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吳起成語
㈠ 根據人物寫出成語,吳起,韓信,孔明,王羲之,曹植,趙括
根據人物寫出成語:
吳起(殺妻求將)
韓信(背水一戰)
孔明(開誠布公)
王羲之(入木三分)
曹植(煮豆燃萁)
趙括(紙上談兵)
附:
成語與人物:
背水一戰——韓信 完璧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軻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孫敬、蘇秦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呂蒙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㈡ 關於吳起的成語有哪些
旭日東升
【讀音】:xù rì dōng shēng
【解釋】:旭日: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內氣蓬勃的氣象容。也比喻艱苦的歲月已過去,美好的日子剛剛來到。
【出處】:《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㈢ 有關吳起的成語
關於吳起守信這個故事的成語:
雄雞斷尾
信守不渝
㈣ 中國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中國的四字成語有什麼:
舟中敵國
舟中敵國,成語,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內〈孫子吳起列傳·吳起〉。「容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詞目】舟中敵國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相近詞】眾叛親離
吳起為魏國守西河。
有一次,魏武侯和吳起坐船順西河而下,看著兩岸壯觀的景色,武侯對吳起說:「好啊!江山如此險固,真是我們魏國的福氣!」
吳起說:「福氣是由於道德高尚,而不是由於江山的險固。從前三苗部落住的地方左邊有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湖,不修德義,被大禹消滅了。夏朝的桀住的地方,左邊有河濟,右邊有泰華,南面有伊闕,北面有羊腸,不修仁政,被湯流放。
商朝的紂住在孟山的左邊,太行山的右邊,常山的北面,黃河的南面,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殺了。因此,高尚的道德比險固的江山更重要。如果君王不修德,同船上的人都可能成了敵人。」武侯說:「說得好!」
㈤ 關於吳起的成語
殺妻求將copy
讀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釋義: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出自: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圍魏救趙
讀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釋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自: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造句: 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㈥ 有關吳起的成語
不擇手段(抄bù zé shǒu àn)指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出自《三閑集·通信》:「要謀生,謀生之道,則不擇手段。」
雄雞斷尾(xióng jī àn wěi):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後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遽歸告王,且曰:"雞其憚為人用乎?''
恪守不渝(kè shǒu bù yú):嚴格遵守,決不改變。
殺妻求將(shā qī qiú jiàng):為了謀得將軍的職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妻子。比喻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傷天害理,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含貶義。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齊人攻魯,魯欲起吳起。吳起娶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欲就名,遂殺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攻齊,大破之。」
傷天害理(shāng tiān hài lǐ):形容做事凶惡殘忍,喪盡天良。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㈦ 形容吳起的成語
吳抄起
吳起檔案資料:吳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是中國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
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
戰國·吳起《吳子·料敵》。趨:攻擊。危:指要害之處。本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時必須審時度勢,了解敵人的虛實,打擊敵人的要害之處。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作戰用兵必須對敵人有充分地了解,知道敵人的兵力部署,守將的特點,糧草的多寡,士氣的高低等等,然後避實就虛,打擊敵人的要害部位和薄弱環節,爭取一舉獲勝。這句說明對敵作戰應作好偵察工作,掌握敵人的虛實,以求一舉獲勝。
《吳子·料敵》
㈧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關羽、曹操、吳起、楊修、李林甫、曹劌、孔子、墨子、曹丕、蘇軾和許褚
關羽:刮骨療毒 桃園結義 單刀赴會
曹操:望梅止渴 老驥伏櫪
吳起:信守不渝
楊修:恃才放曠
李林甫:口蜜腹劍
曹劌:一鼓作氣
孔子: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墨子:墨守成規
曹丕:煮豆燃箕
蘇軾:雪泥鴻爪
許褚:赤膊上陣
㈨ 和吳起相關的成語
和吳起相關的成語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不擇手段 [bù zé shǒu àn]
釋義
擇:選擇。指專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屬都使得出來。
貶義
百不擇手段 [bù zé shǒu àn]
釋義
擇:選擇。指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
㈩ 關於魏國的成語
魏國山河 [wèi guó shān hé] 生詞本基本釋義指大好河山。語本《史記·孫子吳版起列傳權》:「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顧而謂 吳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國 之寶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鸛雀樓》詩:「 漢 家簫鼓空流水, 魏國 山河半夕陽。」亦作「 魏國山川 」。
網路釋義魏國山河,成語,典故名,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吳起列傳》。魏武侯曾對吳起感嘆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後遂以」魏國山河「指大好河山。亦作「
魏國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