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做的成語
⑴ 關於動腦筋的成語有哪些
機關算盡、費盡心思、挖空心思、千方百計、絞盡腦汁。
一、機關算盡
白話釋版義:機關:周密、巧妙權的計謀。比喻用盡心思。
朝代:宋
作者:黃庭堅
出處:《牧童歌》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翻譯:多少個長安的大富大貴之人,用盡心思都不如你一人啊。
二、費盡心思
白話釋義:挖空心思,想盡辦法。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朝代:清
作者:曾樸
出處:《孽海花》第11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三、挖空心思
白話釋義:比喻想盡一切辦法。
朝代:近代
作者:魯迅
出處:《花邊文學·考場三丑》:「例如問《十三經》是什麼,文天祥是那朝人,全用不著自己來挖空心思做,一做,倒糟糕。」
四、千方百計
白話釋義: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計謀。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處:《朱子語類》卷三五:「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
五、絞盡腦汁
白話釋義:費盡心思。
朝代:近代
作者:老舍
出處:《四世同堂·偷生·三十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顯出絞盡腦汁的樣子,替她思索。」
⑵ 關於動的成語
果然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君子動口不動手。小人動手不動口。
人頭攢動。回
人心答思動。
紋絲不動。
大動乾坤。
大動干戈。
驚天動地。
驚心動魄。
地動山搖。
聞風而動。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一動不動。
令人動容。
勞動大駕。
風動一時。
牽一發而動全身。
掌聲雷動。
悅耳動聽。
蠢蠢欲動。
動手動腳。
無動於衷。
大象屁股推不動。
誰動了我的乳酪。
……………
「永動機」。
不動產。
勞動者。
相對運動。
哺乳動物。
玩具總動員。
人是高級動物。
………
就想到這些了。
⑶ 動成語有哪些成語
帶動字的成語很多,常見的舉例如下:
按兵不動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解釋】: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出處】:《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動。」《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示例】:又聽得寨前炮響,史文恭~,只要等他入來,塌了陷坑,山後伏兵齊起,接應捉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反義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歇後語】:下象棋不走卒
【語法】:作謂語、定語;多指接到任務後不肯做
不動聲色
【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解釋】: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於衷、泰然自若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
【歇後語】:貓兒守老鼠洞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緊急情況下
不可動搖
【拼音】:bù kě dòng yáo
【解釋】: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出處】:不可動搖
【示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的歷史結論。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反義詞】:風雨飄搖、見異思遷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地位、觀念等
蠢蠢欲動
【拼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解釋】: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准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出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示例】:據點里的敵人又~。
★峻青《爆炸遠征隊》五
【近義詞】:躍躍欲試
【反義詞】:按兵不動
【歇後語】: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准備隨時干某事
大動干戈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解釋】: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示例】: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並且~,用兵征剿。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
【近義詞】:大打出手、興師動眾、大張旗鼓
【反義詞】:鳴金收兵、偃旗息鼓
【歇後語】:玉皇大帝出征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大張聲勢地
地動山搖
【拼音】:dì dòng shān yáo
【解釋】: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一二·論修河第一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示例】:鼓角大鳴,~。
★宋·吳曾《能改齋漫筆》卷二
【近義詞】:天塌地陷、天翻地覆、山崩地裂
【反義詞】:風平浪靜、紋絲不動
【語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巨大影響
動人心弦
【拼音】:dòng rén xīn xián
【解釋】: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出處】:徐遲《長江大橋的美是社會主義的美》:「許多動人心弦的建築物呢?還只在藍圖上。」
【示例】:這些~的贈禮,使得另一些戰士們難熬了。
★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
【近義詞】:扣人心弦
【反義詞】:平淡無奇、黯然失色
【語法】:作補語、定語;同「扣人心弦」
動之以情
【拼音】:dòng zhī yǐ qíng
【解釋】: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只是不肯鬆口。」
【示例】:我們對他採取~、曉之以理的勸說方式。
【近義詞】:曉之以理
【語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曉之以理」連用
風吹草動
【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
【解釋】: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偷蹤竊道,飲氣吐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
【示例】:萬一後邊有些~,被人發覺,不要說道無顏面見令尊,傳將出去,小生如何做得人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
【近義詞】:蛛絲馬跡
【語法】:作賓語、定語;與「有」等連用
驚天動地
【拼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解釋】: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出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的事業來,功垂竹帛,世享榮華。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一回
【近義詞】:震天動地、震天撼地
【反義詞】:萬籟俱寂
【歇後語】:雷公動怒;半天雲里響炸雷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聲音或聲勢
驚心動魄
【拼音】:jīng xīng dòng pò
【解釋】: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示例】:只聽跑上幾個人去,把欏子往地下一摔,霍綽的一聲,~。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六回
【近義詞】:動魄驚心、心驚肉跳、觸目驚心
【反義詞】:泰然自若、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歇後語】:腦袋上放炮竹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說明事物
巋然不動
【拼音】:kuī rán bù dòng
【解釋】: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象高山一樣挺立著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出處】:《淮南子·詮言訓》:「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
【示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 ★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
【近義詞】:紋絲不動、巍然不動
【反義詞】: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語法】:作謂語;指堅固穩重
勞師動眾
【拼音】:láo shī dòng zhòng
【解釋】:勞:疲勞,辛苦;師、眾: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一回:「長兄,不必勞師動眾,他自然盡絕,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示例】:為了這一點點小么魔,便鬧的~,未免過於荒唐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八回
【近義詞】:勞民傷財、大動干戈
【反義詞】:按兵不動
【語法】:作謂語、補語;指小題大作
雷打不動
【拼音】:léi dǎ bù dòng
【解釋】: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干到吃晚飯。」
【示例】:他的決心是~的。
【近義詞】:堅如磐石、堅韌不拔
【反義詞】:含冤負屈
【歇後語】:山裡的石頭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
靈機一動
【拼音】:líng jī yī dòng
【解釋】: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
【近義詞】:心血來潮、隨機應變
【反義詞】:一成不變、呆頭呆腦、墨守成規
【語法】:作謂語;指想出好辦法
怦然心動
【拼音】:pēng rán xīn dòng
【解釋】:心怦怦地跳動。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辯》:「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示例】:我一見到她就~。
【近義詞】:心驚膽顫、心神不定
【反義詞】:心安理得
【語法】:作謂語;指由於受某種事物的吸引而跳動
牽一發而動全身
【拼音】: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解釋】:牽動一根頭發就會涉及整個身體。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出處】:宋·蘇軾《成都大悲閣記》:「吾頭發不可勝數,而身之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發而頭為之動,撥一毛而身為之變,然則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
【示例】: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 ★清·龔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觸》
【近義詞】:牽一發動全身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大動
傾巢出動
【拼音】:qīng cháo chū dòng
【解釋】: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出處】:羅廣斌《紅岩》第六章:「哪怕是一點最小的風吹草動,觸及了蛛絲牽動了蛛網,便會立刻引起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們的傾巢出動。」
【示例】:敵人~,剛好中了我軍的埋伏。
【近義詞】:傾巢而出
【語法】:作謂語;指出動全部兵力
輕舉妄動
【拼音】:qīng jǔ wàng dòng
【解釋】: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出處】:《韓非子·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示例】: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六回
【近義詞】:草率行事、隨心所欲、膽大妄為
【反義詞】:謹言慎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
【歇後語】:拿雞毛當令箭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不經慎重考慮
傷筋動骨
【拼音】:shāng jīn dòng gǔ
【解釋】:本指身受重傷。後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打得來傷筋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
【示例】:此等結束甚妙,生旦相見不十分吃力,相會亦不曾吃力,到底不曾~。 ★明·周朝俊《紅梅記·總評》
【反義詞】:毫發未損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重大改動
太歲頭上動土
【拼音】: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解釋】: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每年所在方位為凶方,這一年如在這一方位動土建築,便要發生禍事。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難歲篇》:「移徒法日:『徒抵太歲凶,伏太歲亦凶』。」
【示例】:駙馬現掌兵權,殺人如同兒戲,庶民無不危懼,誰敢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四回
【語法】:作賓語、分句;用於疑問句
萬頭攢動
【拼音】:wàn tóu cuán dòng
【解釋】:頭:指人;攢:聚在一起。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處】:《雪岩外傳》第十一回:「到了雲棲山門口,早就擠得人山人海,但見萬頭攢動,和嘖嘖稱羨的聲音。」
【示例】:時候雖早,那看榜的人,卻也~。(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三回)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多
無動於衷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解釋】:衷:內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示例】:面對集體財產遭到大火的威脅,我們怎麼能~呢?
【近義詞】:無動於中、不動聲色、麻木不仁
【反義詞】:感人肺腑
【歇後語】:泥菩薩救火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漠不關心
一舉一動
【拼音】:yī jǔ yī dòng
【解釋】: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可見古人一舉一動,莫不令人歸於正道,就是游戲之中,也都寓著勸世之意。」
【示例】:她的~都象個多年的媳婦,麻利,老到,還帶著點自得的勁兒。 ★老舍《駱駝祥子》十五
【近義詞】:一言一行、一顰一笑
【歇後語】:十冬臘月挺杠鈴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人的言行
原封不動
【拼音】:yuán fēng bù dòng
【解釋】:原封:沒有開封。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出處】: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是你的老婆,這等呵,我可也原封不動,送還你罷。」
【示例】:他把那個人送來的禮物~地退了回去。
【近義詞】:依然如故、紋絲不動、一成不變
【反義詞】:除舊布新、改頭換面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改變任何東西
楚楚動人
【拼音】:chǔ chǔ dòng rén
【解釋】: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問《雜言》:「諸郎楚楚皆玉立。」
【示例】:有賣魚阿土者,見一女從屋中出,年二十許,~。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
【近義詞】:楚楚可人、楚楚可愛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女性
轟動一時
【拼音】:hōng dòng yī shí
【解釋】:形容在一個時期里到處傳播,影響很大。
【出處】:魯迅《馬上日記》:「治好了走出,沒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轟動一時了。」
【示例】:~的義和團運動被他平息了。
【近義詞】:滿城風雨
【反義詞】:打入冷宮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社會新聞等
......
⑷ 形容動字的成語哪些
很多的:
百動不如一靜 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
變動不居 指事物不斷變化,沒有固定的形態.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准備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不可動搖 形容極其堅定、牢固.
持刀動杖 持:拿.杖:木棒.指動武.
楚楚動人 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蠢蠢欲動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准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此動彼應 這里發動,那裡響應.
大動干戈 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大動肝火 指大怒.
大動公慣 形容公眾憤然而出,主持正義.
待時而動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
地動山摧 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同「地動山搖」.
地動山搖 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
動不失時 時:時宜,時機.行動不失時機.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
動盪不安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動盪不定 盪:搖動.動盪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動地驚天 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動靜有常 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范.
動魄驚心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動人心魄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動或令人震驚.
動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撥動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動人心.
動如參商 參、商:星名.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二星此出彼沒,不同時在天空中出現.比喻長時間的分離難以會面,如參星出西方,商星出東方.
動如脫兔 比喻行動敏捷.
動心怵目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懼.看了使人感到內心恐懼.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動心駭目 駭目:使人看了感到驚駭.看了使人感到心動驚駭.形容感受很深,震動非常大.
動心忍性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動輒得咎 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動之以情 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動中窾要 動:常常,動不動.中:切中,打中.窾:空處、中空.要:要害.要:引申為要害、關鍵.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問題的關鍵.
風吹草動 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感天動地 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觀機而動 時:時機.等待時機然後行動.
駭心動目 猶言驚心動目.
嚎天動地 大聲哭叫.形容極端悲痛.亦作「嚎天喊地」.
轟動一時 形容在一個時期里到處傳播,影響很大.
哄動一時 在一個時期內驚動很多人.
嘩世動俗 用浮誇的言行去驚動世俗之人.
歡聲雷動 歡笑的聲音象雷一樣響著.形容熱烈歡乎的動人場面.
寂然不動 寂:寂靜.寂靜無聲,一點動靜都沒有.
驚魂動魄 形容十分恐懼.
驚群動眾 比喻驚動很多人來做一件事.同「驚師動眾」.
驚師動眾 師:眾人.比喻驚動很多人來做一件事.
驚天動地 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驚心動魄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靜極思動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巋然不動 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象高山一樣挺立著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勞民動眾 動用眾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勞師動眾 勞:疲勞,辛苦;師、眾:軍隊;動:出動,動員.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雷打不動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雷動風行 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冷血動物 體溫隨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動物.比喻缺乏感情、對人對事冷漠的人.
靈機一動 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龍蛇飛動 彷彿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麋沸蟻動 比喻社會秩序很亂.
目動言肆 指神色不安,語調失常.
拿刀動杖 揮舞刀槍棍棒.泛指動武.
怦然心動 心怦怦地跳動.
牽一發而動全身 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
輕舉妄動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傾巢出動 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山搖地動 山和地都在搖動.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強大.
傷筋動骨 本指身受重傷.後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損害.
神色不動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生動活潑 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活躍.
聲動梁塵 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食指大動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順時而動 順應時勢而行動.
抬腳動手 指一舉一動.
太歲頭上動土 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
天搖地動 形容威力或聲勢極大.
通幽動微 通曉、洞察幽深而細微的道理.同「通幽洞微」.
萬頭攢動 頭:指人;攢:聚在一起.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
娓娓動聽 形容善於講話,使人喜歡聽.
文風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紋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改變.
聞風而動 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無動為大 以不變動為至善.「無為而治」的一種政治主張.
無動於衷 衷:內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掀天動地 形容聲勢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徹底的變化.同「掀天揭地」.
相機而動 觀察時機,看到適當機會立即行動.
相時而動 觀察時機,針對具體情況採取行動.
興兵動眾 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同「興師動眾」.
興師動眾 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行動坐卧 泛指人的舉止和風度.
行師動眾 謂指揮大軍作戰.
一波才動萬波隨 指一波方動,萬波隨之而起.比喻事情開端後的不斷發展變化.
一動不如一靜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舉一動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移國動眾 動搖國基及民心.
原封不動 原封:沒有開封.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原封未動 保持原樣,不加變動.
甄心動懼 敬慎而保持警惕.
震天動地 震:震動;動:搖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
眾喣山動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⑸ 關於動做的四字成語
抓耳撓腮 擠眉弄眼 暗送秋波 拳打腳踢 輾轉反側 東倒西歪 瞠目結舌 眉飛色舞 一瘸一拐 拔腿就跑 連蹦帶跳 一步登天 步伐輕盈 飛檐走壁
⑹ 關於動的成語大全
動必緣義
動不失時
動盪不安
動盪不定
動地驚天
動而若靜
動靜有常
動靜有法
動魄驚心
動人心脾
動人心魄
動人心弦
動如參商
動如雷霆
動如脫兔
動手動腳
動天地,感鬼神
動天地,泣鬼神
動罔不吉
動心怵目
動心駭目
動心忍性
動心娛目
動循矩法
動輒得咎
動之以情
動中肯綮
動中窾要
百動不如一靜
變動不居
不動聲色
此動彼應
大動肝火
大動干戈
大動公慣
地動山摧
地動山搖
轟動一時
哄動一時
雷動風行
行動坐卧
名動天下
目動言肆
輕動干戈
輕動遠舉
神動色飛
生動活潑
聲動梁塵
聳動聽聞
威動海內
無動為大
無動於中
無動於衷
心動神馳
一動不動
一動不如一靜
勇動多怨
鵷動鸞飛
自動自覺
不可動搖
楚楚動人
持刀動杖
發威動怒
感天動地
貫微動密
感心動耳
毫不動搖
嘩世動俗
撼天動地
嚎天動地
駭心動目
舉錯動作
經官動府
驚魂動魄
驚群動眾
驚師動眾
驚天動地
驚心動魄
勞民動眾
勞師動眾
冷血動物
行軍動眾
行師動眾
拿刀動杖
起兵動眾
起師動眾
傷筋動骨
抬腳動手
甜蜜動聽
抬手動腳
通幽動微
娓娓動聽
興兵動眾
興工動眾
興戎動眾
興師動眾
興事動眾
掀天動地
興役動眾
移國動眾
殷天動地
震天動地
甄心動懼
昂昂不動
按兵不動
按甲不動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蠢蠢思動
蠢蠢欲動
待時而動
風吹草動
觀機而動
觀釁而動
歡呼雷動
歡聲雷動
飢腸雷動
金風未動蟬先覺
靜極思動
寂然不動
靜中思動
巋然不動
雷打不動
靈機一動
量力而動
龍蛇飛動
謀而後動
麋沸蟻動
漠然不動
怦然心動
傾巢出動
輕舉妄動
如如不動
蠕蠕而動
上下浮動
山搖地動
神飛色動
神色不動
聲色不動
順時而動
食指大動
天搖地動
文風不動
紋風不動
聞風而動
巍然不動
嵬然不動
文絲不動
紋絲不動
紋絲沒動
萬頭攢動
妄言輕動
相機而動
相時而動
蜎飛蠕動
一波才動萬波隨
原封不動
原封未動
一舉一動
屹立不動
屹然不動
因勢而動
晝伏夜動
掌聲雷動
眾喣山動
感天地,動鬼神
牽一發而動全身
太歲頭上動土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⑺ 關於車動的成語
轟雷貫耳轟天裂地轟雷掣電轟雷貫耳轟雷掣電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⑻ 關於活動的成語
【暗度陳倉】正確的寫法應該是「暗渡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
【暗渡陳倉】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或暗中進行活動
【不露神色】內心活動不在臉上流露,以防別人察覺。
【不露形色】不讓思想活動從行動和表情上流露出來。
【奔走如市】走:跑。市:集市。形容為某種目的而奔忙、活動的人很多。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赤膊上陣】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成精作怪】變成精怪,興風作浪。比喻人搗亂騷擾,從事不正當的活動。
【吹彈歌舞】演奏管弦樂器,唱歌跳舞。泛指音樂舞蹈娛樂活動。
【喘息之機】暫停活動、舒緩一段時間。
【成妖作怪】變成精怪,興風作浪。比喻人搗亂騷擾,從事不正當活動。
【吹竹調絲】竹:管樂器;調:調弄;絲:弦樂器。指管弦樂合奏。泛指音樂活動。
【穿針走線】像穿針走線活動樣地表演或行動。
【東奔西跑】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東奔西走】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沒有節制,沒有計劃地吃喝。指進行大規模、高檔次的吃喝活動。
【東馳西騁】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肚裡蛔蟲】蛔蟲因寄生在人的腸胃中,故用以比喻對別人的心裡活動知道得十分清楚。
【東投西竄】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風流韻事】風雅而有情趣的事。舊指文人詩歌吟詠及琴棋書畫等活動。也指男女私情。
【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滾雪球】雪球在雪中滾動,越滾越大。比喻越活動越發展的事物。
【花邊人物】指八面玲瓏、快嘴利舌、幽默機智、活動於有新聞價值場合的人。
【畫地成牢】比喻只許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劃地為牢】牢:牢獄。在地上畫一個圈當做監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得逾越
【畫地為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畫地作獄】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寒灰更燃】寒灰:冷卻了的灰燼;燃:燒。冷灰重新燒了起來。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停止活動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黑家白日】指白天夜間均是如此。形容某種活動持續不斷而且不分晝夜。
【貨賂公行】賂:賄賂;公行:公開。公開用金錢、財物收買別人進行不正當的活動。
【濠濮間想】垂釣濮水和在濠水遊玩時那種與世無爭、悠閑自得的情趣和思想活動。比喻超脫、曠達、閑逸的情致或雅趣。
【畫瓦書符】舊時迷信,在瓦上畫圖像,在黃表紙上畫符籙,所說可以驅鬼避邪。泛指各種迷信活動。
【景公求雨】祈求龍王降雨的迷信活動。比喻統治者體恤民情,順應民意。
【緊鑼密鼓】鑼鼓點敲得很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氣氛和輿論准備。
【久蟄思啟】蟄:原指蟲冬眠,引申為長時間的休息。指經過長時間的休息又想出來活動。
【命儔嘯侶】命、嘯:呼引,呼喚;儔、侶:同伴。招乎意氣相投的人,一道從事某一活動。
【磨刀霍霍】霍霍:磨刀的聲音。磨刀發出霍霍的響亮的聲音。現多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
【門戶開放】開著門或像是開著門做某事。也指在對外關系中減少限制,讓外國人進入本國進行某些活動。
【買空賣空】買賣雙方都沒有貨款進出,只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也用來比喻政治上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
【謀逆不軌】謀:圖謀;逆:違背;不軌:不合法。圖謀進行違法叛逆活動。
【密鑼緊鼓】戲劇開台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准備。
【瞞天過海】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裡活動。
【謀為不軌】指准備做違反法紀的事或搞叛亂活動。
【馬足車塵】比喻四處奔波,生活動盪不定。
【拉幫結伙】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拉幫結派】拉:拉攏;結:組織。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料敵如神】料:預料。形容對敵方活動預料非常准確。
【料敵若神】料:預料。形容對敵方活動預料非常准確。
【立身處世】立身:做人;處世:在社會上活動,與人交往。指人在社會上待人接物的種種活動。
【勞師襲遠】發動軍隊襲擊遠方的敵人,多指冒險的軍事活動。
【耒耜之勤】耒耜:農具。指農事活動。
【匿影藏形】隱藏形跡,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來,不公開活動。
【秋高馬肥】秋高氣爽,馬匹肥壯。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動的季節。
【群魔亂舞】成群的魔鬼亂跳亂蹦。比喻一批壞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動。
【敲鑼放炮】指大張旗鼓地活動。
【敲鑼放炮】指大張旗鼓地活動。
【秋收東藏】秋天收獲,冬天存儲。泛指常規的農事活動。
【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順利。
【日中為市】日中:太陽當頭,指正午;市:做買賣。中午進行交易做生意。原指古代物物交換的集市方式。後也形容偏僻地區的商業活動情形。
【收兵回營】召集正在戰斗或值勤的士兵返回營地。後也指停止某項活動或工作,把人員召集回來。
【思潮起伏】思想活動極頻繁。
【上竄下跳】比喻四處奔走,多方串連,策劃活動。
【上躥下跳】比喻人上下奔走,四處活動。
【書符咒水】書:畫;符:符籙;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動。
【死灰復燎】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死灰復然】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死灰復燃】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生力軍】指新投入戰斗的精銳部隊。也用來比喻新加入某種工作或某種活動能起積極作用的人員。
【收旗卷傘】比喻停止活動。
【生妖作怪】原指妖魔鬼怪作崇,危害於人。後比喻壞人暗中活動,進行破壞。
【投石拔距】古代軍中的習武練功活動。同「投石超距」。
【投石超距】古代軍中的習武練功活動。
【太上皇】皇帝之父。比喻實際上掌握權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縱別人進行活動的人。
【圖為不軌】圖:企圖;軌:常規,法度。謀劃進行違犯法紀的活動。
【五積六受】形容不便活動,只能呆板地坐著。
【萬馬奔騰】成千上萬匹刀在奔跑騰躍。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
【弦歌之音】彈琴和唱歌吟詩的聲音。古時學校重視音樂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學活動。
【息交絕游】屏絕交遊活動。隱居。
【形於辭色】指內心活動表露在臉上和言辭之中。
【形於顏色】指內心活動表露在臉面上。
【形於言色】指內心活動表露在臉上和言辭之中。
【一動不動】指靜止不動或懶得活動。
【陽和啟蟄】啟蟄:過冬的蟲豸開始活動。春天來了,過冬的蟲豸都活動了。比喻惡劣的環境過去,順利和美好的時光開始了。
【遺魂亡魄】指拋棄思慮,停止精神活動。
【余燼復燃】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引蛇出洞】比喻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
【引以為樂】把任何活動都視為一種快樂。
【運用自如】自如:活動不受阻礙。形容運用得非常熟練自然。
【晝伏夜動】白天埋伏,夜晚活動。
【晝伏夜行】伏:躲藏;行:趕路。白天躲藏,夜間趕路。指為避免被敵人發現所採取的秘密活動。
【州官放火】指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拽耙扶犁】從事農業活動,以種田為業。
【扎手舞腳】形容手腳不停地張開活動,不沉穩的樣子。
【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作作索索】象聲詞。描寫老鼠活動的聲音。
【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指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只准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⑼ 關於什麼什麼什麼動的成語
按兵不動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蠢蠢欲動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准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待時而動 等待時機然後行動。
風吹草動 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歡聲雷動 歡笑的聲音象雷一樣響著。形容熱烈歡乎的動人場面。
寂然不動 寂:寂靜。寂靜無聲,一點動靜都沒有。
靜極思動 指生活平靜到了極點,就希望有所改變。亦指事物的靜止狀態達到極點,便會向動的方向轉化
巋然不動 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象高山一樣挺立著一動不動。形容高大堅固,不能動搖。
雷打不動 形容態度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嚴格遵守規定,決不變更。
靈機一動 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龍蛇飛動 彷彿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麋沸蟻動 比喻社會秩序很亂。
怦然心動 指由於受某種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動。
傾巢出動 傾:倒出;巢:巢穴。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輕舉妄動 輕:輕率;妄:任意。指不經慎重考慮,輕率地採取行動。
山搖地動 山和地都在動搖。形容聲勢或力量的巨大。
食指大動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順時而動 順應時勢而行動。
天搖地動 形容威力或聲勢極大。
萬頭攢動 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爭著看。
文風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紋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形容沒有絲毫損壞或改變。
聞風而動 風:風聲,消息。一聽到風聲,就立刻起來響應。
相機而動 觀察時機,看到適當機會立即行動。
一舉一動 指人的每一個動作。
原封不動 原封:沒有開封。原來貼的封口沒有動過。比喻完全按照原樣,一點不加變動。
神色不動 神色:神情。神情顯得沒有受到驚動而十分鎮定。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相時而動 觀察時機,針對具體情況採取行動。
原封未動 保持原樣,不加變動。
⑽ 關於動作的成語有哪些
健步如飛
扭頭就跑
定睛一看
側耳細聽
冥思苦想
步履矯健
拔腿就跑
目不轉睛
聽得入迷
挖空心思
大步流星
連蹦帶跳
凝神注視
道聽途說
飛檐走壁
東奔西竄
怒目而視
大搖大擺
橫沖直撞
左顧右盼
步履艱難
飛似得跑
東張西望
一瘸一拐
奔走如飛
擠眉弄眼
匍匐前進
上竄下跳
瞻前顧後
躡手躡腳
舉目遠望
步履輕盈
極目瞭望
走馬看花
虎視眈眈
眼明手快、眼疾手快、風馳電掣、電光石火、眼明手捷、雷厲風行、
流星趕月、星馳電走、弩箭離弦、動如脫兔、放聲痛哭、失聲痛哭、
痛哭流涕、聲淚俱下、哭哭啼啼、泣不成聲、哭爹叫娘、捶胸頓足、
號啕大哭、抱頭痛哭、點頭微笑、抿著嘴笑、淡然一笑、手舞足蹈、
大快朵頤、張牙舞爪、抓耳撓腮、面面相覷、嬉皮笑臉
口若懸河
對答如流
滔滔不絕
談笑風生
高談闊論
豪言壯語
誇誇其談
花言巧語
忐忑不安
心驚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馬
心慌意亂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發奮圖強
廢寢忘食
聞雞起舞
全力以赴
力爭上游
披荊斬棘
頂天立地
奮不顧身
舍己為人
堅強不屈
貪生怕死
厚顏無恥
眉飛色舞
昂首挺胸
驚慌失措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愁眉苦臉
大驚失色
炯炯有神
怒發沖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百發百中
一步登天
走馬觀花
歡呼雀躍
扶老攜幼
手舞足蹈
促膝談心
前俯後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後繼
張牙舞爪
專心致志
手舞足蹈
笨手笨腳
擠眉弄眼
得意忘形
喜笑顏開
呆若木雞
懸梁刺股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買櫝還珠
長吁短嘆
翻山越嶺
鬼鬼祟祟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偷偷摸摸
踉踉蹌蹌
竊竊私語
喋喋不休
躍躍欲試
抱頭鼠竄
盲人摸象
調兵遣將
東倒西歪
左顧右盼
垂頭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