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性的成語及解釋
1. 什麼什麼人性成語
滅絕人性
發音 miè jué rén xìng
釋義 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一樣。
2. 與人性有關的成語
一步一鬼、畏首畏尾、杯弓蛇影、生性多疑
形容人善良內:心地善良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容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夏雨雨人
形容對人真誠的成語:
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3. 關於人性的四字成語
跋扈恣睢 指專橫強暴,為所欲為。
出處:參見「跋扈自恣」。
暴戾恣睢 暴戾:凶惡、殘暴;恣睢:任意做壞事。形容兇殘橫暴,想怎麼干就怎麼干。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暴虐無道 殘暴狠毒,喪盡道義。
出處:《晉書·桓彝傳》:「遂肆意酒色,暴虐無道,多所殘害。」
不劣方頭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出處: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里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殘暴不仁 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不仁,遂以嚴刑脅應。」
慘無人道 慘:狠毒,殘暴。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一樣。
出處: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五十二回:「將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慘無人道。」
慘無人理 猶言慘無人道。指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一樣。
出處: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宣告各友邦書》:「嚴弄峻制,慘無人理。任法吏之妄為,絲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懸於法官之意旨。」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把,我們就壞了。」
豺狼野心 比喻壞人的狠毒用心。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
雕心鷹爪 比喻心腸殘忍,手段毒辣。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鷹爪,安排下龍韜虎略。」
毒瀧惡霧 惡劣的雲雨霧氣。比喻暴虐兇殘的黑暗勢力。
出處:鄭澤《登樓嘆》詩:「毒瀧惡霧紛相乘,令我望望心惺惺。」
毒魔狠怪 凶惡殘忍的妖魔鬼怪。
出處:《西遊記》第九七回:「大哥是個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這幾個毛賊?」
獨夫民賊 獨夫:暴虐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民賊:殘害人民的壞傢伙。指對國家人民有嚴重罪行的、殘暴的統治者。
出處:《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伐性之斧 伐:砍伐;性:性命,生機。砍毀人性的斧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處:《呂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方頭不劣 方頭:俗指不通時宜;不劣:倔強不馴順。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出處: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里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方頭不律 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同「方頭不劣」。
佛口蛇心 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
狗行狼心 比喻行為兇狠,心腸毒辣。
出處:元·白樸《惱煞人》套曲:「恨馮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豪放不羈 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豪橫跋扈 跋扈:專橫暴戾。橫行凶暴,為非作歹,專橫暴虐。
好勇鬥狠 狠:暴戾,凶惡,殘忍。愛逞威風,喜歡斗歐。形容人凶強好鬥。
出處:《孟子·離婁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何其毒也 也:文言助語,置於詞尾,與「何」相配合,構成反詰語氣。多麼狠毒呀!。
狠心辣手 殘忍的心腸,毒辣的手段。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飢鷹餓虎 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飢鷹侍中。』」
口快心直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雲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狼猛蜂毒 形容人兇狠毒辣。
狼心狗肺 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凶惡狠毒。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恩忘義。」
驢心狗肺 比喻人心兇狠惡毒。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何故苦苦貪私,思量獨吃自痾……不知驢心狗肺怎麼生的。」
落拓不羈 形容人性情豪放,行為散漫。
出處:《北史·楊素傳》:「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
滅絕人性 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一樣。
謀財害命 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綉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人心喪盡 指不得人心到極點。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凶暴殘忍。
出處:《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
喪盡天良 喪:喪失;天良:良心。沒有一點良心。形容惡毒到了極點。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利己》:「今人既富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
喪天害理 做事兇狠殘忍,全無道德。
喪心病狂 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出處:《宋史·范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殺妻求將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殺人越貨 越:搶劫。害人性命,搶人東西。指盜匪的行為。
出處:《書·康誥》:「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傷天害理 傷、害:損害;天:天道;理:倫理。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蛇蠍為心 蠍: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便是蛇蠍心腸,不似恁般毒害。」
蛇蠍心腸 蠍: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便是蛇蠍心腸,不似恁般毒害。」
嗜殺成性 嗜:愛好。好殺人成了習性。形容極端兇殘。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天理不容 天理:天道;容:容忍、寬容。舊指做事殘忍,滅絕人性,為天理所不容。
出處: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天理難容 舊指做事殘忍,滅絕人性,為天理所不容。
出處: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圖財害命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綉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為鬼為蜮 蜮:傳說中能含沙噴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動物,比喻陰險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樣陰險狠毒,在暗地裡害人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心浮氣盛 形容人性情浮躁,態度傲慢。
出處: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好在還沒惹出什麼大禍,我後來就不敢再這樣心浮氣盛了。」
心浮氣躁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實。
心狠手毒 猶言心狠手辣。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心狠手辣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聽了,欲待不信,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欲待信來,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大娘子又過得好,怎麼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
心辣手狠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同「心狠手辣」。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可旺今年才二十二歲,但心辣手狠,超過他的義父。」
陽煦山立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嶽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鷹視虎步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老虎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殺之性,不可親也。」
鷹視狼步 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
庸醫殺人 庸醫:醫術低劣的醫生。醫術低劣的醫生誤用葯物而害人性命。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八回:「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了。就是醫殺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
殺人不見血 殺人不露一點痕跡。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陰險毒辣。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五:「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
殺人不眨眼 殺人時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極其兇狠殘暴。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如何是大善知識?』師曰:『殺人不眨眼。』」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4. ()人性的成語
滅絕人性:【基本解釋】: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一回樣。
【拼音讀法】答:miè jué rén xìng
【使用舉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進行了~的大屠殺,我死難同胞達三十餘萬。
【近義片語】:慘無人道
【反義片語】:心慈面善
【使用方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歇後語】:掂刀子宰孩子;害兒子坑閨女
5. 形容人性的成語有哪些
一視同仁 一清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無私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法如山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於律己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裡如一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高風亮節 涓滴歸公 虛懷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襟懷坦白 心胸狹窄 苟且偷生 卑躬屈膝
庸庸碌碌 無所不為 丟三落四 阿諛奉承
6. 關於描述人性的詞語,成語,越多越好!
多重性格 樂天達來觀 成熟穩重 幼稚調源皮 溫柔體貼
活潑可愛 普普通通 內向害羞 外向開朗 心地善良
聰明伶俐 善解人意 風趣幽默 思想開放 積極進取
小心謹慎 鬱郁寡歡 正義正直 悲觀失意 好吃懶做
處事灑脫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異想天開 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見利忘義 瞻前顧後 循規蹈矩 熱心助人
快言快語 少言寡語 愛管閑事 追求刺激 豪放不羈
狡猾多變 貪小便宜 見異思遷 情緒多變 水性揚花
重色輕友 膽小怕事 積極負責 勇敢正義 聰明好學
實事求是 務實實際 老實巴交 圓滑老練 脾氣暴躁
慢條斯理 誠實坦白 婆婆媽媽
7. 關於描述人性的詞語,成語,越多越好!
1、【成語】: 老成持重
【拼音】: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解釋】: 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持重:做事謹慎。辦事老練穩重,不輕舉妄動。
【出處】: 《漢書·韋元成傳》:「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宋史·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
【舉例造句】: 我們只要看舉了老成持重的湯蟄山先生做都督,就可以知道是不會流血的了。 ★魯迅《南腔北調集·謠言世家》
2、【成語】: 善解人意
【拼音】: shàn jiě rén yì
【解釋】: 善:善於;解:理解。善於理解別人的意圖。
【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3、【成語】: 不劣方頭
【拼音】: bù liè fāng tóu
【解釋】: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出處】: 元·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四折:「俺這里有個裴炎,好生方頭不劣。」
【舉例造句】: 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似火上澆油。 ★《元曲選·陳州糶米》
4、【成語】: 豪放不羈
【拼音】: háo fàng bù jī
【解釋】: 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 《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舉例造句】: 方岳宗是現任松江知府方岳貢的哥哥,為人慷慨俠義,豪放不羈,喜歡喝酒,十分健談。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5、【成語】: 口快心直
【拼音】: kǒu kuài xīn zhǐ
【解釋】: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雲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舉例造句】: 他是一個口快心直的人。
8. ()人性的成語
以德報怨:不記別人復的仇,反而給他制好處。
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大度包(兼)容:
形容氣量大,能寬容人。
多可少怪:可:許可,允許;怪:責怪。允許的多,責怪的少。指對人比較寬容大度。
姑息養奸:無原則地寬容,只會助長壞人作惡
姑置勿問:權且放過,不去追究責問。指對有過錯的人暫時給予寬容。
禁網疏闊:指法律過於寬容。
休休有容:形容君子寬容而有氣量。
蒲鞭之罰:比喻對下屬的過錯持寬容的態度。
克逮克容:指能和順而寬容。
寬以待人: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養癰畜疽:生了毒瘡不去醫治。比喻庇護寬容壞人壞事。
形容對人關心他人的成語:
無微不至:
微:微細;至:到。沒有一處細微的地方不照顧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面面俱到:
各方面都能照顧到,沒有遺漏疏忽。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體貼入微:
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噓寒問暖:
噓:緩緩吹氣。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問冷問熱。
形容待人真誠:赤膽忠心
赤心相待
抱誠守真
誠心誠意
講信修睦
金石為開
開心見誠
9. 形容人性的成語
形容人多疑:一步一鬼、畏首畏尾、杯弓蛇影、生性多疑 形容人版善良:心地善良權 博施濟眾 打抱不平 濟困扶危 濟弱扶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夏雨雨人 形容對人真誠的成語: 童叟無欺.貨真價實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
10. 帶有人性的成語
滅絕人性 [miè jué rén xì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完全喪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極端殘忍,象野獸內一樣。
貶義
出 處
傅抱容石《鄭板橋文集前言》:「一個是岳父滅絕人性;買通贓官;置無辜的女婿於死地。」
例 句
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實行了~的「三 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