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關於信任的成語典故

關於信任的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03 02:24:48

Ⅰ 有關信任的成語

形容信任的成語
1、廢耳任目:廢:放棄;任:信任。放棄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別人的意見,只憑信自己眼見的現象。
2、忠貞不二:解釋: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忠誠堅定,永不改變。也指下屬對上層十分忠心。
3、交洽無嫌:洽:協商;嫌:猜疑。指雙方密切協作,相互信任。
4、眾望所歸: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5、人望所歸:人望:眾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6、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樣的臣下。比喻極受信任的臣下。
7、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絕不懷疑。
8、欺人眼目:用欺騙的手段騙取別人的信任。
9、一心一意:只有一個心眼兒,沒有別的考慮。形容做事專心一意,一門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10、海翁失鷗:翁:老人。在海邊居住的那個老翁沒有捉取到海鷗。比喻人如果懷有私心,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誼。
11、得君行道:舊指有才識的人得到開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計劃。
12、計行言聽:行其計,聽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13、言行計從:說的話出的主意都採納照辦。形容深被信任。
14、不言而信: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15、能文善武:能:能夠,信任。指人文武雙全。
16、忠肝義膽:解釋: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17、取信於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18、不孚眾望:不為眾人所信服。孚,使信任、信服。
19、忠心耿耿:解釋: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20、謀聽計行:猶言言聽計從。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21、推誠相見:誠:相信。指以真心對待人

Ⅱ 關於「信任」的成語

肝膽相照 坦誠相見 同舟共濟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親密無間 榮辱與共 唇亡齒寒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開誠布公 恪守不渝 千金一諾 歃血為盟
矢志不搖 童叟無欺 尾生之信 心口如一 言而有信 言無二價
言行若一 言之鑿鑿 一諾無辭 一言為定 真心實意 指矢天日
珠盤玉敦 椎牛歃血 深信不疑 不言而信 計行言聽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言聽計從

Ⅲ 關於信任的成語

不言而信
取信於民
眾望所歸
計行言聽
謀聽計行
言從計行
言聽計行
言聽計用
言行計從
赤膽忠心
忠肝義膽
此心耿耿,
耿耿此心。
忠心赤膽、
忠心耿耿、
唯命是從
言聽計從
忠貞不二
忠貞不渝、
忠貞不屈
一心一意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Ⅳ 關於信任的 成語 中國古代名言 和詩句

成語:

1、不言而信:出自《莊子·田子方》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2、取信於民:出自《漢書·楚元王傳》取得人民的信任。

3、小信未孚: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孚: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4、欺上瞞下:出自《奏免科率狀》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5、一諾千金: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古代名言:

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丘《論語 ·顏淵》

譯文: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離婁上》

譯文: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

3、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不苟》

譯文:說話沒有定準,行為失去原則,只要利益在哪裡,他就往哪裡靠,這樣的人,就說的是小人了。

4、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荀子·不苟》

譯文: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沒有什麼比誠心誠意更重要的了。

5、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譯文:一個人如果不講忠誠,信義,那麼他將無法在世界上立足。

詩句:

1、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君子行》

譯文:指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

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

譯文: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唐詩紀事·卷十八》。

譯文: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 終不可改變。

4、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白居易《天可度》

譯文: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樣子,誰能想得到其實全都是騙人的假話。

5、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九章·抽思》

譯文:(自身的)美德無法向他人索取,(遠播的)美名不可能是虛假造作。

Ⅳ 關於信任的四字成語

【言從計聽】:來形容對某人十分源信任。同「言聽計從」。

【不言而信】: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得君行道】:舊指有才識的人得到開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計劃。

【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樣的臣下。比喻極受信任的臣下。

【海翁失鷗】:翁:老人。在海邊居住的那個老翁沒有捉取到海鷗。比喻人如果懷有私心,就會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誼。

Ⅵ 有關信任的典故,只要典故不要名言成語,速求!!!!

故事中的父親是美國的一個富翁,大概是洛克菲勒。這個富翁的兒子有一天爬到一面牆上往下跳,富翁張開雙臂在下面等著接住他的兒子。可是當他的兒子跳下去的時候,這個富翁卻閃身躲開了。

富翁的兒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著父親,不知道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時候,富翁跟兒子說:「我讓你摔這一跤,是為了讓你學到一課:這個世界上就連父親有時也未必信得過,何況是其他陌生人!」 講完了富翁與兒子的故事,這位講故事的父親也伸出雙臂,對兒子說:「來,跳下來吧,我會接住你。」這時兒子的心裡已經不安起來,這個故事使他對人性產生了懷疑與恐懼。
可是在父親地連聲催促之下,兒子還是咬咬牙閉上眼睛跳了下去。他以為自己會重重地摔在地上,但當他睜開眼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躺在父親的懷抱里。父親對他說道:「我也想讓你學到一課——有時連陌生人你也可以相信,何況是你的父親!」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華盛頓與尼克松、柯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Ⅶ 關於信任的成語

不言而信

bù yán ér xìn

注 釋: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 處:
《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例 子:
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怒而威。(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取信於民

qǔ xìn yú mín

注 釋:
取得人民的信任。

言聽計從

yán tīng jì cóng

注 釋:
聽:聽從。什麼話都聽從,什麼主意都採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例 子:
鄧對於他也就和劉玄德之於諸葛孔明,幾幾乎是~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二十六)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yí rén wù yòng,yòng rén wù yí

注 釋:
懷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懷疑他。指用人應充分信任。

出 處:
《金史·熙宗本紀》:「疑人勿使,使人勿疑。自今本國及諸色人,量才通用之。」

眾望所歸

zhòng wàng suǒ guī

注 釋:
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出 處:
《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宋·陳亮《復陸伯壽》:「舍試揭榜,伏承遂釋褐於崇化堂前,眾望所歸,此選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氣為之光鮮。」

例 子:
他非去不可!~,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Ⅷ 關於信任的成語故事。

一諾千來金比喻說話算數極有源信用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駟馬難追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誠心實意忠信樂易天人共鑒光明磊落形容人的行為正直坦白尾生之信作賓語指人死板徙木為信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形容說的話分量大物微志信金石為開曾參殺人比喻眾人的流言可畏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極好

Ⅸ 信任的成語典故

言聽計從
yán tīng jì cóng
【解釋】聽:聽從。什麼話都聽從,什麼主意都採納。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內。

【出處】《史容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小輩;也用於同輩。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從;不能讀作「chónɡ」。

【辨形】從;不能寫作「叢」。

【近義詞】百依百順、深信不疑、言聽計用

【反義詞】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團滿腹

【例句】你千萬不要做~的傀儡;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