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龍有故事有的成語大全
『壹』 關於龍的成語,帶龍的成語有哪些
龍騰虎躍 葉公好龍 來龍去脈 人中之龍 卧虎藏龍、龍生九子、龍馬精神、龍爭虎鬥、
龍鳳呈祥、飛龍在天、龍飛鳳舞、龍潭虎穴、車水馬龍、望子成龍、鯉魚跳龍門、魚躍龍門、
筆走龍蛇、
『貳』 有關於龍的成語故事(400字)
葉公好龍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准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叄』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金龍獻瑞、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車水馬龍、龍馬精神、雙龍戲珠、藏龍卧虎、龍潭虎穴、
來龍去脈、龍肝鳳膽、葉公好龍
『肆』 關於有龍的成語有哪些
卧虎藏龍、
龍爭虎鬥、
龍生九子、
龍潭虎穴、
葉公好龍、
龍鳳呈祥內、
飛龍在天、
亢龍有悔、
龍虎容風雲、
龍馬精神、
車水馬龍、
畫龍點睛、
龍飛鳳舞、
降龍伏虎、
筆走龍蛇、
龍騰虎躍、
望子成龍、
鯉魚跳龍門、
魚龍混雜、
乘龍快婿、
老態龍鍾、
虎踞龍盤、
直搗黃龍、
魚躍龍門、
大水沖了龍王廟、
生龍活虎、
來龍去脈、
二龍戲珠、
人中之龍、
白龍魚服
『伍』 有好的寓意的龍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筆走龍蛇
【近義】龍飛鳳舞、字走龍蛇
【釋義】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用例】秀才肖王賓胸藏錦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龍飛鳳舞
【近義】揮灑自如、無拘無束
【釋義】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用例】抬頭看見北牆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出色驚人。(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藏龍卧虎
【近義】潛龍伏虎
【反義】野無遺才、藏污納垢
【釋義】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
【用例】這所大學~,人才濟濟。
車水馬龍
【近義】門庭若市、絡繹不絕
【反義】門可羅雀、門庭冷落
【釋義】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用例】花天酒地,鬧個不休,~,日無暇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
......
『陸』 與龍有關的成語及寓言故事
成語直搗黃龍
雲起龍驤
雲龍風虎
魚質龍文
魚龍混雜
魚龍變化
游雲驚龍
龍馬精神
葉公好龍
綉虎雕龍
降龍伏虎
望子成龍
土龍芻狗
屠龍之伎
痛飲黃龍
屍居龍見
生龍活虎
人中之龍
車水馬龍
二龍戲珠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筆走龍蛇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藏龍卧虎
老態龍鍾
打鳳撈龍
龜龍鱗鳳
得婿如龍
龍肝鳳腦
風虎雲龍
伏龍鳳雛
卧虎藏龍
龍潭虎窟
寓言故事
葉公好龍
據說以前葉公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鉤刻著龍,酒壺、
酒杯上刻著龍,房檐屋棟上雕刻著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
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跑來拜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
,你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說過:『心中所藏,什麼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畫龍點睛
古時候,有個畫家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一模一樣。甚至有人說他畫的動物真的能活起來。有一次,他到一個地方玩,他興趣來了,就在牆壁上面畫了四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畫龍的眼睛呢?」。他回答說:「眼睛是龍的精髓,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認為他是個瘋子。沒想到他提起畫筆,運足氣力,剛給兩條龍點上眼晴,立刻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兩條矯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於是後來"畫龍點晴"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會使它們立刻生動起來
用法:在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處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使內容更為生動有力
魚躍龍門
卻說眾鯉魚合力躍龍門,有條為眾魚喚氣墊身的金背鯉魚,跟看同伴們都躍上了龍門,惟獨自己還留在龍門腳下。它尋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躍上龍門。恰巧黃河水正沖在龍門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濺幾十丈高,這金背鯉魚猛地竄出水面,躍上浪峰,又用尾猛擊浪尖,魚身一躍而起,沒想到竟躍到藍天白雲之間。一忽兒又輕飄飄地落在龍門之上,如同天龍下凡。大禹一見,贊嘆不已,隨即在這條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一霎時,魚龍變化。金背鯉魚變成一條吉祥之物一黃金龍。大禹命黃金龍率領眾鯉魚管護龍門。怪道老人傳說,過去在黃河上撈魚的人如果撈到頭頂有紅的鯉魚,就立即放回黃河中
『柒』 有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釋義
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褒義
出 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例 句
1. 老舍《戲曲語言》:「寫別的文章,可以從容不迫地敘述,可適當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動全段,~。」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一語道破 錦上添花 點石成金 點睛之筆 破壁飛去
反義詞
點金成鐵 一語道破 畫蛇添足 弄巧成拙
典 故
張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 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剎那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為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捌』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玖』 關於「龍的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造句:他憤憤地大談社會如何腐敗,暗地裡卻收受賄賂,這種做法和葉公好龍沒有兩樣。
2.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造句:求質量不求數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於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
3.亢龍有悔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再無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猶如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憂郁悔悶了。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將有物極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將有樂極生悲的現象。
造句:蕭峰直接祭出降龍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龍有悔,蕭峰一掌接一掌,連續疊加20餘次。
4.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造句:相傳龍生九子裡面,也有一隻龍子像鰲魚一樣,俗語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龍生九子,卻沒有一隻是像龍的。
5.乘龍快婿
弄玉欲辭其父,蕭史不可,曰:「既為神仙,當脫然無慮,豈容於眷屬生系戀耶?」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
造句:弄玉欲辭其父,蕭史不可,曰:「既為神仙,當脫然無慮,豈容於眷屬生系戀耶?」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今人稱佳婿為「乘龍」,正謂此也。
『拾』 帶龍的成語故事有什麼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