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與看書的成語故事
1、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鑿壁借光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3、囊螢映雪
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隻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4、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5、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❷ 跟讀書有關的成語故事
1.牛角掛書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2.負薪讀書
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3.帶經而鋤
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
4.挾策讀書
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後人便以「挾策」、「挾冊」、「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5.高鳳流麥
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❸ 用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❹ 有關讀書的成語故事『』
1.牛角掛書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jiān)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2.負薪讀書
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❺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王冕去有錢人家放牛,把主人給他的早飯錢攢下來,忍著餓,攢了幾個月,到書鋪買幾本舊書,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後來他因畫荷花技術高超,賣畫掙了一些錢,買好東西帶給母親,但他還不忘讀書。
❻ 與讀書有關的成語故事短
與讀書有關的成語故事短
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版,關於讀權書的成語故事。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囊螢映雪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❼ 有關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成語】: 囊螢映雪
【拼音】: 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釋】: 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❽ 關於讀書的成語故事.
囊螢抄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襲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❾ 關於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借著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懸梁刺股:把頭發掛回在樑上,答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3、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4、程門立雪:冒著大雪在程頤的門前站著,形容尊師重道,虔誠求教。
5、鑿壁偷光:鑿穿牆壁引過光線。形容家境貧困仍刻苦勤學。
6、牛角掛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看書。比喻勤奮好學。
7、晝耕夜誦:白天種地,夜晚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8、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醒,不會懶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奮不懈。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形容發奮圖強,刻苦磨練自己。
9、卧薪嘗膽:在柴草上睡覺,飯前先嘗嘗苦膽。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破釜沉舟:砸碎鍋,鑿沉船。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
❿ 關於古代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1、鑿抄壁偷光
西漢匡衡,借用壁縫里透過來的鄰居的燈光讀書。
2、囊螢映雪
晉代車胤,沒錢買燈油,便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
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3、懸梁刺股
東漢孫敬,用繩子把頭發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
戰國蘇秦,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