趙鞅否定了這種說法,他認為衛國之所以敢背叛晉國投靠齊國,一定已經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備,貿然進攻,會使晉國損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聽消息回來之前,決不能草率採取行動。就這樣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終於回來了。趙鞅問他:「為什麼耽擱這么長的時間呢。史默答道,經過六個月的觀察,衛靈公很有才幹,國內賢臣很多,人民擁戴,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如果我們要依靠武力使衛國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經過這半年來,還是尋找不到衛國的弱點,所以我只好回來了。趙鞅聽後,同意史默的看法,暫時打消了攻打衛國的念頭,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名人故事
這是一個小世界

1988 年底,我們一家從美國回來,幾年異國他鄉的生活,我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於是,我寫了些散文、隨筆,後采又編成散文集《我看美國月亮》。我筆下的美國很美,很富裕;我筆下的美國人很善良,很文明;即便奇奇怪怪的有些令我們費解的社會問題也無損它的美麗。回頭一看寫過的東西,我被自己所困擾:原來,我很愛北美洲那塊土地,很愛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美國人哩!

然而,我總覺得,在我那一篇篇小小的文章里,遠沒有寫出我那些年最深切的感受。我翻開在美國寫的日記,一股壓抑的氣氛撲面而來。那時,我把日記作為一個有生命的談話對象,每天向它傾訴自己的苦悶。我從來沒有真正體驗過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寂寞。一出國門,巨大的文化差異伴隨巨大的失落感隨之而來,我無所適從。我們這一代人曾經在某種理論和傳統中陷得很深,痛苦在所難免。我遇到一些像我一樣帶著孩子的伴讀夫人,她們無暇打工,無錢讀書,舉目無親,整日困守家中,尤其是語言不通和中西方文化的隔閡,便她們除了自己的丈夫之外很難找到可以說話的對象。那些原本學有所長的伴讀夫人,更是找不到自身價值,整日處於無根的痛苦之中。出國對於她們來說是一件棄之可惜拿著棘手的寶貝。我在日記中記下那些人,那些事。很難想像,在如此富裕的地方,在如此燦爛的陽光照耀下,竟會有這樣愁苦郁悶的一群!

「你寫長篇啊,不寫可惜了!」朋友們催促我。我很是猶豫。在「三突出」的年代我曾經舞過幾回筆,炮製過一些羞於啟口不能算是文學的東西,沉默了那麼多年,我還能寫出什麼象樣的東西呢?然而,我還是上了路,走了一年多,磕磕碰碰的,幾經周折,終於完成了《伴讀夫人》這第一個長篇。我描寫一位知識女性的伴讀夫人,因打工需要住進一個美國人家,面臨激烈的文化沖突而陷入深深的困惑。我寫得很苦很苦。苦於沒有技巧,苦於找不到適當的詞表達我的意思,更苦於重新回憶過去所帶給我的傷痛。我把我的同情給了作品中所有的人物,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他們各自的性格有著怎樣的差異,無論他們之間有著多大的矛盾沖突和情感糾葛,一切都可以在他們各自的文化傳統中找到存在的理由,體現出合理性。一首叫《小世界》的美國歌曲自始至終在我耳際回響:這是一個歡笑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淚水的世界……我們只有一個月亮和一個金色的太陽,一個微笑對每一個人都意味著友好,這是一個小世界……

有趣的是,當我完稿時,我的一個女友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從美國回來,我告訴她,我把美國嬰兒要趴著睡的習慣寫進了我的長篇,我曾想讓我的弟妹學著這樣帶嬰兒,可怎麼也行不通。她卻說:「現在又變啦!美國的小兒科醫生們正在大力宣傳仰睡的好處,批評趴著睡的弊端呢!」聽了她的話,我尋思良久。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有一成不變的文化習俗,我們自己不是也和從前大不一樣嗎?無須追求同一,我們需要的是理解。無論東西方文化有多大的差異,只要心靈上能溝通就行。沒有理解產生不了愛,人類最高尚的目的就是互相理解。

國門一開,出國與離家本無多少差別了,由此「留學生文學」的概念顯然已經太小,如今出國的不再只是留學生和他們的家屬。可以預料,我們將會有許許多多跨民族、跨國界的文學作品出現。大家齊心探索,優秀的作品一定在後頭。如果我的《伴讀夫人》能成為這條探索路上一塊小小的鋪路石,那該多好!

③ 人教版一二年級有哪些成語故事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版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權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④ 關於親情的成語故事 2個短一點的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⑤ 二年級這一學期里,我們學了有關神話傳說的成語故事是什麼,有關寓言的成語故事

學了很多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告訴我們狐狸憑藉老虎的微風嚇跑了動物。

⑥ 關於交友的成語故事短一點

1、杵臼之交
解釋: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份
成語故事
東漢時,山東膠東書生公沙穆隱居在東萊山求學,為籌集求學經費,穿上粗布衣服到陳留郡長官吳祐吳大人家做舂米僱工,吳大人見其談吐非凡,就與他結交為好友,並資助他繼續求學。後來公沙穆學成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正義官員。
2、刎頸之交
解釋: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成語故事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⑦ 一分為二的成語故事

原為中國古語,指事物內部的可分性、矛盾性。中國古代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和闡述過這個概念。《黃帝內經·太素》撰注者隋楊上善已提出:「一分為二,謂天地也。」北宋邵雍在解釋《易傳·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時,曾用此語(見《皇極經世·觀物外篇上》)。南宋朱熹在說明「理一分殊」時認為「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無窮,皆是一生兩爾。」其中含有樸素辯證法的因素,但是唯心主義色彩甚濃。朱熹的一分為二,並沒有超出一個分割為兩個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列寧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說「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1957年毛澤東在《黨內團結的辯證方法》中明確指出:「一分為二,這是個普遍的現象,這就是辯證法。」(《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498頁)以後又多次加以論述和應用,並肯定:「一分為二」是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提出來的。於是「一分為二」逐漸廣為流傳。唯物辯證法所說的「一分為二」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都可分為兩個互相對立和互相統一的部分。就整個物質世界的發展過程來講,一分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應該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內容、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一分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和排斥,也要看到雙方的聯系和統一,以及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從這個意義上,一分為二也可以看作對立統一規律的通俗表達。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查看更多 ︽收起更多

出 處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卷七:「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四象生矣……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⑧ 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成語故事意思典故出處拼

語典故 說一是copy一,說二是二

成語拼音 shuō yī shì yī,shuō èr shì èr

成語解釋 說怎樣就怎樣,不能更改。

成語故事或出處 清·張春帆《宦海》第四回:「這個時候的邵孝廉,就是個小小的制台一般,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庄制軍沒有一回駁過他的。」

成語造句

近義詞 說一不二

成語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⑨ 有關一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一葉障目
成語故事

從前,楚國有個書獃子,家裡很窮。 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著:「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
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他呆了一會,拿來一隻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家去。回到家裡他想:「怎樣從這么多葉子中揀出可以隱身的葉子呢?
他決心一片一片試驗。於是,他舉起一片樹葉,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得見我嗎?」「看得見。」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見嗎?」他又舉起一片樹葉說。「看得見。」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問,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後來,他妻子厭煩了,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書獃子一聽樂壞了。他拿了樹葉,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著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裡東西就走。
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縣官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書獃子說了原委,縣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這不明真相又不客觀思考的書生是被身邊自己相信的人騙了才遇到後來的官司,寶貝,除了知道一葉障目,還要知道分析周圍人的話是不是可信的。

一枕黃粱
成語典故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字萃之,別人稱之為盧生。
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里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
一枕黃粱典故漫畫
後,從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
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
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餘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
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
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