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和父母的成語故事
老牛舐犢lǎoniúshìdú
[釋義]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著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憐愛兒女。
[語出] 《後漢書·楊彪傳》:「子(楊)修為曹操所殺;後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金)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正音] 舐;不能讀作「dǐ」。
[辨形] 舐;右邊不能寫作「氐」;犢;不能寫作「讀」或「瀆」。
[近義] 望子成龍 愛子心切
[反義] 掩鼻而過 深惡痛絕
Ⅱ 孩子身邊的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Ⅲ 關於感恩父母的成語故事
【伯俞泣杖】指孝順父母.
【班衣戲彩】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班衣戲采】相傳老萊子七十歲時穿綵衣作兒戲以娛親.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斑衣戲彩】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承歡膝下】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於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慈烏反哺】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慈烏返哺】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定省溫凊】定省:古代兒女早晚向父母問安;溫凊:冬溫夏凊的略語,溫是溫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反哺銜食】反哺:烏雛長大後,銜食哺母烏.小烏又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恩情.
【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恩情.
【反哺之私】反哺:幼鳥長大後,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Ⅳ 關於孝順父母的成語 典故...
1.寸草春暉:來指父母對子女源教養的恩情深重,兒女竭盡心力亦難以回報。
(罔極之恩、昊天罔極)
2.無忝所生:勉勵人進德修業,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揚名顯親)
3.養生送死:指對父母應盡的孝道。
(晨昏定省、問安視膳、扇枕溫衾)
4.綵衣娛親:身穿綵衣逗父母開心,比喻孝順父母。
(承歡膝下、冬溫夏凊)
5.慈烏反哺:比喻子女報答親恩。
(烏鳥私情、扇枕溫被)
6.菽水承歡:指子女能克盡孝道。
7.孝子愛日: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8.義不背親:講仁義之人是不違背父母意願的。
9.陟岵陟屺:
指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10.恩逾慈母: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Ⅳ 關於父愛,母愛的成語故事
寸草春暉復cùncǎochūnhuī制
[釋義]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語出] 唐·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正音] 春;不能讀作「cūn」。
[辨形] 暉;不能寫作「揮」。
[近義] 反哺之私 春暉寸草
[反義] 六親不認
[用法] 比喻父母恩深情重;兒女難以報答。一般作主語、謂語。
[結構] 主謂式。
Ⅵ 父母與子女關系的成語或俗語有哪些快
夫妻之間:琴瑟和諧
秦晉之好
伉儷情深
就叫宜家居吧。一語雙關,既套用了《詩經》中的典故,家居又和傢俱諧音。我認為不錯呢。你看呢?
1
伯塤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成語典故: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製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2
和睦相處
hé mù xiāng chǔ
成語典故: 彼此和好地相處。
成語出處:
例句: 鄰里之間應當團結友愛,和睦相處
3
和氣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語典故: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成語出處: 《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例句: 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荊又活轉過來,豈不是「和氣致祥」的明驗嗎?(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
4
講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語典故: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成語出處: 《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5
如塤如箎
rú xūn rú chí
成語典故: 塤:古時用土製成的樂器;箎:古時用竹管製成的樂器。象塤、箎的樂音一般和諧。比喻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箎。」
6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語典故: 比喻人事協調,關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鼓鍾》:「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7
塤篪相和
xūn chí xiāng hè
成語典故: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8
宜家宜室
yí jiā yí shì
成語典故: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9
宜室宜家
yí shì yí jiā
成語典故: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例句: 有風有化,宜室宜家。(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
10
其他_
和睦\和美
家和萬事興
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夫唱婦隨
天倫共享
天倫之樂
Ⅶ 父母與孩子矛盾的辯論素材 比如名人的小故事 有關父母與孩子的古文 典故
1、高斯破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2道題目在2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布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也沒有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了,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布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里。」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點評:孩子大都少有循規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2、油燈的光芒依舊
一名學生因為怕麻煩老師,所以總是不敢問問題。這個老師非常細心,經過長時間和學生們的相處,老師終於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學生說:」老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擾您了!「老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老師接著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這時老師笑著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但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學生回答道:」沒有啊!「老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點評: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可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對象不同,有直接,有間接。可以向書本請教,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
3、讓計劃讓位於行動
奧馬爾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頭腦里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開始您是否就已經制定了—生的計劃了呢?「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制定計劃是沒有用的。「當我20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
在最後的10年裡,我將在鄉村地區,過著隱居生活,思考人生。「終於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個年頭,我發現自已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午時間里,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自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只好放棄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樣美麗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么大一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擾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年輕人,不要把時間放在制定漫長的計劃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馬上去做。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點評: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
4、留心孩子的特長
有一個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親的朋友查爾斯叔叔能幫助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數學精通嗎?「查爾斯問。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的搖頭。」那法律怎麼樣?「青年窘困地垂下頭。查爾斯接連的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長處,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到。」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查爾斯最後說。青年羞澀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轉身要走,卻被查爾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裡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寫得叫人稱贊,那我就能把字寫漂亮,能把字寫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受到鼓勵的青年,一點點地放大著自己的優點,他的腳步立刻輕鬆起來。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這個年輕人就是家喻戶曉的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點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給予鼓勵和自我激勵。發掘一項優勢潛能,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家長卻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特長「,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愛好,有哪些長處可以發展為」特長「,然後在這方面刻意增強孩子的興趣。
5、小約翰拼地圖
牧師正在准備講道的稿子,他的小兒子卻在一邊吵鬧不休。牧師無可奈何,便隨手拾起一本舊雜志,把色彩鮮艷的插圖——一幅世界地圖,撕成碎片,丟在地上,說道:」約翰,如果你能拼好這張地圖,我就給你2角5分錢。「牧師以為這樣會使約翰花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這樣自己就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問題了。但是,沒過10分鍾,兒子就敲開了他的房門,手中拿著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圖。牧師對約翰如此之快地就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圖感到十分驚奇,他問道:」孩子,你怎麼這樣快就拼好了地圖?「」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麼,這個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兒子2角5分錢,對他說:」謝謝你!你替我准備了明天講道的題目: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就會是正確的。「
點評:解決同一問題有多種途徑、方法。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富於聯想,他們能想出很多成人想不出的東西。所以,家長要善於把握孩子的這個特點,注意孩子思維的寬闊、靈活,抓住事物之間的相關性,鍛煉發散思維能力,並引導他不斷向前發展。
6、他是最聰明的孩子
著名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從小曾經被認定是一個壞孩子。母牛走失了,樹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做的。甚至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很壞。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有一天,父親說要再婚,大家都擔心新媽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希爾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裡。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希爾面前時,希爾像槍桿——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這就是拿破崙,「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
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希爾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繼母造就了拿破崙·希爾,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對一個人有這種信心,他就會成功。
點評:不是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家長怎樣對待孩子,將決定孩子不同的命運。可是,當孩子表現不好時,許多家長卻往往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過自己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很多父母把原本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
7、我的女兒百里挑一
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擬考試,女兒的成績不理想,她愁眉苦臉地對父親說,老師讓她根據自己成績在班裡的排名計算一下自己在全校的排名,在全區的排名,在全市的排名,孩子說這樣一算,她可能上專科都懸。父親馬上說:」我的女兒百里挑一。「女兒疑惑不解。父親於是算了一筆賬:初中畢業時全市近14萬人參加中考,只有3萬多人能上高中,能上市重點中學的只有幾千人,我女兒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保持在班級人數前1/3內,這樣算下來不是百里挑一嗎?經父親這么一算,孩子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臉上也綻開了笑容,撲上來摟著父親:」爸爸,你的賬跟老師的賬不一樣。「
點評: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因此」人與人相比「毫無意義可言。對孩子的缺點,不去隨意談論或指責,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克服心理障礙,這才是成功父母的上上策。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會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比較。
8、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
在一次英語口語課上,老師叫孩子們用英語逐一說出自己的夢想。有的說,我想當護士;有的說,我想當演員;有的說,我現在什麼也不想;有一個叫鮑勃的孩子大聲說道,我想做比爾·蓋茨第二。有人在下面小聲議論:能做到嗎?每當鮑勃跟父親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總是神采奕奕、信心十足。這個時候,父親也非常樂意做個忠實的聽眾,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對未來的憧憬,聽著聽著,父親最後也會被他感動。(勵志故事 www.lz13.cn)有一次鮑勃的英語考試只得了69.5分,以致他不敢把試卷拿出來。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備他。但是,鮑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英語不再有興趣。於是,每天睡覺前,父親跟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炭彼此的夢想。父親告訴兒子,爸爸、媽媽都為他擁有這樣的夢想而自豪和高興,也相信他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一天,鮑勃說,我一定要把英語學好,比爾·蓋茨的英語可不是蒙人的。後來,父親給他買來英語課外讀物《書蟲》,經常跟他一起閱讀,並鼓勵他每天用英語寫一篇短小的作文,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的英語水平便上來了,期末英語考試還得了滿分。經歷過這件事,鮑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點評:幾乎每個孩子都對自己未來有關好的設計,盡管他們不知道夢想實施起來有多麼艱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夢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其實,孩子的夢想實現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夢想孩子才會有所期望,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即使最終沒有成就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孩子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發展空間。
9、一本正經的小湯姆
3歲的湯姆跟同齡的孩子一樣,喜坎吃零食,喜歡喝碳酸飲料,喜歡各種新奇的玩具。媽媽也是把他當成一個不懂什麼叫責任感,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他都不會的小孩。不過,一次意外的機會讓她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那一年,湯姆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城市,湯姆也進了一所新的幼兒園。兩個月後,幼兒園要開家長會,湯姆媽媽也在被邀請之列。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開玩笑地劉湯姆說:」兒子,媽媽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城市,在你們幼兒園里,媽媽更是一個人都不認識,到時候你可要幫我啊。「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沒問題,媽媽。我認識那裡所有的老師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媽媽看他認真的樣子覺得很新鮮,但她也只是笑笑,沒有放在心上。到了幼兒園,湯姆開始履行他的承諾,他負責地陪媽媽到會議室,又嚴肅地把媽媽介紹給校長和其他老師,又認真地向媽媽介紹了幼兒園的每一個小朋友,最後告訴媽媽小朋友們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接著,湯姆把媽媽帶到一個沙發面前,給她端來了一杯水,」媽媽,你先坐在這兒,我去趟廁所,一會兒就回來。「正是因為湯姆的媽媽在無意之中,表現出了對湯姆的尊重,這才激發了湯姆的價值感和責任感。
點評: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責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夠擁有的。其實,責任心是從小就應該培養的。一個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有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導和放飛孩子夢想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0、作家的基本素質
希蘿用了很長的時間寫了一篇小說,然後送給一位著名的作家,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她來到了作家的家裡,作家很熱情地接待了她,因為作家眼睛不太好,希蘿就念給作家聽。很快,她就讀完了,停頓了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她的語氣,似乎渴望能有下文!「想到這里,希蘿立刻產生了靈感,回答說:」沒有啊,後面的部分更精彩。「於是她就根據自己的想像繼續往下」念「。過了一會兒,作家又問:」結束了嗎?「希蘿心想:」作家肯定是渴望把整個故事聽完。「於是她就接著向下念。如果不是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斷了她的話,她會一直念下去的。作家因為有事需要馬上出門。臨走前,作家說:」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了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看來你缺少作為一名作者最基本的素質——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拖泥帶水的作品怎麼能打動讀者呢?「
聽了作家的話,希蘿後悔莫及,心想:」看來自己不適合從事寫作的事,還是放棄吧,為自己重新找—個方向吧!「很多年後,希蘿從事了繪畫的職業,但是她從心裡還是喜歡寫作,那是她兒時的夢想。但是自己偏偏不具備寫作的基本素質。人生真的是有很多不如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希蘿結識了一位更著名的作家,當希蘿和他談及當年給作家念小說的事情時,這位作家驚呼:」你能在那麼短的時間里編造出那麼精彩的故事,真是不容易呀!這是作為一個優秀作家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你放棄了寫作實在是太可惜了!「
點評: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會有不同的觀點,即便他們是成功人士,在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相信自己,堅持定自己的路,因為別人的話不一定正確作為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要給孩子以自信心,自信心比其他什麼都重要。
Ⅷ 關於孩子和父母相關的成語
1烏鴉反哺
2羔羊跪乳
3卧冰求鯉
4恣蚊飽血
5扼虎救父
6賣身葬父
7親嘗湯葯
8懷橘遺親
9嚙指痛心
10百里負米
11鹿乳奉親
12戲綵娛親
13刻木事親
Ⅸ 告訴我們父母要為孩子做好榜樣的成語典故
以身作則 yǐshēnzuòzé [釋義] 身:自身;則:准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語出] 《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正音] 則;不能讀作「zhé」。 [辨形] 作;不能寫作「做」;則;不能寫作「嘖」。 [近義] 言傳身教 身先士卒 身體力行 [...反義] 以身試法 [用法] 用於褒義。一般用於要求別人嚴格;而自己在行動中也能夠做到。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身先士卒」;都有「親自做出榜樣」的意思;但「身先士卒」偏重於「在關鍵時刻自己帶頭做;走在群眾的前面」;「~」僅指自己做出榜樣。 [例句] 政治思想工作必須是理論與實際聯系的;領導與群眾結合的;~、言行一致的。
Ⅹ 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經典成語故事有:湧泉躍鯉、乳姑不怠、哭竹生筍、棄官尋母、嘗糞憂心。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四、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去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五、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