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利益他人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㈠ 要傷害他人的利益還要問他人的意見的成語是什麼
強詞奪理qiǎngcíólǐ
[釋義]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語出] 明·羅貫中專《三國屬演義》:「座上一人忽曰:『孫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正音] 詞;不能讀作「chí」。
[辨形] 理;不能寫作「禮」。
[近義] 蠻不講理 蠻橫無理
[反義] 理直氣壯 不言而喻
[用法] 用作貶義。形容無理辯解。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㈡ 形容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來藉助別人的力量的成語
感覺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要用什麼成語來形容?
可以用勢單力薄來形容。
㈢ 形容利益的成語
不識大體 識:懂得;大體:大局,整體利益。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絲毫不為個人利益著想,一心一意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
谷賤傷農 指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
涸澤而漁 抽乾池水捉魚。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混水摸魚 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不正當的利益
見利忘義 利:利益;義:道義。見到私利就不顧道義
賣公營私 指出賣公眾利益以謀求個人私利
賣主求榮 指出賣主人的利益以換取個人的榮華富貴
百年大計 大計:長遠的重要的計劃。指關繫到長遠利益的計劃或措施。
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以公心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大公無私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啖以重利 啖:吃,引誘;重:大、厚;利:利益、好處。用優厚的利益和好處引誘或收買人。
得不償失 償: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
得月較先 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焚林而獵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裡分享一分利益。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竭:使……乾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干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公而忘私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公私兼顧 既照顧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顧到私人的利益。
顧全大局 指從整體的利益著想,使不遭受損害。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涸:使水乾枯;澤:聚水的窪地;焚:燒毀。把池水戽干來捕魚,將林地燒毀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渾水摸魚 渾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
㈣ 形容別人給了你利益就順從別人的意見的人 有什麼四字成語
見利忘義 [jià抄n lì wàng yì]
見利忘義是一個襲成語,讀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㈤ 搶佔了別人的利益,還想方設法污陷別人。用什麼成語來形容
搶佔了別人的利益,還想方設法誣陷別人。
可以想到的詞語有:
惡人先告狀
賊喊捉賊
反咬一口
㈥ 形容一個人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利的詞語或者成語是什麼
濫用職抄權
㈦ 形容利用別人的關系,從中得到好處的成語是什麼
借雞下蛋、因人而熱、借花獻佛、借船出海。
㈧ 哪個成語的意思是自己的利益不準別人侵犯,只允許自己侵犯別人的利益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釋義】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回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答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用例】可是你「~」。我們偶說一句妨礙的話,你就說不吉利。(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