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天的成語英語翻譯
① 關於顏色的成語
關於顏色的成語有:紅飛翠舞、奼紫嫣紅、黑白分明、花紅柳綠、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五彩斑斕、絢麗多彩、青紅皂白、燈紅酒綠、花花綠綠、浮翠流丹等等。
1、紅飛翠舞
拼音: [ hóng fēi cuì wǔ ]。
含義:紅、翠:指服裝的色彩,泛指各種各樣的顏色。形容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熱鬧非凡的情景。
用法:作謂語、定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滿廳中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真是十分熱鬧。」
白話釋義: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呼三喊四,喊七叫八,婦女們穿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盡興嬉戲,熱鬧非凡的情景。」
2、奼紫嫣紅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含義:奼、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白話釋義: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
3、黑白分明
拼音: [ hēi bái fēn míng ]。
含義:黑色與白色對比鮮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跡、畫面清楚。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
白話釋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好事壞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後百姓就知道所應該做的事。」
4、花紅柳綠
拼音: [ huā hóng liǔ lǜ ]。
含義: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
出處: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詞:「花紅柳綠間晴空。」
白話釋義: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詞:「花木繁茂間隔清朗的天空。。」
5、五顏六色
拼音: [ wǔ yán liù sè ]。
含義: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引申為各色各樣。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白話釋義: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只是每個人穿的輕柔舒捲如雲之物各色各樣,它們的形狀也不一樣。」
② 關於描寫冬天的成語有那些
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千里冰封、漫天飛雪、風雪交加
一、白雪皚皚
白話釋義:專潔白的積雪銀光耀屬眼。
朝代:近代
作者:秦牧
引證:《鮮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皚皚的山峰,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大概總以為是燦爛得很,大可觀賞的吧。」
二、銀裝素裹
白話釋義:形容雪後一片白色的世界。
朝代:近代
作者:佚名
引證:銀裝素裹(yín zhuāng sù guǒ)指雪下過之後的場景或冬天雪後的美麗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銀白色包裹。
英文翻譯:Wrapped in silver
三、千里冰封
白話釋義: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朝代:近代
作者:毛澤東
引證:《沁園春·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翻譯: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
四、漫天飛雪
白話釋義:漫天飄雪,形容風雪很大,彌漫了天空。
朝代:宋
作者:洪朋
出處:《喜雪》漫天雪紛紛飛
翻譯:風雪紛紛飛著,彌漫了天空
五、風雪交加
白話釋義:風和雪同時襲來。
朝代:近代
作者:范長江
引證:《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行·三》:「盡管是在風雪交加的時節,我們的視線仍可以入到非常遙遠。」
③ 請把我這短作文翻譯下,謝謝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翻譯】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
15回答者: avoi - 五級 2007-2-25 16:35
我來評論>>
④ 描寫四季的成語,春夏秋冬各四個。一定是成語。
1、春暖花開[ chūn nuǎn huā kāi ]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南內》:「春暖花開;命中貴陪內閣儒臣宴賞。」
翻譯: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讓人陪著內閣的大臣一塊賞花吃酒。
2、春色滿園[ chūn sè mǎn yuán ] 園內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出處:宋·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翻譯: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3、草長鶯飛[ cǎo zhǎng yīng fēi ] 鶯:黃鸝。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翻譯:三月的春天,小草發芽,花朵和樹木也開始生長,黃鸝到處飛翔。
4、春意盎然[ chūn yì àng rán ]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濃。
出處:劉白羽《第二個太陽》三章:「四月的北方還殘冬未盡,四月的南方已春意盎然。」 、
5、火傘高張[ huǒ sǎn gāo zhāng ] 火傘:比喻夏天太陽酪烈;張:展開。形容夏天烈日當空,十分炎熱。
出處: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太補闕》詩:「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翻譯:(紅葉)的光照耀著牆壁,山寺壁畫里的鬼神都浮現出來了,它光華的明亮就像火神撐開了火傘。
6、揮汗如雨[ huī hàn rú yǔ ] 揮:灑,潑。形容天熱出汗多。
出處:戰國·諸人《戰國策·齊策》: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翻譯:舉起的衣袖能連成一塊幕布,灑下的汗水如同下雨。
7、五黃六月[ wǔ huáng liù yuè ] 指農歷五暀、六月間天氣炎熱的時候。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二七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8、流金鑠石[ liú jīn shuò shí ] 鑠、流:熔化。形容天氣酷熱,好像金石都要熔化。
出自:漢·劉安《淮南子·銓言訓》:「大熱鑠石流金,火弗為益其烈。」
翻譯:天氣酷熱,好像金石都要熔化,如同火勢越來越熱烈。
9、一葉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要來了。比喻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
出處:宋·唐庚《文錄》: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翻譯:山中的僧人不用查日期,看到落葉就知道到了秋天。
10、金風玉露[ jīn fēng yù lù ] 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處: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翻譯:從來上天布滿彩霞直垂銀河畔,豈必硬要等待那金風四起玉露凝成之時?
11、秋高氣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 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翻譯:我喜歡玉山的草堂很安靜,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
12、秋色宜人[ qiū sè yí rén ]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宜人:氣候或溫度令人舒適的;溫和或溫暖的。秋天的景色 氣候 溫度等等都讓人很舒服,很舒適。
出處:峻青《秋色賦》:「我喜歡這絢麗燦爛的秋色,因為它表示著成熟、昌盛和繁榮,也意味著愉快、歡樂和富強。」
13、天寒地凍[ tiān hán dì dòng ] 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元·姚燧《新水令·冬怨》曲:「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
翻譯:天氣如此寒冷,不知他和誰在一起。
14、寒氣逼人[ hán qì bī rén ] 冷的氣流給人威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露下沾衣,寒氣逼人,面前有座玲瓏四柱牌樓。
15、白雪皚皚[ bái xuě ái ái ] 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出處:秦牧《鮮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皚皚的山峰,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大概總以為是燦爛得很,大可觀賞的吧。」
16、歲暮天寒[ suì mù tiān hán ]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歲暮天寒,且歸休息,以俟再舉可也。」
翻譯:年底時候的天氣寒冷,先休息一段時間,等待再起事。
⑤ 形容冬天的詞語
冰冷、寒冷、嚴冬、寒冬、酷寒。
一、冰冷
白話釋義:很冷:手腳凍得~。不要專躺在~的石板屬上。
朝代:晉
作者:葛洪
出處:《抱朴子·逸民》:「夕為冰冷之委灰。」
翻譯:晚上的天氣則十分寒冷。
二、寒冷
白話釋義:發冷的感覺。
朝代:唐
作者:唐太宗
出處: 《初秋夜坐》詩:「寒冷鴻飛疾。」
翻譯:天氣寒冷,鴻鳥飛得更快了。
三、嚴冬
白話釋義:極冷的冬天。
朝代:南朝梁
作者:簡文帝
出處:《大同十一月庚戌》詩:「是節嚴冬景。」
翻譯:正是極冷的冬天的美景。
四、寒冬
白話釋義:寒冷的冬天;冬季。
朝代:漢
作者:蘇武
出處:《古詩》之四:「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翻譯:十二月的寒冬,早晨起來還要先踩掉冰霜。
五、酷寒
白話釋義:非常寒冷。
朝代:南朝宋
作者:何法盛
出處: 《晉中興書·徵祥說》:「 是月酷寒。」
翻譯:正值當月是非常寒冷的。
⑥ 第一次見君子是冬天,再見君子已經是夏天。用文言文翻譯
要把「第一次見君子復是冬天,再見制君子已經是夏天」翻譯成文言文,最好的辦法是先把句子裡面的詞語翻譯成文言詞語,這樣翻譯句子就水到渠成了。「第一次」翻譯成文言詞語可以是「首」。「見君子」翻譯成文言詞語可以是「會君」。「是冬天」翻譯成文言詞語可以是「乃冬」。「再見君子」翻譯成文言詞語可以是「復之」。「已經是夏天」翻譯成文言詞語可以簡化為「已夏」。「第一次見君子是冬天,再見君子已經是夏天」翻譯成文言文可以這樣說:首會君乃冬,復之已夏也。
⑦ 描寫冬天景色的詞語
天凝地閉、傲雪凌霜、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天寒地凍
一、天凝地閉
白話釋義:形容冬回天非常寒冷的情景。答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張協傳》:「天凝地閉,風厲霜飛。」
翻譯:冬天非常寒冷,冷風如刀
二、傲雪凌霜
白話釋義: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
朝代:宋
作者:楊無咎
出處:《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翻譯: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
三、冰天雪地
白話釋義:形容冰雪漫天蓋地,非常寒冷。
朝代:清
作者:蔣士銓
出處:《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翻譯:冰天雪地冷風如同一頭猛虎;衣衫單薄的人哭泣著找不到棲所
四、滴水成冰
白話釋義:水一滴下來就凍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朝代:宋
作者:錢易
出處:《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翻譯:嚴冬的寒冷的程度,那就是水一滴下來就凍成冰
五、天寒地凍
白話釋義: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朝代:元
作者:姚燧
出處:《新水令·冬怨》曲:「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
翻譯:現在大冷天的,不知他給誰暖被窩呢
⑧ 關於濟南的冬天的詞語
傲雪凌霜、歲暮天寒、冰天雪地、雪虐風饕、天寒地凍。
一、傲雪凌霜
白話釋義: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朝代:宋
作者:楊無咎
出處:·《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翻譯:傲雪凌霜;平欺寒力量;摻借春光
二、歲暮天寒
白話釋義: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朝代:明末
作者:馮夢龍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歲暮天寒,且歸休息,以俟再舉可也。」
翻譯:年底天氣寒冷,而且回去休息,以等待第二次可以的
三、冰天雪地
白話釋義:形容冰雪漫天蓋地,非常寒冷。
朝代:清
作者:蔣士銓
出處:·《雞毛房》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翻譯:冰天雪地地形風如虎;裸體哭泣的原因沒有棲所
四、雪虐風饕
白話釋義: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凶,雪虐風饕。」
翻譯:每年弊端寒凶,雪風橫行肆虐
五、天寒地凍
白話釋義: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朝代:元
作者:姚燧
出處:·《新水令·冬怨》曲:「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
翻譯:看到如今天寒地冷;知道其他什麼人陪一起奉
⑨ 寫寫樹木生長冬天四字詞語
迎霜傲雪、遒勁有力、傲霜鬥雪、蒼松翠柏、松柏常青、天寒地凍、冰天雪地、千里冰封
滴水成冰、白雪皚皚
1、傲霜鬥雪:[ ào shuāng dòu xuě ]
【翻譯】:傲視寒霜,抗擊白雪。形容不畏嚴寒。比喻人身處逆境而不屈服。
【出自】: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
2、蒼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
【翻譯】: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自】: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3、天寒地凍:[ tiān hán dì dòng ]
【翻譯】:形容天氣極為寒冷。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五回:「目今天寒地凍,軍馬難以久住,權且回山。」
4、滴水成冰:[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翻譯】: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嚴冬冱寒,滴水成冰。」
【示例】:有一節苦處,任你~的天氣,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穢衣服,還要憎嫌洗得不潔凈,加一場咒罵。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七
5、白雪皚皚:[ bái xuě ái ái ]
【翻譯】: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出自】:秦牧《鮮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皚皚的山峰,當陽光照耀的時候……大概總以為是燦爛得很,大可觀賞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